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6

人大菲菲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红外线的文献资料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列那的小屋

已采纳
红外线的定义:红外线(Infrared)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1mm到760纳米(nm)之间,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高于绝对零度(-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含热能,太阳的热量主要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介。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75-1)~(5-3)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5-3)~(25-4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25-40)~l500μm 之间。扩展资料红外线的特点:红外线频率较低,能量不够,远远达不到原子、分子解体的效果。因此,红外线只能穿透了原子分子的间隙中,而不能穿透到原子、分子的内部,由于红外线只能穿透到原子、分子的间隙,会使原子、分子的振动加快、间距拉大,即增加热运动能量,从宏观上看,物质在融化、在沸腾、在汽化,但物质的本质(原子、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这就是红外线的热效应。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红外线的这种激发机制来烧烤食物,使有机高分子发生变性,但不能利用红外线产生光电效应,更不能使原子核内部发生改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红外线
168 评论

汀臭崽儿

以下这4个建议就是如何引用参考文献:* 建议研究生在刚开始做研究的时候就要广泛收集这些研究资料,研究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研读和思考。一般引言中会提到自己课题组的工作,和本文直接相关的课题组工作一定要加以引用,因为这都是研究基础和思考起点,肯定是对该文的工作有影响和启发的,必要时可以单独提出我们的前期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和本文之间联系等等。* 建议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要看的就是课题组的相关论文,了解课题组的研究大致方向和研究思路。实验部分也会引用一些文献,主要是合成方法上的借鉴。* 建议研究生在制备合成实验之前广泛查找文献,找到某种材料的各种不同制备方法,做一些预实验,比较各种合成路线的可行性。也许有些无法重复,有些产率过低,有些不适合自己的体系,从中筛选出最合适的方法确定为自己的合成路线。结果和讨论部分同样需要引用大量文献,这一部分主要是相关表征数据的来源,可以是结构和光谱数据集或相关文献,比如X射线衍射的卡片号、红外、拉曼、紫外、光电子能谱等谱峰数据和相关的结构关系验证。在性能测试和机理的解释部分需要引用同行的研究工作加以对比研究,分析自己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能的机理。* 建议研究生平时看文献注意收集相关材料的晶体结构、波谱数据,用于分析自己的样品。性能测试后就要对比自己的性能指标和文献的差异。

261 评论

浦江海鸥

回答 红外线,波长比可见光长的电磁波,波长在1毫米到770纳米之间,在光谱上位于红色光外侧。具有很强热效应,并易于被物体吸收,通常被作为热源。透过云雾能力比可见光强。在通讯、探测、医疗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俗称红外光。 红外线对人体皮肤、皮下组织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外界红外线辐射人体产生的一次效应可以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相应增高,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人的健康[1] 。红外线理疗对组织产生的热作用、消炎作用及促进再生作用已为临床所肯定,通常治疗均采用对病变部位直接照射。近红外微量照射治疗对微循环的改善效果显著,尤以微血流状态改善明显。表现为辐照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现象减少,乳头下静脉丛淤血现象减轻或消失,从而对改善机体组织、重要脏器的营养、代谢、修复及功能有积极作用

83 评论

zjxlhzyt虹

在红光以外的、肉眼看不见的、具有热效应的光线称为红外线。 是波长比可见光还要长,肉眼看不见的光段,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75~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50~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0~l000μm 之间。 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全完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

321 评论

蝎子豆丁

红外线就是在红光以外的、肉眼看不见的、具有热效应的光线称为红外线,是波长比可见光还要长,肉眼看不见的光段,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75~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50~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0~l000μm 之间。扩展资料红外线对眼睛的危害不同光的波长对眼睛与皮肤会造成不同之伤害,在红外线波段引起的眼睛伤害主要是白内障、视网膜和角膜灼伤,以及在低强度光源下热辐射所产生的热压。若对眼球直接照射的曝光量大于一个临界值,不论哪个波段的光源,都将对眼球造成伤害。眼球中各组织对光源的吸收率都不同,且同一组织对不同波段的光源吸收率也不同。角膜在IRA的红外线区段内吸收率很低, 波长接近4 μm时,IRB及IRC红外线波段, 角膜对光的吸收性变大。角膜和房水会吸收照射于眼睛内的辐射热能,若曝光量过大就会产生灼伤。另外,角膜对温度相当敏感,高功率的红外线会引起眼睛剧烈的疼痛感。在高功率的光源短时间曝光时,虹膜传导的热能是白内障致病的主因,至于在低能量光源长时间曝光时,由于水晶体直接吸收热能,而引发白内障的病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外线

270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红外线的文献资料

    红外线就是在红光以外的、肉眼看不见的、具有热效应的光线称为红外线,是波长比可见光还要长,肉眼看不见的光段,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德国科学家霍

    仿佛那一天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关于红外线的文献

    D F HG

    吴珊珊珊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关于红色文化的文献资料

    希望有帮助‘

    败家小歪歪 4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关于红外线的文献有哪些

    在红光以外的、肉眼看不见的、具有热效应的光线称为红外线。 是波长比可见光还要长,肉眼看不见的光段,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

    那些年喜帖街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3
  • 关于红外线的论文

    本系统主要由单片机和GSM短信模块组成,借助最可靠、最成熟的GSM移动网络,以最直观的中文短消息或电话形式,直接把报警地点的情况反映到您的手机屏幕上。它采用主动

    小耳朵累了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