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8

boneash2004
首页 > 论文问答 > 心血管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五月mother

已采纳
我现在也要写一篇关于糖尿病的毕业论文,我是学影像的,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学习建议么,谢谢,急需。
231 评论

jennifer1959

作者:刘昕 令亚琴 王生兰 病理生理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也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影像医学、麻醉医学等各专业医学生应掌握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病理生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对这些规律和机制的深入认识不但是上述各专业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而且是医学工作者跟上医学飞速发展步伐的重要工具。学好病理生理学将显著拓宽各专业学生的视野,为同学们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教材在内容上基本沿用了病理生理学的传统内容,即以临床上最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为主线,使学生在进入临床、接触患者之前能对常见的病理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理性认识。每章中增加了“知识链接”部分,将与本章相关的知识背景、人物故事、执业医师考试考点、典型病例等穿插在内容中,拓宽读者的知识面,增强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是本教材的一大亮点。本教材虽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审阅,但限于水平、能力、时间等各方面的不足,错误、缺点在所难免,欢迎使用本教材的读者批评、指正,以使本教材能逐步完善。编者2014年6月 第1章绪论第1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二、病理生理学的内容第2节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一、病理生理学的学科性质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第3节病理生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参考文献第2章疾病概论第1节健康、疾病及亚健康的概念一、健康二、疾病三、亚健康第2节病因学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二、疾病发生的条件第3节发病学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三、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应关注的两对关系第4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一、疾病的经过二、疾病的转归参考文献第3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1节水、电解质的正常代谢一、体液的容量与分布二、体液中主要电解质及其分布三、体液的渗透压四、水、电解质的生理功能五、水、钠的平衡及其调节第2节水、钠代谢紊乱一、脱水二、水过多第3节钾代谢紊乱一、正常钾代谢及其生理功能二、钾代谢障碍第4节钙、磷代谢紊乱一、正常钙、磷代谢及其生理功能二、钙代谢障碍三、磷代谢障碍第5节镁代谢紊乱一、正常镁代谢及其生理功能二、镁代谢紊乱参考文献第4章酸碱平衡紊乱第1节酸碱的来源及酸碱平衡调节一、酸碱的来源二、酸碱平衡的调节第2节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一、pH二、呼吸性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三、代谢性指标四、阴离子间隙第3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一、代谢性酸中毒二、呼吸性酸中毒三、代谢性碱中毒四、呼吸性碱中毒第4节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一、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二、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第5节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参考文献第5章缺氧第1节常用的血氧指标一、血氧分压二、血氧容量三、血氧含量四、动静脉血氧含量差五、血氧饱和度第2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一、低张性缺氧二、血液性缺氧三、循环性缺氧四、组织性缺氧第3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一、呼吸系统的变化二、循环系统的变化三、血液系统的变化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五、组织细胞的变化第4节影响机体耐受缺氧的因素一、代谢耗氧率二、机体的代偿能力第5节缺氧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一、氧疗二、氧中毒参考文献第6章发热第1节发热的原因与发病机制一、发热激活物二、内生致热原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第2节发热时机体功能与代谢的变化一、物质代谢的改变二、生理功能的改变三、防御功能的改变第3节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二、发热时的常规处理原则三、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参考文献第7章应激第1节概述一、应激的概念二、应激原三、应激的分类四、全身适应综合征第2节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三、应激时机体的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变化第3节应激性损害与应激性疾病一、神经系统的损伤与疾病二、心血管系统的损伤与疾病三、消化系统的损伤与疾病——应激性溃疡四、免疫系统的损伤与疾病五、内分泌系统的损伤与疾病六、血液系统的变化与疾病七、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第4节病理性应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一、避免劣性应激原过强或过久作用于人体二、及时、正确地处理伴有劣性应激的疾病或病理过程三、积极治疗应激性损伤参考文献第8章缺血再灌注损伤第1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二、影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因素第2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一、自由基的作用二、细胞内钙超载三、白细胞的作用四、能量代谢障碍五、补体级联的损伤作用第3节主要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三、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四、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六、胃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七、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第4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二、清除活性氧三、减轻细胞内钙超载四、减少白细胞浸润五、抑制补体级联反应的激活六、启动细胞内源性保护机制参考文献第9章休克第1节休克的认识及概念第2节休克的病因与分类一、按休克的病因分类二、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三、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第3节休克的发病机制一、微循环障碍学说二、细胞机制三、全身炎症反应第4节休克时细胞代谢障碍与器官功能的变化一、细胞代谢障碍二、器官功能的变化第5节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一、病因学防治二、发病学治疗三、支持