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2

vivian0415
首页 > 论文问答 > 有关孔子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番茄小清新

已采纳
孔孟“仁义”思想浅探 摘 要: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孟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各个朝代的学者对他们的思想都有不同的解读。而“仁义”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仁”、“义”以及“仁义”的在他们的思想中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关键词:孔孟;仁;义;发展 作者简介:王娟(1989-),女,汉族,陕西渭南人,西北大学文学硕士,工作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01 早在孔子之前已有“仁”的概念,它起源于周初统治者重德、敬德的思想,“仁是一道德人文观念,是‘王者之德’。‘王者之德’的内容就是‘保民’、‘安民’与‘惠民’”[1],当时“仁”是作为德的一种实现手段存在的,为王者以此来巩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义”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甲骨文中的“义”与“仪”为同一字,“义”最初是表示社会等级的“仪礼”等。可见,早期的“仁”、“义”之间并无太大联系。但经过孔孟的发展“仁”、“义”不仅有了自己明确的意义而且“仁义”并提、“仁义”对举。 一、孔子之“仁” 儒学创始于周公,孔子对“仁”的理解无疑受周公的影响,周公用“仁”来概括自己的内在能力,证明自己“多才多艺,能事鬼神”,而他所谓“多才多艺”多是与德行有关的能力,此时“仁”主要是指与内心有关的德行。而孔子之“仁”己经不仅是一种对外在行为的要求了,他不仅从人际之间来理解仁,而且在人的内在德性中去发现人之为人的本质,然后以“仁”来定义它。 孔子所处的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诸侯、士大夫无视礼乐规范。面对对“礼”的挑衅,孔子认为想要人们真正的遵守礼乐文化,就必须从情感上找到礼乐规范可依托之所。正是为了解决“礼”的实践问题,他才重新定义了“仁”。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要求。但是在这点上他并没有具体的描述,而是有着很广泛的内涵。他说“克己复礼为仁”“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鲜矣仁”
163 评论

丫丫King

论语中并没有记载孔子编订过任何文献。认为孔子编订文献,这个是史记中的记载,这个不可信的。孔子一生以社会实践为主。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清代大儒颜习斋,对这个问题有过很多很好的见解,请参照他的存学编。诗书礼易乐春秋。诗经在孔子之前就有,尚书真伪参杂。三礼中周礼不可信,仪礼与孔子无关,礼记成书很晚。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关于五十学易这件事,是有争论的,请参照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孔子从未赞同过学习周易。乐,根本就没有经书。春秋,这个与孔子是否有关,是最有争议的。另外,请看孔子和孔子的学生的画像,都是佩着剑的。这个就如同日本的武士一样的。柔弱书生,这个是后世的病态。

150 评论

Candy00321

《弘扬孔子文化精髓,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由想起去年在妈妈单位举办的联欢会上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位年仅三岁的,超可爱的小弟弟,表演了一个令大人们惊叹的小节目:背诵<<三字经>>全文。这个连说话都奶声奶气的小男孩,一边眨巴着亮晶晶的小眼睛,一边十分轻松、流畅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一次停顿和迟疑。全场不由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更令这位小家伙意犹未尽,如何都不肯把话筒放下,全场又是一阵大笑•••••  这搞笑的一幕或许触动了妈妈,第二天,一本崭新的《论语》出现在我的桌前。  于是,我也开始像一只贪吃的小虫,吸吮、品味起《论语》这片绿叶上的露珠。  子曰:“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这句话告诉我们:狗夜里要看门,公鸡早晨要报晓,动物都有所作为,  人如果不学无术,如何可以称为人呢!这生动又精炼的语句难道不比家长们一句句干巴巴的“一定要好好学习呀!”更耐听、更管用吗?  子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也就是说:“爱心、公正的言行、礼仪、才智、信用是五项应当遵守的守则,是不容忽视的。”这和目前社会提倡的综合素质对我们的要求不正是异曲同工吗?  啊!我真想走进时光隧道,回到二千多年的春秋时代,向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道上一声“谢谢!”你经典的话语,仍让我们——当代小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  现在,我想引用孔子的这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吧:“戏无益,勤有功。有志者,事竟成。”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遨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云海中,让中华民族的经典、精髓永远传承发扬!

