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8

xiaohoulee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彝族文化的论文摘要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西城桃乐蒂1126

已采纳
肯定有区别的呀 、、、。。
144 评论

十米之上

专著:《扩张与交往—区域历史文化简论》(合,排名1),巴蜀书社,1989年6月出版。《川东酉水土家》(合,副主编,排名3),成都出版社,1993年9月。《曲折的回归—四川酉水土家文化考察札记》(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4年10月。《攀西裂谷上的生长点—攀枝花经济辐射及民族关系》(合,排名1),四川民族出版社,1995年2月。《凉山─大西南开发的制高点》(合,排名1),四川民族出版社,1997年7月。《新世纪的挑战—四川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田野考察和研究》(合,排名1),四川民族出版社,03。《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研究》(合,排名4),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川藏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及社会文化变迁》(合,排名1),2002年底结项,待出版。《蟹螺藏族——民族学田野调查及研究》(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长江上游四川横断山区生态移民研究》(合,排名1),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李星星论藏彝走廊》(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蟹螺藏族图录辑》(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11月第1版。论文:《攀枝花市盐边县少数民族经济问题研究》,《民族论丛》第七辑,1989年。《图腾演化的逻辑》,《民族论丛》第八辑,1990年。《土家火铺与干栏》,《民族论丛》第十辑,1992年。《论都市的攀枝花模式》,《民族论丛》第十一辑,1993年。《民族地区建立大工业城市的反思》(合),《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三期。《“两线一片”的开放新态势—兼论出海通道对攀西开发的意义》,《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一期。《闰盐古道》,载《巴蜀文化论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土家与客家》,《四川客家研究通讯》第2辑,1999年。《酉阳龙潭镇:一个小城镇的文化遗产》,提交2000年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北京中期会议论文。《急速变迁中的凉山彝族》,提交2000年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论文。《西部开发在民族地区面临的挑战》,载《走进西部》,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9月。《么些闰盐古道今昔》(合),载《玉振金声探东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06。《牦牛文化及“邛笼”新释》,《中华文化论坛》,2002增刊。《黔江地区的河川交通及商品经济的历史》,载入渡部伍、霍威编《四川的传统文化及生活技术》,日本东京庆友社,03月。《藏彝走廊的历史文化特征》,《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一期。《藏彝走廊的历史文化特征》(续),《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二期。《四川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与少数民族》,提交2003年中国西南民族学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藏彝走廊的地理范围及藏缅语民族先民历史活动假说》,提交2003年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谈发展民俗旅游的理念》,载平武县人民政府等编印《白马藏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09。《论“二纵三横”的“民族走廊”格局》,《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论藏彝走廊》,载入石硕编《藏彝走廊:历史与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粟(小米农业)经长江上游南传的途径与方式》,《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土家与客家》(修改本),载《四川移民与客家文化学术研讨论文集》,四川天地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藏彝走廊东部的地理态势与人文特点》,载袁晓文编《藏彝走廊东部边缘族群互动与发展——平武县各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关系及民族政策研讨会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06年3月。《藏彝走廊本波文化带概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6《南方丝路与尔苏藏族先民》,《中华文化论坛》,12增刊。《妈妈给的石头:对于藏彝走廊小族群“什巴-觉”崇拜的观察与思考》(讲演记录整理稿),载入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0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6月。《藏彝走廊研究的启示》,提交2009昆明世界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论文,载入袁晓文主编《藏彝走廊:文化多样性、族际互动与发展》(上),民族出版社,2010年9月版,《从“都广之野”到“邛都之野”——略论蚕丛及古蜀族群历史变迁》,中华文化论坛,11,增刊。《藏彝走廊分区概说与分区讨论》,10,(未发表)。《彝族历史运动述略》,提交2010西昌“彝族古代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以则尔山为中心的尔苏藏族地方社会》,提交2010“中国地方社会史研究新途径”厦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鲧禹启行为辩》,提交2010汶川“大禹及华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文本沙漠 情感绿洲》(合),待发表于王铭铭编《中国人类学评论》,2010年12月号。《建构中国民族走廊学说的意义》,提交2010年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待发表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末期。讲演稿:《为什么研究藏彝走廊》,在2009西昌“藏彝羌走廊及西部石棺葬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稿。《文化的毁灭性——我的另类文化自觉》,在中央民大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学术讲座讲演稿,3。《什么是人类学田野调查》,在四川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学术讲座讲演稿,3。调研报告:《康定县瓦泽村经济调查》,《民族论丛》第六辑,1988年。《四川藏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民族论丛》第九辑,1991年。《四川藏区的林业问题及政策要求》,同上。《调整四川藏区政策的意见》,同上。《关于调整四川藏区政策的研究报告》(合),内部发表,1991年。《西南山地民族迁移问题—关于高山彝族下迁的建议》,《理论文稿》,1992年第3、4期。《川滇边“纳日”人族称问题的由来与现状》,《民族研究动态》,1994年第一期。《西昌黄联客家社区调查》,载入《四川客家历史与现状调查》,四川人民出版社,03。《盐边大村纳恒人考察》,载入杨尚孔、白郎主编《四川纳西族与纳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2月。《木洛瓦的命运——一个失落在即的历史空间》,待发表。民族志:《木里、盐源、巴塘等地纳西族的历史与现状》,《四川民族史志》,1993年第三期。省志民族志《四川土家族》,省志民族志《四川傈僳族》,纪念文章:《纪念吾师李绍明先生》,西部广播电视读城杂志,09,总第224期。《为中国民族学贡献一生的李绍明老师》,当代史资料,《纪念李绍明先生》(合作),China Quarterly,

