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4

MichaelShaoer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原文化研究是cssci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鄙视投机者

已采纳
男,汉族,1970年5月生,河南登封人,副教授职称,中共党员。9~7 郑州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就读。9~7 登封五中任教。9~7 郑州大学中国科技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统招)。9~7 河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任教。9~1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公费)。2008年元月至今,河南科技大学任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社会兼职:鸦片战争博物馆特约研究员,负责国家文物局在2006年启动了“明清海防遗存保护前期研究”工程中的船炮问题研究。二、1999年9月~至今的科研业绩主要从事中西军事科学技术史与科技哲学研究,2002年以来,发表的论文有40多篇,其中独著35篇,其中北京大学2008年版认定的中文核心期刊25篇(含2008~2009年版认定的CSSCI来源期刊20篇)。所发表的论文中被《国务院参事室文摘》转摘1篇;《中国社会科学报》转摘1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论点摘编1篇;《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复印3篇;《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论点摘编3篇。主持或参加的国家级课题2个,出版书籍2部。2009年度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参加的课题[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年度“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鸦片战争时期中英火炮材质比较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06BAK20B003,两个研究者中的第一负责人,2009年6月结项。[2] 2007年度国家重大社会科学课题清史工程三级项目~《清史图录·军事卷》两个研究者中的第二负责人。项目编号:200710120503005。(2)近5年发表的论文如下:[1] 刘鸿亮:《侵华英军“利炮”探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0月26号(第133期)第3版。五千字。[1] 刘鸿亮:《洋务运动以前中国火炮的盛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6-8。五千字。[2] 刘鸿亮:《鸦片战争时期中英炮弹研究再析》,《史林》2010,(3):86~99。2万字。《史林》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3] 刘鸿亮、张建雄:《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复合金属炮技术盛衰的问题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2):86~93。5万字。《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4] 刘鸿亮、孙淑云:《鸦片战争时期中英铁炮射速的比较研究》,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5):71~77。5万字。《国务院参事室文摘》2009年11月8日转摘;《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1月3日转摘。《自然辩证法通讯》为国家一级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5] 刘鸿亮、孙淑云、牛书成:《鸦片战争时期中西铁炮制造技术优劣的比较研究》,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8):103~108。1万字。《自然辩证法研究》为国家一级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6] 刘鸿亮、孙淑云:《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卡龙炮技术的初步研究》,载《社会科学》2009,(9):145~153。5万字。《社会科学》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7] 刘鸿亮、孙淑云、李晓岑、李斌:《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火炮的调查研究》,载《海交史研究》2009,(2):104~127。3万字。《海交史研究》为专业性期刊。[8] 刘鸿亮、张建雄:《鸦片战争时期清朝龚振麟铁模炮技术的研究方法新谈》,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6~26。2万字。[9] 刘鸿亮、孙淑云:《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铁炮材质的比较研究》,载《清华学报》(台湾),2008,( 4):563~598。4万多字。台湾《清华学报》为国际性期刊和SSCI来源期刊,是中国最早在刊名上缀以“学报”二字并以学校名义出版的学术期刊。[10] 刘鸿亮、孙淑云:《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火炮炮弹的技术研究》,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3):63~68。1万字。《自然辩证法通讯》为国家一级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11] 刘鸿亮:《明清两朝红夷大炮的射程问题研究再析》,载《历史档案》2007年第4期,5万字。《历史档案》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12] 刘鸿亮:《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火炮发射火药的技术研究》,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11~118。