与保护疗法参考文献第10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第1节概述一、机体的止血、凝血功能二、机体的抗凝血功能三、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第2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病因及分类一、DIC的常见原因二、影响DIC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三、DIC的分类第3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及其发生机制一、DIC的分期二、DIC的发生机制第4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机体的主要影响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二、广泛微血栓形成——器官功能障碍三、微循环功能障碍——休克四、红细胞机械性损伤——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第5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一、防治原发病二、改善微循环三、重建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参考文献第11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第1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一、细胞信号的类型二、细胞受体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物学功能三、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四、细胞信号转导的调节第2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一、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二、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炎症三、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糖尿病四、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肿瘤参考文献第12章细胞增殖、凋亡异常与疾病第1节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一、细胞周期的概述二、细胞周期的调控三、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四、细胞增殖调控与疾病的防治第2节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一、细胞凋亡的概念二、细胞凋亡的特征三、细胞凋亡的调控四、细胞凋亡调控异常与疾病五、调控细胞凋亡与疾病的防治参考文献第13章心功能不全第1节心功能不全的病因、诱因和分类一、心功能不全的病因二、心功能不全的诱因三、心功能不全的分类第2节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适应反应一、神经体液代偿反应二、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三、心脏以外的代偿反应第3节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一、心肌收缩性减弱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三、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的协调性障碍第4节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一、前向衰竭二、后向衰竭第5节心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则一、防治原发病及消除诱因二、调节神经体液系统失衡及干预心室重塑三、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四、其他参考文献第14章呼吸功能不全第1节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一、肺通气功能障碍二、肺换气功能障碍第2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急性肺损伤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四、高原肺水肿第3节慢性阻塞性肺病一、CO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二、COPD引起慢性呼吸衰竭的机制第4节呼吸衰竭时机体主要功能代谢的变化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二、呼吸系统变化三、血液循环系统变化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五、肾功能变化六、胃肠道变化第5节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及其病理生理学基础参考文献第15章肝功能不全第1节肝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和机制第2节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第3节肝性脑病一、肝性脑病的概念、分型和分期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三、肝性脑病的诱因四、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4节肝肾综合征参考文献第16章肾功能不全第1节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二、肾小管功能障碍三、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第2节急性肾衰竭一、急性肾衰竭的原因与分类二、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三、急性肾衰竭发病过程中各期的功能代谢变化四、急性肾衰竭的防治原则第3节慢性肾衰竭一、慢性肾衰竭的病因二、慢性肾衰竭的发病过程三、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四、慢性肾衰竭时的功能代谢变化第4节尿毒症一、尿毒症毒素二、尿毒症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其发病机制三、防治原则参考文献第17章脑功能不全第1节概述一、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二、脑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三、脑功能不全的表现形式第2节认知障碍一、认知的脑结构基础二、认知障碍的分类三、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四、认知障碍的原因及发生机制五、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第3节意识障碍一、意识维持的脑结构基础二、意识障碍的表现形式三、意识障碍的原因及发生机制四、意识障碍对机体的影响五、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参考文献第18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第1节概述第2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经过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与诱因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分类第3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一、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二、肠道细菌移位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三、器官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四、能量和物质代谢障碍五、细胞凋亡的发生导致器官功能损害六、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第4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一、病因学防治二、发病学防治三、支持与保护疗法参考文献英汉对照词汇表

