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7

小小乖肉球
首页 > 论文问答 > 社区治理的论文目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miley0603

已采纳
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明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原则和思路 社会治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题目、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活动。正确把握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明确改革社会治理体制的基本取向,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条件。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依法治理、科学治理、人性化治理,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权益得到保障、秩序安全有序、心情更加愉快。 二要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使各种社会气力形成推动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协力。 三要坚持统筹兼顾、动态协调。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和社会矛盾,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使社会治理能够体现维护公平正义的“刚性”、协调各方利益的“柔性”、应对新情况新题目的“弹性”,促进社会动态平衡,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四要坚持既有秩序、又有活力。把维系社会秩序和激发社会活力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规范运行、调控有力,又要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降低社会运行本钱,进步社会运行效率,从而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五要坚持立足国情、改革创新。从我国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政治上风,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树立世界眼光,积极鉴戒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改革贯串在整个社会治理过程之中,为推进***社会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根据上述原则,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制,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在思想观念上,要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治理向更加重视社会治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努力解决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治理“一手软”的题目,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作为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下大气力统筹推进,不断进步政府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取得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治理主体上,要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改变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包揽一切的做法,解决好越位、错位和缺位题目。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尽快从传统治理转向时代发展要求的“治理”。 在治理方式上,要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要改变主要靠行政手段通过管、控、压、罚实施社会治理的方式,更加善于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同等的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题目,化解社会矛盾。 在治理环节上,要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更多地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更加重视民生和制度建设,使社会治理关口前移,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 在治理手段上,要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努力改变社会治理手段单一的题目,在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社会治理的同时,更多地运用法律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引导等手段,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上风,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减少社会题目,化解社会矛盾。
279 评论

包华包华

草原文化研究工程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重点项目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项目——“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一期工程),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以其产生的重大学术与社会影响通过了全国社科规划办的免于鉴定而顺利结项。这是我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最新、最大的成果。2007年7月,项目标志性成果《草原文化研究丛书》,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向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其间举办了1次“中国草原文化高层论坛”、召开5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在已召开的两届“中国蒙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开设草原文化分会,在有关媒体、网站发表草原文化研究论文1000余篇。2008年4月,《“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二、三期(2008年4月—2014年7月)工程规划》获得批准,二期工程项目开始实施。在调整“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启动了“草原文化核心理念”、《草原文化史》研究和“草原文化科考行动”等项目,并同北京大学、深圳市委党校、海南大学等单位以及在上海国际文化产业论坛等高层论坛上进行了较广泛的学术交流。特别是《内蒙古日报》2008年9月27日至10月1日,连续发表的社科院草原文化研究课题组撰写的关于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4篇论文,以及2008年12月1—5日同内蒙古电视台联合制作的5集草原文化核心理念访谈节目《草原文化访谈》的播出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08年12月,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社科院成为自治区首批授牌的“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基地”。2009年1月,“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研究”成果被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采纳。经过努力,草原文化学学科已同蒙古学学科一道被自治区列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2009年4月完成“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二期工程19个项目的招标工作。目前,草原文化已成为我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草原文化学学科体系基本确立,草原文化研究进入自治区高校硕士研究生教学内容,标志着内蒙社科院开展重大科研项目集体攻关的能力和水平进入较高层次,标志着社科院综合科研实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内蒙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项目“内蒙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搜集并录入民间文化遗产文字资料1亿多字、图片资料4000多幅、音像资料150余部,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构架,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期间献礼展示。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初步建成,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蒙古语语料库工程采用高新技术,集存储、分析、研究、利用于一身,对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文化基础建设特大型工程——“蒙古语语料库” 建设工程,自2006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进展顺利,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境内集中采集录入工作,超额完成了计划采录任务,工程进度得到自治区领导的肯定。蒙古文《大藏经》影印影印出版的蒙古文《大藏经》顺利进行,目前已全部完成62函25000余面的扫描录入工作,正式出版30函。其他重大项目《青少年内蒙古历史文化读本》已完成编撰工作交付出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蒙古语术语规范化问题研究”;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内蒙古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建议”;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黄史>注释》等课题均获得良好等级。以上四大工程,将在我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面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载入史册。

