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52

灰羽联盟
首页 > 论文问答 > 科学健身的论文范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麻辣土豆56

已采纳
运动训练学发展历程的回顾及21世纪展望 田麦久 摘要 运动训练学理论源于运动训练实践,又指导着运动训练实践。现代竞技体育的百年历程,孕育并推动着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形成了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3个层次的理论体系。在21世纪,运动训练理论将一方面向竞技体育理论扩展,同时在不同竞技能力的培养、训练过程的控制及有关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现代科技也会更全面、更有力地介入其中。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的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提高人体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规律的科学,是现代体育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1 运动训练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  象所有科学的理论一样,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也是从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服务于训练实践的需要,推动训练实践的发展。  如众所周知的训练周期学说,是前苏联训练学界根据训练活动的系统化、长期化以及制定全年训练、多年训练计划的需要而总结提炼出来的关于训练过程的结构与组织体系的科学理论。再如,从50年代未期开始,美国教练员们从运动训练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力量素质对其它各运动素质的基础作用,发展等动训练、离心训练、间停训练等多种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现已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德国的格什勒和阿因德尔在中长跑训练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世界纪录创造者哈尔彼格(德)、扎托倍克(捷克)等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经验,提出和建立了间歇训练的经典理论和练习体系,首先对中长跑、游泳等各种周期性运动项目,继而对更多专项的训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竞技运动成绩水平的迅速提高。  在20世纪行将告别我们的今天,随着竞技体育成为世界注目的热点,奥运会成为全球性的盛大节日,体育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人们对运动竞技水平的更高追求,必然会极大地促进运动训练理论以至竞技体育理论的迅速发展。2 运动训练学发展的世纪回顾  20世纪运动训练学发展的行程经历了萌芽、形成、深化及扩展3个阶段。1 运动训练学学科建设的实践准备与理论准备  随着竞技体育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运动训练的组织与效果也引起人们日益加大的关注,各个运动项目训练实践的发展逐渐孕育了不同专项的训练理论,以人类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为主要训练内容的田径运动,其专项训练理论对其它运动项目专项训练理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启示和推动,继而在各专项训练理论的基础上,吸纳基础理论学科(如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教育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等)的知识与营养,建立起来了一般训练理论。  尽管在20年代就已有了关于一般运动训练理论的初步研究成果(如美国墨菲1913年的《体育训练》),但直至20世纪50年代,有关训练科学的研究才逐渐从单项实践经验的总结发展为对运动训练普遍规律的揭示。1962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运动训练问题国际科学方法讨论会”,集中地反映了有关研究的成果。其中,《现代运动训练体系》(苏,奥卓林)、《运动训练的远景规划》(苏,纳巴特尼柯娃)、《运动训练的分期问题》(苏,马特维也夫)、《运动训练方法的研究》(保加利亚,彼特科什杰列夫)、《现代运动训练中的身体训练问题》(罗马尼亚,柯兹马)等已经构筑起了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框架;而《运动训练的生理学问题》(苏,法尔费里)、《运动训练的生物化学基础》(苏,雅可夫列夫)以及《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概念、内容和分类》(捷,瓦涅克)等则展示了运动训练学的多学科联系。应该说,这次会议为运动训练学系统理论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 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形成与深化  1964年前民主德国莱比锡体育学院哈雷博士主持编写的《训练学》函授教材,第1次把有关训练的各种问题系统地汇集在一部专著之中,标志着系统的训练学理论的形成。其后,在西德、日本、苏联、中国分别出版了一些系统论述训练理论的著作。如联邦德国马丁的《训练学基础(上、下)》(1997/1980),前苏联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原理》(1977),普拉托诺夫的《现代运动训练》(1980),中国过家兴等的《运动训练学》(1983)。  与此同时,专家们也继续对训练理论的某些专门领域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如《运动员的专门耐力》(前苏联,纳巴特尼柯娃,1974),《技术训练》(德国,葛欧瑟1982),《人体运动负荷的研究》(中国,安朝臣,1983),《论运动训练过程》(中国,田麦久,1988)等。