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2

hinomoonna
首页 > 论文问答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要求多少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帅哥啦阿妹

已采纳
他山之玉,拿去攻石吧摘 要: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物理化学教学,本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章节为例,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评价手段等不同方面阐述了一些备课体会,提出了几点关于在工科学生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和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物理化学 环境工程 热力学 备课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借助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其提供的实验手段,研究化学科学中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体系行为最一般的宏观、微观规律和理论[1],是学习化学、化工、环境、生物、材料等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环境工程是一门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边缘科学,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向深度、广度进军的标志, 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一步深化的表现[2]。中南民族大学于2000 年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对该专业学生来说,物理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继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之后的一门理论化学,同时又为后继课程如环境生态学、大气污染控制等的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由于我校是一所民族院校,部分学生的理科基础相对薄弱,而物理化学本身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概念和公式较多,一直被学生视为比较难以掌握的课程。因此,如何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宗旨,通过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授课体系的重组,使学生更轻松、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知识,是物理化学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是一项艰巨的改革任务。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此,提出几点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有关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备课体会。 1 教学目标不同专业对同一门课有不同要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工学学科,相对理学学科而言,对物理化学的要求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我们选择的是印永嘉等编的《物理化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对于大二学生来讲,他们在大一时已经学习过无机及分析化学,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物理化学的知识基础,而要想在十分有限的54 个学时内将这门课的内容理解清楚、掌握牢固,这对于学生或者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把书本变薄不是删减一些该讲的内容,而是在对教学大纲的深刻理解,对教材的精心领会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基础上,抓住要领,理出章节的重难点,强调关键性、规律性的东西。热力学部分是物理化学的核心所在,而热力学的核心在于两大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本文要探讨的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章节的备课思路。本章在整个热力学部分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深入,又为后面更进一步的探讨作出必要的铺垫。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的: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此基础上掌握几个新的热力学状态函数即S 、A 和G 并学会DS 、DA 和DG 的计算,结合第一章的内容辨析一些热力学函数并推导它们之间的重要关系式。2 教学内容本章共包括十个小节:(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3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律;(4 )熵的概念;(5 )熵变的计算及其应用;(6 )熵的物理意义及规定熵的计算;(7)亥姆霍兹自由能与吉布斯自由能;(8)判断过程方向及平衡条件的总结;(9)热力学函数的一些重要关系式;(1 0 )DG 的计算。其中,( 1 )、( 2 ) 和( 3 ) 主要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的背景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这部分在本章中是基础,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其中重点是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深刻理解。( 4 )、( 5 ) 和( 6 ) 则是在热力学第二定律基础上导出状态函数熵,并在热力学第三定律基础上进行熵变的计算,该部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为熵是继第一章中学习到的内能、焓之后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热力学状态函数,对其理解将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 7 )、( 8 ) 和(9 )则是另外两个状态函数-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以及由此提出的方向判据,辨析已经学过的一些热力学函数并学会推导它们之间的关系式。这个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要求学生结合第一章和第二章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处理,这些函数如内能、焓、熵以及吉布斯自由能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混淆, 因此, 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1 0 )则是综合运用热力学知识对不同情况下的DG 进行计算。物理化学作为基础理论课,其内容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一方面对于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要求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物理化学发展的前沿也要做一适当的介绍,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熵函数为例,重点是平衡态熵理论,但对非平衡态熵理论、信息熵、物理场熵等现代熵理论也简单进行介绍,并推荐一些参考书,让有能力和兴趣的同学可以得到提高[3]。 