198 评论

闹闹美食家

1992年,深圳宝安桃源居社区在深圳航空东区五座荒山野岭间开始了规划建设。由于地处偏僻且紧邻深圳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政府公共服务难以到位,先期入住的小区一度陷入缺水、缺电、垃圾污染严重以及社区治安混乱的困境。  公安部首次披露中国足球赌球假球黑幕  然而,17年后的今天,这里不仅获得联合国“国际适宜人类居住社区建设范例奖”等各种奖项,还在本月刚刚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和谐社区”。据介绍,社区成立8年来,这里无一例业主刑事案件、无一例邻里纠纷告上法庭,无“黄赌毒”及未成年人犯罪与吸毒情况。  桃源居社区的变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8日,桃源居社区自治模式的座谈会在中央党校举行,吸引了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的学者到会。座谈会上,中央党校赴深圳桃源居社区调研课题组还对外发布了课题报告。  报告称,桃源居的转变归功于其逆境中自救自治探索出的一种服务型社区自治新模式,即在早期政府公共服务缺位的情况下,通过依托各种社会组织并激发社区民众的普遍参与热情,最终实现了基层民主协商和社区居民的自我治理。  伴随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企业的社会性职能均向社区转移,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趋集中在城市社区,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培育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自治意识和参与意识。  “在深圳市桃源居社区的建设实践中,各种社会组织以服务社区居民为核心,立足公共服务的需要来定位和调整自身角色,不断提高社区组织化程度和水平。同时,各种社会组织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纽带,相互之间建立起分工、合作、协商的伙伴关系,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社区组织关系。”中央党校副校长石泰峰说。  中央党校赴深圳桃源居社区调研课题组成员向春玲教授指出,桃源居社区服务和管理走的是一条由下而上的路子,其核心内容是居民自治、企业补位、政府到位。  据了解,面对社区入住之初生活不便、治安不稳、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困难,桃源居社区自发组建了众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公益性服务组织开展自救自治,包括桃源居社区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清华学校、幼儿园、老年大学、志愿者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等,涉及居家养老、便民利民、邻里互助等多个方面。  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创始人李爱君告诉记者,社区拥有各类义工组织13个,义工人数达4000人。通过开展各种公益和福利活动,为社区提供多元化服务。  为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业主共建家园活动中,桃源居还首创社区义工“银社一卡通”,居民的每一份贡献和爱心都会以积分形式记录在卡上,然后通过这张卡以物质资助、奖励等形式兑现权益。到2008年,桃源居居民参与社区组织的比例为67%,人均参与1.64个社区组织活动。  向春玲说,在桃源居群众和社区组织自我服务的基础上,随着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相关公共服务到位的要求日益紧迫,从2004年开始,政府的管理和相关公共服务机构逐步进入社区,2005年8月,桃源居社区党委成立,随后区政府在社区设立工作站。“融合政府、居民和开发商各自作为的桃源居社区服务型自治模式由此产生。”  “桃源居的社区服务不是政府包办,而是形成了从政府到企业,到社区非政府组织和居民的多元化服务格局。”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南岭表示,这一社区服务模式的创新不仅减轻了政府负担,也使政府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职能必须加快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推动公共服务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  据悉,目前,深圳桃源居开发项目即将结束,为实现社区服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桃源居集团已于去年7月捐资1亿元创立了中国首家社区公益基金会,主要用于培育和扶持社区组织和社区服务。李爱君透露,下一步计划将“桃源居社区模式”复制到重庆、天津等有条件的地区。  “桃源居模式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示范样本,”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副司长王金华说,无论是农村的村民自治探索,还是桃源居服务型自治的创新,都是基层民主进步的表现。下一步应结合立法采取更多措施,将基层民主的探索和创新向全国推广。  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司长孔径源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由过去吃饭穿衣为主的民生需求,向以社会公共服务包括社会管理水平为主的服务需求转变,公共服务面临管理创新的问题。  “桃源居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启示我们,自治和民主是公民社会最主要的标志,今后公共服务将不再由政府一家包办,而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通过探索和创新更多发挥社会团体和基层民众的作用,从而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孔径源说。

246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区治理的论文目录

    1992年,深圳宝安桃源居社区在深圳航空东区五座荒山野岭间开始了规划建设。由于地处偏僻且紧邻深圳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政府公共服务难以到位,先期入住的小区一度陷入缺

    漫游的Alice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社区治理的论文题目

    社区管理的论文我感觉不好写,我就是在莫文网帮忙弄的,才过关的,花了钱就是不一样,还得了优秀,挺牛的,呵呵  这是以前他们给我的选题,你看下吧  社区公共卫生重点

    凌人happy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社区治理的论文

    1、社区治理方面的文章应该发表杂志的样子是提升小区自治能力,构建和谐社区。2、凝聚志愿力量,文明素养提升样子的杂志,以上就是社区治理方面的文章应该发表的杂志。

    我不是小痴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以社区治理为题目的论文

    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明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原则和思路 社会治理,是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

    小巴布2016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社区治理议论文题目

    清洁工人社区负责人保安,2020年2月的街头作文,可以去街头实际和他们一起观察再写。

    敏宝环保科技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