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38

媛姐姐丶
首页 > 论文问答 > 海军院校教育杂志官网订购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超级无敌暴暴

已采纳
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培养中、高级指挥军官和高层次教学、研究人员的中级任职教育院校。编制等级为正军级,隶属海军。校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学院前身为1952年5月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系,1957年10月8日,以海军系为基础成立海军军事学院。1960年10月改称海军学院。1969年12月撤销。1974年12月,在原海军学院基础上建立海军军政干部学校。1978年1月,恢复海军学院名称。1986年6月,改称海军指挥学院。方强、刘道生、谢立全、朱军、张序三、田震环、李鼎文、于正江、苏士亮、黄江、刘卓明先后任院(校)长,雷永通、康志强、李东海、左爱、李改、高振家、康富泉、周绍勋、郭锡纯、张仁忠、周晓林、阎红志先后任政治委员;王昕曾任第二政治委员。学院机关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和科研部,下辖战役指挥、合同战术指挥、政工指挥、后勤和装备指挥、信息战研究、外训6个系和1个研究生管理大队、1个战役训练班;共有14个教研室、9个研究室、12个学员队和6个中心(馆)。学院拥有全军重点建设实验室——海军战役战术中心实验室和海军战役学、海军合同战术学等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主要担负海军中、高级指挥与参谋军官和军事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以及军种、兵种知识交叉培训任务,是海军中、高层次指挥人才的培训基地和海军军事理论的研究基地。学院现设9个培训专业、11个轮训专业;培训专业班学制1年或1年半,设海军战役指挥、海军合同战术指挥、航空兵中级指挥、后勤和装备中级指挥以及部队政治工作等专业,招生对象为海军师、团、营职军官;轮训专业班学制一般不超过半年,设海军战略战役研究、海军合同战术研究、海军航空兵战术研究、海军战术后勤指挥研究、外国海军研究和政治理论与政治工作、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等专业,主要招收海军师、团职军官,进行在职专题集训或研究。研究生班学制3年,设有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事战略学、军种战役学、合同战术学、作战指挥学、海军军种、兵种战术学和军事后勤学等学科,招收具有大学本科文化程度并有2年以上部队工作实践的现役军官(团职指挥军官学制2年半),毕业后授予军事学硕士或博士学位。从2000年开始,还承担外国留学生培训任务。海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培养海军专业技术和指挥人才的综合性学历教育院校。编制等级为正军级,隶属海军。校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学校于1999年4月26日由原海军工程学院与原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朱军、邵震、张肇圻、姚树人、蒋华棠、邵子钧、关恒慎、郭立峰先后任院(校)长,贺大增、左爱、朱坡、邓培、黎寿仁、陆绍庭、马连山、战景泰、辛华文、高学敏、余献义先后任院(校)政治委员。原海军工程学院前身是1949年11月创建于大连的海军学校机械工程系,1961年10月扩编为海军工程学院,1969年8月,迁址武汉。原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12月的华东海军学校通信分校,1957年9月扩建为海军通信学校,1986年6月改称海军电子工程学院。2003年,海军后勤学院撤销。将保留的海军后勤特色专业调整为海军工程大学后勤指挥与工程系,组建海军工程大学天津校区。学校机关设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科研部,下辖理学院、船舶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和电气工程系、兵器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后勤指挥与工程系及外训系等直属系。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兵器工程、管理工程、热能动力工程、核能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信息安全10个系和3个研究生管理大队。海军航空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培养航空航天工程领域技术和指挥、管理人才的学历教育院校。编制等级为副军级,隶属海军。校本部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学院前身是1950年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成立的海军海岸炮兵学校。1951年3月,改称为海军炮兵学校,并于1952年9月迁至山东省烟台市。1959年7月与海军训练基地训练团和空军15航校海军系合并组建特种技术学校。