94 评论

海豹糯米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投稿须知:征稿范围1 该刊欢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流行学与人群防治、专题评论、新视野、讲座、综述、学术讨论、学术动态、病例报告、临床病理(例)讨论、技术与方法等栏目的稿件。述评、对策研究、专题会议纪要和从医与治学等栏目的稿件主要为约稿。来稿要求1 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标准并得到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论著、综述、讲座等文章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 字,论著摘要、病例报告文章不超过1500 字。2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 个汉字以内为宜。3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作者应是:31 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32 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3 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 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于文末栏右侧顶格写“( × × × × × × × × × 整理)”,同时一律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邮政编码、单位(Email 地址),并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单列一段注明“协作组成员:× × 单位( × × × );× × 单位( × × 、× ×× )”。通讯作者只列一位,由投稿者确定。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脚注中外国作者的通讯地址应用其本国文字加注。论文系在国外进修、学习、工作后撰写,应附有所在单位证明,同意在国内发表。4 摘要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400 个实词左右),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英文摘要尚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 汉语拼音)、单位名称、单位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作者应列出全部姓名;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前加“*”。5 关键词 论著需标引2 ~ 5 个关键词,各词之间用分号“;”分隔。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 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51 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52 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53 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6 医学名词 以1989 年及其以后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 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7 图表 每幅图、表占1 页,并连带图、表说明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正文中未注释过的缩写。表格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 值、P 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 / 3 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与宽的比例约为5:7 左右。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8 计量单位 实行国务院1984 年2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单位符号可以与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人、台、次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 年1 月第34 卷第1 期 Chin J Cardiol,January 2006,V 34 N 1 ·95·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如:次/ 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 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 / kg /min 应采用ng·kg - 1 ·min - 1 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 / kg·min - 1的形式。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斜体字“A”。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出的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 号文件精神,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 Hg),但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mm Hg 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 mm Hg = 133 kPa);如血压数据只出现在图、表中,也应在先出现的图或表的注释中注明换算系数。9 数字 执行国家标准GB/ 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 位数字时,每3 位数字一节,节间空1 / 4 个汉字空,如61, 476,56 应写成61 476 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公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 ~ 95%不要写成5 ~ 95%;百分数的中心值与公差用圆括号括起,其后写“%”,如(65 ± 2)% 不得写作65 ± 2%,也不宜写作65% ± 2%附有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时,书写方式为:4 cm × 3 cm × 5 cm,而不写成4 × 3 × 5 10 统计学符号 按国家标准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 检验用英文小写t;(5)F 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x2 ;(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v;(9)概率用英文大写P(P 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 值、x2 值、q 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11 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逗号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12 参考文献 按国家标准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对连续序号采用“-”连接。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13 获基金及获奖文稿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凡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20-74)”,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14 来稿格式 来稿应一式两份,其中1 份为打印稿,另1 份可为复印件。要求字迹清楚,英文摘要及文献应隔行打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字母大小写、需排斜体等应予注明。凡字迹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一律退回。15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 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内容。16 修改稿附软盘 经审核初步拟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见修改整理后,为缩短刊出周期和减少错误,请将修改稿存入软盘(或直接用电子邮件寄至责任编辑),与修改稿打印件一并寄回本刊编辑部,同时注明联系电话、传真号码备用。注意事项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 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 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请自留底稿,对不刊用稿件,将书面通知作者,不退原稿,但原始照片将退还作者。如果作者对审稿意见有异议,欢迎提出申诉。2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3 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3 来稿须付稿件处理费,不足1500 字文稿每篇20 元,超过1500 字每篇40 元,第一作者为中华医学会会员者减半(需附会员证复印件)。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可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上述付费确有困难者可申请减免。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1 册,论著类文章另赠送抽印本20 册。4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中华医学会论文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和独家代理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所付稿酬中已含上述两种版本的稿酬。5 该刊对重大科研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4 个月内刊出。6 来稿请寄:北京东四西大街42 号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请勿寄给个人。

