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57

我是阿晨
首页 > 论文问答 > 微生物与食品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葛先森

已采纳
微生物在单细胞蛋白中的应用一 摘要 微生物细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这正是人和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这是微生物食品倍受青睐的一个原因。人们热衷于微生物食品的开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可以解决因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增加而导致的粮食供求矛盾。 关键词 微生物细胞 蛋白质 营养物质二 引言 食品特别是蛋白质的短缺,正在对我们人类构成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开发新的食品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我们食用的各种食品中,除了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外,还包含了微生物食品。事实上,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食用微生物了,比如说我们所食用的味道鲜美的香茹,就是真菌形成的菌落,其他还有木耳、猴头、灵芝等,都是极具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食用微生物。现已被人们广泛栽培和利用。三 正文单细胞蛋白定义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培养单细胞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质。单细胞蛋白的优点一 SCP营养丰富 二 利用原料广 可就地取材,廉价大量地解决原料问题。三 生产速率高 一般蛋白质生产速度同猪、牛、羊等体重的倍增时间成正比。四 劳动生产率高 生产不受季节气候的制约,易于人工控制,同时由于在大型发酵罐中立体式培养占地面积少。五 可以完全工业化生产 单细胞蛋白生产比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少,又不受地区、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可在占地有限的小设备上进行,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好,远远超过现有粮食品种的蛋白质。六 单细胞生物易诱变,比动、植物品种容易改良 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定向诱变育种,获得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味美,并易于提取蛋白质的优良菌种。单细胞蛋白种类与具备条件及生产过程用于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包括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以及某些原生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要具备下列条件:所生产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对人体无致病作用,味道好并且易消化吸收,对培养条件要求简单,生长繁殖迅速等。单细胞蛋白的生产过程也比较简单:在培养液配制及灭菌完成以后,将它们和菌种投放到发酵罐中,控制好发酵条件,菌种就会迅速繁殖;发酵完毕,用离心、沉淀等方法收集菌体,最后经过干燥处理,就制成了单细胞蛋白成品。单细胞蛋白特性(1)在理想情况下,菌种甚易使单细胞蛋白质产量倍加,而其所需时间要比使农作物蛋白质量倍增所消耗时间快500倍,比其他一般饲养家畜产量所耗的时间倍增快1000-5000倍。(2)单细胞蛋白质研究发展的实验要比研究农作物或家畜的实验易于进行,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得到有价值的数据与结果。(3)单细胞蛋白质的生产不受季节,空间,阳光的种种限制。单细胞蛋白的作用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生产大量的微生物蛋白,不仅可供人类直接食用,也可作为家畜、家禽的高蛋白饲料,为我们提供质优价高的肉类蛋白,它的脂肪含量只有瘦牛肉的10%,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一方面微生物蛋白食品的开发可以缓解耕地减少、粮食紧缺的矛盾,另一方面高蛋白的微生物蛋白食品的开发,也有利于改善人们的食品结构。1 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据分析,酵母单细胞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45%-55%,比大豆高30%以上;细菌的单细胞蛋白中蛋白质的含量高达70%,比大豆高50%,比鱼粉高20%。因此,在各类饲料中加入单细胞蛋白添加剂,可以取得诸如使猪长得更快、牛产奶更多这样的效果。如在畜禽的饲料中,只要添加3%~10%的单细胞蛋白,便能大大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2 作为食用蛋白质 单细胞蛋白所含的营养物质极为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80%,比大豆高10%~20%,比肉、鱼、奶酪高20%以上;氨基酸的组成较为齐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含量较少的赖氨酸。单细胞蛋白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以及丰富的酶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辅酶A、辅酶Q、谷胱甘肽、麦角固醇等。单细胞蛋白不仅能制成“人造肉”供人们直接食用,而且还能提高食品的某些物理性能。开发单细胞蛋白的意义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它是组成人体器官、组织和体内酶、激素以及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全世界蛋白质缺乏的问题已存在多年,生物技术开发单细胞蛋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单细胞蛋白是现代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中重要的蛋白来源。但单细胞蛋白作为当前比较尖端的科技产品,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尤其在我国还不成熟,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四 参考文献[1]李丽立 杨坤明 现代生物技术与畜牧业[2]栾玉静 单细胞蛋白的开发利用[3]魏瑶 单细胞蛋白
285 评论

