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17

小铃铛MISS
首页 > 论文问答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20年第一期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贪吃的猫猫410

已采纳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学校建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20个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9个省级科研机构,15个校级科研机构。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中藏药工艺学研究综合实验室、青藏高原民族药物现代化教学科研综合实验室、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资源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传媒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土地资源勘测与规划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生物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青藏高原植物资源化学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药物分析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应用物理化学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生物技术与分析测试重点实验室、青海省网络综合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高原能源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等 机构类型 科研机构名称挂靠单位负责人国家级科研机构 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马成俊 省级科研机构 民族研究所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骆桂花 青海省法学研究所 法学院 王立明 青海省旅游文化研究所 工商管理学院 郑晓红 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 《格萨尔》研究所 黄智 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所 公共管理学院 杨永梅 青海省应用数学研究所 数学与统计学院 马海成 青海省语言与民俗研究所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王志强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 艺术系 曹娅丽 藏学研究中心 藏学院 旦正 校级科研机构 青海企业管理咨询中心 工商管理学院 李毅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 公共管理学院 张和平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计算机学院 叶涛 青海资源化学研究所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宋萍 中藏药研究所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林鹏程 民族艺术研究所 艺术系 董卿基 青海蒙古文化研究中心 蒙古语言文学系 才仁巴力 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外国语学院 韩小梅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体育系 马小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马文祥 EDA技术研究所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孙惠章 藏文信息处理与软件研究所 计算机学院 安见才让 青海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院 陈文烈 截至2013年11月22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230多项 。2009-2013年,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2800篇,出版著作、教材176部,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00多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立项总数以及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获奖数、获奖档次位居青海省各单位前列。其中200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排名全国高校第41位。在2003、2006、2009年每三年一次的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学校获奖档次和数量均居青海省各单位首位。在两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评奖中获奖9项,成为除北京地区以外获奖成果最多的单位 。2013年,“青海蕨麻1号”原种及栽培技术实现成果转化校企合作协议正式签订 。 学报期刊 学校编辑出版了《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 ,其中《青海民族研究》是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类唯一的国家级核心期刊 。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含各院、系资料室)各类文献128万册,其中有关少数民族研究方面的图书21万余册,少数民族文字图书9万余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汉文古籍 3166 部(其中善本 380 部)78750册;《南辉西献图二十幅》等21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
154 评论

evilevilevil

藏族,硕士、教授。 1953年生于青海贵南县,1981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藏学系藏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989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藏学系藏族古典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2年3月凭任为文学理论教授,现任青海民族学院藏学系教授,准学科研究带头人,硕士研究生方向导师,青海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致力于藏族文学理论及汉藏翻译理论的研究。先后担任研究生的《文学理论研究》、《萨迦时期文论研究》、《藏族政教合一制度》、《古代名译赏析》、《翻译理论研究》以及本科的《文学理论》、《翻译名著赏析比较》、《汉藏文学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民间文学概论》等课程。撰写并出版了《藏族民间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宗教影响》、《文学概论》、《藏族文学趣谈》、《文学理论研究》、《吴钰学术论文集》等五部专著。《檀丁大师诗镜中有关诗魂之说》《藏族文学理论的发展特点及其实践》《藏族小说发展史要》《格萨尔诞生与古代藏族神话的关系》等31篇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藏学》《西藏研究》等核心刊物上。2000年赴荷兰参加“第九届国际藏学研讨会”,2002年参加“第五届国际格萨尔学术研讨会”。《文学概论》一书获2000年青海省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藏族伏藏文化及其价值》获青海民院2002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藏族文学理论的发展特点及其实践》获青海民院200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2006年度获批“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藏族文学理论批评史》”批准经费5万元。吴钰学术论文目录 1.《藏族民间故事形成过程中的宗教影响》中国藏学硕士论文第三集。1992年11月。2.《文学概论》再版 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年8月。3.《藏族文学趣谈》 青海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文学理论研究》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吴钰学术论文集》 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11月。论文:1.《浅析藏族古代‘仲’的原型》 (中国藏学)1991年第3期。2.《浅谈藏族文学的民族风格及其特色》 (中国藏学)1992年第2期。3.《印藏(罗摩衍那)比较研究》 (中国藏学)1992年第4期。4.《与藏族文化有关的印度吠陀若干经典》 (中国藏学)1993年第3期。5.《浅谈藏族文学风格形成的基本要素》 (中国藏学)1994年第3期。6.我对藏族文学史的质疑》 (中国藏学)1994年第4期。7.《更登群培史学思想初谈》 (中国藏学)1995年第2期。8.《格萨尔诞生与藏族原始神话的关系》 (中国藏学)1997年第2期。9.《初谈文学风格和特色的构成》 (西藏研究)1994年第4期。10.《浅谈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 (西藏艺术研究)1993年第2期。11.《(柱下遗教)中的藏族古代神话故事浅析》 (中国藏学)1997年第4期。12.《藏族古代散文的艺术特色》 (西藏艺术研究)1998年第1期。13.《藏族自由诗的过去与未来》 (章恰尔)1999年第1期。14.《民族院校藏学系新学科教材建设之我见》高校教改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15.《檀丁大师诗镜中有关诗魂之说》 (中国藏学)2001年第1期。16.《藏族伏藏文化及其价值》 (西藏研究)2002年第1期。17.《浅谈藏语术语标准化问题》(藏语文研究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9月。18.《藏族文论的产生和实践特点》 (中国藏学)2003年第四期。19.《(格萨尔)诗史中论价值的庄严修辞》 《拉萨河》2006年第 1期。《格萨尔降魔》与(罗摩衍那比较研究)《文学趣谈》青海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21.《草山纠纷是我省经济建设的一大制约因素》 (攀登) 1993年第2期。《论我省牧区工作重点转移的几个问题》 合著 ( 攀登) 1984年第4期。23.《论提高我省少数民族干部素质的几个问题》 合著 (攀登) 1985年第4期。24.《藏区用藏语教学是一个实在必行的趋势》 合译 (攀登) 1990年第1,2期。《(难忘的往事)读后感》。 (章恰尔) 1983年第4期。《汉藏古文翻译的艺术技巧与文化价值》《西藏研究》 2004年第 4 期。《甘珠尔三大目录比较之思考》 《青海民院学报》 2004年 2 期。《汉藏文学翻译与技巧》 《青海民院学报》2005年第1期。《浅析藏语三次厘定之内容及时间》 《青海藏族教育》 2005年第4期。 《论历史传说和正史记栽的大将马重英》 《青海民院学报》2007 年第 2 期。《论舞论中的八情味说》 《青海民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34 评论