3 教学方案1 与基础化学衔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大一已经学习了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其中有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等章节知识与物理化学部分重叠。到大二学习物理化学时若照本宣科,面面俱到,不仅学生没兴趣,而且加重了学时的负担。若能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很自然地融合到物理化学教学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讲授中,可以首先启发学生回顾在无机化学中学到的热力学知识,让学生自己提出这些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概念。在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已的回答作出判断时,教师就对体系与环境、热与功、内能与焓、热力学第一定律等重叠内容做复习性介绍,这时学生往往会全神贯注。最后在此基础上才开始引入热力学第二定律。由于尊重了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4],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知识的渐进性。2 与专业课程衔接长期以来容易给学生留下一个错觉,物理化学原理和所学专业很难有直接关联。事实上,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运动形式和物理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物质化学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正因为如此,物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理论和方法被运用到环境保护中,对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将物理化学知识与环境专业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环境保护离不开生态学,而生态系统又是生态学的核心。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必然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利用热力学定律,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能量流动的大小、方向和形式。根据热力学定律,人们弄清了生物群从环境和食物中接受的能量用在新的有机质的建造上的“百分之十规律”,得出了“生物量金字塔”等规律,并由此提出了对保护环境有重大作用的“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等生态学规律[5]。3 采用多层次教学方式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有差别。心理研究和教学经验证明凡是过浅过易或者过深过难的教学内容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每位教师面对六十多位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而上课只能有统一的教学进度,要达到个性化教育,首先要能让每个上课的人都有收获。为此,必须使课堂教学能够产生多层次、多方位的效果。多层次,能使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到有收获,又有继续学习和深入钻研的空间;学习吃力的同学也能学到基本内容,并有继续学习的欲望;学习兴趣不大的人,也知道达到基本要求的底线是什么[6]。这时,课堂教学应当着力于重点内容的讲解与科学方法的分析, 力求用“ 启发式”,有意识地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布置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通过对比促使学生发现问题、适度讨论等都是可采用的方法。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同时,做到心中有案,目中有人,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讲究教学方法。4 评价手段考核是检查、评价学生水准和才智的一种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此,任课教师可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手段[7]。(1)加强课堂提问 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大学教学中一般很少课堂提问,其实课堂提问是检验学生听课效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它可以使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每次课可以利用五分钟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提问,由此来检验学生对于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考虑以一定的权重计入平时成绩。(2)加强平时考核 按我校规定平时成绩应占总成绩的30%,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的平时成绩不能随意。为了更好地反应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我们在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可以开卷,但必须独立完成。虽然用时不多,但是很能反映出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也会感到一定压力,上课注意力就会集中。(3)加强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我校在物理化学课程上已经实现了教考分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绩评定是按照标准答案进行的,成绩的确定是按照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的,学生的成绩基本能呈正态分布,避免了成绩偏高或偏低的不正常现象,由于有一定的不及格率,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5 结语物理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对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它在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体的问题,受到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强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1] 杨春荣,单静颖物理化学教学中课题式教学法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6,22(2):30-[2] 薛云波环境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62-[3] 高贵军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研[N]张家口师专学报,2002,18(6):31-[4] 张开仕教学研究,2005,28(6):541-[5] 平措结合培养专业目标实际进行物理化学教学[N]西藏大学学报,2007,22:90-[6] 王新葵,石川,靳长德,等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6,3:99-[7] 周子彦,谢玉忠对提高物理化学教学
343 评论