3 项群训练理论的提出与建立  我国学者田麦久等1983年在对主要竞技项目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在一般训练理论与专项训练理论之间建立一个新的理论层次的构想,于1990年发表了《项群训练理论及其应用》的论文,继而出版了研究专著(1998),分别阐述了依不同主导竞技能力而划分的8个项群的训练特点,使运动训练的理论体系更趋完善。这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界对运动训练学理论建设的重要贡献。4 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两个流派  当代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可以明显地分为两大流派。一派以俄罗斯、德国和中国为代表,学者们注重理论研究的严谨与理论体系的完整。另一派以美国为代表,学者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单学科研究的深入以及具体运动项目训练方法的实用性。如福克斯《运动生理学》(1979)中大量结合运动训练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许多运动生物化学家为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发现并提供了多种有效的强力手段;游泳专家康西尔曼博士创立的等动力量练习法则有力地促进了游泳等竞速运动项目水平的提高。3 21世纪运动训练学学科发展展望  21世纪的运动训练学将随着竞技体育水平更快的发展而既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又向更纵深的层次探索;将会更好地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市场化相适应;还将更多地从其它科学学科汲取丰沃的营养。1 运动训练理论向竞技体育理论扩展  运动训练活动是更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生产运动成绩”这一直接目标实现的过程来看,竞技体育活动包含着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以及运动竞赛3个基本环节,此外,竞技体育的宏观规划与管理,则是指导竞技体育活动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这4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紧密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彼此交流的分支学科,组成了竞技体育活动的完整体系。而传统的运动训练学理论中关于运动员选材的一般的原则性描述,早已远远不能满足运动员选材工作的迫切需要了。作为直接表现和评价运动训练成果的重要竞技活动—运动竞赛丰富的具体内容和巨大的社会价值,也是原有运动训练学理论中所涉及到的与运动竞赛有关的部分所无法完全包容的。  乌克兰学者BH普拉托诺夫1987年出版的《竞技运动理论》已反映出运动训练理论扩展的意识。此书的篇目为第1篇:竞技运动导论;第2篇:运动竞技系统及运动员的竞赛活动;第3篇:运动训练系统;第4篇:计划、统计、训练和比赛的外部影响因素。  我国学者亦已积极地投身于这一理论发展之中。谢燕群(1990)、刘献武等(1991)的《运动员选材学》、曾凡辉等人的《运动员科学选材》(1992)、刘建和等的《运动竞赛学》(1990)是在这两个领域中开拓性的劳动。2 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更加纵深发展  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深化主要集中于训练内容、训练过程的组织以及影响训练活动的社会文化因素这样几个方面。  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将更加深入。任何项目任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由其体能、技能、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组合而成的。人们对这4种能力的作用、构成及其训练方法的认识和把握都在不断地加强和深化,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特点也在不断地变化。  回顾运动训练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历史,可以看到,多年来对于人类体能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对运动员体能潜力的挖掘也相对比较充分,但对运动员技、智、心等能力的理论研究则要薄弱得多。这一状况必然会影响不同类型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发展。  近年来,欧美诸国对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培养,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对技术训练的规律和方法的研究日益活跃。在美国,运动技能学(Motor Learning)已是高等体育专业教学的骨干课程之一;在德国,连续举办了关于技术训练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在我国,陈小蓉等著的《竞技体育技战术创新理论》(1992)则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田麦久与他的博士生们对于竞技能力的结构进行了系列研究。刘大庆的研究(1997)指出,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都是非衡的,优势子能力对于劣势子能力有着重要的补偿效应;梁慈民的《竞技体育前沿技术》揭示了前沿运动技术发展的若干规律;姚家新(1998)阐释了中国古代兵法计谋对现代竞技战术的制定和运用的重要启迪;张英波(1998)认为,运动训练中的空间因素与时间因素的协同程度极大地影响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幅度、质量、速度和时机;其它如权德庆等致力于揭示儿童协调能力的发展规律(1998)。这些研究在新世纪到来之后将会继续深入下去,并将在国际上产生应有的影响。  对于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研究和开发,则更有待于运动训练学界、教育学界与心理学界协力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21世纪运动训练过程研究的新热点,仍然集中于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应用科学的诊断方法和手段,及时评价反馈以及对于训练计划的必要调节。  