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3

小顽童阿淑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故宫的历史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贝贝塔11

已采纳
上星期六我们跟随十几个老师参观了昔日的帝王之家——故宫。我们从午门进入观察了故宫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连故宫里人们很少注意的太监走的们都注意到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保和殿。这里是殿试的考场,殿内还悬挂着一块正大光明匾,据说从清代开
325 评论

诗酒趁年少r

紫禁城》杂志于1980年创刊,由故宫博物院主办。三十年来,依托故宫博物院厚重的皇家底蕴和百万件顶级珍藏,以文精图美、印制上乘等特色,在国内期刊业占据一席之地。《紫禁城》是一本以明清历史、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为经,以古代文物艺术、建筑营缮、历史掌故为纬的文化艺术类杂志。利用故宫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和专家资源,最终实现学术问题趣味化、研究成果普及化和传统文化时尚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人的文化、艺术和休闲需求,为社会更好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华艺术的绚丽多彩。 《紫禁城》杂志力图服务于对文史知识感兴趣的读者。从事艺术品收藏的专业人士和对艺术品有浓厚兴趣的收藏爱好者。文博专业、艺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以及文博、考古行业的从业人员。《紫禁城》立足故宫藏品,以解读明清历史及宫廷文化为己任,兼及其他。通过有效的策划和引导,用丰富灵活的形式贯穿话题,引进不同视角、不同身份的作者,最终为读者在阅读中呈现由物到史,由事到人的细致与纵深关系。《紫禁城》以故宫为平台,建立与全国各大博物馆的交流与联系,密切关注并反映人文学科的最新成果,以历史发展为主线,参照故宫相关文物,从更高更新的角度组织话题。《紫禁城》充分利用故宫文物资源与人力资源,一方面选择文物大家、史学大家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著作,或加注配图,或增补相关链接,在前人已有的高度上,为读者呈现学术的发展脉络,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另一方面推出一批中青年专家,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紫禁城》文章形式追求多样化、个性化,文风不拘一格;文笔明白晓畅,讲究有血有肉有情;注重文物、古迹、典籍、档案等历史遗产蕴涵的文化信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往事。高质量的图像与文章内容相结合,摄影作品写实化、艺术化与人文化并重。《紫禁城》采用16开本,128页,26元(人民币)定价,选取质轻而能够呈现优良的图片品质的纸张。字体、字号选用以易读为重,眉目清楚为度,整体设计富于书卷气。在中文目录外还配有英文目录,为非中文读者提供资讯。目前的《紫禁城》,已推出以下全新的6大版块内容:第一版块:故宫视界锁定故宫的相关焦点话题,根据时间,背景需要,有侧重有选择的推出一组具有一定的冲击力,读者关心,爱读的文章,内容主要突出“新”,“深”,“奇”,即反映有一定实效性的热点问题,就有关特藏,建筑,历史疑案或其他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话题,从同的角度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关注热点,解读疑点,表述观点,挖掘文物背后的丰厚内涵,梳理相关时间的来龙去脉。第二版块:皇宫印象发挥宫殿建筑优势,每期推出一组富有人文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的摄影或绘画作品,内容以图为主,与读者一起欣赏品评。第三版块:百万珍藏以故宫博物院百万件收藏品为主体,以发掘出土的皇家文物,流散在外的宫廷收藏为补充,全方位,新视觉,展示文物实体,欣赏文物艺术,诠释文物信息,讲述文物故事。第四版块:家国天下中国历史悠久,文化代代传承,帝王历史和宫廷文化则是其中的主脉。本刊将以浩瀚的典籍,档案等材料为依托,说旧事,重疑案,解秘闻,对有史迹,图象资料可寻的任务和事件娓娓道来,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实。第五版块:宫殿城池以现存和考古发现的宫苑建筑、遗址旧踪为对象,结合文献记载、传说传奇、亲历见闻、个人感悟等内容,以“大宫殿”、“大建筑”的视角,挖掘与建筑有关的历史、哲学、美学、科学、传说等丰厚内涵,展现中国宫殿、园囿营建艺术。第六版快:鉴藏标准战士文物研究成果,谈论文物分期断代,讲解文物真伪是非,回忆鉴定背后故事,连载专家鉴藏讲座。广泛涉猎与文物鉴定有关的学问、方法,满足相关研究者、收藏者和爱好者的知识需求。

112 评论

冰峰之晶

这种东西百度两下不就有了么。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80 评论

李鸿章大杂烩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的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紫禁城,现称“故宫”。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0,000㎡。有房屋980座,共计8704间。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此外还有斋宫、毓庆宫,重华宫等等,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明、清两朝代皇帝居住的宫城叫做紫禁城。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内廷中最著名的是养心殿,清末慈禧太后曾在此垂帘听政长达40余年。明朝所建紫禁城有两座,一在北京,一在南京。

259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故宫的历史论文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

    卷卷卷和毛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关于故宫的历史论文高中

    自己想象注意要想象的丰富一点。

    颜庄小店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关于故宫的历史论文题目

    广州萤火虫。。。见ID

    我是朱珠宝宝0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关于故宫的历史论文摘要

    自己想象注意要想象的丰富一点。

    可不娇气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关于故宫的文献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

    小白胖了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