维尼yuan

专著作品 文海研究 (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3月 西夏文化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6年12月 西夏佛教史略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年11月重版) 西夏文物 (合作) 文物出版社 1988年3月 番汉合时掌中珠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9年12月 中国民族古文字图录 (傅懋绩主编,史金波、张公瑾、道布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12月 类林研究 (合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年9月 西夏天盛律令 (合作)《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甲编第五册 科学出版社 1994 年8月 西夏用兵史话 (合作)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4月 俄藏黑水城文献 (主编史金波、魏同贤、克恰诺夫,已出版第1—11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2000年 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研究丛书·昭觉县彝族卷 (合作)民族出版社 1999年9月 中国饮食史(卷四) (合作) 华夏出版社 1999年10月 西藏人权研究 (合作) 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合作)《中国传世法典》之一 法律出版社 1999年12月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 (合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年1月 电脑处理《文海宝韵》研究 (合作) 日本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2000年1月 中国风俗通史·辽金西夏卷 (合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年11月论文等共145篇(一)西夏学(西夏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宗教、法律、文物、文献等)《甘肃武威发现的西夏文考释》质疑 《考古》 1974年6期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初探 (合作) 《考古学报》 1977年1期《西夏译经图》解 《文献》(第一辑)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79年12月 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考释 (合作)《民族研究》1979年1期 西夏文及其文献 《民族语文》 1979年3期 简述西夏文辞书 《辞书研究》 1980年2期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资料概述 (合作) 《兰州大学学报》 1980年2期 也谈西夏文字 《历史教学》 1980年11期 略论西夏文字的构造 《民族语文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3月 西夏文《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译证 《世界宗教研究》 1981年1期 西夏党项史料正误三则 《民族研究》 1981年3期 西夏语构词中的几个问题 《民族语文》 1982年2期 莫高窟、榆林窟西夏文题记研究 (合作) 《考古学报》 1982年3期 西安市文管处藏西夏文物 (合作执笔) 《文物》 1982年4期 西夏语中的汉语借词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2年4期 西夏后裔在安徽 (合作) 《安徽大学学报》 1983年3期 西夏文《金光明最胜王经》序跋考 《世界宗教研究》 1983年3期 西夏文辞书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辞书研究》 1983年6期 西夏语的存在动词 《语言研究》 1984年1期 明代西夏文经卷和石幢再探 (合作) 《西夏史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4年7月 西夏文概述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年8月 重修凉州感应塔碑校译补正 《西北史地》 1984年2期 元代党项人余阙及其后裔 《宁夏大学学报》 1985年2期 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整理记 (合作) 《文献》 1985年4期 再谈西夏文反切上下字合成法 《民族研究》 1985年5期 西夏佛教的流传 《世界宗教研究》 1986年1期 西夏文字典《同音》的版本与校勘 (与黄振华合作) 《民族古籍》1986年6期 西夏陵园出土残碑译释拾补 《西北民族研究》第-集 1986年6月 西夏名号杂考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6年4期 蒙、元时期党项上层人物的活动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 西夏“秦晋国王”考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3期 黑水新出西夏文辞书《同音》初释 (合作) 《文物》 1987年7期 略论西夏文物的学术价值 《考古与文物》 1987年4期 黑水出土西夏本《类林》考辩 (合作)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88年2期 西夏文本《类林》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日刊)《中亚西亚语言和历史研究》(西田龙雄教授还历纪念文集) 1988年 西夏佛教新证四种 《世界宗教研究》 1989年1期 藏族文化和西夏王朝的历史渊源 《中国西藏》 1989年2期 西夏汉文本《杂字》初探 《中国民族史研究》(二)中央民族学院出报社1989年6月 《类林》西夏文译本和西夏语研究 《民族语文》 1989年6期 西夏文本《类林》译文分析 《固原师专学报》 1990年2期 一部有特色的历史法典-西夏《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9月 从西夏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研究新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5月 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考释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1年12月 西夏党项人的亲属称谓和婚姻 《民族研究》 1992年1期 西夏文字典《音同》序跋考释 (合作)《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略论西夏前期的用兵特点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西夏文《天盛新律》进律表考释 (合作) 《西夏文史论丛》 宁夏人民 出版社 1992年10月 西夏《天盛律令》略论 《宁夏社会科学》 1993年1期 死文字重见光明 《紫荆》 1993年5期 西夏文《六祖坛经》残页译释 《世界宗教研究》 1993年3期 西夏境内民族考 