在年度训练过程方面,人们将表现出对于运动员最佳竞技阶段以及竞技保持阶段的训练规律进行更加深入研究的巨大热情,加强对于运动员竞技高峰期训练特点的研究,并进一步探索如何使优秀选手保持更长的运动寿命。  在年度训练过程的组织与控制中,研究的重点将集中于灵活地安排训练的大周期和有选择地控制优秀选手参赛的次数和强度,这是全球经济市场化中竞技选手所面临的重大问题。3 重视研究影响训练与比赛的社会学因素  作为一种既要求社会给予有力的支持,又能够对于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的组织与发展都受着社会学因素强有力的激励与制约。而且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这种激励和制约会更加强烈,更加深刻。由之,对于影响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社会学因素的研究也必然日益加深和加强。欧美各国对于这一领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多次重大的国际学术会议中,研讨的内容一般均偏重于社会学问题。例如1992年第8届奥运会科学大会上报告的有关论文即有:竞技运动与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国际交往与理解(芬兰);儿童与竞技体育经历(美国);体育霸权与日本生活方式的改变(日本);优异运动成绩意识对全民体育发展的影响(加拿大);奥运会:自我控制与被控体系(俄罗斯)等。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时期,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则显得更加紧迫和必要。急待研究的问题有:(1)市场经济对于运动训练、运动竞技活动所产生的影响;(2)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适应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的新形势;(3)“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对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活动的影响;(4)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体育的协调发展;(5)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状态的文化学背景;(6)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的竞技体育,中国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社会等。4 现代科技在运动训练领域全方位与全过程的介入  现代运动竞技已越来越紧密地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一起。人们常说,金牌大战的背后是科技大战。这一判断虽然并不严谨,但却形象地表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竞技运动发展的重要影响。可以肯定地说,21世纪国际赛场上的优胜者必然会更加依赖于现代科技全方位与全过程的介入。现代科技对竞技体育,其中包括运动训练的全面介入,既反映在事物运动的各个方面,也反映在事物运动的全过程之中。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多学科联系,为现代科技的广泛介入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无论是战略科学、决策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医学、力学、化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无论是高精度的电子显微镜、快速反馈的血乳酸测试仪、迅速发展的纳米技术和基因科学,还是特尔菲专家调查法或不同环境中的焦虑水平量表,在运动训练以至竞技体育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各种不同的科学学科、科技理论、科技思想、科技方法与仪器器材都能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发挥着各自的影响和作用。作为运动训练活动的直接任务,即运动员体技心智各种竞技能力的提高,都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现代科技的帮助与支持。  在运动训练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即运动员状态的诊断、训练目标的建立、训练计划的制订、训练活动的组织实施、训练效果的检查评定、训练状况的反馈调控,直至训练目标的最终实现,无一不广泛地应用着现代科技的成果。不仅对于运动训练的重要影响因素—运动负荷的组织实施与监控,而且对于负荷后的恢复过程;不仅对训练课上的各种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而且对于训练课外的多种强力手段;不仅对于运动训练的过程自身,而且对于竞技体育活动的其它重要环节,即运动员选材、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现代科技都已广泛地参与其中。仅以选材为例:近年来,科学选材的研究与组织实施业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广泛地运用了遗传学知识、发育程度鉴别、生理生化及心理学测试等多学科知识和多种研究手段,并在全国许多省市建立了科学选材网,通过这些工作明显地提高了选材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并为提高运动训练成材率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世纪,21世纪的运动训练学必将与运动训练的实践一起迎来新的迅猛发展!4 主要参考文献[中华论文网()欢迎您!] [1] 北京体育科研所,北京体育学院编译运动训练问题国际科学方法讨论会1962 [2] 田麦久2000年的运动训练学中国运动训练学学会通讯,1984 [3] 过家兴体育科学领域的新学科—运动训练学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2(2) [4] Dr,DHarre Trainingelehre Berlin (ost) Vrlage 1969 [5] 田麦久,等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与展望体育科学,1988(3) [6] 田麦久,等当代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3
235 评论

