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培训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16-07-05

近年来,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成立至今获得了较为丰硕的培训成果,引起了我国和东盟旅游业界的广泛关注。2017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甘霖在《打造旅游品牌,对接“一带一路”》中指出,借助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为东盟、南亚国家培训旅游人才,着力打造培训品牌[1]。可见,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拥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培训模式还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解决培训模式短板,探索适应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新模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首先选择好了合适的机械,其次要正确的使用机械,使机械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再次要对机械进行维护和定期保养,确保机械的质量合格,最后还要建立健全机械管理制度,明确机械的管理负责人,以保证施工机械处于最佳的使用状态。同时还要对方法和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创造条件。

10月以来,随着豆粕价格逐步回落,提货量慢慢下滑。截至11月22日,90家豆粕提货量约为14.33万吨,较10月初下降19.6%。与此同时,盘面压榨利润在经历小幅反弹后回落明显,截至11月15日,仅有巴西大豆盘面压榨利润为正。加之当前豆油库存较高,故而油厂总体压榨意愿一般,开机率徘徊于45%~60%区间,截至11月25日,油厂开机率回落至48%左右。

1 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功能定位

2012年2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升格为国家级教育培训基地。基地设立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广西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区位优势和中国旅游大省的特色优势,加强中国与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交流与合作,服务于我国面向东盟地区的整体战略。这个功能定位指出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不仅具有教育培训的基本功能,同时具有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政治功能,这是其特殊之处。

开幕式后,项目还举办了专家座谈会,座谈会由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潘嘉来、项目负责人潘宏义共同主持。

2 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培训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2016年开展的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培训认同度调查中,86%学员认为参加培训非常有帮助,97%学员表示非常愿意再次参加培训。可见,东盟学员对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给予了高度认可。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作为我国国家旅游局认可并批准的国家级培训基地,目前培训模式方面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资金来源短缺。培训基地的资金来源主要以国家旅游局的财政拨款为主,各省旅游局相应的配套资金为辅。在目前以东盟国家学员“送学上门”的办学模式下,培训基地需要承担培训班学员在华期间的学习费用、食宿费用、交通费用及其他生活费用。除此之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些东盟国家的学员经济能力较弱,培训基地还需要承担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员国际往返交通费用。这些费用的承担无形中加重了培训基地的经济负担,使得有限的财政拨款和配套资金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如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培训基地目前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因素。

3)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为主。国家旅游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每年投入专项基金,用于改善培训基地的教学设施、师资培养和用于资助东盟国家的培训费用,为培训基地运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当培训基地建设相当成熟时,政府应给予培训基地更多的政策优惠,使培训基地在资金运作方面能够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灵活的操作模式。

3)师资力量单薄。师资队伍建设是培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培训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师资结构不合理,尤其缺乏专业翻译和高水准的师资团队。由于培训对象是东盟国家学员,语言不通成为培训的最大障碍,因此专业翻译显得尤为重要,拥有旅游专业知识的东盟小语种翻译尤为稀缺。另外,培训基地现有的教师团队对东盟国家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以及学员的实际需求不甚了解,授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往往不够。因此,应当整合广西及全国的旅游专家资源,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能够承担国际化旅游教学的师资队伍,并逐步组建具有高水准、国际化的旅游职业教育集团。

4)培训基地的其他功能未完全体现。目前培训基地主要体现了“培训、教育”等基本功能,而展示、交流、研究、合作、开发等其他功能没有完全体现,未能完整高效地呈现出培训基地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纵观国外依靠高校设立的培训机构,如印度拉芭斯国家行政学院作为印度最高级别的培训机构,除了承担培训任务外,还承担各种研究任务和研究项目,并开发培训课程与教材[2]。目前培训基地的研究与开发功能最为欠缺,培训基地的特色培训教材与精品课程有待进一步开发。

3 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培训模式探索

借鉴国内外优秀培训模式经验,根据东盟旅游人才的培训特点,探索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3+5+2”培训模式。其中,“3”指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为基础;“5”指“战略、培训、实践、研究、交流”五大功能;“2”指“基地+援外”两种培训方式。“3+5+2”培训模式的内涵特色和运行机理包括六个方面。

