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10

wuyan841106
首页 > 论文问答 >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论文摘要写什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耶丽芙小熊

已采纳
一、借鉴成果,博采众长——先粗保存,再归类保存,整理中顿生灵感 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吸收消化,为我所用,这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在做、并且必须做的事情 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水平等毕竟是有限的,要弥补这个“先天性缺陷”,就一定要向他人学习借鉴 就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我们所涉猎的范围自然应以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科研信息为主,但还应兼顾高中和小学的数学,以及计算机、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信息,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信息的采集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书面形式,比如各种书籍、报纸、刊物等; (二)口头形式,比如各种会议、听课、交流、咨询等; (三)电子形式,比如网络 这些信息采集后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先粗保存主要有四种方式: (1)制卡片,简要注明作者、题目、出处、摘要、编号、日期等项内容;(2)做摘记,写在本上;(3)复印或收藏;(4)电子信息存盘 再归类保存电脑的使用可以把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全部化为电子信息存盘,并整理归类整理归类的过程,即便是文字输入的过程都能够使你顿生灵感,我记得一位台湾女诗人创作了一首诗《一生都在整理一张书桌》,我想,做学问人都应该“一生都在忙碌中整理一张书桌”这样为论文写作,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众多的珍贵例子,从而萌生对某一题材的进一步研究和发掘,撰写成了论文所以论文不是谁刻意写出来的,有一点瓜熟蒂落的感觉,无病呻吟成不了好文章 二、完备素材,厚积薄发——论文还自教研始,处处留心皆学问 “论文还自教研始”、“论文在研不在写”等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厚积”是基础,没有来源于实践的经验教训、数据统计等素材的积累,想要写出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些素材源于何处?如何去发现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话“处处留心皆学问” 具体说来,素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教学,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来源,这不但是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向学生学习、自己提高的过程; (2)课后反思; (3)作业记录,从学生作业中不但能发现具有共性的问题,还提示我们教研的改革方向; (4)考试总结; (5)解题分析,并从中探索解题规律和命题趋势; (6)调查反馈,可以用谈心、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从中反馈的信息是难得的写作素材; (7)成果质疑,学习他人但不要迷信,发现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理由不充分的就要敢于质疑; (8)探讨争论,在日常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发生激烈争论是常有的事,从中往往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9)灵感顿悟,事实上很多自选课题的素材是平时工作、学习、生活甚至睡梦中突然想到的,这种灵感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自觉教研的精神,灵感就无从谈起 三、立足实践,提炼新意——“冷点”、“热点” 初中数学教师都从事着一线教学工作,最清楚教学中的困惑和喜悦,最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看法,最直接的进行着实践和改革,这些是专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和部门所难以具备的正因如此,一线教师的论文多数源于实践,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鲜明的针对性,对于我们的这些优势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 再比如,教学中的一些“冷点”问题虽不常见,但一旦出现便会使学生无从插手论文的新意如何出?我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是在主题上,立意新颖,视角独特; 二是在时间上,意识超前,创作及时
326 评论

中艺古典家具

《VB程序设计》课程有效教学摘要:《VB程序设计》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与市场对接【摘要】本文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市场需求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中职院校。如何指导学生写课程论文摘要: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既是强化学习并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程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充。课程设置和毕业论文上培养质量摘要】【摘要】在教育硕士数量日益剧增、质量遭受质疑的今天,加强其质量控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课程设置和毕业论文两方面来探求提高教。研究生中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构建摘要:运用体裁教学法和过程写作法理论构建了面向研究生的中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该课程旨在引领学生细心观察和仔细分析本学科中。我国微课程论文内容分析研究摘要:以近几年公开发表的微课程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这些论文的数量、期刊来源、地域、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热学》课程论文在教学中的形式与作用对河海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开设的《热学》课程论文基础、形式、作用等进行了阐述,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教学论文为载体,可实。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论文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论文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论文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应怎样迎接这次课改,怎样把握住这次机会,怎样推动这次课改。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儿看。论文综课程中的环境教育论文综课程中的环境教育论文综课程中的环境教育作为文综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时,应努力发掘其内涵,使环境教育能够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细致的而又富有艺术性的教育职能,从而培养“今日和未来世界培。

