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2

penny900627
首页 > 论文问答 >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教育强国的根本之道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京荣盛门业

已采纳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机遇和挑战;对策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现状分析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品德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教学内容包含形势与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政策的制定要以国内外形势为客观依据,而形势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政策的相应调整。身处于不断变革时代的大学生,如果没有对形势和政策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没有心怀祖国、胸装天下的视野,就有可能走弯路、错路甚至于死路,要想成才立业是非常困难的。中国首富村、天下第一村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领导村民致富的法宝——“吃透两头”、“两头一致”,指的是吃透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实际,一头与中央保持一致,一头与老百姓保持一致,华西村的致富经验说明了正确认识形势和准确把握政策的极端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渴望成才,他们关注形势和政策变化的趋势,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关心国家、家庭和本人的发展前景,这充分表明大学生也有学会判断形势、把握政策的内在需求。但从教学实践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 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的几对矛盾 内在需求与实际效果的矛盾 大学生对正确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深入分析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具有极高的热情和求知欲,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怀有极高的期望。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由于一些院校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常常是作为非课堂教学环节设置,最终往往流于形式,根本不能起到给学生解疑释惑的作用,学生对这样的教育形式只能望而却步。 形势复杂与途径单一的矛盾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如何引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五彩纷呈的现实世界里正确认识形势,使他们无论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还是社会思潮涌动,都能够知行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门大学问,难度非常大。但从应对复杂局势的措施来看,力度明显不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单一,主要是课堂教学,甚至在一些院校仅仅是通过几个讲座、几场时事报告会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既缺乏针对性,又不能保证教育的普遍性和经常性,效果可想而知。 时事易变与师资不稳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我们天天都在接触,它也天天都在发展变化,要把难点、热点、深层次问题讲好,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实际研究比较,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与更新,这就需要教师能潜心钻研、与时俱进地充实教学内容。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形势与政策”课往往由“两课”教师或学校行政工作人员兼任,由于地位上不受重视、教师精力上的局限及资料上的缺乏,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空洞枯燥,这样的课学生当然不会喜欢。 (二) 新时期新形势给“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热点、焦点多, 吸引性强,大大丰富了形势政策教育课的内容,内增了教与学的兴趣,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教育效果将明显得到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因特网( Internet)不断延伸,时空差异与距离不再无法逾越,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授外,还可以在另外一个包罗万象的“虚拟学校”———因特网上自由掠取信息,遨游世界,拓宽形势视野;而且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已非主体化,他们不再高高在上“灌输”思想,而是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通过因特网传授给教育客体———学生。但是网络信息的自由直接传播,有时难免“泥沙俱下”, 一些原始的、未处理的、抑或人为歪曲的、富有蛊惑性的、带有分化阴谋的信息,一些不健康的信息画面会趁机占领人的思想,使访问对象产生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给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形势政策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竞争观念、利益观念、法制观念等不断加强,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不断提高。但是, 在“多样化”的今天, 教育客体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由关注社会到更加关注自身,认知方式注重直观;二是由关注生活到更加关注生存,价值判断注重自我。学生从关注昨天的生活质量转为更加关注明天自身生存的质量。因而学生对教学改革的期望、对自身价值提升的渴望日益迫切。这些既提出了形势政策教育正确引导的迫切性,也提出了形势政策教育要创新的要求。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交互式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的工具和环境。在这个新的技术环境中, 教育工作者只是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寻找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 由于因特网的影响,学习本身的含义将会改变,学习不再是理解与知识的结合,而变为仅仅是获得信息。长此以往,学生们以信息取代知识,只是学习检索和照本宣科网上信息,不再学习如何培养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久而久之,知识贫乏,分析能力低,价值取向无以把握。 二、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若干对策 (一)教学内容上要坚持“精”、“管用”的原则, 注重基础、把握重点、突出主旋律 “精”,要求在内容的选取上突出重点,从可讲的素材中提取出最适合当前形势发展,学生最想了解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作为要讲的内容;避免面面俱到,要把所选取的内容给学生讲深讲透,让学生领会并学会运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方向、道路信念教育都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新形势更要求我们应充分重视并切实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的思想观念教育,以及基本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纪律观念教育。 “管用”就是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在思想上、认识上真正受益,避免空洞乏味地理论说教。通过形势政策课,真正能吸引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形势,起到统一思想、引起共鸣、鼓舞精神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 (二)教学形式、方法要灵活、要创新 形势政策课应多开展一些新闻评述、形势分析讨论、信息论文交流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并提高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可辅以音像视听、参观等鲜活的形式配合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可以打破课堂界限,有针对性地邀请内行专家与学生面对面讨论交流。还可以尝试把形势政策课引入第二课堂、引入社团,让学生上讲台,教师做点评,使形势政策课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效果更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众传媒手段的变化,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迅猛发展,给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网络时代,形势政策课的载体要不断创新,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资源,办好多媒体教学,尝试网络教育。在国际上,网上大学也纷纷宣告成立,并以其开放性、资源共享性、灵活性、费用低等一系列优势赢得学员的广泛欢迎。 (三)开展研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样,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要树立牢固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注重互动探究。教师应真正了解教育对象,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性强,而且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元化。教师应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全面、客观的分析,把握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作正确引导。
325 评论