美味一起等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 1949 年 12 月,是青海建立最早的高校和全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建校 60 年来,始终弦歌未绝、办学不辍,经历了建设期、改革发展期、跨越期等几个阶段,为青海的政权建设、民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1 年 1 月经青海省委、省政府决定,青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质性整合到学校; 2005 年,西宁铁路司机学校并入学校。 2009 年 3 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 建校 60 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青海民族大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 15 个学院、 4 个直属教学系,学科专业设置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医学、工学等学科门类。藏学专业与中央民族大学联合培 养 博士生。拥有青海省唯一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4 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3 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和 50 个本科专业;有 8 个省级重点学科、 6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 14 个省部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有 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31 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重点课程;拥有民族研究所、青海省法学研究所、青海省旅游文化研究所、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青海省应用数学研究所、青海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研究所、青海省语言与民俗研究所、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 8 个省级科研机构和藏学研究中心等 15 个校级科研机构。目前共有来自全国 29 个省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 36 个民族的 10099 名学生在校学习,其中硕士研究生 744 名。截止 2008 年,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 4 万名各民族合格人才。 青海民族大学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批治学严谨、德高学 富的 教授和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全校 1222 名教职工中专任教师 717 人,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 1 名、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5 名、省级专家 7 名、博士生导师 4 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 2 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 名,教授、研究员 160 名,副教授、副研究员 294 名,全校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含在读) 368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32% 。目前,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146 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110 项。近 5 年以来,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 2500 多篇,出版著作、教材 110 部,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 97 项。 青海民族大学占地面积约 1107 亩,建筑面积 8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3 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7729 万元;图书资料 114 万余册,藏文大藏经 1667 函;编辑出版《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综合教育科学版、藏文版)和《青海民族研究》等 4 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其中《青海民族研究》是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类唯一的国家级核心期刊。 青海民族大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五年来先后派出 400 多人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攻读学位、讲学、合作研究,聘请近 100 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客座教授、特邀研究员来校任教、讲学。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南山大学、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等国外大学签有合作交流协议。青海民族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外国留学生定点教育单位,先后吸引了 20 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2000 多人来校学习交流,已成为青海民族教育、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缩影和青海省对外开放、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推进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为增强学院综合办学实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文、理、法、经、管、史、工、医等学科兼容,重点优势学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238 评论

怡安宝贝

不是核心,只是省内刊物

127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