203 评论

hj黄小兔

论孔子思想的影响史孔子(前551 - 前 479)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曾从事「儒」(贵族丧事赞礼者)的职业,中年时开办私学。一度出任鲁国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四年后因遭小人暗算,弃职,后率弟子周游列国,经十三年,晚年归鲁,继续讲学,整理古籍。《论语》20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 孔子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的创始人,但这是不正确的。孔子及少谈论神,拒绝讨论来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他对人生的关系深刻了解,他的学说并不是他所创立的,严格来说,他只是及中华文化思想的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视个人的伦理道德和行为的现世哲学家。 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规范着高尚者的行为。「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总和。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虽然当时的统治者没有采纳孔子的学说,然而在他死后,儒家成为显学。但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儒家学说遭到贬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他采用法家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以为这样就可以整齐学术,统一思想。然而,秦始皇的努力并不成功,在秦朝灭亡前夕,儒生们又开始宣讲儒家学说。西汉时期的汉武帝时代,儒家学说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的中国科举制度,始于汉朝。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们对孔子礼教的理解程度。由于科举制度是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所以由汉朝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国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在孔子的四书五经中打转。知识分子穷一生精力从事研究他的学说,一生都跳不出这个圈子。大大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的历史就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史。《四书五经》成了学校的教科书,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熟记。古代哲人的教条,深深地植跟于人民的心中。由于这种儒学的熏陶,中国逐发展出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追求智识崇尚智慧的狂热,以及稳健的文化。中国虽经常遭受侵略,旦其文化不但能屹立不绕,而且还能同化异族。但是,儒学并不是万能灵药。他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一剂有效的灵药,能使他们的王朝尽量避免混乱和衰落的来临。但是,对于在求变求新的国际竞争压迫下,对于一国的发展,是个阻碍,那些维系个人和社会秩序的礼教,几乎使人无法动弹,而造成一套用不改变的模式。孔子的教条。彻底的限制了人类自然而充沛的冲劲。孔子的那些礼教实在太完美了,以致显得过分的严肃。在孔子的教条下,简直没有豪放和冒险,爱情和友谊也过分的受到桎梏。他使妇女一味服从,贬低了自己。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这一著名口号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五四”那批代表人物都是全盘否定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更有一种观点,认为“五四”以来在文化领域就开始了一种过激主义的“左”的倾向,似乎解放以后严重泛滥的“左”倾思潮,以至“文化大革命”的发生,都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这使我有些不解。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外历史上多次启蒙运动采取尊古、复古的形式有所不同,是以鲜明的反传统形式出现的。因为从旧的思想、道德、文化中,不仅很难找到改革的基点或旗号,而且日益显示严重的障碍。而选定“孔家店”这个突破口,无疑有利于冲破旧的以封建政治、伦理秩序为核心的文化格局。然而,另一方面,那些代表人物并不是“全盘反传统”的,从胡适的著述中可以看到,他对孔子和朱熹都怀有敬意。又如当时对旧文化作激烈批判的另一位人物钱玄同,他曾一度主张废除汉字,但他在坚决反对学术、文化领域的专制主义时,又十分向往中国古人所幻想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宽阔而自由的世界。对于孔子本人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他们主要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利用儒家经典来箝制人的思想与个性。所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思想自由、精神独立、个性解放。“五四”运动并没有造成什么“文化断裂”或“思想危机”,而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起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至于解放后一度愈演愈烈的“左”倾思潮,最后导致“十年动乱”的发生,恰恰表现为文化专制主义,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相背离的,而且另有国际国内的社会思想根源

344 评论

相关问答

  • 有关孔子的论文

    论孔子思想的影响史孔子(前551 - 前 479)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

    小小的飞帆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与孔子有关的论文

    800字

    RitaQinQin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有关孔子论文

    《弘扬孔子文化精髓,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不由想起去年在妈妈单位举办的联欢会上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位年仅三岁的,超可爱的小弟弟,表

    blueberry317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有关孔子思想的论文

    换个角度看世界/多角度思考,多角度看问题不守常规也很好/要敢于与众不同,不要人云亦云/“习惯”对社会的危害,要突破“习惯”/另辟蹊径能卓尔不群/特立独行/走自己

    小小骷髅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有关孔子的论文题目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笑之典典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