独角兽z

摘 要: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学中的“四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 教学实效性1987年国家教育部决定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要求各高等院校将“形势与政策”列入教学计划,以开设常规性课程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其他教学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2004年****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进一步对“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通过借鉴其他高校的一些做法,并结合我院的目前实际情况开展了一次“形势与政策”教学实效性的调研活动,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我认为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学中的“四化”建设,使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学模式创新化以及教学环节规范化。一、教学管理制度化制度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在于确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从机制上保证课程的有效开设,为本课程教学提供制度保障。目的之二在于及时、准确地把握形势与内政策教育教学活动推进的实际状况,同时促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为此,具体措施(一)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是基础。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应纳入高校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按课程建设的一般规范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是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基础保证。中宣部、教育部在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关文件中都做出过明确规定,要求各层次各科类学生都要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纳入学籍管理,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消息,全面加强课程建设。(二)健全教学管理机制是关键:其一,构建“一体化”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负责、专兼队伍相结合、全校密切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其二,建立“五个统一”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实施机制。“五个统一”指每学期由相关职能部门统一制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计划,统一安排任课教师和教学任务,统一编印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资料,统一为任课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统一组织实施备课、听课、考核等教学环节。其三,实行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值班教师和监督教师。“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其中主讲教师是备好一个专题,讲好每一次讲座;辅导教师全部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担任,教师所上课的班级是形势与政策课的辅导班级,负责批改每一次讲座的笔记,教师直接面对学生,随时方便辅导,及时解决问题;值班教师负责收取每次讲座的笔记,并进行登记注册;监督教师负责教学检查。其四,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配合密切的领导班子。“五个统一”的工作具体实施,必须要建立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等职务。教学领导小组设组长、副组长、成员等职务,还要设置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研室。这些领导部门必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配合密切,把“五个统一”工作落到实处。其五,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为了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落实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十分必要。第一,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形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机制。第二,建立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大多数老师爱岗敬业,但也不乏一些碌碌无为的教师。让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既是学生享受了基本的权利,也避免了单纯依靠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表现来评价教师的弊端,能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第三,建立各部门相互配合机制。各部门的领导要定期开会,交流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接受其他部门的要求和向其他部门提出本部门要求。这样,在工作的开展中,就可以避免相互推诿的不协调情况。第四,建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评估机制。教师之间应相互听课学习,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实施级别考核制度,对于当年参加职称评定的主讲教师,由教务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重要的职评依据,对于其他主讲教师由教学监督组有计划地安排听课或由形势与政策教育教研室自行安排随机抽查,考核成绩作为动态调整该课主讲教师队伍的重要依据。(三)完善教育教学保障机制是保证。要落实开展工作所需经费和场所,二要提高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的课酬,确定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积极参与形势与政策课讲授机制。二、教育内容系统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方面:基本理论,基本形势和热点问题。基本理论包括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形势分析方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国的国情等。基本形势指国际形势、国内形势、行业形势中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规律性内容,热点问题是学生社会普遍关注,学生特别关心的社会问题。自1987年教育部决定在普遍高校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以来,全国高校普遍将形势与政策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及其研究工作,教育部社政司每年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这实际上起到了与教学大纲类似作用,对形势与政策学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但由于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时效性非常强,没有也不可能有较稳定的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因此,如何把握教学内容,主要讲什么,课程内容如何设计是难点,我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以“遵循三个统一,体现五个特征,做到五个相结合”为指导。首先,遵循“三个统一”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社会热点剖析等。但专题如何设,主要讲什么,课程内容如何设计。关键是以“遵循三个统一,体现三个特征、做到三个相结合”为指导。遵循“三个统一”指,第一,政治性与知识性统一。即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鲜明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同时还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宣传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同时就形势、政策而言,又都是具有庞大的知识体系,它与哲学、政治经济史学以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二,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该课程既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又具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其理解就是政策是相对稳定的,形势是不断变化的,要求在相对稳定之中去把握学生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认识,要求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和追踪形势演变过程。第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形势与政策课程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的教育和教学,指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形势、把握政策,并在教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体现五个特征,做到五个相结合”是指:第一,体现结构性与教育部社政司每年印发的教学要点相结合,要按教学要点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如:以《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作为学生辅导资料,确立“科学发展观教育”等内容。第二,体现动态性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相结合,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思想实际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往往又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同时,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在不断推出和调整。如在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中,可以根据形势的发展补充“中日关系问题”、“美伊关系问题”等。