yf只想依赖祢

姓 名 成 果 名 称 类别 出版单位、 期刊名称(年、卷、期) 署 名 合作者 备 注   1 穆涛 对男子后排进攻战术运用及地位的探讨 论文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4 独著     2 穆涛 篮球教学中投篮技术动作的力学分析 论文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6 独著     3 穆涛 青少年篮球教学与训练的初步探讨 论文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8 独著     4 谢东北 低强度力学信号刺激与骨质疏松防治 论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8 独著   核心 5 谢东北 心理亚健康-概念的廓清和诊断标准的选择 论文 《现代预防医学》1 第一 林玲 核心 6 谢东北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作用的实验研究 论文 《中国实用医药》10 第一 钟富有   7 谢东北 运动抗骨质疏松及其生物信号转导途径 论文 《福建体育科技》5 独著     8 谢东北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体育干预 论文 《社区医学杂志》10 独著     9 谢东北 新发现的中性粒细胞杀菌途径-NETS 论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7 第一 郝选明 核心 10 林玲 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人才需求特征与培养目标的改革 论文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5 第一 肖桃芳   11 赖月波 多哈亚运会中、日竞技游泳成绩的对比解析 论文 《体育世界》8 第一 校外   12 赖月波 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策略 论文 《考试周刊》8 第一 校外   13 黄佑琴 论技击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4 第一 刘庆华   14 黄佑琴 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基金的投资原则及特征分析 论文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5 第二 李平 核心 15 黄佑琴 论大学生武德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论文 《武术科学》9 独著     16 黄佑琴 论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体育教师信息能力培养 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10 第一 柯谷鑫   17 赵金岭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探析 论文 《商场现代化》4 第一 张淑香 核心 18 赵金岭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双语教学的理性审视 论文 《时代文学》7 第一 张淑香 核心 19 吴玉华 “花样跳皮筋”娱乐化教学模式及效果研究 论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2 第一 校内   20 许小珍 上海市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群体的消费现状研究 论文 《商场现代化》6 第一 李金珠 核心 21 李金珠 对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发展走势的透析 论文 《湖北体育科技》1 独著     22 涂运玉 赣南新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论文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6 独著 无   23 涂运玉 健美操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论文 《时代人物》10 第二 校外   24 傅小惠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体操成绩的评价体系 论文 《体育学刊》6 第一 王保平 核心 25 傅小惠 我国群众性羽毛球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论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4中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7 第一 王佳宾 核心 26 刘曦红 刍议就业视野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论文 《科教文汇》1 独著     27 刘曦红 对赣南师院体育专业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论文 《科技信息》5 独著     28 罗明辉 基于和谐社会需求的赣南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研究 论文 《时代人物》12 第一 涂运玉   29 黎冬梅 大型赛事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论文 《商场现代化》11 独著   核心 30 黎冬梅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论文 《集团经济研究》11 独著   核心 31 黎冬梅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经济和体育文化的影响 论文 《集团经济研究》11 独著   核心 32 黎冬梅 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其应付对策 论文 《集团经济研究》11 第一 郑荫治 核心 33 黎冬梅 论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论文 《商场现代化》12 第一 肖锋 核心 34 肖锋 知识分子体育意识与行为“不和谐”的社会学分析 论文 《浙江体育科学》4 第二 王雪峰   35 张允蚌 客家体育文化与赣南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整合的研究 论文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6 第一 校外   36 张允蚌 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论文 《体育世界》11 第一 校外   37 张允蚌 成功激励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尝试 论文 《成功》10 第二 校外   38 王保平 新形势下的体育院校创业教育 论文 《中国成人教育》11 独著   核心 39 王保平 从规则变化看竞技健美操的创编 论文 《体育科技》2 独著     40 王保平 运动预适应与心机细胞的保护 论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12 第二 李宏伟 核心 41 王保平 新课标下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论文 《考试周刊》12 独著     42 李宁 高校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课程的价值探讨 论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6 第一 肖波 核心 43 陈祥塔 体育赞助:伏击与反伏击 论文 《管理与财富》11 第一 校外   44 廖敏 江西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的盲点与弱点探析 论文 《考试周刊》1 独著     45 廖敏 对健美操表现力的研究 论文 《中日科技博览》12 第一 校内   46 徐欣 2008年北京奥运经济的效应分析 论文 《企业经济》4 独著   核心 47 徐欣 学校体育践行奥林匹克教育的理论依据 论文 《吉林教育》7 独著     48 陈俊青 影响新农村老年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论文 《湘南师范学院学报》2 独著     49 胡美兰 高校体育管理要适应教学改革 论文 《教育与职业》1 第一 校外 核心 50 胡美兰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对策研究 论文 《商场现代化》12 独著   核心 51 黄超 关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论文 《教育与职业》6 第一 胡美兰 核心 52 黄超 展望我国2008年奥运会与体育产业的发展 论文 《商场现代化》3 独著   核心 53 黄超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的结症与出路 论文 《商场现代化》6 第一 胡美兰 核心 54 樊明康 试述中长跑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 论文 《体育世界》8 第一     55 樊明康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西部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 论文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4 第一 王翠梅   56 兰师文 “互助式”教学法在高师体育专业羽毛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 《科技信息》32 独著     57 兰师文 高师体育专业羽毛球普修课采用“互助式”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 论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6 第一 韩露   58 李鸿煊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研究综述 论文 《中国市场》10 独著 核心 核心 59 冯赣梅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分析 论文 《商业时代》10 独著   核心 60 汪玮琳 职业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论文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4 独著   核心 61 汪玮琳 奥林匹克思想对女性现代化进程在影响 论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 第一 朱荣   62 汪玮琳 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探讨 论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4 第一 谭亚彬   63 屈文倩 舞龙舞狮在城市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推展策略研究 论文 《科学时代》10 独著     64 屈文倩 网球运动员手臂力量训练方法探讨 论文 《体育世界》8 独著     65 屈文倩 赣州农村中学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 《中国成人教育》11 独著   核心 66 谭亚彬 赣州市幼儿体质监测结果与分析 论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6 第二 徐雅娜   67 刘 霞 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论文 《体育世界》11 独著     68 赵宝椿 体育赞助中的埋伏营销现象及规避策略分析 论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5 第一 李田   69 赵宝椿 亚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现状分析 论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 第一 李田   70 赵宝椿 儿童少年血压与身体发育指标的相关分析 论文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6 第一 李田   71 王兴泽 交变负荷对机体影响的机制研究 论文 《体育科学》12 独著   核心 72 王兴泽 定向越野运动体能训练 论文 《科学时代》7 独著     73 王兴泽 健康体适能评价对健康参与者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影响 论文 《科学时代》7 独著     74 王兴泽 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形成之探析 论文 《科学时代》12 独著     75 王兴泽 健康体适能评价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形成的实验研究 论文 《科学时代》20 第一 谭亚彬   76 王丽良 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论文 《赣南医学院学报》10 第一 吴磊   77 王丽良 再认识“快乐体育” 论文 《科学时代》10 第一 陈绍团   78 黄永飞 高校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论文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 第一 校外 核心 79 黄何平 跟骨骨密度及骨强度与运动的相关性 论文 《中国工程与临床康复》11 第一   核心 80 黄何平 儿童少年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 《体育世界》8 第一 校内   81 黄何平 《运动创伤学》教材内容与体系建设研究 论文 《体育世界》10 第一 校外   82 朱同祥 浅析我国高校校园篮球文化 论文 《健康大视野》12 独著