2万字。《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5期(页192)做了论点摘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 中国近代史》2008年第1期做了论点摘编。《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13] 刘鸿亮:《关于16~17世纪中国佛郎机火炮射程的问题研究》,载《社会科学》2006,(10):185~192。5万字。《社会科学》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14] 刘鸿亮:《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火炮的性能比较》,载《清史研究》2006,(3):31~43。2万字。《清史研究》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页187~188)2006年第6期有论点摘编;《光明日报·文摘报》2006年9月8日论点摘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近代史(41~51页)》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6期(页186)做了论点载编。[15]刘鸿亮:《明清两朝红夷大炮的兴衰与两朝西洋火器发展比较》,载《社会科学》2005,(12):86~95。5万字。《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明清史》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社会科学》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16] 刘鸿亮:《徐光启对(几何原本)的翻译与其实际成效的问题研究》,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5):87~90。1万字。《新华文摘》2005年第23期做了论点摘编。《自然辩证法研究》为国家一级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17] 刘鸿亮: 《徐光启对(崇祯历书)的编译与其实际成效的问题研究》,载《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10~114。1万字。《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18] 刘鸿亮:《明清之际红夷(衣)大炮的射程及其问题研究》,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3):78~83。2万字。《新华文摘》2005年第1期(页161)有论点摘编。《自然辩证法通讯》为国家一级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19] 刘鸿亮:《科技:是天使抑或是魔鬼》,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1)5~7。5万字。《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自然辩证法通讯》为国家一级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20] 刘鸿亮:《明清王朝红夷大炮的盛衰史及其问题研究》,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1):1~5。1万字。[21] 刘鸿亮:《徐光启与红夷大炮问题研究》,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5):42~47。1万字。《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5期有论点摘编。《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 [19] 刘鸿亮、杨超华:《中国大学“泛行政化管理”模式与“量化考核”评价机制亟待改变》,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101~102。5万字《自然辩证法通讯》为国家一级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20] 刘鸿亮.《中国行政管理系统中“博士官”现象的一些思考》,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1):50~53。1万字。《中国行政管理》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21] 刘鸿亮、岳秀红:《透析高校师资管理中的“人才流失”现象》,载《教育探索》2005(1):55~570。8万字。《教育探索》为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22] 刘鸿亮:《“博士官”问题探析》,载《中州学刊》,2005,(1):77~80。1万字。《中州学刊》为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年)。[23] 王冰峰、刘鸿亮:载《高校师资管理中的“人才流失”和“以人为本”问题的几点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04,(11):141~143。1万字。[24] 刘鸿亮:《“博士官”现象在高校干部管理中的一些思考》,载《扬州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5):62~65。1万字。[25] 刘鸿亮、李清聚:《高校教师授课满意度以“学生评教为第一”的辨证再思考》,载《大学教育科学》2004,(3):57~60。1万字。[26] 刘鸿亮:《透析高校教师“两栖化生存”现象》,载《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7-89。1万字。 [1] 《中原文化大典-科技典-化学卷》,2008年4月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是2001~2006年全国重大出版工程、河南省文化建设重点项目、河南“国书”之称,10万字。[2] 《科学技术史》,独著15万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3] 《中英火炮与鸦片战争》,独著35万字,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拟出版。[4] 《中英战船与鸦片战争》,独著28万字,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拟出版。
88 评论