235 评论

菩小帅傲娇脸

你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89 评论

三月蛐蛐

学术论文是科学或者社会研究工作者在学术书籍或学术期刊上刊登的呈现自己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往往强调原创性的工作总结,但也可以是对前人工作总结的回顾及做出评价,后者也往往被称为综述性文章(Review)。学术论文的出版正在经历着重大变化,出现了从传统的印刷版到网络上电子格式的兴起。论文中最重要的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对这三点加以重视。论文写作,简单的说,就是大专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包含着本科生的学士论文,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延伸到了职称论文的写作以及科技论文的写作。一般来说,论文写作,即高校毕业生,科技工作者以及各科研机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依据一定的论文格式和字数要求,对学习和工作的学术总结和创新。[1]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题目(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命题方式简明扼要,提纲挈领。英文题名方法①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②一般不要用陈述句,因为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义,且不够精炼和醒目。少数情况(评述性、综述性和驳斥性)下可以用疑问句做题名,因为疑问句有探讨性语气,易引起读者兴趣。③同一篇论文的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词语要一一对应。在许多情况下,个别非实质性的词可以省略或变动。④国外科技期刊一般对题名字数有所限制,有的规定题名不超过2行,每行不超过42个印刷符号和空格;有的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这些规定可供我们参考。⑤在论文的英文题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均不用。署名(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引言(三)论文——引言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材料方法(四)论文——材料和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实验结果(五)论文——实验结果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讨论(六)论文——讨论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结论(七)论文——结语或结论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参考文献(八)论文——参考义献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315 评论