310 评论

麦生啤酒

首先建议你去学校图书馆看看学长们的东西,因为根据我所知道的情况来说,不同学校有自己的一些具体安排或者说是要求。但是总体来说,一篇合格的论文应该包括:绪论(问题的提出和目前国内外的状况&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思路(软件&硬件的设计理论可行性分析)、实现方法(样机&样品制作)、实验过程(方式方法)、数据分析(对比&引用前人的学术观点、结论、理论上应该成立的推论等)、结论(实践和理论两者的结合结果是否有利于解决绪论提出的问题)几方面。当然还必须得弄个C文和E文的标题、简介、关键词

271 评论

罗成or房谋杜断

我对大学体育课的认识和看法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进入大学已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大学体育课也伴随着我一年之久了。大学体育是本着发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娱乐我们的身心,提高我们身体素质的原则。我大一上学期学习的武术,下学期发现我其实是一个篮球球爱好者于是“背叛”了武术来到了篮球班。  学习篮球,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能让自己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使身心得到放松。每次上篮球课都和伙伴们高兴地打成一片,不管有多累、汗水怎样肆意地流,心情都会非常的舒畅。  在我看来,篮球是最原始最常见的一种运动,在动感中让人焕发青春的朝气。健康是每个人的最大的财富,拥有健康的体魄又是每个人最大的愿望与梦想。通过篮球的训练让我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的意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没有耕耘哪有什么收获?没有付出哪有什么回报?想健康又要气质,当然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实现它。  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才得以保证顺利学习,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体育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做到“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大学生经受“磨练”和体验“成功感觉”的主要方法,是保证大学生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和顺利学习的必由之路,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生命在于运动,只有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才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要让体育的精神和学风深入人心,真正的做到“终身受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国家、大家及以后的小家,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俯仰于家国天下的怀抱里大展宏图。  回想老师说的一句话真的太正确了——大学里学什么?锻炼身体,自主学习方法,热爱生活!