96 评论

醇香麦芽糖

糖代谢异常对冠心病动脉病变的探讨回顾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并发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6年冠状动脉异常患者200例,分为糖尿病组(66例)、糖耐量减低组(34例)、非糖代谢异常组(100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观察其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和冠状动脉受累情况。结果 3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等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对预后均有影响。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糖耐量减低(IGT)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发生2型糖尿病的倾向,而且经常与脂代谢异常、肥胖等并存。具有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度危险性。因此,充分认识IGT的危险对减少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2003~2006年本院200例冠心病心电图异常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糖代谢异常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 对象资料 选择2003~2006年在我院心电图阳性发现,确诊为冠心病者共200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者(糖尿病组)66例(33%),平均年龄(62±10)岁;有IGT者(IGT组)34例(17%),平均年龄(60±10)岁;无糖代谢异常者(非糖代谢异常组)100例(50%),平均年龄(59±11)岁。所有患者均经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C2hBG)、血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测定。2 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 根据WHO1999年诊断标准,入院后查FBG及PC2hBG或口服葡萄糖粉做糖耐量试验确诊。血糖测定至少2次以上,糖尿病组:典型症状加随机血糖≥1mmol/L或FBG≥0mmol/L或CGTT中2h血浆葡萄糖≥1mmol/L,症状不典型者需另加1天再次证实,随机是指1天当中的任意时间而不管上次进餐的时间。IGT:FBG<0mmol/L,2h血糖8~1mmol/L。3 冠心病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急性期出现异常Q波,ST段均明显抬高,T波倒置,慢性期出现ST段压低,及T波低平或倒置。4 观察方法和指标 分析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心电图结果分析各组患者冠状动脉受累情况。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2 结果3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比较见表1。3组患者冠状动脉心电图影响见表2。 表1 3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比较表2 3组患者冠状动脉心电图影响注:与非糖代谢异常组比较,P<05;与IGT组比较,P<053 讨论IG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发展中国家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IGT患者5~10年内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5~6倍。每年有5%~3%的IGT患者转化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老年IGT患者冠心病发病率为4%。老年糖尿病患者为70%〔1〕。IGT常与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肥胖、原发性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2〕。这些代谢异常因素的聚集组成了以胰岛素抵抗为核心的代谢综合征,使IGT患者发生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显著增高,IGT患者的缺血性心肌病与糖尿病患者的缺血性心肌病相似,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者〔3〕。这与最近对我国2239例老年IGT患者的一项5年前瞻性研究结果一致〔4〕。糖代谢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为严重。主要表现为双支病变发生率高,单支病变发生率低〔1〕。本研究发现,糖尿病组的双支病变发生率为96%,单支病变发生率仅为4%,而非糖代谢异常患者双支病变39%,单支病变发生率61%,相差显著(P<05),糖尿病患者双支病变发生率较IGT患者高,IGT患者双支病变发生率高于非糖代谢异常患者。提示对糖代谢异常患者应加强冠心病的1级和2级预防。冠心病并发糖尿病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和广泛,本研究发现糖尿病和IGT患者支病变较非糖代谢异常患者更常见,增加了冠状动脉搭桥等手术的难度并影响预后,故如何控制冠心病并发糖代谢异常患者,减轻和延缓冠状动脉病变的发展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1 Wallek B,Palumbo P,Roberts WStatus of coroneg arteries at necropsy in diabetes mellitus with onset after age 30 An J Med,1980,69:498-2 徐向进,田惠,潘长玉,等糖代谢异常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发病率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1):66-3 冯凭葡萄糖耐量减低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2,22(6):66-4 潘长玉中国面临2型糖尿病的挑战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2,22(6):356-358

312 评论

相关问答

  • 心血管疾病参考文献

    教大家一个降血压的日常调理方法

    刀刀吹雪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心血管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糖代谢异常对冠心病动脉病变的探讨回顾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并发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6年冠状动脉异常患者200例

    乖乖米飞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心脑血管疾病参考文献

    高血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对心脑血管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超过3亿人,这比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总数都要

    飞雪樱子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心脑血管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大哥,你也太逗了吧,都说中国学术腐败,你还真到网上来现啊~~~~~再说,一份论文才值200分啊,??知道买一份文章的价钱是多少,????2000啊,还是人民币啊

    vera911213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心脑血管疾病的参考文献

    猝死的原因有很多种方面,大体可分为两大方面:一种是因为心源性原因,也就是心脏本身造成的猝死,比如气质性心脏病、比如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还有一些严重

    善良哒小虾米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