MichaelShaoer

【摘要】彝族婚俗是彝族习俗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采取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注重婚俗的传统论述,考察当地婚俗状况,旨在揭示当代文化语境里彝族民间文化的变化,洞察彝族人与婚俗间的时代性关系,理解地方婚姻生活与思想意识动态。 中国论文网 -htm  【关键词】彝族婚俗;地方特性;存在意义   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隶属凉山彝族自治州,县内彝族居民属“圣扎”支系。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婚俗与现代婚俗相互接轨,形成彝族原生传统婚俗文化与外来婚俗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共生局面。   一、婚姻习俗   (一)民族内婚   奴隶社会民族内婚观念十分牢固,必须严格遵守。“民族内婚,是指婚姻的缔结必须限制在本民族的范围之内,严格禁止彝族同其他民族结婚的现象”。彝民族不能同其他任何民族通婚。若彝族与异民族通婚,所生子女就不是纯正彝根。   (二)等级内婚   彝族有四个等级,分别是“黑彝”、曲伙、阿加与呷西。婚姻缔结只能是在同一等级之间进行,不同等级之间一般是不能结婚的。特别是作为统治者的黑彝绝对不能和其他任何一个等级结婚,甚至恋爱、婚外性关系也是禁止的。   (三)家支外婚   家支是以父子连名制谱系为纽带联络每一男性成员的父系氏族血缘集团。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里,实行家支外婚,是通过家支外婚的婚姻缔结关系,建立不同家支的政治联盟,联合阶级力量,对外进行冤家械斗,掠夺财物,而不是体现男女择偶意愿。   (四)姨表不结婚和姑舅表优先结婚   在凉山彝族人的观念中,姨母就像自己的母亲,姨表兄弟姐妹就相当于同胞兄弟姐妹,因此严禁姨表兄妹相互结婚。习惯法规定:姑母女儿生下来就是舅舅儿媳;姑母女儿首先必须征求舅家纳聘,舅家不纳才可以嫁别人;同样舅家女儿也对姑家有上述义务。   (五)买卖形式婚姻   买卖形式婚姻,是指男女双方结婚时,男方要给女方一些“俄撒哲”作为代价。凉山彝族的买卖婚姻,其实质是维护等级制。“在过去,各个等级的女子身价相差很大,奴隶主女子的身价如此之高,被统治等级一般是不能支付的。曲伙女子的身价,一般的阿加和呷西也是付不起的,就是付得起也是不允许的”。   二、婚礼习俗   笔者于2011年7月20日至8月25日参加了盐源县白乌镇长麻村举行的一次婚礼。它是曲伙与曲伙之间进行的,新郎诺尔伙卡,新娘海来果果。这次我以个人访谈、参与结婚仪式、观察与记录结婚仪式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一)订婚   现在自由恋爱的彝族男女青年越来越多。但这种“自由恋爱”需要在确定婚姻关系前要让双方见面。见面的场合一般都是非正式的,比如,赶集日,双方在朋友亲人的陪同下,彼此装得若无其事地在大街上闲逛,其实眼睛都在暗中搜寻着或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看。当双方都满意时就开始商讨“吾让木”的吉日。   7月20日,男方诺尔伙卡与女方海来果果在朋友的陪同下在白乌镇街上见双方。双方觉得满意,并商定订婚时间为7月24日。   7月24日男方诺尔伙卡邀约男性19人,带着部分联姻金去女方家中喝订婚酒。“泼水”是彝族订婚中并不可少的一个习俗,也是迎接男方贵客的最先见面礼。等男方家一到,海来果果家的姑娘们把一瓢瓢清水向客人泼去。男方用衣服或“瓦拉”蒙着头,冲破姑娘们的一道道防线,猛冲进屋。   进了屋,就让客人们烤火饮酒。女方家杀猪宰羊,非常热情。订婚一般要宰两只以上的牲畜,海来果果家宰了一头两百多斤的猪和一只一百斤左右的绵羊。在杀猪时,有个老者取出猪的胆囊占卜吉凶,之后将内脏切成坨坨肉,丢进火塘里烧,等到肉烧熟,女方家就用一只矮脚木盔把肉盛上和搁一杯酒,并请一位年高德重的老者端到门外,站在屋檐下念祝辞敬婚神。   念完祝辞后,老者将烧肉端回来给客人吃。客人把烧肉分吃完后,将事先备好的部分身价钱3万元放在一扇空筛子里恭恭敬敬地端给主人。主人接了筛子,把钱拿了,随手抽一份回赠给客人,表示他们只收下了自己女儿的身价钱,而并没有把男家的财神一起拿来。主人家数了钱之后,长辈们就商讨剩余的钱。商讨好身价钱双方就开始商讨结婚日子,结婚日子商讨完,坨坨肉的宴餐就开始了。   (二)咱果、摸亲   婚期临近时,新娘要节食禁水,彝语称“咱果”。禁食时间根据路途远近而定,若新娘属远嫁,则婚礼前七天或五天就开始节食。近嫁者则在婚礼前三天禁食。   8月23日,婚礼前一夜,村中男女老少近50人前来女方家祝福。欢聚在新娘家饮酒对歌。村中妇女们全都集中到新娘身边,通宵达旦地唱婚礼歌。   8月24日清晨,姑娘们将新娘扶出门外,请村中一位多子多福的妇女为新娘梳妆打扮,然后由姑娘们护卫至房前果树下坐下。