《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学术论文集》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3年6月 西夏官印姓氏考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3年10月 西夏的官职制度 《历史研究》 1994年2期 穿越时空、古国新诠-西夏学的研究现况与国学的互动 台湾《历史博物馆馆刊》 第四卷第三期 1994年7月 西夏学 《中国学向通鉴》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 西夏文本《碎金》研究 (合作) 《宁夏大学学报》 1995年2期 西夏语的“买”、“卖”和“嫁”、“娶” 《民族语文》1995年4期 西夏佛教制度探考 台湾《汉学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 1995年6月 寻找流失在异域的珍宝-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 台湾《历史月刊》第95期 1995年12月 西夏文《三才杂字》考 (合作)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5年6期 贾敬颜先生藏西夏陵园残碑拓片简说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西夏陵》 东方出版社1995年 整理拍摄俄国所藏黑水城文献记 《中国典籍与文化》 1996年1期 西夏古籍略说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6年3期 西夏文化的风采 《光明日报》 1996年9月3日 儒释兼融东西交汇-多元色采的西夏文化 台湾《历史月刊》第105期 1996年10月 额济纳旗绿城新见西夏文物考 (合作) 《文物》 1996年10期 西夏刑法试析 《民大史学》(创刊号) 1996年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西夏活字印本考 《北京图书馆馆刊》 1997年1期 西夏·宁夏·华夏 《宁夏日报》 1997年2月21日、2月28日 西夏皇族后裔考论 (与白滨、聂鸿音合作)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 西夏活字版文献及其特点 台湾《历史文物》第七卷三期 1997年6月 西夏和回鹘对活字印刷的重要贡献 (与雅森●吾守尔合作)《光明日报》1997年8月5日 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本考 《今日印刷》 1998年2期 俄藏西夏文世俗文献目录 (合作)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2期 黑水城的发现与俄藏西夏遗书 (合作)《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年11月 西夏《天盛律令》及其法律文献价值 法律史论集(第一卷) 法律出版社 1998年9月 西夏的饮食制度和风尚 《历史科学与理论建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4月 西夏文写本《文海宝韵》 《民族语文》 1999年4期 西夏文书和西夏史(西夏文书と西夏史) 日本《史滴》(早稻田大学)1999年12月 敦煌莫高窟北区西夏文文献译释研究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 第一卷 文物出版社 2000年 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西夏文文献初探 《敦煌研究》2000年3期 发现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黑水城出土西夏历书 《学术动态》2000年4期 回眸千年活字印刷术 《新闻出版报》2001年3月2日 百年西夏学 《光明日报》2001年3月27日 现存最早的汉文活字印本刍证 《中国印刷》2001年3、4期 千年活字印刷史概说 《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4期 《文海宝韵》序言、题款译考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4期 西夏佛教新探 《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5期 黑水城出土活字版汉文历书考 《文物》2001年10期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论坛》第7期 西夏学百年回顾 《民族研究年鉴》2001年 西夏和西夏文化 《黄河文化论坛》第七期(2001年2期)2001年12月 国图藏西夏文文献价值 《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27日 西夏的藏传佛教 《中国藏学》2002年1期 西夏度量衡刍议 《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2期 简介英国藏西夏文献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 国内现存出土西夏文献简明目录 (合作)《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 2002年增刊(二)民族历史、文化 中国民族史研四十年的重要贡献 《云南社会科学》 1990年2期 中国民族史学的社会功能 《民族研究》 1990年2期 十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与白滨合作)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 要重视和加强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 试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 《思想战线》 1991年4期 论少数民族近代史研究 《云南社会科学》 1991年6期 积极开展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研究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中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 把中国民族史研究引向深入 《黑龙江民族从刊》 1992年2期 美国印第安人印象 (合作) 《世界民族研究》 1992年3-4期 积极开展新时期的民族调查工作 《民族研究》 1993年5期 拉萨西郊采访日记(三则) 《中国西藏》 1993年秋季号 历代民族政策简述 (合作) 《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九十年代发展战略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4月 西藏现代化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5年4期 振奋精神 勇于探索 开创民族史研究的新局面 《宁夏社会科学》 1996年6期 中国民族学的回顾与展望 《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论文》1996年1月 重视家支问题 吸收德古参政议政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 略论凉山彝族地区人口和社会发展 (合作) 《凉山民族研究》 1996年10月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概述 《民族研究动态》 1997年1期 关于南昆铁路建成后的几点思考 《西南民族研究动态》 1998年3月,总第28期 西藏宗教信仰和西藏人权问题 《民族研究》 