167 评论

托尼小吃货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对于大学体育论文写作而言,把握步骤很重要步骤准确,写起来就很有效率没有计划,没有方向,必将耗时费力完成一篇大学体育论文大致需要7个步骤,计划好每一个步骤的完成时限,不仅能掌握论文写作技巧,还会提高写作效率:  1、确定题目  体育论文题目可以从专业知识中来,也可以从时政热点中来,平常多看书、多积累、多思考,便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都可以成为论文选题的一个方向同时,根据自身兴趣加以甄别、优选,然后确定一个合适的论文题目要精炼论文题目,使得一看题目就很具吸引力  2、收集资料  根据选题方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查询,还可以多看看优秀的论文范文、数据资料、期刊杂志等等  3、细列提纲  确定题目后,要全面收集资料,花时间精读文献,即便是在确定论文题目时,心中已有提纲,也必须再去阅读一些相关文献,这是列好提纲的基础,也是后面撰写论文的必要积累和热身  4、全心撰写  在一二三步完成后,接下来就是按计划撰写要根据提纲内容,规定每天应该完成的撰写部分,且不折不扣地执行;当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习惯来,有些人喜欢不间断写,因为思想观点转瞬即逝,高度集中撰写时,思想观点连续性强,写起来效率高;有些则喜欢每天完成一点,这样不仅不累,而且有更多的时间思考  5、精心修改  论文主体内容完成后,不意味着论文完成这时可以放一放,过一两天再看论文,从头到尾阅读、查看论文,有无错别字,有无不通顺,有无撰写不深不全的地方等等,修改可以一次甚至多次,完全根据自己对待论文的态度来,精益求精当然最好  6、导入引言  论文一般还需要一个引言这是论文开头的部分,主要阐述写作的原因,目的,意义等等,是进入正文的必备程序,如果直接从提纲进入,难免有所缺失,似乎没有开头这一部分可以在撰写正文前写,也可以正文完成后再写这里建议是完成正文后再写,这样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全文,写好引言  7、完善要素  全文完成后,还需完善一些要素,主要有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页码等要素特别是摘要,要在写完论文后,在对全文精深把握的基础之上再写摘要,这样可以更好的把握摘要内容、写好摘要内容

166 评论

饕餮飨宴

【题名】:体育科技论文写作格式及作用分析体育科学研究论文(TiYuKeJiLunWenXieZuoGeShiJiZuoYongFenXiTiYuKeXueYanJiuLunWen)【关键词】:体育科技论文 作用分析 写作格式 比较分析方法 文献资料法 写作规范 科研论文【keywords】:TiYuKeJiLunWen ZuoYongFenXi XieZuoGeShi BiJiaoFenXiFangFa WenXianZiLiaoFa XieZuoGuiFan KeYanLunWen【作者】:赵云宏 王宇 【来源】: 知识词典【期刊名称】:体育科学研究(TiYuKeXueYanJiu)【国际标准刊号】:1007-7413 【国内统一刊号】:35-1189【作者单位】:台州学院体育系,浙江台州317000(TaiZhouXueYuanTiYuXi,ZheJiangTaiZhou317000)【分类号】:F684 G31 【页码】:-29-31 【出版年】:2