1960年12月改称海军高级专科学校,1970年1月将校址迁往南京,3月改称第三海军学校; 1974年9月迁往锦西县。1975年6月改称海军第二炮兵学校,1978年1月改称海军第二炮兵学院。1986年6月与海军第一、第二航空机务学校调整合并,改建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和航空技术专科学校。1999年5月海军航空技术学院并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改建为青岛分院。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培养指挥生长军官、军政初级指挥军官以及海洋测绘、海洋水文工程技术军官的学历教育院校。编制等级为副军级,隶属海军。校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学院前身为1949年11月22日建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1952年9月改称第一海军学校,1957年9月改称海军指挥学校,大连舰艇学院1970年3月复称第一海军学校,1975年4月改称海军水面舰艇学校,1978年改称第一水面舰艇学校,7改称水面舰艇学院,6改称大连舰艇学院。6海军政治学院并入改建为政治系学院机关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科研部,下辖基础部、政治系、装备系统与自动化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航海系、舰载武器系、作战指挥系、海洋与测绘科学系、接改装训练大队、外训系、研究生管理大队、学员旅和海上实习中心13个教学实体。设有4个博土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建有航海中心实验室等12个实验中心、148个实验室,编制有2艘远洋综合训练舰、4艘护卫艇及护卫舰、1艘中型登陆舰、1艘600马力拖船。 海军兵种指挥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培养海军诸兵种军事、政治、后勤、装备指挥军官和海军各级旅团机关参谋的中级任职教育院校。编制等级为副军级。隶属海军。校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学院前身为1977年12月成立的海军第二水面舰艇学校,1986年6月改称海军广州舰艇学院,2004年5月改称海军兵种指挥学院,挂牌仪式2004年6月18日在广州举行。学院机关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科研部 海军潜艇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培养潜艇和防险救生部队初、中级指挥军官、各类技术军官和士官的中级任职教育院校。编制等级为副军级,隶属海军。校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8月的第四海军学校。1957年9月,改称海军潜水艇学校。1969年2月撤销。1973年12月恢复重建潜艇学校,并将原潜水艇士兵学校并入。1983年6月改称海军潜艇学院。学院机关设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和科研部,下辖作战指挥系、航海观通系、战略导弹水中兵器系、防险救生系、潜艇专业土官与技术兵培训系、外训系6个系和1个接改装训练大队。 海军飞行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飞行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培养指挥军官的初级任职教育院校。编制等级为正师级,隶属海军。校址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学院前身为1950年11月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成立的海军第一航空学校,1951年1月与海军第二航空学校合并,改称海军航空学校。海军飞行学院办公楼1952年1月,迁至山东省潍县(今潍坊市),并于7月改称海军第一航空学校。1954年6月迁至辽宁省锦西县(后改称锦西市、葫芦岛市)。1970年1月迂至山西省长治市,1975年5月改称海军航空学校,1986年改称海军飞行学院。1990年7月院本部迁回辽宁省锦西市。学院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装备部,下辖教研部、学员大队,第一训练团、第二训练团、第三训练团、第四训练团、训练大队、兴城场站、济源场站、飞机修理厂,横跨四省五市。学院承担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和现职干部轮训及任职培训教育任务。培训专业有:航空飞行与指挥专业,主要培养海军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运输机、歼轰机飞行员和空中领航员,航空反潜声呐员专业。 海军蚌埠士官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培养中、高级士官人才的任职教育学校。编制等级为正师级,隶属海军。校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学校前身是1977年11月创建的海军第二航空机务学校。1986年6月,改称海军蚌埠士官学校。学校机关设训练部、政治部和校务部,下设基础部,航海、机电、信息技术、兵器、机械5个系和5个学员大队、1个轮训队。
232 评论