1997年4期 (中国佛教协会编《研究动态》1997年6 期转载(三)民族古文字、文献 我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的新阶段 《中国民族古文字》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 1982年编印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7年2月 中国民族古文字概说 《民族研究》 1984年5期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的史料价值 《中国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年2月 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少数民族史研究 《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9年1月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整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 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文字改革刍议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1期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文物综述 《文物》 1991年6期 中国民族古文字和中华民族文化 《民族语文研究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年10月 女书和中国民族文字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 《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合作) 书海出版社 1998年7月 风采各异、内涵丰富的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及其文献 台湾《历史文物》10卷3期, 000年3月(四)书评、序 国外研究西夏文、西夏史简况 (合作) 《民族史译文集》第三辑 1978年 评1983年北方民族史研究 《中国历史学年鉴》 1984年10月 评介西田龙雄西夏文研究专著四种 《民族语文》 1985年2期《西夏文物研究》评介 (合作) 《西北史地》 1986年3期 古文字研究的新成果-介绍《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 《民族研究动态》 1989 年2期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工作总结(执笔)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2期 一部翔实的少数民族断代史-评《唐代党项》 《民族研究动态》 1990年4期 一部包含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制度史新成果的好书-《中国政治制度史》读后 《民族研究动态》 1992年3期 喜读《凉山民族研究》 《凉山民族研究》 1993年 《俄藏黑水城文献》整理出版近况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6年3期 钟灵毓女书,中国又一绝 《奇特的女书》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 《陈述先生纪念集》序 《陈述先生纪念集》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5年7月 十年心血 一部力作-评郭大烈、和志武的《纳西族简史》 《民族学》 1996年4期 西夏文献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合作)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1997年6期 透视中国人生归宿的门径—评徐吉军的《中国丧葬史》 《浙江学刊》2000年2期 熔铸多民族文化精粹—评铁木尔达瓦买提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词典》 《中国读书评论》2000年12期参与编辑辞书及其他著作21种 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 (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年6月 民族词典 (撰稿) 上海词书出版社 1987年8月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撰稿)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年 藏缅语语音和词汇 (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年1月 社会科学重要理论关点综述(1978-1988) (撰稿) 学苑出版社 中国少数民族艺述词典 (撰稿) 民族出版社 1991年9月 藏缅语族语言词汇 (撰稿)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2年12月 中国历代官制大词典 (撰稿) 北京出版社 1994年1月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词典 (副主编,撰稿)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6年 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 (撰稿) 人民出版社 1996年10月 敦煌学大词典 (编委、撰稿) 上海辞书出版社 辞海(1999年版) (编委,民族历史分科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 民族史论丛 中华书局 1987年1月 中国民族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 国民族关系史论文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8月16.国民族史研究(二)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89年6月 国民族史学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0年11月 国民族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改革出版社 1991年10月 特的女书 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年1月 藏缅语研究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7年6月 辽金西夏史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7年8月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特约主编) 2002年增刊四、译文 (俄)西夏文字典《文海》和《文海杂类》及其在西夏辞书中的地位(原著苏联克恰诺夫) 《民族史译文》第三辑 1978年 (日)西夏文字(原著西田龙 与云雁合译) 《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三集 1984年6月 (日)西夏语音图《五音切韵》的研究(上、下)(原著西田龙雄)《民族语文研究情报资料集》第五集 1985年6月、第六集 1985年12 月 (俄)西夏语的结构(原著苏联克平)《中国民族史研究》(二) 1989年