320 评论

星星星kooo

第一部分:题头 题头含标题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25字以内),3号宋体加粗,居中编排。第二部分:提要 提要部分含摘要、关键词等。分别以【摘要】、【关键词】(小4号楷体加粗)开头,内文用5号楷体,各空2字格编排。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要,是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其内容应说明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论文中文摘要一般以3—5行为宜。 关键词3-5个,应能反映全文的主题、主要内容、主要思想、主要观点等,关键词之间以分号隔开,关键词结束不用标点符号。 第三部分: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含引言与本论。 引言,或称小引,要简要说明论文话题的缘起、价值与意义、研究方法等,直接“引入”本论。 本论是主体部分,内容须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 正文应按照内容层次分节,编号,要层次分明,用5号宋体。各种标题要求如下: 一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排序标号,数字后用英文句号“”,如: …。一级标题标号与标题采用小3号黑体,单独一行,居左顶格编排。 二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在一级标号后增第二层标号顺序标注,两层标号之间用英文句号“”分割,第二层标号后不使用任何符号,如:3 …。二级标题标号与标题采用4号黑体,单独一行,居左顶格编排。 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在二级标号后增第三层标号顺序标注,各层标号之间用英文句号“”分割,第三层标号后不使用任何符号,如:4…。三级标题标号与标题采用小4号黑体,单独一行,居左顶格编排。 各级标题字数均以不超过1行为限,标题结束处不使用任何标点符号。 4.定义:定义在各一级标题下顺序标号,比如,第1节第二个定义为定义2。 5.结论与说明:定理、引理、推论、注记等结论与说明在各一级标题下按顺序统一标号,比如,第2节第3个上述定理、引理、推论或注记,如果是引理则标注为引理3,如果是推论则标注为推论3。 6.教学案例示例:各种举例在各一级标题下按顺序统一标号,比如,第2节第3个例子应标注为例3。定义、定理、引理、推论、注记、示例等均空2格编排,各字头(推论3、引理3等)为小4号黑体,其后空一字格。其内容采用5号楷体。 7.公式:独立的数学公式要居中排列,在各一级标题下在最右边按顺序标号,并用括弧括住,比如,第2节第5个公式标注为(5)。多行公式的各行应当按照第一行的第一个等号对齐,各行的开头应该是等号或其它运算符号。 第四部分: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以【参考文献】作为标题(小4号楷体加粗,单独一行居左顶格编排),文献等用5号楷体,列于论文的末尾。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参考文献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文献是期刊、著作时,书写格式分别为: [1] 作者(甲,乙) 篇名 杂志[J],年,卷(期):起始页(如P30) [2] 作者(甲,乙) 书名[M] 地点:出版社,年 附 论文格式范例高一数学新教材教学策略初探【摘要】: 本文从分析新教材特点着手探索高一数学教学策略【关键词】:新教材;教学策略高一数学新教材,已于2001年秋季正式在我省施行,为把握新教材的知识结构、编排体系、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特点,笔者认真阅读了教学大纲和教材,结合自己近期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对新教材的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同行指正。1.新教材的特点分析1精选内容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对传统的初等数学进一步精简其次要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如高一上学期中删减了幂函数、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等,同时降低了某些内容的要求,如反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等。2更新部分知识、表达方法及教学手段新增加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如简易逻辑等;更新了传统内容的讲法和部分数学语言,更广泛地使用集合语言、逻辑联结词等来处理某些问题;更新了某些概念和数学符号,更新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如补集符号的更新、充许使用计算器等。2教学策略1重视基础,以本为本,落实“双基”《新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本着"有用、基本、能接受"的原则,即精选那些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为进一步学习必需的知识;在数学理论、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上都是最基本的内容;在程度和分量上是高中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避免要求过高、分量过重的现象。2改变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思维的培养新教材更新了传统内容的讲法和部份数学语言,教材设计也更具形象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数学形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先导,在获得知识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象思维是形成表征(表象)的重要思维方式。在新教材中,它更进一步渗透于逻辑思维过程之中。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参与,逻辑思维就不能很好地展开和深入,也就不能使思维较好地求异和发散,更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71 评论

weddinglily

密铺的学问 ��地砖的形状往往是正方形的,也有长方形的,我们还见过正六边形的地砖。无论是正方形、长方形、还是正六边形的地砖,都可以将一块地面的中间不留空隙、也不重叠地铺满,也就是密铺。还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可以密铺地面呢?同学们在思考这一问题时总是借助于画出的图形去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而得出结论。 ��其实用地砖铺地这一生活问题也有数学方面的道理,可以用数学中学到的圆周角是36O度这一知识从理论上分析、解决。 ��我们都知道,铺地时要把地面铺满,地砖与地砖之间就不能留有空隙。如果用的地砖是正方形,它的每个角都是直角,那么4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在公共顶点处的4个角,正好拼成一个36O度的周角。正六边形的每个角都是120度, 3个正六边形拼在一起时,在公共顶点上的3个角度数的和正好也是36O度。除了正方形、长方形以外,正三角形也能把地面密铺。因为正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O度,6个正三角形拼在一起时,在公共顶点处的6个角的度数和正好是36O度。 ��正因为正方形、正六边形拼合以后,在公共顶点上几个角度数的和正好是36O度,这就保证了能把地面密铺,而且还比较美观。