众有情殇

008 食 品 学 院 082202 制糖工程 01糖化工 02碳水化合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03淀粉与淀粉糖 04碳水化合物生物技术 05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15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425生物化学(含实验)或418化工原理(含实验)或428微生物学(食品) 630食品工艺学 食品化学 初试未考的专业课选一门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魏述众主编,中国轻工出版社 《生物化学》第三版沈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第二版或第三版天津大学编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五版[美]JamesMJay编著徐岩译中国轻工出版社 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上册陈舜祖等天津无锡轻工业学院合编1986年第一版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食品化学:《食品化学》王璋等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0510-5863565 083201 食品科学 01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02功能食品配料和添加剂 03食品加工新技术 04乳制品加工 05食品资源开发和利用 63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425生物化学(含实验)或418化工原理(含实验)或428微生物学(食品) 630食品工艺学 食品化学 初试未考的专业课选一门 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01谷物科学与功能食品 02食品脂质、植物蛋白与功能肽 03焙烤食品科学与功能性添加剂 04生物技术与生物质新能源、新材料 18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425生物化学(含实验)或418化工原理(含实验)或428微生物学(食品) 630食品工艺学 食品化学 初试未考的专业课选一门 083203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01植物原料加工机理和技术 02动物原料加工机理和技术 03植物原料保鲜机理和技术 04动物原料保鲜机理和技术 05区域食品加工业发展战略 15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425生物化学(含实验)或418化工原理(含实验)或428微生物学(食品) 630食品工艺学 食品化学 初试未考的专业课选一门 083204 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01水产品品质调控技术 02水产食品工程技术 03水产活性物质研究 04海洋生物多糖化学 05海洋功能性食品 15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425生物化学(含实验)或418化工原理(含实验)或428微生物学(食品) 630食品工艺学 食品化学 初试未考的专业课选一门 083221 食品贸易与文化 一组 01食品营销 02食品技术与贸易壁垒 03食品贸易与环境 04食品标准与质量控制 20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428微生物学(食品)或429西方经济学 630食品工艺学或631现代国际经济合作与组织 食品化学 生物化学 对外贸易概论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五版[美]JamesMJay编著徐岩译中国轻工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尹伯成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国古代文化:《中国文化史纲》冯天瑜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上册陈舜祖等天津无锡轻工业学院合编1988年第一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现代国际经济合作与组织:《现代国际经济合作与组织》华俊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实用美学:《美学原理》杨辛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对外贸易概论:《对外贸易概论》唐海燕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第二版沈同主编高教出版社 食品化学:《食品化学》王璋等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献:《中国文献学》张舜徽编,中州书画社 二组 01饮食文化 02食品企业文化 03食品审美文化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428微生物学(食品)或430中国古代文化 630食品工艺学或632实用美学 食品化学 生物化学 中国古典文献 090502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01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 02动物营养与代谢调控 03饲料添加剂研究与应用 15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或315分析化学 ④ 425生物化学(含实验)或418化工原理(含实验)或428微生物学(食品) 630食品工艺学或633饲料营养与工艺 饲料化学 微生物学(食品) 或生物化学(不可与初试科目重复) 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化工原理:《化工原理》第二版或第三版天津大学编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五版[美]JamesMJay编著徐岩译中国轻工出版社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第二版沈同主编高教出版社 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上册陈舜祖等天津无锡轻工业学院合编1984年第一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饲料营养与工艺:《配合饲料工艺学》谷文英1999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动物营养学》第二版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饲料化学:《粮食学与粮食化学》周世英钟丽玉编写1990版中国商业出版社 100403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01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 02食品加工与营养 03食品检测 04食品安全评估 05食品品质控制及管理 22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或320食品营养与卫生 ④ 425生物化学(含实验)或428微生物学(食品) 630食品工艺学或634食品分析 食品化学 微生物学(食品) 或生物化学(不可与初试科目重复) 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营养学》刘志皋编第二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食品卫生学》食品卫生学编写组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第五版[美]JamesMJay编著徐岩译中国轻工出版社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第二版沈同主编高教出版社 食品化学:《食品化学》王璋等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82 评论