220 评论

周周-Sophia

第四意识状态的科学研究论文注:(关于第四意识状态的科学研究论文最初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1970年第167期上。作者为美国California 大学医学院的Robert Keith Wallace博士。)  第四意识状态研究  ——意念健身术研究系列文章之三  胡伟  (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 开封475001)  摘要:意念健身术种类繁多,相互间功法、理念差别巨大,但他们也有区别于其他体育手段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即都强调进入所谓的“第四意识状态”。研究表明,第四意识状态才是意念健身术具有健身功效的根本所在。系统全面地研究第四意识状态,对于指导人们更好地运用此种健身方法健身,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第四意识状态; 冥想;意念健身术;瑜伽;气功;静坐冥想  The Research of the 4th Ideology  Wei Hu  (Henan University, PE College 475001)  Abstract:There are many kinds of body—building methods of consciousness, but their skill essentials and ideas are very different. Distinguished from other body—building methods, they have som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in common.All of them concentrate on so—called “The 4th ideology”.The research shows us that the 4th ideology is the key version why body—building methods of consciousness have function of body—building.So a systematic and overall research about the 4th ideology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us to take body—building methods of consciousness  Key Words:The 4th Ideology ; Thought; Body—built arts by awareness; Yoga; Qigong; sit carmly and think carefully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记码:[M] 文章编号:  前言  无论是印度瑜伽、中国气功,还是西方当今最为流行的静坐冥想、超觉静坐(又译为超级静坐)等,她们都有着共同的本质属性。即:都是利用人体的自我意识调节自我身心状态,进而达到增强体质,健康身心的目的。因此,他们获得了一个共同的概念“意念健身术”。[1]  纵观当今世界上各种运用意念健身的功法,大到功法理念、小到练功形式,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例如中国意念健身术受气的思想的影响,[2]印度瑜伽深受印度宗教苦行思想的影响。[3]虽然如此,前人已经研究证实,各种意念健身术还是取得了大致相同的健康身心的功效。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意念健身术中,到底是什么在起健身的作用?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更好地运用意念健身术进行健身,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第四意识状态”的渊源  第四意识状态一词来自美国,它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华莱士和赫伯特·本森在领导一个研究小组研究观察研究练习TM(超自然入静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简称(TM)人群时提出的。  罗伯特·华莱士和赫伯特·本森的小组就把TM放在科学的显微镜下。他们使用了可以不间断的记录血压、心率、体温、皮肤抵抗力及脑电图的各种仪器。他们还测量了人体氧耗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情况。另一个测量项目是血中乳酸的分泌,因为它被认为与焦虑有关。  研究小组观察了36个对象,练习TM时间在一个月至九年不等。在简短适应了实验室的环境后,他们每个人在入静前、中、后各提供了20~30分钟时间的数据。结果显示,用氧量下降,血液中乳酸分泌量减少,皮肤抵抗力增强以及阿尔法脑电波剧烈波动。这些结果与早期对禅宗及瑜伽的研究结果十分相似。  通过他们的观察罗伯特·华莱士和赫伯特·本森认为练习TM可以达到一种意识的“第四状态”,他们称它为“唤醒的、高度代谢”的状态。它与其他三种主要意识都不同——清醒、睡觉和做梦,尽管它们与每种状态都有一些相同点。罗伯特·华莱士和赫伯特·本森认为“第四意识状态”可以用来保证更好的精神和身体健康。[4]  回顾我国的种种运用意念健身的功法,其实也都强调进入“第四意识状态”的重要性,只不过在我国通常把它称之为“入静”或“入定”。综合前人做过的各种具体分析性研究情况,我们已经不难得出结论:当今世界,无论何种运用意念健身的方法,她们其实都是要借助进入所谓的“第四意识状态”来达到健康身心之目的的。这一特点也是意念健身术区别于其他体育手段的本质特征。  2、“第四意识状态”下的心理及生理状态  第四意识状态之所以能够起到健康身心的作用,与其所导致的一系列人体生理和心理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前人研究数据,在第四意识状态下,人体生理和心理主要会有以下变化:  1第四意识状态下的心理状态  脑电图显示,在第四意识状态下,脑电波频率减小,波幅增大多倍,大脑各区的波形趋向同步,脑细胞的电磁活动达到高度有序化。这种变化尤其在大脑主管意识的额叶和顶叶最为显著。脑电波趋向同步表明大脑各部位的神经中枢间的灵活性、协调性大大增强,作为整个机体生理调节系统和思维器官的大脑的功能得以改善。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开启智力。[5]  此外,在第四意识状态下,人体情绪方面,焦虑减少,充实感和愉悦感得到增加。这也有利于促进健康。  2第四意识状态下的生理状态  第四意识状下的生理变化体现在很多方面。  在神经系统上,第四意识状态下,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那些受副交感神经激活的器官会因此活动加强,许多练习者感受到的最显著的表现是,胃肠蠕动增强。(这也是意念健身术与其他体育运动的显著区别,其他运动中,往往使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副交感神经处于抑制状态,这也正说明,意念健身术具有其他体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健身价值。)  在免疫系统上,第四意识状态能显著增强肌体免疫能力。国内外种种医学测试都证实,在体验过第四意识状态后,人体免疫细胞活力增强,从而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在内分泌方面,第四意识状态下,体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降低,心率变慢,血压显著下降。国外医学研究证实,第四意识状态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作用。有报道说,患冠心病的人长期体验进入“第四意识状态”,五年内,几乎没有第二次发病的机会。  