第三,体现针对性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景象相结合,应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敏感话题、突发事件等问题确定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做到教育教学有的放矢,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使学生学会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道路”等问题讲解。第四,体现知识性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形势与政策都是一个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如加入WTO与高教水平、科教兴国等问题的讲解。三、教学模式创新化过去“形势与政策”教学普遍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不足,教师上课“满堂灌”“一支粉笔打天下”的观念较为普遍,这些都很大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强化“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突出“求实、改革、创新”的特点,具体举措(一)改革教学方法,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坚持以“一个要点,三个改变,三个切忌”为理念。一个要点,指教师在选择授课内容时要特别注重抓住学生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应最强烈,感兴趣的话题。“三个改变、三个切忌”指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的教学传递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互动模式转变,但切忌“以学生为主体”就等同于让教师当“配角”;以“课内”加“课外”向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转变,但切忌以“课内”加“课外”就等同于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满堂灌”式的“空洞说教”式灌输向“灌输艺术、方法和水平”上转变,但切忌摈弃“满堂灌”就等同于不要“灌输”。(二)改革教学方式,实现由“单一呆板”向“灵活多样”转变。一要规模性教育与常规性教育相结合。规模性教育能够产生轰动效应、集中效应,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规范性教育要搞但主要是常规性教育,要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以及国内外重大时事等,做好常规性教育工作。二要系统讲授与形势讲授、专题讲座相结合。要抓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系统讲授,每次授课的选题要精心的安排,重点突出。同时,高校要结合实际,建立学生形势报告会制度,请各级党政领导或高校党委负责同志为学生作报告,请一批理论水平高,形势与政策感敏锐的教师组成形势与政策巡回报告团,为学生进行巡回演讲。三要课堂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政策,不能离开学生利益的满足,要把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校可以结合学分制,对学生听课、讨论、写报告等进行累计积分,折算成这门课程学习成绩的一部分。四要宏观教育与微观教育相结合。高校在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时,有必要穿插“校情”介绍,正确认识小范围与大环境形势,才能实事求是地考虑自身与国家,自身与社会,自身与世界的相关问题,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五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只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引导学生参与公共教学实践,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访问,让学生从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六要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采用多种形式配合课堂教学,认真组织好小组讨论,讨论方式有师生对话,课前拟定正反议题,看录像短片畅谈观点,抓重大节日,纪念日,事件发生时机,开座谈会,研讨会。七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外教育弥补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保时不足,实现多模式教学有效方式,其一要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其二要发挥校园新闻媒体作用,如校报,广播台,网站,宣传。(三)改革教学过程,实现由“刻板性”向“策略性”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与学之间的刻板性,做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才能达到较好教育效果。在创新课堂教学时。一要做到“五性”。即加强对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增强教学的科学性;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实际,让形势与政策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全面了解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以及疑惑疑难问题,增强教学实效性;把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渗透到教学之中,增强教学的方向性;正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揭示出起原因,增强教学的原则性。二要做到“三多”,即多给学生一点参与教学时间,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给学生的一些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多给学生的一些表现整体素质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性。(四)改革教学手段,实现由“传统单一化”向“现代多样化”转变。通过对我院调查,得知“枯燥”“单调”“呆板”等往往是学生不喜欢上“形势与政策”课的原因,同时,发现到学生对声音画面,文字等形象性多媒体诸类东西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影视音像资料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广泛利用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同时还创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体网站和栏目,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设置动静结合的频道和栏目,开通由高水平教师主讲的网上专家论坛,设立专家网络油箱,适时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开展在线答疑,建立网络教学考核评估系统等,满足学生对知识广延性,开放性的需求,使教学更加完整,连续,直观,形象,生动,有效。四、教学环节规范化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会涉及到教学环节的方方面面,要确保课程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就要把好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项工作,为此,完善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就要注意抓住以下四个环节。把每个环节的实施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在教学环节上,实行制度化规范化。一是教学内容到位,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政策性,时效性,动态性决定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大支持和投入,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规范化。第一,成立教材编写部门。主要从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中抽调一部分资历深,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编写教材,可使此项教育紧跟时代步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第二,建立资源库。建立资源库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方便驾驶教学和学生查阅,能方便、快捷地把握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第三,定期安排学习资料。各高校把教育部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写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教材发放给每个学生,把《时事报告》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作为教师教学必备教材。二是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学校要重视教师素质建设,坚持精选、重用、严育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其次,加强师资结构建设。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再次,加强师资培育建设。做好教师培训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学习、进修,有计划地组织形势与政策骨干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和实地考察,还有加强教师科研能力。最后,加强师资资金保障建设。要充分考虑这门课程的特点,合理计算专兼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形势与政策考核内容三个方面:实际部分,理解部分和应用部分,各高校结合自己实际,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可围绕形势与政策可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以闭卷形式写一篇论文;可用报告会心得+自学报告+课程考试的方式;可用社会实践和心得体会相结合;可围绕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结合社会实践,以开卷形式写论文,可用闭卷考知识点与开卷写论文相结合形式。四是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学校应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准确把握动态,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学校应该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对相关研究科研课题予以支持,并为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园地.参考文献:[1]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2004张松德.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创新与实践,云梦学刊.3胡旭阳,费英勤.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探索,思想教育研究.6罗洪铁,张丽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探讨,思想政治教育.8

