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1

水月琉璃007
首页 > 论文问答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济南李大妈

已采纳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采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在课堂上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例如土力学模型、模拟实验、土力学原理、工程情况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出来,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在保留课堂授课、课下作业和答疑等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工程教学法”的运用,达到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项目知识储备的良好效果,通过工学结合,突出能力培养。 开发校本教程,取自于工,用之于学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教材在编写和选用上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材,其内容既要有校内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又要有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即取自于工,用之于学。教材内容要吸纳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要充分体现实用性、职业性、针对性、及时性及直观性。具体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其重点放在基本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淡化理论与推导,同时加强土力学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及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开发校本教程,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重组主要体现在删除陈旧内容、增加新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重新编排与组合等方面。《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分土力学和地基基础两个部分,包括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方面,考虑专业教学需要和实际工程对土力学理论的要求,将传统理论教学内容科学重组、有机整合,形成三个知识模块,分别是变形问题模块、强度问题模块、渗透稳定问题模块。其中,变形问题模块研究土的变形性质、土体应力计算及沉降计算方法等内容;强度问题模块研究土的强度性质、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土坡稳定计算等内容;渗透稳定问题模块研究土的渗透性质和有关渗透稳定性等内容。理论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和知识模块的划分,使土力学看似分散无序的内容变得系统、连续、协调,有助于学生对土力学知识体系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地基基础设计内容的理解。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工程项目实训,将课程的知识体系学用贯通。 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环节加大实验实践教学力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有余力、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学生有深入学习的机会。首先,带学生到工地,进行现场观摩教学,让学生观看模拟试验演示和亲自动手实验。这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土力学教学过程的有力支撑。不仅丰富了实验教学体系内容,也使整个教学过程从工程案例切入,让学生有了为理解工程现象而渴求储备理论知识的学习愿望。其次,加强实验环节,提高学生实验能力。高职教育强调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实现,实验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目前,多数学校该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并没有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阐述,实验报告多是填空式,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为此,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准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果,重点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及踏实的工作作风。实验完成后,让学生通过思考,按实验规范自行设计、完成一份科学合理的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全过程的实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对土力学知识与基础工程建设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通过顶岗实习,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如果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紧密结合,通过岗位技能操作,学生的技能就能较快得到提升。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输出端的职业学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紧密衔接,达成学习内容与工作岗位技术要求的一致,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受到企业欢迎。同时,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才能了解企业岗位的技能要素构成,了解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才能按照企业生产的客观规律科学组织技能教学活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带着课题进行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中可以体验现实生产,感受企业文化,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较好的就业心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继续接受技能教育和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尝试将课题研究案例融于教学实验本学年,我校土木系教师申报的省教育厅课题《沿海地区软土工程性质研究》得以立项。此项研究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运用。在研究的过程中,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贯穿在学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索,收集土样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在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强化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成为工学交替内容教学一个的新途径。 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是高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改革、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知识点涉及面广,与部分专业和实践课程联系密切,它的课程改革更需要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131 评论

520美食吃货

《土质学及土力学》主编 1979年人民交通出版社《可靠性理论在地基基础方面应用译文集》主审核 1987年同济大学出版社《土力学可靠性原理》编著 1989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软土地基的理论与实践》主编 1992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岩土工程手册》副主编 1994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地基工程可靠度分析方法研究》合编 1996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岩土工程标准规范实施手册》主编 1997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主编 199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丛书》(一套共5本)主编 199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著其中两本《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和《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手册》主编 2000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1世纪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主编 2000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三版)主编 2001年 人民交通出版社《岩土工程的回顾与前瞻》主编 2001年 人民交通出版社另外在国内外发表岩土工程方面的学术论文70余篇;科技管理研究论文 10多篇。