猫妖梦懿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东方娃娃也开始进军互联网订购业务。您只要登录东方娃娃官方征订网或者淘宝网就可以实现在线购买。至此,东方娃娃期刊杂志的订购途径已经扩展为四种:邮局、幼儿园、东方娃娃官方征订网和淘宝网。

105 评论

小墩子921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军近代化之比较*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  (上篇)  的东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暴力入侵和武力恐吓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暴力入侵和武力恐吓下被迫敞开已尘封了数百年的国门;在蒙受了签署不平等条约的耻辱后,他们终于直观而又痛苦地认识了近代海军这个新型战争机器的威力。于是,在华夏民族和大和民族世代生息的土地上,不约而同地升腾起一个“战舰拜物教”,两支中世纪海军开始向近代海军迈进。但是,两国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两国海军的近代化进程不可能一致,并由此而产生了双方之间的差异及优劣势的转换。比较分析这种差异及优劣势的转换过程,将有助于理解1894年两国海军的命运。那一年,中国海军以劣势的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打了一场耻辱的战争,并由此走向衰弱;而日本海军则由这场胜利走向了挑战世界霸权的漫长征途。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  一、海军舰船建设的比较  的东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暴力入侵和武力恐吓  近代战舰是近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物,而中日两国由于长期闭关自守,当两国做出建设一支近代海军的决定时,国内近代产业机制都还没有建立。为此,两国都不约而同地正确地选择了先买后造、买造结合的舰船建设方向。  的东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暴力入侵和武力恐吓 在购舰方面,日本的起步略早于中国。1853年10月,幕府向荷兰订购了两艘军舰;后在1855年,荷兰又向日本赠送了“森宾”号汽船,此舰后成为日本近代海军第一舰。[1]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购舰计划实施较晚,且一开始就严重受挫。清政府直到1862年才委托英国人李泰国办理向英国购舰事宜。但由于李泰国暗中与英国政府勾结,妄图让英国人阿思本控制这支本已属于中国的舰队,结果造成了所谓的“阿思本舰队”事件[2] ,已驶回中国的8艘军舰又被退回。整个事件清政府共用去了70万两白银,但却未得到一艘外国军舰。此事极大地挫伤了清政府的积极性,使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停止了向外购舰。  在自制舰船上,中日两国几乎是同步进行的。1861年,曾国藩建立了安庆军械所,幕府则建立了长崎造船所,这两个厂分别造出了本国第一艘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1865年,李鸿章办起了江南制造局,日本则开设了横滨制铁所。这些工厂初步奠定了两国舰船建设的物质力量与技术基础。但随后两国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由于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以及洋务运动的兴起,为海军建设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环境。清政府先后设立了福建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兵工厂,尤其是1867年建成的福建船政局,后来成为近代中国的造船中心。至1874年,中国的船厂已建造了21艘军舰,其中有2艘的排水量达2800吨。而日本此时却陷入动乱时期,政局不稳,人心不安,经济遭到破坏,海军缺乏有利的建设环境。因此,尽管日本在1870年曾制订了一个建造200艘军舰的庞大计划,但直至1876年,日本国内并没有造出一艘军舰,而只是购买了7艘外国军舰。这除了财政困难外,应还有技术上的难题。因为日本于1871年建立了横须贺造船厂,此后日本海军的主要军舰皆产于此。但即便如此,该厂1876年生产的首制舰“清辉”号的整体技术还不如1869年福建船政局的首制舰“万年清”号。两者航速都在9节左右,但后者排水量达1370吨,而前者仅890吨。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3]  沉 没的 锚 链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 从上可知,在1874年即日军侵台事件发生以前,中国海军的舰船建设领先于日本。中国虽然没有购到外国军舰,但中国的造船水平领先于日本,而且中国的自造舰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超过了日本购买的军舰。此时的优势在中国,因此,日军在侵入台湾以后,很快又被迫退回。这刺激日本把它的第一假想敌从俄国变为中国,并喊出“强兵为富国之本,而不是富国为强兵之本”的口号, [4]疯狂追赶中国海军。1875年,日本提高起点,向英国订购了一艘3000吨级的铁甲舰,2艘2000吨级的巡洋舰。