298 评论

反叛的路鲁修

1、《论宗教对古代城邦的作用》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86年第 期全文复印)2、《关于历史上黄金时代理想及其历史观的类比考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对吐蕃宗教方位观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4、《藏传佛教对于死亡的伟大实践》(翻译)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5、《藏族乌龟神话及其神秘主义宇宙论散议》 《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第一作者)6、《关于如莱杰的身世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初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第二作者)7、《藏族死亡观念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8、《神奇的藏密瑜伽——中阴静修法》(编译) 《气功与科学》1992年第4期9、《“旺支” 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10、《藏族苯教神话及其象征思维概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11、《论宗教神灵系统的结构——一个宗教历史学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学》1995年第2期全文转载)12、《关于黄金时代理想的再评价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13、《〈格萨尔王传〉中的三元象征观念解析》 《西藏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4、《玛桑格萨尔王及其相关氏族杂考》 《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获陕西省第5届(1998)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5、《锅、饮食、王权——〈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一段文字的文化学解读》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16、《印度教神秘主义及其宗教实践方式》《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4期17、《中国建木神话的体系及其渊源考——兼论与印度神话的关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8、《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19、《论宇宙原生物解体神话的程式主题及其内在意蕴》 《西藏研究》1999年第4期(第二作者)20、《适应与变迁——藏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4期全文复印转载 )21、《敦煌写本S370(5)号残卷所涉及的吐蕃史的几个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22、《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总体风格与特征》 《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2年第5期论点摘编)23、《藏族史学的起源与早期特色》 《西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4、《现代性与民族意识:关于西藏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改革性质的社会学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3/4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论点摘编)25、《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26、《西藏宗教与民间习俗中的象征主义人类学》《西藏研究》2003年第1期。27、《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28、《俄木隆仁与古尔——关于藏族苯教思想源流与波斯的关系》《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29、《汉藏史学交流以及敦煌学术传统与吐蕃史学的关系》《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复印转载)30、《摩尼教二元论对藏族本教及纳西东巴教的影响》《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31、西藏农村家庭中的宗教空间及神灵体系,《纪念柳升祺先生百年诞辰暨藏族历史文化论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2 元明时期西藏综合体史书所反映的历史观念和笔法,《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33、试论苯教的宗教性质及与藏区民间宗教的关系,《西藏研究》,2006年第4期。古代西藏苯教制度化过程考析,《民族学报》(台湾),2006年,第25期。35、唐九宫算、藏族九宫历以及纳西族巴格图的比较研究,《中国藏学》,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36、唐卡绘画中的曼陀罗图式与西藏宗教造像学象征的渊源,《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37、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史意义,《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文全文还收录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瞿林东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一书中)。38、西藏传说时代的“绝地天通”事件与苯教的制度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9、藏族传统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与祖先崇拜,《西藏研究》,2007年第3期。西藏宗教中的替罪羊观念及侣贡杰布仪式,《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41、Textual discourses and behavior criterion: The historiographic significance of Tibetan biographies of the religious figures,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3, Number2-June, 42、从我国现当代藏族史学研究看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学术专栏”195页转载)。43、代洛囊达——西藏民间的还阳故事与相关文本,《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藏传佛教本地化及其早期特点,《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5、藏区民间宗教信仰的地方组织及其社会性,《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46、敦煌吐蕃文献中的早期苯教神灵体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47、藏区乡村和民间社会中的巫师,《世界宗教研究》(第一作者),2009年第3期。48、藏族苯教的驱魔仪式“垛”及其对民间的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49、西藏民间宗教中的“山神”——希达、念、赞神关系考析,《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50、简论清代学者贡布嘉撰述的藏文史书《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5期。51、语言中的神圣意义——维特根斯坦与福柯思想对现代宗教语言哲学的启示(第一作者),《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50 评论

相关问答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要求多少字

    1、《论宗教对古代城邦的作用》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86年第 期全文复印)2、《关于历史上黄金时代理想及其历史观的

    Xzylongfeng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4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要求多少字以上

    他山之玉,拿去攻石吧摘 要: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物理化学教学,本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章节为例,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评价手段等不同方面阐述了一些备课体

    添喜lucklily 1人参与回答 2024-04-25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要求多少页数

    宜宾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宜宾学院学报。《宜宾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宜宾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宜宾学院学报》主要设有政治哲学、法

    萤火虫696969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要求

    学校性质: 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大学  学校网址:  主管部门: 西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  在校学生: 普通本专科生 1305人 成人本专科生 72人

    淇淇爱添添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6
  • 山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要求多少字

    哲学社会科学版本刊主要栏目: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历史学研究、社会史研究、语言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金庸小说研究。

    陈英杰哥哥 2人参与回答 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