187 评论

超级好奇诶

国庆节中的一天,我和爸爸吃完午饭玩24。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是我赢,爸爸说:“你有什么技巧?”我说: “巧算24点”是一种数学游戏,游戏方式简单易学,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巧算24点的游戏内容如下:一副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如抽出的牌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或3×8+(9—8)或(9—8÷8)×3等. “算24点”作为一种扑克牌智力游戏,还应注意计算中的技巧问题.计算时,我们不可能把牌面上的4个数的不同组合形式——去试,更不能瞎碰乱凑.给你介绍几种常用的、便于学习掌握的方法:1.利用3×8=24、4×6=24求解.把牌面上的四个数想办法凑成3和8、4和6,再相乘求解.如3、3、6、10可组成(10—6÷3)×3=24等.又如2、3、3、7可组成(7+3—2)×3=24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利用率最大、命中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2.利用0、11的运算特性求解.如3、4、4、8可组成3×8+4—4=24等.又如4、5、J、K可组成11×(5—4)+13=24等. 3.在有解的牌组中,用得最为广泛的是以下六种解法:(我们用a、b、c、d表示牌面上的四个数) ①(a—b)×(c+d) 如(10—4)×(2+2)=24等. ②(a+b)÷c×d 如(10+2)÷2×4=24等. ③(a-b÷c)×d 如(3—2÷2)×12=24等. ④(a+b-c)×d 如(9+5—2)×2=24等. ⑤a×b+c—d 如11×3+l—10=24等. ⑥(a-b)×c+d 如(4—l)×6+6=24等. 游戏时,同学们不妨按照上述方法试一试.需要说明的是:经计算机准确计算,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组合,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如A、A、A、5. 不难看出,“巧算24点”能极大限度地调动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对于培养我们快捷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很有帮助.” 爸爸说“真棒!我送你一个航模。” 看来,生活真离不开数学! 感悟数学 曾听一位奥数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学数学,就犹如鱼与网;会解一道题,就犹如捕捉到了一条鱼,掌握了一种解题方法,就犹如拥有了一张网;所以,“学数学”与“学好数学”的区别就在与你是拥有了一条鱼,还是拥有了一张网。 数学,是一门非常讲究思考的课程,逻辑性很强,所以,总会让人产生错觉。 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是很有趣的,每一个图形都互相依存,但也各有千秋。例如圆。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是S=∏r²,因为半径不同,所以我们经常会犯一些错。例如,“一个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在命题上,这道题目先迷惑大家,让人产生错觉,巧妙地运用了圆的面积公式,让人产生了一个错误的天平。 其实,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并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因为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r²=9²∏+6²∏=117∏,而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面积是S=∏r²=15²∏=225∏,所以,半径为9厘米和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比萨饼是不等于一个半径为15厘米的比萨饼的。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 记住,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

190 评论

123丶路亽曱

论文摘要:本文以递归的方法解决历史上著名的德•梅齐里克砝码问题,并加以推广阐述了一种特殊的进制数方式,对此问题作出了一个普遍解:任意给定一个自然数,能够以最少的个数的项保证其和为给定数而又能遍历1到此数间的任意整数。关键词:进制数,遍历,基底,状态值;一.问题介绍一位商人有一个40磅重的砝码,由于跌落在地而碎成4块,后来称得每块碎片的重量都是整磅数,而且可以用这4块来称从1至40磅之间的任意整磅数的重物,问这4块砝码碎片各是多少。摘自《100个著名初等数学问题》二.问题解决考虑这样一个用法码称重物的问题,实际上是通过在天平两端放不同砝码使各砝码值相加减得到目的值。用递归的方法能很好的解决:设前i块碎片的总质量为,由这块能够称出1~之间所有整磅数,那么第+1块碎片则为2+1,。它依次减去前块得到的各个磅数就能得到(+1)~(2+1),它依次加上前块得到的各个磅数就能得到(2+2)~(3+1)2+1—=+12+1+=3+12+1—(—1)=+22+1+(—1)=32+1—(—2)=+32+1+(—2)=3—1………………2+1—1=22+1+1=2+22+1自己当然能够称出来;所以由这+1块碎片能称出1~(3+1)所有的整质量。设第块碎片重为,则有:=2+1;=21+1;两式相减得=3;=1,故各碎片的磅数分别为1,3,9,满足和为40的要求。

291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