这些新型军舰的技战术水平是当时中国的造船水平所不能及的,严重地威胁着清政府的海防。1875年,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在奏折中称:“目前所难缓者,惟防日本为尤亟。”的东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暴力入侵和武力恐吓[5]为了应付威胁,清政府被迫再次向外购舰。此外,自制军舰造价过高,也迫使清政府再次把眼光投向国外。1876年,李鸿章在奏折中称:“是以中国造船之银,倍于外洋购船之价。今急欲成军,须在外国定造为省便。”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6]从这时开始,清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购舰。至1888年,中国一共从英德两国购回了2艘7000吨级的铁甲舰,5艘2000吨级的巡洋舰及2艘1000吨级的巡洋舰,11艘炮艇,22艘鱼雷艇以及数十艘辅助舰。 [7]其中两艘铁甲舰的单舰作战能力当时在远东是无敌的。中国重又夺回了优势,然而这种优势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日本很快也向法国订购了3艘4000吨级的“三景舰”(最后一艘“桥立”号由日本造船厂制造)专门用来对付清政府的铁甲舰。这些后购战舰的技战术水平普遍高于清政府购买的外国军舰,尤其是机动性和火力。但清政府并没有看到这种差距及其潜在的危险,反而颇为放心地于1888年做出了暂停购舰的决策,并将大量海军军费挪做他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甲午战争的前夜。与此同时,中国的造船工业也被日本赶上并有所超越。1886年下水的日本军舰“大和”号与“武藏”号已基本上与中国购买的2艘千吨级巡洋舰等量齐观了。而最有说服力的应是“秋津洲”号与“平远”号的比较。前者代表19世纪90年代日本的造船水平,后者则代表同时期中国的造船水平。前者的排水量为3150吨,航速19节,火炮为4门150毫米速射炮与6门120毫米速射炮;后者的数据分别为2200吨,11节,1门260毫米炮与2门150毫米炮。 [8]很明显,后者已落后。可见,中国原有的优势由于对手力量的大幅度增长而变为了劣势。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 那么,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军舰究竟有哪些劣势呢?一是舰龄老化,技术落后。这表现为舰船结构松动,航速低,机动性差,火炮数量少且射速慢。例如在黄海海战中,中国的两艘主力舰“定远”号与“镇远”号的舰龄已达14年,以致于“定远”舰在首次发炮时,竟将己舰的飞桥震塌。在舰船的航速上,北洋舰队军舰的平均航速比日本军舰慢1节。在火力上,中国军舰共有195门火炮,日本军舰有268门,其中120毫米以上的速射炮中日的比例是0:97,军近代化之比较* (上篇)[9]而当时速射炮的射速是普通后膛炮的5—6倍,这意味着日本军舰的打击力6—8倍于中国。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 二是购买舰船和引进技术没有紧密衔接且逐渐脱离了世界舰船发展趋势。中国停购外国军舰之日,正是外国军舰日新月异之时。世界军舰设计的主流已由追求厚装甲转向提高航速;普遍增设速射炮,注重提高侧舷火力。但中国脱离了这个潮流,而日本正赶上了这个潮流,以致中国的军舰无论是自制的还是购买的都相应的落后于日本的军舰。  第三个劣势是中国购买的舰型装备不够协调,整体作战效能较低。中国海军过分依赖两艘主力舰而忽视了支援舰的建设,以致于在黄海海战中,中国海军的侧翼缺乏有效的保护,从而被日军抓住战机猛攻侧翼,终使中国舰队大败而归。  当然,在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在数量上仍保持着优势。中国海军的总吨位为83,900吨,而日本只有61,373吨,[10] 但这些优势在战场上并没有体现出来,因为中国始终是以北洋舰队的41,200吨迎战日本的61,373吨。  的东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暴力入侵和武力恐吓二、海军人才的对比  海军是最专业化、最具技术性的军种,如果缺乏专业人才,海军就不可能成熟并独立运转。因此,人才是决定海上力量的另一物质基础。毫无疑问,中日两国的近代海军在起步时,对此都是有清醒认识的,因为两国都很重视培养海军人才。不管最终目的如何,中日两国都希望能培养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并利用它去创造、操纵一支强大的舰队。  军近代化之比较* (上篇)  日本在幕府统治时期就已为陪养海军人才初步奠定了基础。1855年,幕府在长崎创办了海军传习所,此后又在筑地、兵库(今神户市)建立了海军操练所。封建的幕府垮台之后,新兴的明治政府更是把对人才的培养当作海军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1870年,兵部省在其提出的“大办海军”的建议中指出:“尽快创办学校,广选良师,教育海军军官是建设海军之头等大事。”的东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暴力入侵和武力恐吓[11]从这可以看出,在培养人才与建造舰船的关系上,日本把培养人才放在了首位。在具体的措施上,明治政府恢复并扩建了幕府时期开设的三所海军学校;创办了海军兵学校、海军大学等新的学校。此外,为掌握专门技术,另开设了财会学校、炮兵学校、水雷学校、航海学校和工程学校。  沉 没的 锚 链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海军院校不但起步较晚,而且发展缓慢。