岁月静好-静静

微生物及其基因呼唤专利法保护 二十一世纪,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随之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上的新问题。分析微生物及其基因是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还是科学发现?探讨其是否具备专利法保护所应具备的条件,了解发达国家加强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国际惯例,对我国的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在农业、医药、化工、环保等一系列领域引发了巨大的变革。科学家预言二十一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但是,非技术领域发展的落后使生物技术的先进性未能充分发挥。原先的政治、经济、医学、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体系所处的制度环境因为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原先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操作系统却无法像生物技术的发展一样在短期内迅速实现体系的裂变、转型、升级。生物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们无限惊喜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无限的苦恼。 在法学界,生物技术及其专利性问题,一直是困扰学者们的重大难题。对于活的生物体及DNA双螺旋结构的描述主张专利权利,也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争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经涉及到了专利制度的本质以及发明和科学发现的界定、科技和伦理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微生物及其基因专利保护纷争 根据传统专利法的观点,要解决能否就微生物及基因主张专利权利的问题,关键在于微生物及基因应属于专利法上的发明还是科学发现。一般而言,发现是对自然现象本质规律的揭示,而发明则是这些本质规律的具体应用。科学发现虽然可能较之发明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但其不具备专利法给予专利保护所要求的实用性,不能直接制造出前所未有的产物或直接当作某种方法使用,故不是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不能授予专利权。也就是说,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可能会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会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却不会成为专利法上所称的发明而获得专利保护。 对微生物及基因的研究成果到底归属于发明还是科学发现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微生物及基因能否进行专利保护的两种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我们可以称为否定说,认为微生物及基因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人们对其研究的成果恰如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的深刻洞悉而绘出的元素周期表,或医学科研人员凭借对人体的细微研究而画出的人体解剖图,当然付出了艰苦卓绝的脑力劳动,但是仍属于科学发现的范畴,因为科学发现本身就决定了不可能是显而易见就得出结论的,因此,对于微生物及基因本身,任何人都不可主张专利权利。但是,对其进行提纯、净化、绘制的独特方法却属于专利法的保护范围,对其可以申请专利。 另一种观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肯定说,认为发明人主张权利的微生物及基因已经因为发明人的提纯、净化、绘制活动而使其改变了原来自然存在的状态。由于生物科技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对微生物及基因的研究已不仅仅是对其客观规律的揭示,它与客观应用仅有一步之遥。况且,基因研究比较特殊,高风险,高投入,商业应用前景又不可估量,无论是从智慧劳动的角度还是从商业回报的角度,都应该承认其知识产权,授予专利权利,否则会使作为新兴产业的生物科技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笔者认为,在微生物及基因的研究成果的形成过程中,科学发现和发明两者是兼而有之的,应该对其进行区别对待。 首先,不可否认,微生物及基因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中的,这并不以我们对其认识多少为转移,首次观察到他们的存在应该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揭示,是一种科学发现,当然这种发现也不具有专利法保护所要求的工业实用性标准。所以,即使科研人员为此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也不能因此主张专利权利,这就像科 研人员观察、测算到了某个宇宙天体的客观存在但却不能主张专利权利收取专利费用一样。 其次,如果研究进一步深入,科研人员对微生物及基因进行一系列的分离、提纯、净化,改变它在自然界天然的存在方式和状态,使其能为人力所控制,并发掘出它为社会所利用的价值,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拒绝为其提供专利法上的保护了。 其实,科学发现和发明在科技研究中是紧密结合的。任何一项科技发明活动,都必须以原来的科学发现为基础,没有任何一项发明是凭空产生的,只有熟练掌握该领域的客观事物和规律,才能谈得上发明创新。在生物技术的科研领域中当然也是这样,只不过由于生物技术研发本身所具有的高度专业性和连续性,微生物及基因的首次发现者和深层研发利用者往往是同一研究主体。这种发展现状使得发明和科学发现连为一体,互相交织,相互作用,真假难辨。简单地讲,没有对客观规律的揭示或微生物、基因的首次发现,就不可能有生物技术的相关发明,但是,仅仅是客观揭示和首次发现而请求专利法的保护又是不够的。这其中,科研人员要做的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搞出生物科技发明成果。我们要做的是将两者分离开来,予以不同的法律态度。 我国生物技术专利法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324 评论

Samantna523

你应该看{ 生物过程 }等这样的书

145 评论

相关问答

  • 微生物与食品的论文

    你应该看{ 生物过程 }等这样的书

    且行且珍惜02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食品与微生物论文

    什么时间要,专科本科。资料有一些可以发给你参考下。

    小猴子@219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食品微生物的论文

    这不是正大老师布置的论文作业们 哈哈哈啊哈哈

    杏仁茶甜甜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食品微生物论文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传统酿造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摘要:对我国酿造食品的工艺特点和生物转化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酿造过程中的生物性污

    TTTTTTTT醬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9
  • 食品微生物发酵与生活的论文

    汗 ,安检

    FACE家具和设计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