每一次读书,其实都是在书中读自己,读到自己的卑微和愚顽,并且明白原来高贵和智慧不是谁的专利和禁脔,自己也可以染指——通过读书。

3.1 政府主导

3)高校专家学者是培训师资团队重要构成之一。两校高校拥有优质的师资队伍,这些专家学者是培训基地师资团队的主要成员,他们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东盟学员最受欢迎的教师类型之一。

1)培训基地是在政府部门的批准下成立的。培训基地前身为广西—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2008年1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批准成立。2012年2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升格为国家级教育培训基地。

2)高校是开展培训项目的主要场所。两所基地院校拥有丰富的办学资源,包括多功能会议室、综合性实训基地,餐厅和公寓等,为培训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培训硬件设施。

2)培训模式单一。目前,培训基地以东盟国家派遣生源培训为主,基本以短期培训班的形式进行,这种“送学上门”培训模式在培训基地建设的初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考虑到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近年来培训基地的年培训量并不大,平均一百人左右。“送学上门”培训模式所能培养的旅游人才相对于东盟国家对各类旅游人才、尤其是适应旅游新业态的新型旅游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量而言只是杯水车薪。据悉,2016年老挝国家新闻文化旅游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品占·品芒携培训部部长前来参加老挝旅游景区标准化培训班之际,就殷切希望得到我国国家旅游局和培训基地的资金和智力支持,帮助老挝建立本国的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培养其急需的各类旅游人才。虽然近年来培训基地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例如培训基地在中国—东盟中心的委托下曾派教师团前往东盟国家开展援外培训,但尚未形成常态化。

3.2 高校主体

2)行业精英是培训师资团队的主要构成之一。据调查,行业精英是深受学员欢迎的教师构成之一。旅游企业拥有人才资源优势,吸纳业界精英作为兼职教师,既能保证师资构成的多样化,也能保证培训紧贴行业实际,能够为培训注入第一手前沿信息。因此,积极吸纳优秀的行业精英到培训师资团队中来。

青山湖绿道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因地制宜地将绿道划分为6大植物景观分区,并根据主题不同选择相对应的主要造景植物,打造环湖绿色多彩廊道(表1)。

2)培训基地的培训项目在政府的指导下开展。培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指出培训基地具有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政治功能,因此培训基地开展的培训项目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必须在政府指导下开展并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与把控。

1)两所基地院校利用各自学科优势开展培训项目。两所院校各具学科优势,广西民族大学以“东盟小语种”、“民族文化”为优势学科,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桂林旅游学院以“旅游”为优势学科,是培养适应旅游事业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公办全日制本科院校,是首批被列入东盟旅游教育培训项目网络目录的10所旅游院校之一[3]。两所基地院校在培训项目中利用各自的学科优势积极培养东盟旅游人才。

坚持“政府主导”是“3+5+2”培训模式的首要特征,具体体现在:

3.3 旅游企业为基础

旅游企业为基础是“3+5+2”培训模式的特色之一,主要体现在:

1)旅游企业是开展现场教学的主要场所。旅游的行业特性决定了现场教学是培训的核心环节。现场教学基地为培训工作创造了一个新形式,拓展了一个新空间,成为培训重要的“第二课堂”。因此,培训基地要积极开辟一批现场教学基地,整合广西及国内优秀的旅游企业资源,纳入现场教学点的集群中来,实现培训基地和企业互动机制。现场教学基地主要涵盖酒店(含民俗旅馆、农家乐等)、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展览中心等旅游企业。但是,旅游企业尤其是旅游景区的旅游功能较为明显,为防止把现场教学基地变成旅游观光景点的倾向,要加强现场教学基地的规范化管理,强化其教学功能。

坚持高校主体地位是“3+5+2”培训模式的鲜明特色。培训基地主要依托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旅游学院两所院校开展培训工作,两所院校在培训基地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