在中国,相对于舰船建设来说,人才的培养显得较为次要。“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12] 这种偏重很快就使清政府尝到了苦头。1862年,当清政府下决心购买军舰时,国内并无可操纵近代战舰的舵工、炮手、水手等人,这才让阿思本等人有机可乘,妄图谋取舰队的指挥权。此事平息以后,清政府吸取教训,开始着手培养近代海军人才。1867年,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福建船政学堂成立。但这比日本晚了12年,而且此后清政府又裹足不前了,一根独苗的状况一直持续了14年。只是80年代以后,由于风气渐开,也由于当时向国外订购了一大批军舰,急需海军专业人才,海军教育遂呈现出全面发展的势头。1881年,李鸿章创办了天津水师学堂,这是中国第二所海军院校。此外,清政府还创办了广东水陆师学堂(1889年)、江南水师学堂(1890年),以及水鱼雷学堂、海军西医学堂等一批培养海军各类专业人才的学校。但此时已距甲午炮声不远,这批后办的海军院校的首届毕业生,大部分没有赶上那场战争。  从上可知,如果单从学校的数量来说,中国不逊于日本,但若从学校的教学内容以及内部机制等表象后的因素分析,中日双方则存在着许多差距。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  在教学内容上,虽然双方都以学习西方的理工科知识为主,但在兼习的内容上,双方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的军事院校向学生灌输的乃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本来就不利于培养军人所需的品质,更何况当时它早已没落变形。因此,中国军校的毕业生在思想上大多是保守的。而日本则极力向学生灌输其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宣扬军国主义,这对他国虽是一种灾难,但对自身来说,无疑将会激励学生的锐意进取之精神和好战之品质,这在战场上就会转化成一股巨大的战斗力。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  在内部机制上,中国的各海军院校缺乏统一规划,各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彼此既没有分工与合作,也无初、中、高之分。中国海军的学校教育深受当时封建教育体制的制约。19世纪后期,中国实行的是科举教育与学校教育双体并行的教育体制,并把落后的科举教育放在主导地位而使学校教育处于依附地位。人们依然视登科及第为正途,它使军事院校的毕业生的社会地位较之“武举人”存在很大的差距。这造成了一个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便是生员的稀少。如前所述,19世纪70年代中国仅有一所海军院校,但就是这根独苗。在1873年仅有39个学生,至1883年,则只剩29名学员, [13]沉 没的 锚 链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且这些学员大部分来自贫困的家庭。如此稀少的生员,使学校的处境举步唯艰。日本海军院校的处境及内部管理则好得多。日本的一整套教育制度都取之于西方,下起幼儿园,上迄大学,皆一脉相承。显然,这比中国那种双轨并行的教育体制先进。日本的海军院校有初、高级之分,它不但培养军官,还培养士官生。而中国军校的毕业生,要么就是纯技术人员,要么就是军官,很少有士官生。日本的社会环境也有利于海军教育的开展。日本是一个尚武的社会,统治者极力鼓励发展海军,因此日本人就读军校不但不会受到歧视,反而为登仕提供了捷径。例如被誉为日本海军之父的山本权兵卫以及广濑武夫等早期名将,都曾是海军学校的学员。由于此,日本的军事院校从来都不会为生员问题而担忧。  在内部机制上,双方的师资力量也颇值比较。双方的海军教育在起步时,都曾面临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为此双方都选择引进外籍教师作为解决的办法。但在行动上,双方又出现了差别。日本对此的态度要比中国坚决得多。这表现在日本聘请的外籍教师,不但数量多,而且任期长。据统计,日本海军院校仅在1876年就聘请了100余名外教,而且一直到甲午战争前后,他们才开始在各院校消失。反观中国,只有福建船政学堂在建校初期曾聘请了39名外籍教师,但他们任期只有5年,在期满以后,大部分就被解聘。而在中国另一所较为完备的海军院校——天津水师学堂内,最初仅有4名外教。关于外教的作用,日本史学家外山三郎如是评价:“在引进各先进国家的海军学术和制度方面,对创建时期的日本海军作出的贡献比留学生更大的,是受聘的外籍教师和技术人员。”[14]军近代化之比较* (上篇)在中国,这种评价是没有的。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中国人对洋人存有偏见,另一方面,大部分洋人到中国来纯粹是滥竽充数,并没有真才实学;此外,洋人傲慢的习惯常使谦逊的中国人产生抵制情绪,因此,外教在中国的作用有限。而当时中国国内的教师,并无执教海军的经验,能力也很有限。这就使得中国海军院校的毕业生的素质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而从整体上低于日本海军学校的毕业生。  再来比较双方海军的留学教育。日本派遣留学生,时间早且留学时间长。早在1862年,日本就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此外,日本海军的留学生,人数较多,去的国家也较多。据不完全统计。在甲午战争前,日本总共派出了120多名海军学员留学他国,美、英、德、法等海上强国的海军院校及舰艇上,皆可见日本留学生的身影。