为萍伤心航

《对道德教育模式研究的反思》,《现代大学教育》,6(核心,CSSCI ;被《新华文摘》,7全文转载。《德育,首先满足学生的道德需要》,《光明日报》,5-25(5)《我国德育低效的原因剖析》,《学术论坛》,1(核心,CSSCI)《提升德育实效的对策研究》,《教育科学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计的探索》,《继续教育研究》,1(核心期刊)《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现代大学教育》,5(核心,CSSCI)《德育课程研究综述》,《思想理论教育》,教育学中国化百年反思,《高等教育研究》,(核心,CSSCI);《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全文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论教育的道德性》,《现代大学教育》, (核心,CSSCI)《教师职业专业化研究》,《教学与管理》, (核心)《中国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反思与探索》,《教育导刊》,(核心)《论德育内容选择的依据和制定的原则》,《思想理论教育》,(核心)《论中国道德教育传统的现代价值》,《教育科学研究》,《论家庭结构的嬗变:我国道德教育低效根源之一》,《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学学科科学性研究探索》,《现代大学教育》,(核心,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教育学》7全文转载。论道德教育的道德属性,《教育导刊》,(核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教育学》论点摘编。《个性化:当代大学发展的理想追求》,《黑龙江高教研究》,《命题检讨:是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还是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教育科学研究》,《论中国特色的德育概念之研究》,《现代大学教育》,(核心,CSSCI)《回归启发式教学的本真》,《中国高等教育》,(核心,CSSCI)《我国新时期德育原理学科发展探析》,《教育科学研究》,(CSSCI)《对我国新时期教学方法研究的反思》,《教育科学研究》,(CSSCI)《德育原理学科建构探索》,《教育导刊》,(核心)《析德育概念在中国的嬗变——兼论“大德育”现象》,《教育导刊》,(核心)《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育的教学改革》,《继续教育研究》,(核心)《对“研究型教师”研究的反思》,《大学教育科学》,(CSSCI)《创新教育落实的困难与对策——基于文化社会学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向度分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核心期刊)《德育基础:学生道德需要的培养与激发》,《高校教育管理》,《论传统德育方法论思想的现代价值》,《高校教育管理》,6;被《新华文摘》2“论点摘编”《构建我国教师教育新课程体系的几点思考》,《教育与现代化》,(全国高教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论提高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学习效率的策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生活德育:我们研究了什么》,《现代大学教育》,(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11全文转载。《对生活德育理论研究的反思》,《教育科学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对启发式教学几个问题的探索》,《教育导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实践性:生活德育的本质特征与根本途径》,《教育导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对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学教材建设30年的反思》,《大学教育科学》,(CSSCI)《现代大学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阻力与对策研究》,《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方法的发展特征》,《教学研究》,《营建教学质量文化? 唤醒教师育人热情》,《中国高等教育》,1(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张忠华:《对德育实效问题研究的反思》,《现代大学教育》,2(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张忠华:《论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两种教学方式的统一》,《高教发展与评估》,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张忠华:《现代大学教学方法论指导思想体系初探》,《江苏高教》,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当代德育发展特征探析》,《教育导刊》,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论我国高校学分制研究的主题内容与特征》,《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223 评论

今生无悔瓶

《中州学刊》是河南省社科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科类学术理论期刊。1979年创办时名为《学术研究辑刊》,1981年更名《中州学刊》,1982年改为双月刊,正式交邮局向国内发行;1984年第1期起由河南省社科院主办,对国内外公开发行。1996年第1期起,每期由128页改为144页,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由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电子出版物编辑部出版并向世界发行。2005年页码改为258页。《中州学刊》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提倡原创、打造精品”为办刊理念,广集百家睿智,编发精品力作,弘扬中原文化,服务改革开放。曾先后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社科类优秀期刊、一级期刊、二十佳期刊。《中州学刊》是国际学术交流期刊,是中原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发行范围遍及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远及东南亚、欧美等地。中州学刊杂志社目前设有编务室、第一编辑室、第二编辑室、第三编辑室。现在工作人员10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含省优秀专家1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中州学刊》主编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任。 跨世纪杂志社成立于1993年,隶属文学研究所。2000年,跨世纪杂志社从文学所分离。2007年10月,社科院机构改革,跨世纪杂志社被定为社科院直属独立的正处级部门。杂志社下设编务室、编辑一室、编辑二室。跨世纪杂志社主要工作任务是编辑出版社科类文化期刊《跨世纪》。1993年3月《跨世纪》期刊正式创刊,刊期为月刊。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2004年《跨世纪》期刊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成立16年以来,杂志社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主旋律,秉承“传承文心,博采时华,至情至纯,透悟人生”的办刊宗旨,坚持“经典、时尚、现代”的办刊特点,以健康向上的内容,博得读者欢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209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原文化研究是cssci

    隶属河南大学

    送哦夏季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中国文化研究期刊是cssci

    cssci 是南大核心,南京大学评选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每两年评一次核心期刊,通常是指北大核心,也就是平常说的中文核心,北京大学评选的,4年一次每个单位

    1号女王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中原文物是cssci

    楼上说的是考古和文物方面的,博物馆只有《故宫博物院院刊》列入了cssci扩展目录,除此之外,文博方面最好的应该就算是《中国博物馆》了。

    朵朵陌上花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中原文化研究是核心吗

    因为中原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核心,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非常大。

    戴小卓269500767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文化产业研究是cssci吗

    文化软实力研究不是c刊。《文化软实力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跨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旨在聚焦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枫月絮影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