接着一场抢新娘的和留新娘的争夺战开始,姑娘们紧紧把新娘围在中间,随时防备前来摸亲的迎亲者。迎亲人得有耐心,在打不还手骂不回口中设法摸亲,只要迎亲人摸到了新娘头上的彩带,她便算夫家的人了。   (三)迎亲、歌舞、婚宴   送亲人到距新郎家不远处的一山坡停下。待太阳落山时,送亲队伍就把新娘送进新郎家门。新娘入门后,新娘和主要客人坐在锅庄右上方。待客人坐定,新郎家选派与新娘生肖相合的少女为新娘揭头盖、梳妆。梳理完后,少女与新娘同食一口酒和肉。新娘饮食完,男方家就大摆婚宴。   夜幕降临时,主客双方解除白天拘束,准备斗智斗勇,赛歌赛舞,通宵达旦,尽情欢乐,一醉方休。   主客双方各选一个代表,一人一段的诵唱词,大都是相互问候和祝贺。当晚男方家派出新郎的叔叔诺尔阿卡,女方家选新娘的舅舅阿瑟木国,他们一人一段诵唱词。相互之间你不让我不让你的诵唱着,听得在场的人很兴奋。接着,由双方知识渊博者说唱“克智”。诵唱与克智一完,赛舞开始。人们欢快地跳着盐源彝族舞蹈和泸沽湖摩梭舞。   (四)喜追新娘   翌日晨,新娘起身回娘家,婚礼接近尾声。也有夫家要求新娘在夫家住几日,与夫家人举行一次宗教仪式后再走。如有这种情况,一般只留一两个客人陪新娘,其余人当天上午回家。夫家为新娘举行迎魂仪式,把新娘的“灵魂”从娘家迎到夫家,使她成为夫家的一员。仪式中须请毕摩献神,祈祷平安。很多夫家找借口挽留新娘。吃过早饭,新娘海来果果悄悄带着部分送亲的客人逃返娘家。新娘的姑子们发现了,并挽留她,但没能挽留住。新郎与小姑子巫呷就陪同新娘与送亲的人,背酒、肉到新娘家回拜,第二天他们返回了家。   三、彝族婚俗的存在意义及反思   (一)存在意义   彝族婚俗是几千年彝族人民传承下来的习俗,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具有区别于其它民族的特色。   (二)反思   彝族婚俗具有一些明显缺乏现代理性的因素,例如婚姻制度的等级性、封闭性和包办买卖性、姑舅表优先婚、节食禁水等陈规陋习都是缺乏现代理性因素的表现。当代我们应该把新的文化内容注入到彝族婚俗之中,使彝族婚姻文化突破等级和种族联姻,并朝婚姻自主等现代、开放方向努力。虽然它还未能成为当前彝族婚姻生活的主流,但无疑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代表了未来发展趋势。   其次,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某些基本形式虽变化不大或没有变化,但其婚姻的社会发展阶段性却因时代的不同而呈现出了不同的社会性质。如彝族传统的婚姻以家支延续为最高的目的。到现代社会,对儿女后代的要求已不同于过去一味要求忠于家支、孝顺父母,而是更为开放、多元。   如今,凉山彝族地区还处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之际,整个婚姻环境正面临着一场深刻而广泛的震荡,这将对彝族婚姻文化产生划时代的影响。我们应当理性认识彝族婚姻文化中的去留存废、弱化陋习、选择吸收,达到存优择良,以图发展,使凉山彝族婚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10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彝族文化的论文摘要

    【摘要】彝族婚俗是彝族习俗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采取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注重婚俗的传统论述,考察当地婚俗状况,旨在揭示当代文化语境里彝族民间文化的

    和信长庆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有关彝族文化的论文摘要

    四、彝族民居与价值取向 彝族受汉儒文化影响不深,封建社会家天下、大一统的政治观念淡薄,村落居住往往表现为血缘观念、亲族感情。在彝族社会里,人们习惯以血缘关系来维

    WaimanTong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彝族文化的论文摘要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

    角落里的镜子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关于彝族文化的论文

    听不懂额。。。。。。。。。。。。。4000字有点多哦

    gengxiewei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关于彝族民族文化的论文

    火把节

    Miss乔大小姐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