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6

苏明zhsm13579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喊姐姐~给糖吃

已采纳
家庭成员(直系非直系)关系,职场关系等
127 评论

shenli83浪漫满屋

199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访问学者。2009年9月至今任教于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现为社会工作系主任。 《团体社会工作——理论·实务》,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与家庭共舞——结构式家庭治疗及其本土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进城农民工的群体性无力感和赋权研究》,社会保障与就业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团体咨询:策略与技巧》,译著; 《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初版,2001年二版,2005年三版《现代社会调查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初版,2003年二版《社会保障的项目与实施》,南京出版社,2000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社会研究方法通用教程》,中国审计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道德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在《社会科学》,《社会工作》,《江海学刊》,《华东师范大学报》,《南京师范大学报》,《青年研究》等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有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下岗职工社会心理探寻,《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2)2、家庭中的亲子关系与养老方式的选择,《江海学刊》,2000(1)3、南京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江苏改革》,2001(2)4、婚姻暴力的成因、分类和对策研究,《社会学》,2002(4)5、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其支持体系分析,《南京师大学报》,2003年(3),第一作者6、“非指导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团体社会工作教学为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创新教育贵在行动论文集》,2003年10月。7、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江苏高教》,2004(6)8、父母的过高期待与中学生的压力关系的研究,《青年研究》,2005(8)9、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论技术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契合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610、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新进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11、家庭治疗——一种分析人类行为的新框架,南师大学报,2008(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5)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8(5)全文转载,2008年中国儿童文化研究年度报告全文转载,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12、结构式家庭治疗:回顾与展望,《中国家庭研究》2010(4)13、家庭治疗的发展:回顾与展望,南师大学报,2010(3),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2010(9)全文转载14、论作为独立心理治疗事业的夫妻治疗,《南师大学报》2011(3),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4)转摘15、需求与资源:一项关于流动儿童适应的研究,《社会科学》2011(3),中国儿童研究年度报告2012全文转载,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6、需求与回应:一项关于流动儿童适应的再研究,《社会工作》2012(11)17、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现状与反思,《社会工作》,2012(6)18、论三种心理治疗模式及其特征,《南师大学报》2012(4),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6)转摘19、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中双重关系的限制、困境及其选择——一项基于城乡社会工作者的实证研究,《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13(10) 1、 城市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属地化管理,校青年基金项目,20022、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项目,20063、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校教改项目,20074、中国家庭政策与家庭社会化服务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5、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民政部国家中长期社会工作发展规划重点工程研究课题,20106、家庭社会工作与中国家庭新问题研究,复旦大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0117、吸毒人员分类评估,上海市禁毒办课题,20128、上海市居民婚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重点立项课题,20129、戒毒禁毒社会工作模式研究,民政部课题,2013 1、2001,2005,2007年获学校中北奖教金一等奖2、2004,2007年获学校百篇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奖3、2007年,获学校第六届青年教师大奖赛优胜奖4、2007年,撰写教材“团体社会工作:理论·实务”被评为学校精品教材5、2007年,主讲的“社会研究方法”课程被评为校精品课程6、2013年,2013届复旦大学本(专)科毕业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提名奖7、2014年,复旦大学第六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提名奖

182 评论

浅夏oo淡忆

到中国知网上找找,能有的

174 评论

zeeleemoon

人类历史上,乌托邦主义者大多反对家庭,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有乡》,从19世纪的"共产主义试验"到20世纪的"新村试验"等,理想主义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婚姻家庭视为私欲的堡垒、社会发展的障碍,他们试图在他们的幻想的国度里彻底解除人类社会的这一禁锢,虽然他们都失败了,但是,他们也让我们知道家庭和婚姻存在的终极合理性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是毫无疑问的。实际上婚姻家庭是否就是最合乎人类本性的生活形式,这一点依然有讨论的空间。柏拉图曾经设想,人类的社会经济生产方式应当是公有制的,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方式也应当是公有制的,应当放弃一家一户各自独立的繁衍习惯,而将人类繁衍的任务当作公共事情处理。柏拉图设想在理想国里挑选专门的人士专门负责生育和哺育,他试图以此来达到保证人类的生育和哺育质量、培养具有战斗精神的精英后代的目的。从人类发展的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柏拉图的这个设想也许未必就完全没有道理,他的这种繁育方式的确可以避免产生劣质儿童在生物工程学没有创立的时代,精英人种培育法一直是个幻想;人类基因繁育过程相当复杂,有时结果并不能符合起初的推断。,可以保证新生儿得到最优秀的教师,最合理的教育。但是,最合理的往往不一定是人们最需要的。在生育方面,人类的生育目的并不是抽象地为了类的延续,人类生育要么是无目的的本能的结果,要么直接的目的就是延续自我的存在。生育者试图在下一代身上看到自我在延续,而不是仅仅看到类在延续,人类大多数的生育行为都来源于此。否定了这一点,人类是否还有生育的动力?或者人类是否有在自己没有生育的条件下单纯地为别人生育的子嗣而工作、而奉献的动力?这些都是有疑问的。 因此,婚姻和家庭是人类在私欲条件下的一种历史性选择,这一选择是无可奈何的,尽管我们将坚持这一选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是惟一的选择。 实际来说家庭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相统一的产物。它并非仅仅是满足结婚者个人幸福的需要,同时或者说更重要的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人类繁衍和哺育的需要,男女性双方相互照顾的需要。因而在婚姻和家庭之中,个人幸福的考虑并不占有重要的位置,相反对子女和配偶的责任则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家庭并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样仅仅是一个温馨的情感休憩的港湾,同时它还是责任和义务的场所。女权主义者强调女性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歧视和压迫,其实,在传统的家庭中,身为一家之主的男性同样会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例如维持家庭经济平衡、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照顾配偶等,女人则在家庭中承负着生儿育女、操持家务、侍奉老人等繁琐而艰辛的劳作。过去的时代,人们急急忙忙跨进家庭的圈子里去的时候,他们对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很少思考的。现在,当我们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有时间来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这样做。 传统家庭对国家的意义: 1�稳定国家和社会的秩序,纳税,为国家和民族繁育后代。 2�在战争时期为国出征或担当经济大后方的生产力。 传统家庭对家庭成员的意义: 1�家庭经济。传统社会家庭经济是社会经济的最基本单元,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完成自己的劳动职能。 2�家庭性生活。比较而言,夫妻间性宣泄是一种最经济、便捷、安全的性活动的形式。 3�生育子女。 4�老有所养。

134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论文

    人类历史上,乌托邦主义者大多反对家庭,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莫尔的《乌有乡》,从19世纪的"共产主义试验"到20世纪的"新村试验"等,理想主义者几乎无一例

    cathryn0603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论文摘要

    好多的,饿在才没,个按时;的;了,没

    凹凸威小姐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论文选题

    去知网上下载,多下载几篇,改下即可

    Sally-yiner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论文题目

    当代大学生的时尚追求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研究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意识研究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研究社会转型期

    秋月羽羽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关于家庭社会工作的论文

    这位知友,中国历史上大家庭制度长期占居主导地位,家庭的功能大都比较完备,个人的经济生活、就业、社会交往、教育与娱乐均由家庭承担责任并自行调适。但中国历史上没有严

    naerman163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