这些留学生为日本海军带回了很多新知识,为日本海军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如留学德国的山本权兵卫日后被誉为日本海军之父;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坪井航三,在黄海海战中首创单纵队战术;而从英国回来的东乡平八郎日后则指挥联合舰队在对马海战中获得巨大胜利。相比较而言,中国海军的留学教育所获成就要逊于日本。中国直至1877年才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而此时坪井航三、山本权兵卫已经回国。 截止1890年,中国一共派出了三批海军留学人员,总计70余人。[15]沉 没的 锚 链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这三批中的前两批由于经费较足,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而第三批33名学员则由于经费不足,大部分不得不提前回国,尤令人奇怪的是,在本来就急需人才的海军里,这33人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能得到适当安置,以致于少数人不得不去做苦力活,造成了严重的人才流失。  培养海军人才的途径除了军事院校外,基层部队的日常训练是另一条途径。遗憾的是,中国海军的训练状况也很糟糕,它到处散发着封建的腐朽、懒惰气息。北洋海军平时操练,“徒求其演放整齐,所练仍属皮毛。毫无裨益。此中国水师操练之不及他国者,弊在奉行故事耳”;“平时操练演炮靶、雷靶,惟船动而靶不动”。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16]更有甚者,打靶前“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实属无益”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17]。由此可知,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中国海军的训练,常常流于形式,没有明确的针对性,离实战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不可避免的将会给战场上的指挥官和士兵的心理素质及技战术水平带来后果严重的影响。  现在尚不了解日本海军的详细训练状况,但下面的这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据统计沉 没的 锚 链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黄海海战中,中国未沉的7艘军舰共计中弹754发,平均每艘108发;若沉没的也以此计(事实上远不止此),则中国军舰一共中弹1294发。而日本军舰共计中弹134发,平均每艘11发。[18]军近代化之比较* (上篇)这就是说,在历时近5个小时的战斗中,中国海军的195门火炮中,至少有61门一炮未中。显然,这不单是火炮射速问题能解释的。  军近代化之比较* (上篇)三、海军军制之比较  “军制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组织、管理、储备和发展军事力量的制度。”“它的基本职能在于从法规、制度上保障国家进行军事建设,组织和管理军事力量,发展军事潜力,增强军事实力,以便有效地准备和实施战备。”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19]很显然,军制既是军队自身的制度,又是国家的基本制度,它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军军制就是由国家和海军制定的海军制度,它包括海军领导体制、海军的组织体制和编制、海军后勤保障体制、海军的武器装备建设以及征募、训练等制度。它是否健全,体现着一国政府的组织能力和行政效率的高低。显然,在这点上,资产阶级性质的明治政府的效率要优于没落的满清封建政府。日本很早就注意到了军制建设,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中国的反应则迟钝得多,军制建设明显落后。  海军的领导体制、组织体制和编制。近代海军建设和作战强调集中领导与统一指挥,要求统筹规划,优化组合,以使有限的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军近代化之比较* (上篇) 日本政府于1872年废除兵部省,设立了独立的陆军省和海军省,从而使海军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1893年,日本海军军令部成立,它与海军省共同构成了日本海军军政、军令机构双元制的领导体制。在海军组织方面,日本于1875年将其周围海域划分为东西两个海区,1876年又成立了东海、西海两个镇守府。1886年,镇守府增加到3个,下辖5个海区;同年,日本政府又颁布《海军条例》和《镇守府官制》(后改为《镇守府条例》),规定镇守府除作为海军基地担任后勤保障任务外,还具有内线部队的性质。至此,日本海军组织体制基本确立。在舰队编制方面,日本于1889年组成常备舰队;至1894年7月10日,又增设了一支警务舰队,19日,两支舰队合并,组成了联合舰队。它集中了日本海军的全部力量,下辖本队和游击队两种出击舰队。日本海军建立的统一的领导体制和联合舰队编制,不仅保证和加强了海军作战的指挥能力,而且还全面安排了和舰艇的军备实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全国所有海军力量的作战能力,形成了对北洋舰队的优势。