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4

重叠的岁月
首页 > 论文问答 > 影视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枫叶e宝宝

已采纳
学术堂整理二十个好写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  2、《马氏文通》中韵律影响句法现象研究  3、"道"的文化阐释  4、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规律--以《论语》为例  5、关于古代汉语绪论的几个问题  6、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  7、从拉丁语到古汉语--汉译《几何原本》卷一"界说"的翻译分析  8、诗语、框架与海外经验--张斯桂《使东诗录》浅论  9、评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的编排  10、当代文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11、《世说新语》中程度补语的句法和词性研究  12、浅析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  13、成语、俗语--学习文言文的新途径  14、浅析《马氏文通》对"先置"现象的研究  15、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全球化发展  16、如何培养我校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17、古代汉语"远+N"和"N+远"构式的语义与句法历时对比研究  18、《论语》同义词辨析  19、古诗文吟诵的历史传统与规则要领  20、古代汉语字间关系考察--以"薄"与"迫""箔""簿"三字关系为例
119 评论

晓峰1124

入学条件就是通过高考了,之前有一项中戏组织的专业选拔考试,只要通过省艺术类统考就可以报名参加,校考过了才能填志愿并参加高考。最后是专业文化两项相加得出最终排名择优录取。考试项目很多:专业(方向)考试内容及要求 表演系表演专业(戏剧影视表演方向)初试:朗诵(自选散文、小说片断、诗歌或寓言一篇,时间限在3分钟内)命题表演二试:朗诵(自选散文、小说片断、诗歌或寓言一篇,时间限在3分钟内)声乐(自选歌曲一首,无伴奏)命题表演三试:朗诵(自选散文、小说片断、诗歌或寓言一篇,时间限在3分钟内)声乐(自选歌曲与主考教师测试相结合)形体(自选舞蹈、体操、武术与主考教师测试相结合)命题表演口试导演系导演专业(戏剧影视导演方向)初试:朗诵(自选寓言、散文或小说片断一篇;根据主考教师要求即兴朗诵)命题表演二试:作品分析(笔试:观摩指定的戏剧或电影录像后进行分析)三试:命题编讲故事口试戏剧文学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创作、电视剧创作方向)初试:命题散文写作及文艺常识(笔试)复试:口试戏剧学专业(戏剧史论与批评方向)初试:议论文写作及文艺常识(笔试)复试:口试舞台美术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舞台设计、舞台绘景、舞台灯光、电脑美术设计方向)初试:素描二试:色彩三试:光电学基础(笔试、仅限舞台灯光方向)创作口试电影电视系导演专业(影视编导方向)初试:朗诵(自选散文、小说片断或诗歌、寓言一篇,时间限在2分钟内)二试:命题叙事散文写作(笔试)三试:命题编讲故事(时间限在4分钟内)、命题集体小品表演视听段落读解口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制片管理方向)初试:命题演讲二试:命题叙事散文写作(笔试)三试:1、命题辩论 2、综合口试艺术管理系导演专业(演出制作方向)初试:命题散文写作(笔试)复试:命题演讲口试

198 评论

嗯哼,嗯哼

历史,作为人类记忆与经验的绵延,真正的诗意栖居之地是在各种样式的历史文艺之中。然而,通观我们今天与历史题材相关的艺术,历史的几种存在形态正分别经历着“寒流”、“暖流”:大众对于史学或历史事件缺少问津和探究的兴趣,而对各种历史文艺形式尤其是电视剧却始终热情高涨。正如除了历史学家很少有人能耐心读完卷帙浩繁的《清史》,但绝大多数人可以毫不费力、兴致盎然地看完荧屏上的清宫戏。 历史文艺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并不应该因此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相反,正因为他们所提供的作品是大众了解历史的重要渠道,他们应该时时意识到这肩负的重任,对于自己的作品在创作和传播的每一个环节持一种严肃、敬畏的态度,而不是游戏历史、误导受众。在这一点上,当前的历史小说家做得较好,如凌力、唐浩明、刘斯奋的小说,且不说他们的小说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上达到的高度,单是作家们尊重历史、考据史料,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就令人肃然起敬。而当前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创作在这一点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在对历史的态度上也出现了冷热不均的局面。 首先,对史书与史料漠视,而对“戏说”热衷。且不说那些将残酷的君王摇身一变为有趣的皇阿玛的纯粹戏说历史的闹剧的热播,那些自标为“正剧”的历史剧对史书与史料所传递的真实的历史又能有几分尊重?前者的态度倒也老实,戏说就是戏说。而后者,正是最令史学家义愤填膺、指摘不断的靶子。 其次,对推动历史前进的普通民众、进步的知识分子漠视,而对帝王将相热衷。在这一点上,历史小说的创作仍然要好于历史剧。几乎所有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自己贡献的人物都被历史小说家注意和发掘出来,如孔子、王安石、黄巢、石达开、谭嗣同等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多不胜数。而看看当前的电视荧屏,走马灯式的走来走去的不过还是那几个阿玛、皇后、格格。 第三,对真正的历史精神的漠视,而对于历史的琐屑皮毛表现出超出寻常的热情。真正优秀的历史文艺作品,应该是能传达出历史文化的所有表层和深层的东西,并对之具有清醒的批判意识。而当前的历史剧只注意到了文化的物质层面、生活方式层面的东西,比如饮食起居、舟车器用,而很少在表现历史文化的观念层面上下功夫,这才是真正的历史精神由以显现的所在。像唐浩明笔下的曾国藩那样充满文化蕴含与历史质感的厚重、复杂的人物形象,在当前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是很难见到的,更遑论创作者的历史意识与批判精神。即使当前的一些历史正剧试图传达一种历史精神,但这种历史精神是不是能正确反映历史的必然趋势和真实面貌还值得商榷。 正如有的史学家指出,现在的多数历史剧中,充斥着英雄史观、权谋主义,而缺少“穿透封建权力的思想和对独裁制度批判的力量”。这在一些清宫戏中尤为突出。另外,“情”的成分在当前的历史剧中占了很大比重,除了阴谋,就是爱情。所谓的“秘史”,看到的只是历史人物情感纠葛的私史,历史进程的真正社会性动因则被遮蔽。当前引起争议的“红色经典”的改编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对原著所体现的真正的时代精神缺少足够的理解和大气的想象,却在一些枝节性的、琐屑的所谓“人性化”的东西的虚构上着力不少。这种既不能自创新作、依赖改编却又不尊重原著精神的行为,折射出某些创作者想象力的贫血和投机取巧的心态。 当前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存在的这样“冷热不均”的局面,和当前的一些受众文化审美情趣不无关系。对市场的快速捕捉和对一些受众需求的迎合使得历史剧的创作者和传播者根本无暇沉到史料中去、无暇去挖掘历史的深度。但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不应该以“市场需求”而为自己把“历史”制作成一件粗制滥造的商品的行为开脱。在传者与受者这一对关系中,两者都不是消极被动的。传者不是受者的奴隶,被牵着鼻子走,而是负有提升大众品位、引导其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的责任。对于历史正剧的创作者来说,就是向大众再现历史的本来面貌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而这并不意味着可视性及艺术审美性的破坏。

101 评论

依依0317

- -,楼主这个专业的还要我们来选么那就写《奔腾年代》吧,我很喜欢

188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