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36

淘气别闹
首页 > 论文问答 > 咬文嚼字还是不求甚解议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紫晨郡主

已采纳
"不求甚解" 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功夫,只领会文章的精髓。 首先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咬文嚼字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不求甚解又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21 评论

烂Pandade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咬文嚼字说明这个人爱钻牛角尖,不求甚解说明这个人有大局观在字面上,“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相对的,是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词,但实际上这两个词却是不矛盾的。首先,“咬文嚼字”讲究的是文字的意境,并非以“套板反应”来读书,因为这种方法不仅是“不求甚解”所反对的,也是“咬文嚼字”所不允许的。文字的改变,可以改变一个句子的意境,因此要讲究咬文嚼字,这是用在做文章上的。而“不求甚解”是指不要死扣字眼,要放开眼睛去看,死盯住一点,会使自己因小失大。所以要求读书不求甚解。因此这两个词所要达到的。前者是作者,后者是读者,这完全不矛盾。其次,“不求甚解”是马南邨先生在根据古人的例子之后得出的结论。古人的文章有部分是不错的,但有部分是华而不实的,没有太多内涵的东西,所以只需“不求甚解”的阅读它们。否则会使自己局限于思维的定势中无法自拔。而现在有部分书是只要“不求甚解”的阅读的,但是有大部分书都需要认真的去研究一下,特别是作者的意境。所以“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并列的,对所有的书抓住重点,运用正确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它们之间是不矛盾的。两个词所反对的其实是相同的,应该准确的说是相关的,它们之间不存在矛盾问题,所以合理的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读书,是读好书的关键。“咬文嚼字”“咬”的是意味深的“文”,“嚼”的是富有内涵的“字”;“不求甚解”是“不求”无内涵之书的“甚解”。所以对于不同的文章,应该分成不同的情况来阅读,它们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它们之间是不存在任何矛盾的。所以“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只是读书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不同方法。

309 评论

誓吥錵訫

各有长短,对象不同,方法不同。

233 评论

冰灵蜜蜜

怎样看待“咬文嚼字” 该咬则咬,当略就略——对朱光潜和马南邨关于读书的见解的一点异议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咬文嚼字,甚至锱铢必较,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却提出了相反的见解,说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像陶渊明那样“不求甚解”,像诸葛亮那样“观其大略”,就是说读书时“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两位大师的见解,到底谁的见解是正确的呢?在我看来,他们都有失偏颇。读书时是“咬文嚼字”还是“观其大略”,是由不同的阅读目的决定的。阅读根据其不同的目的,可以分为钻研学问的阅读和增长见识的阅读以及消闲解闷的阅读这三大类。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钻研学问,那么,你在阅读过程中就必须字斟句酌,不仅要了解字面的表层意义,而且要了解字面的深层意义;不仅要了解文句的言内之意,而且要了解文句的言外之意。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深刻领悟的基础上写出鉴赏文章、做出学问来。从这个目的出发,该咬文嚼字时还得咬文嚼字。否则就会像猪八戒吃人参果那样,即使是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人参果,你也咀嚼不出它的美味,吸收不了它的营养。如果你是抱着增长见识的目的来阅读的,那么你就没有必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去仔细推敲,你完全可以一目十行地去看,甚至有的只要看一下它的标题就足够了。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博采众长”,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这个目的出发,当观其大略时还得观其大略。否则,捧起一本书,对其中的某一个词语、某一个句子揣摩上老半天,那么你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把这本书看完?这样你一年的阅读量肯定少得可怜,吸收到的知识自然十分有限。如果你是出于消闲解闷的目的来进行阅读的,那么只要能从阅读中得到心情的放松,就算达到目的了。你可以不加任何思索地一口气读下去,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品着香茗。如果你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不感兴趣,你也可以大段大段地跳过去不读它。只有这样,你才能从阅读中体会到休闲与乐趣。从这个目的出发,当观其大略时还得观其大略。否则,一捧起书本就进入“咬文嚼字”的境界,你还会把读书看成一种休闲,还能从阅读中领悟到读书的乐趣吗?其实,如果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加以考虑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它们各自对“咬文嚼字”和“观其大略”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阅读,那么,你的侧重点应放在“观其大略”上;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写作,那么,你的侧重点应放在“咬文嚼字”上。总之,在阅读或写作中,是“咬文嚼字”还是“观其大略”,并不像两位大师所说的那么简单,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

93 评论

相关问答

  • 咬文嚼字还是不求甚解议论文

    怎样看待“咬文嚼字” 该咬则咬,当略就略——对朱光潜和马南邨关于读书的见解的一点异议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咬文嚼字,甚至锱

    小皮球佳佳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的议论文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咬文嚼字说明这个人爱钻牛角尖,不求甚解说明这个人有大局观在字面上,“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是相对的,是两个意思完全相反的词,但实际上这

    约丶书丶亚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咬文嚼字是议论文还是散文

    体裁是随笔,散文的一种。《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这两篇文艺随笔分别表达了朱光潜先生和马南邨先生对 研究学问的方法的不同见解。

    Oo棉花糖小鱼o0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咬文嚼字》议论文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

    虎斑宝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咬文嚼字议论文

    《咬文嚼字》的文体:文艺专论《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

    黑白配late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