在循环系统方面,第四意识状态能显著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功能,降低血乳酸含量。脑成像技术已经观察到,尤其改善大脑血液循环。  在呼吸系统方面,呼吸频率下降,人体耗氧量比清醒时减少16%,基础代谢率下降。[6]  第四意识状态下的心理、生理及生化变化很多,不能详细列举。而关于第四意识状态下的心理、生理及生化变化的研究,目前依然是意念健身领域很前沿的课题。  3、“第四意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的机理  生命体中,大脑的作用究竟是什么?为何人的第四意识状态能够有利于身体健康呢?在人体科学中,人们往往十分关注大脑的思维功能,反倒忽视了大脑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功能,即它对人体健康负有的职责。纵观亿万年动物大脑的进化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低等动物的脑在智力上是低下的,没有思维能力,只有到了高级动物灵长类,特别是人类出现后,由于新皮层的出现和发达,大脑的智力功能才得以飞跃式发展。并且也只有人类的大脑才具备了思维能力。在新皮层以下分布着的是我们人类和低等动物都拥有的共同脑区——原始脑区(围绕在脊椎顶部周围),这里密布着各种对生命体的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各种生理调节神经中枢,因而对生命的正常生理活动及健康负有重要职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动物脑(包括人脑)的最主要功能,其实就是调节生理活动的。知道了大脑的主要功能,那么我们也就不难解释“第四意识状态”的健身机理了。那正是因为,在所谓的“第四意识状态”下,大脑各区(包括各生理调节中枢)的功能得到和谐,对自身生理活动的调节机能增强(医学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从而促进了身心健康。[7]  4、“第四意识状态”的科学意义  虽然我国古人很早就提出所谓“入静”或“入定”的称谓,但这一提法是建立在模糊的、主观体验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所谓的“入静”或“入定”做出具体的、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量化指标(或定量描述)。恩格斯曾经说过:一门没有量化的科学不是成熟的科学。美国科学家提出的“第四意识状态”一词,是结合现代科学,建立在一系列生化和心理量化测量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它具有一系列具体的生化和心理的测量指标或量化描述,比起我们建立在模糊的主观体验基础上的所谓“入静”和“入定”,就显然更有科学上的进步意义。此概念的提出,使意念健身更具可操作性、可监测性,更利于指导我们从事意念健身锻炼。  5、提出“第四意识状态”这一概念的学术价值  当前意念健身术的学术研究,重中之重是基础理论研究。古人是在科学不够发达昌盛的情况下,探索发展了意念健身,创建了种种功法和杂乱的理论体系(印度和中国在意念健身的理论上就明显不同)。在当今,如何站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重新认识古老的意念健身现象,并把它纳入现代科学体系,更好地指导我们锻炼,是我们面临的很紧迫的问题。在使古老事物纳入现代科学体系的问题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概念、名词来替换旧的概念、名词,或者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概念的基础上演化出可以以新代旧的概念,无疑是一条快捷的解决办法。“第四意识状态”一词很好地结合了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的科学成分,能够以具体的指标来重新看待和衡量意念健身中的所谓“入定”、“入静”。对于指导人们科学练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现代意念健身的理论体系采用“第四意识状态”一词,在整和众多意念健身术(包括目前流行的欧美意念健身术、中国意念健身术、印度意念健身术、日本意念健身术…),达到用语标准统一,并揭示意念健身的共同机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6、小结  种种证据已经证实,在意念健身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第四意识状态”。这也是此类健身手段区别于其他体育手段的本质特征。在目前,国人对“第四意状态”一词还鲜为人知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加大宣传、介绍力度,才能使其更好地指导广大意念健身术的练习者科学练功。  注:《意念健身术之研究》——意念健身术研究系列文章之一,已经发表于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三期。  《论中国意念健身术中气的思想》意念健身术研究系列文章之二,已经发表于《武术科学》2005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胡伟,高凤山,陈海燕.意念健身术之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3)  [2]胡伟.论中国意念健身术中气的思想[J]山西大同:武术科学2005(9)  [3] 李建欣印度古典瑜伽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 Phillip L Rice.<>[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69—272)  [5]于仙贵.《世界推行的超觉静坐技术》[J]生命在于运动,1985(2)  [6]黄仲林.《气功——气功与生命的探索》[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11)  [7]张静安等.《人和自然》[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第十四、十五章)

178 评论

相关问答

  • 科学健身的论文范文

    第四意识状态的科学研究论文注:(关于第四意识状态的科学研究论文最初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1970年第167期上。作者为美国California 大学医学院的Ro

    暗旦无光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科学健身的论文

    校园连王哥照片150个字,我觉得你可以自己去多看些书,这样就可以看到了,你这样就会写了

    QQ荔枝蜜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5
  • 科学健身论文

    你看看体育科学进展这种的学术刊物里面有没有

    傻喵喵123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健身的论文

    瑜伽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首先瑜伽必须进行实践,侧重身心结合,具有精神专注、动静结合、顺其自然的特点;其次瑜伽有别于全身性的大肌肉群的身体活动,具有身

    守護天使109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4
  • 科学健身的论文题目

    体育专业的选题,创新的好啊

    猫爷爱大王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