280 评论

健威wjw505

你可以去一些期刊上找这样的文献参考呀~看下(力学研究)、(流体动力学)、(渗流力学进展)这些都是可以的

254 评论

0脾氣钚壞0

浅论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这是土力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地基土的复杂性,要准确地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本章学习地基在外荷裁作用下的破坏形式,地基的临塑荷载、临界荷载与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和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要求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与计算,并从这些计算公式中了解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第一节 概述地基随建筑物荷载的作用后,内部应力发生变化,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由于地基土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基础过大的沉降量或沉降差,使上部结构倾斜,造成建筑物沉降;另一种是由于建筑物的荷载过大,超过了基础下持力层土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而使地基产生滑动破坏。因此在设计建筑物基础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地基: 强度——承载力——容许承载力变形——变形量(沉降量)——容许沉降量一、几个名词1、地基承载力: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随荷载的能力。地基承载力问题属于地基的强度和稳定问题。2、容许承载力:指同时兼顾地基强度、稳定性和变形要求这两个条件时的承载力。它是一个变量,是和建筑物允许变形值密切联系在一起。3、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是根据野外鉴别结果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标贯试验、静力触探、旁压及其它原位测试得到的值。4、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是根据室内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查表确定的承载力值,包括载荷试验得到的值)。通常5、极限承载力:指地基即将丧失稳定性时的承载力。二、地基承载力确定的途径目前确定方法有:1.根据原位试验确定:载荷试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每种试验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2.根据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确定。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确定。根据大量测试资料和建筑经验,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各种类型的土在某种条件下的容许承载力,查表。一般:一级建筑物:载荷试验,理论公式及原位测试确定f;二级建筑物:规范查出,原位测试;尚应结合理论公式;三级建筑物:邻近建筑经验。三、确定地基承载力应考虑的因素地基承载力不仅决定于地基的性质,还受到以下影响因素的制约。1.基础形状的影响:在用极限荷载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是按条形基础考虑的,对于非条形基础应考虑形状不同地基承载的影响。2.荷载倾斜与偏心的影响:在用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时,均是按中心受荷考虑的,但荷载的倾斜荷偏心对地基承载力是有影响的。3.覆盖层抗剪强度的影响:基底以上覆盖层抗剪强度越高,地基承载力显然越高,因而基坑开挖的大小和施工回填质量的好坏对地基承载力有影响。4.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水位上升会降低土的承载力。5.下卧层的影响:确定地基持力层的承载力设计值,应对下卧层的影响作具体的分析和验算。6.此外还有基底倾斜和地面倾斜的影响:地基土压缩性和试验底板与实际基础尺寸比例的影响。相邻基础的影响,加荷速率的影响和地基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影响等。在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及结构特点,对上述影响因素作具体分析。第二节 地基的变形和失稳一.临塑荷载Per和极限承载力Pu现场荷载试验表明:地基从开始发生变形到失去稳定的发展过程,典型的S-P曲线可以分成顺序发生的三个阶段,即压密变形阶段(oa)、局部剪损阶段(ab)和整体剪切破坏阶段(b以后)见图8-2(见教材P275),三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两个界限荷载。第一个界限荷载(临塑荷载Per):就是指基础下的地基中,塑性区的发展深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时的基础底面压力。当P>Per标志压密阶段进入局部剪损阶段。第二个界限荷载(极限承载力Pu):当地基土中由于塑性的不断扩大,而形成一个连续的滑动面时,使得基础连同地基一起滑动,这时相应的基础底面压力称为极限承载力Pu。当P>Pu标志着地基土从局部剪损破坏阶段进入整体破坏阶段,地基丧失稳定。二.竖直荷载下地基的破坏形式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由于承载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通常是由于基础下持力层土的剪切破坏所造成的,而这种剪切破坏的形成一般又可分为整体剪切、局部剪切和冲剪三种。1.整体剪切破坏的特征:当基础上的荷载较小时,基础压力与沉降的关系近乎直线变化,此时属弹性变形阶段,如图中oa段。随着荷载的增大,并达到某一数值时,首先在基础边缘处的土开始出现剪切破坏,如图中a点。随着荷载的增大,剪切破坏地区也相应的扩大,此时压力与沉降关系呈曲线形状,属弹性塑性变形阶段,如图ab段。若荷载继续增大,越过b点,则处于塑性破坏阶段。2.局部剪切破坏的特征:局部剪切破坏的过程与整体剪切破坏相似,破坏也从基础边缘下开始,随着荷载增大,剪切破坏地区也相应地扩大。区别:局部剪切破坏时,其压力与沉降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呈现非线性的变化,并且当达到破坏时,均无明显地出现转折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常取压力与沉降曲线上坡度发生显著变化的点所对应的压力,作为相应的地基承载力。3.冲剪破坏的特征:它不是在基础下出现明显的连续滑动面,而是随着荷载的增加,基础将随着土的压缩近乎垂直向下移动。当荷载继续增加并达到某数值时,基础随着土的压缩连续刺入,最后因基础侧面附近土的垂直剪切而破坏。冲剪破坏的压力与沉降关系曲线类似局部剪切破坏的情况,也不出现明显的转折现象。

323 评论

相关问答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论文

    浅论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荷载,这是土力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地基土的复杂性,要准确地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也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以心为马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论文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采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在课堂上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例如土力学模型、模

    年糕年糕熊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土木工程地基与基础论文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因材施教;采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在课堂上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例如土力学模型、模

    meimeimilly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论文

    不太好发。核心学报自然比普刊难发的多。但这并不是一定的,有些普刊的审核难度与要求甚至要高于一些核心,这个真的要看具体的期刊。还有就是学报类核心比非学报类核心难发

    一览佳肴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土木工程地基基础论文

    写作思路: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主旨入手,结合自身感受,真实得描述,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正文:写作思路:从文章的写作目的、中心

    青烟缭绕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