305 评论

dp24044979

额,自己写吧,哎,今晚就要交了

282 评论

透明的黑布

中美关系走向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然而,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在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审视和处理台湾问题,中美关系就会沿着健康的轨道顺利前进。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70年代以来,美国和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对美国的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关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中国国内的某些年轻学者也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对美政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系统地研究中国对美政策与中美关系的成果目前仍不多见。本文试图运用史学和国际关系学学科渗透的方法,对中国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的重点是分析中国对美政策的缘起、变化和发展,及其对各个时期中美关系的影响。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和谐。美国是当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世界舞台居于权力中心。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对于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必须处理好。中国外交的很多工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中国对美政策应循之道  “变”与“不变”是50多年来中国外交发展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外交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另一方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贯穿其中。中国外交的基本内容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外交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风格。  “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更是在不同国内外环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变”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意识继承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另一部分则是不愿继承、希望改变的内容,但由于不同的原因,历史上的政策对决策者或大众心理有巨大影响,使现有政策有意无意地保持了原来政策的某些内容、某些宣示、某些态势或倾向,表现为外交政策的“惯性”。“变”突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而“不变”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中国外交的消极因素。  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政策已经不是原来的政策,援助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我国的对外政策宣示仍然把八项原则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惯性的表现。  ●机遇来自全球化这个国际背景。 美国有求于中国的面上升。  ●双方在安全关切上既有交叉点又有不同点。  ●并不是说美国不把中国当做潜在对手了。  ●美国必须在台湾“统独”问题上作出抉择。

277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