3)旅游企业是培训经费来源的渠道之一。目前培训基地资金来源以政府投入为主,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培训基地跨越式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保证资金投入,寻求多元化、多渠道、多途径的资金投入机制成至关重要。当培训基地建设较为成熟时,可以考虑通过政府的引导,办学资金可由政府支持和配套资金转向市场化运作。例如将旅游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资金支持纳入培训基地资金管理,还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学员所在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层次差异的学费收取标准等。

3.4 培训基地的研究功能是延伸

研究是培训基地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开发培训基地的研究功能,不仅能更好地服务培训基地的其他功能,而且有助于推进培训基地突破现有的单一功能向纵深化发展。据悉,2016年底,由国家旅游局批准在桂林旅游学院成立“东盟旅游研究基地”。针对培训基地研究功能较为薄弱的现状,依托“东盟旅游研究基地”的智库支持,充分利用培训基地与学员零距离接触的优势,积极拓展培训基地的研究功能。例如主动承担国内关于中国与东盟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任务,以及开发适合中国—东盟旅游人才需要的菜单式培训课程和特色培训教材等,更好地满足学员的职业要求。

面向枪声定位应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个传感器节点构成一个新的麦克风阵列,有效地扩大系统检测口径。枪声定位系统网络如图1所示。

3.5 以培训基地为桥梁促进中国—东盟旅游人才的广泛交流

根据2015年至2016年的学员培训需求问卷调查,东盟国家的学员迫切希望了解当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和旅游人才培养状况,希望获得畅通的信息渠道了解相关的培训讯息,并渴望能够及时获得培训支持。目前培训基地尚无一个畅通交流平台,因此建议尽快建立一个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的官方网站,让其成为培训基地对外的形象窗口和双方互动的官方平台。另外建议培训基地经常举办一些高端旅游教育论坛、中国与东盟旅游人才培养交流会等活动来促进双方交流和提高培训基地的国际影响力。今后还应当以培训基地为桥梁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人才教育培训联席会议制,形成我国与东盟国家旅游管理部门年度交流和直接对话机制,努力扩大培训基地在东盟国家的影响。

3.6 “基地+援外”两种培训方式并进

近年来,受中国—东盟中心的委托,2014年至2016年期间桂林旅游学院组织教师团分别赴印尼、文莱、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老挝等五个国家开展了三期援外教育培训,为当地培训了上千名旅游企业人员,在当地获得了热烈反响。援外培训的国际影响力较大,并能深入了解当地旅游人才的实际培训需求,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效果更为显著。今后可以考虑按步骤分批派优秀教师前往东盟国家“送教上门”。“基地+援外”两种培训方式相结合,既能提高培训基地的年培训量,又能进一步扩大培训基地的国际影响力。除此之外,还应当尝试其他的培训方式,诸如和东盟国家的旅游院校联合培训,或者直接为东盟国家的旅游企业提供定制培训等,逐步构建培训基地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模式。

4 结语

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作为国家级培训机构,近年来在中国—东盟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也在东盟国家赢得了较高的声誉。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到实施国家旅游援外计划,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旅游投资、品牌、技术、管理、标准等援助。旅游教育培训属于援助的内容之一。其中,2015年至2017年培训基地举办的三期老挝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培训班即为我国首次向东盟国家提供旅游标准援助。今后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依然任重道远,要真正地用好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这块牌子,将其建成服务于中国—东盟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旅游教育培训平台,为中国—东盟旅游区域合作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1)通过该改革的开发和研究,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理解工程实际设备及装备的原理与工作过程,明确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概念的真实含义,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深刻正确地理解与掌握课程内容,并为课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打造旅游品牌,对接“一带一路”:http://gxrb.gxrb.com.cn/html/2017-07/20/content]_1414912.htm(2017/7/20).

[2]杨光富.国外领导人才培训模式比较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01-01.

[3]陶媛.广西两高校成为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培训基地: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081223/newgx495102e4-1827185.shtml(2008/12/24).

黄丽春,张素梅
《度假旅游》 2018年第04期
《度假旅游》2018年第04期文献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