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反观中国,海军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一直是混乱、滞后的。中国海军一开始走的是分区建设的道路,中央并无统一的领导机构和专门掌管海军事物的大臣,海军建设基本上是地方的事务。中法战争之前,中国的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力量并非由中央统一管理,而是分属于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和两广总督统辖。各省督抚都把各自控制的海军当作巩固其政治地位的资本,常各行其是,不听中央调度。例如中法战争期间,福建水师曾向另三支水师求救,结果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后,也不见一艘增援的军舰的到来。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吸取教训,于1885年设立了海军衙门,企图统筹海防事务,集海防大权于中央,但实际上它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原有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因为它上有以那拉氏为首的朝廷主宰一切,下有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分权,海军衙门夹在中间,并无多少实权。此外,它常设的五位海军大臣,皆身兼数职而非专职,且都不是海军出身,这就使机构的效率受到限制。事实上,海军衙门建立以后,原有的痼疾并没有改变,各舰队的武器装备仍不一致,训练和纪律也没有统一标准,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并没有提高,各舰队独立的事实依然存在。正如李鸿章在甲午战前所说:“华船分隶数省,畋域各判,号令不一,似不若日本兵船统归海军卿节制,可以呼应一气,万一中东有事,胜负之数尚难逆料。”[20]  军近代化之比较* (上篇)  2、海军的征募制度。它的基本职能是保障现役部队的补充和更新,后备力量的训练和储备,以满足平时军队建设、战时兵员动员的需要。  的东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暴力入侵和武力恐吓 日本于1872年发布“全国征兵诏书”,实行普遍兵役制。而海军由于其职务的特殊性,实行的是以征兵制为基础、志愿兵为重点的兵役制度,这是因为海军——不管是水兵、轮机兵还是枪炮兵,都需要具有比一般陆军士兵更高的技术。显然,只有服役时间长的志愿兵才能更熟练地掌握技术。此外,日本还有预备役和后备役制度,可使战时减员迅速得到补充。清政府实行的则是临时征兵制度,无后备役,水兵一般是根据形势需要由海军官员到沿海各地招募。这种制度的缺陷是明显的:第一,招募属临时性质,受训时间短,技术不熟练;第二,招募兵员由某一官员负责且无定规,不免要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作弊行为;第三,战场上的减员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补充。对此,清朝一官员在甲午战后总结道:“此次各船虽有添置练勇数名,皆仿绿营习气,临时招募,在岸只操练洋枪,不满两月,派补各船,不但船上部位不熟,大炮不曾见过,且看更规矩,工作号筒,丝毫不谙。所以交战之时,炮勇伤亡不能顶补,只充死人之数。”军近代化之比较* (上篇)[21]  3、海军后勤保障体制。甲午战争前,清政府集中力量建成了旅顺、威海两个海军基地。前者主要是舰船停泊与维修之处,后者则主要是舰队聚泊、操练和补给之所。它们的建成,部分地解决了北洋舰队的后勤保障问题。但是,港内设施并不完善,还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此外,中国海军的武器大多购自国外,而国内厂家的武器生产也无统一标准,由此造成了中国海军舰型复杂,枪炮口径很不一致,这也增加了后勤保障的困难。尤令人担心的是基地内储存的弹药不但质量差,而且数量严重不足。  沉 没的 锚 链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  中国海军后期保障制度的混乱与不足,在甲午战争中暴露无遗。战后有人指出:“所领子药,多不合式,亦不切备。东沟之役,有因弹子罄将而炮故缓施者,有因子不合膛而临时减药者。”“配炮零件,所备不足……东沟之役,因零件损伤,炮即停放者不少。”沉 没的 锚 链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22]此外,因平时维修不善而战时深受其害的情况也十分惊人。“‘致’、‘靖’两船,请换截堵水门之橡皮,年久破烂,而不能修整,故该船(致远)中炮不多时,立即沉没。”军近代化之比较* (上篇)[23]  日本海军的后勤保障要比中国完善。如前所述,日本在战前建立了3个镇守府作为海军基地,担任后勤保障任务,内设造船部、军械部、会计部、建筑部、卫生部等机构,对保障作战部队无后顾之忧起了重大作用。当然,日本海军的后勤保障也存在一时无法避免的舰型不一、武器口径多样的难题,但日本仍有优势。据统计,日本在1890年有铁路2733公里,而中国铁路总长在1894年前尚不到400公里。沉 没的 锚 链 ——甲午海战前中日海[24]相对发达的铁路运输对日本战略物资的集中及部队是调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的东方国家在西方列强的暴力入侵和武力恐吓  关于军制问题,还有许多可比之处,如军衔制、军规等,但限于篇幅及其价值的有限,在此就从略了。  19世纪中叶,中日两个古老

169 评论

三万英尺001

这是《江苏招生考试信息网》的网址,你可以进去看一下有没有你要的信息,这个网站里有江苏省招生考试办公室的专家在线点评回答问题。注意:江苏省的所有关于高考的信息都是从这个网站发布的,其他的都不太可信,希望在这个网站里能找到你想要得东西,最后祝你成功!

328 评论

维生素ci

台湾一家出版社的两本杂志还不错:《知兵堂战场月刊》和《知兵堂突袭杂志》。这两本杂志都是写实类杂志,内容非常深入,专业。不过大陆,好像只有电子版杂志,可以在iphone和ipad上看,效果不错!

237 评论

纯洁的毛灾灾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邮编 210000�  电话 (025)4431638��  学校概况�  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担负为海军培养医务干部的任务。�  学校位于南京紫金山下,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万册。建有教学楼、实验楼、电化教学楼、潜水医学楼、军事医学楼、图书馆、办公楼、礼堂、运动场、游泳池以及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四一四医院为学校的教学医院。并且设有体现海军特色的潜水医学楼和海军脑血管康复治疗中心。

243 评论

Banyantree212

海军工程大学是一本院校。海军工程大学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简称海工大,位于"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在中央军委、海军党委领导下的高等军事院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结合、指技合一、文理兼容、具有鲜明海军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和对外开放院校,是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正军级编制。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5月的安东海军学校,后合并升格为海军工程学院;1999年,海军工程学院、海军电子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海军工程大学。海军第一个本科专业、第一个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全国重点学科均出海工大。

107 评论

相关问答

  • 海军院校教育杂志官网订购

    海军工程大学是一本院校。海军工程大学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简称海工大,位于"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在中央军委、海军党委领导下的高等军事院校,

    无敌小雷神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海军院校教育杂志订阅官网

    台湾一家出版社的两本杂志还不错:《知兵堂战场月刊》和《知兵堂突袭杂志》。这两本杂志都是写实类杂志,内容非常深入,专业。不过大陆,好像只有电子版杂志,可以在iph

    梧桐春雨 7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海军院校教育杂志官网订阅

    有个学生,名字,韩强,家住,延吉市,汪清县,天桥岭镇,春阳村,母亲,王东兰,父亲,韩学迁,国家有归定,家里父母,或直系亲属有犯罪前科,是不能上军校的,韩学迁,你

    杏仁茶甜甜 7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海军院校教育杂志官网

    武汉海军工程大学很好

    annking168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上海校外教育杂志官网订购

    《中国校外教育》 垃圾中的战斗机 大家千万别在上当了大家可以到中国期刊网和龙源期刊网上对比下就知道了 编辑部出假刊 很多期都是封面一样 内容完

    chongyanyuan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