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60

philips1111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三峡文化论文题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西安指纹锁

已采纳
第3个题目可以考虑。原因如下: 1、先否定2、3两个。唐代帝陵已有很多研究,你再搞初步就是画蛇添足;非中原是什么概念?这么大的范围怕是搞不了吧。除非是一个遗址的,或者说是个别的几个或一组青铜器。 2、再说第1个,已有的夏商遗存怕是发掘报告和调查报告都发了,你若做个综合性的研究,难以写出新意,也是初写文章的大忌。 3、做第3个题目因为地域限制可以有所突破,但同时要掌握整个陶瓷发展的历史和占有已有的发掘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作出自己的推断。
176 评论

脂肪君绝缘体

2009年6月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同年7月留校任教。现为工程学院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工程结构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优化、地质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重大工程灾变滑坡演化与控制的基础研究”课题骨干成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腾飞计划”和“摇篮人才”计划入选人,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Engineering Geology、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Journal of Pipeline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Practice、Ecolog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等国际SCI期刊审稿人,《地球科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工程地质学报》等中文期刊审稿人 。近年以来,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腾飞计划”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摇篮计划”项目,并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课题、中国地质调查局课题和湖北省移民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课题等科研项目20余项 。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第一作者2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0余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新西兰第11届 IAEG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中作报告5次,与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首届“谷德振青年科技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移民科研优秀成果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校级二等奖。单独指导硕士学位论文《基于钢筋混凝土复合弹性模量的抗滑桩截面优化研究》和学士学位论文《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抗滑桩布设优化研究》分别获得2014年度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和学士论文。主讲课程:《工程地质学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岩土工程数值模拟技术与应用》、《工程CAD基础》、《欧美科技文化与国际学术交流》、《数值模拟技术》等 。

96 评论

赵大宝宝

“散文的线索”,当然讲的就是你怎样去发现写散文的材料的方法论了!你只要把握住这个方法论的总纲,再引用散文的特点是“散无定制、散无事例、必以情串连成章”及“使人冲动、感动不忘”的写作欲望灵感现象,就知道该从何下笔了。祝你成功!

278 评论

酸甜苦辣咸丫头

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基础教育的内容必须来自于生动的当代生活,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中,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教育的要求而适时提出的。其研究目的是:研究收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质社会资源;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资源后,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使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我校从课程的设置、任课教师的安排、课题组主要成员、课题实施方案、阶段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都作了细致、深入的研讨与安排。从实验与研究阶段成果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可行的、有益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可推广实施的。下面将我校对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相关工作及阶段研究内容和成果做扼要汇报,敬请教研室领导及相关活动课程专家、领导审阅。 一、简介活动课程开设及立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组织保障葛洲坝西陵中学附小,现有25个班级,1148名学生,教师总人数62人,活动课专职教师3人,活动课兼职教师16人。2002年9月1日,葛洲坝城区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西陵附小积极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学校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严格按葛洲坝教委相关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而且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力图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校还努力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定。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葛洲坝教委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省立项课题《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刘立丹校长(省心理学会会员),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主任丁朴(省教学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共同担任此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负责人。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丁朴曾多次到我校莅临指导,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督导。课题组主要成员囊括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它由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师等7人组成。3—6年级学生是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对象,3—6年级班主任也是本课题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校70%的学生及教师加入到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此项实验与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学校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步骤,保证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会,实验学生与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本课题除了在人员组织上得到保障以外,学校还投入了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购置了一些在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如:电脑、数码摄象机等)、工具(剪刀、纸张等)、书籍等。对积极参加本课题研究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所有这些,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使每一阶段实验与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二、阶段实验与研究的内容及成果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步骤:(一)准备实施阶段:2002年9月—2003年3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方案,进行课题方案论证。(二)启动阶段:2003年3月—2003年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及相关文件,经验材料,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学科综合现状调查,拟定具体实施方案。(三)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4年12月,实施研究计划,展示研究成果。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前两个阶段已顺利完成,目前,实验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实施阶段中,依据学生、学校、社区及地理环境,分别进行了三个内容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内容一“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 我校地处葛洲坝西坝小岛上,学生家庭环境、经济状况不一,在学校、家庭中常有一些学习、生活废旧物,丢之可惜,留之又无用。如何使这些废旧材料再利用,让它们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呢?为此,“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这一子课题便应运而生。政教、少先队先后在全校开展了“巧手扮我家”、“环保小制作”、“争当环保小卫士”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运用劳动技术、绘画等手段制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装饰品。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反应能力、审美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2、内容二“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这一课题来源于葛洲坝学生特殊的家庭环境。我校位于宜昌市葛洲坝,紧邻三峡工程,我校千余名学生都是“三峡世纪工程”建设者的后代。工程的设施、施工技术人员、当地的风土人情等都为本课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泛的社会资源。2003年10月15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科研课题组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寻找前辈的足迹,了解葛洲坝人为祖国水利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了葛洲坝人曾修建的大坝、大坝的所在地、大坝修建的时间,坝长、坝高、大坝水利发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大坝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建大坝时的趣闻或感人事迹,与大坝有关的实物、图片等。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动用了身边可利用的调查手段:⑴访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朋友,或让他们帮助查找资料;⑵访问知情的相关人士;⑶查阅书籍、报刊杂志;⑷网上查询;⑸让老师帮助查找等。在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有的制成表格,有的在日记中记载,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了调查报告。通过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04年2月,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示中,六年级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获报告类一等奖,学校被评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与研究先进单位。另外,在进行第二个内容“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的实验与研究时,第一个内容仍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2004年2月,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我校的手工制作有8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8位教师获优秀辅导奖。3、内容三“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三峡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它不仅包含有数千年历史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古老文化遗存,还包含有现今三峡建设者所创造的新文化。作为地处宜昌,三峡建设者的后代,他们对三峡有着浓厚的感情,他们更愿意亲近三峡、走进三峡、感受三峡地区的呼吸和脉动。随着第二个内容的深入,学生对三峡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愿意探究的愿望。为此,第三个内容“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便应运而生。围绕此内容,政教、少先队组织学生参观“三峡大坝”,游览“三峡风情园”,感受农家生活。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努力挖掘三峡区域的诗词文化资源,提出了“三峡诗词文化探究”的课程开发方案,此研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通过此内容地开展,有效利用了本地区域文化,将区域文化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体验和搜索、记忆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三、下一步实验与研究工作打算1.进行阶段实验与研究工作总结,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2.挖掘新的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例如:开展长江水污染调查;长江鱼类资源扫描;宜昌土特产概况调查等。3.反思本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参加2005年湖北省活动课程实验与研究优秀成果评比。

35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三峡文化论文题目

    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基础教育的内容必须来自于生动的当代生活,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进社

    起舞徘徊风露下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三峡文化论文题目大全

    三峡文化的主要类型如下:(1)山水景观旅游文化:以峡谷、喀斯特地貌和河湖瀑泉为特色。(2)水电旅游文化:以峡江、大坝为依托。(3)建筑旅游文化:以传统民居、佛寺

    土偶寄宿制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有关三峡文化的论文题目

    三峡文化的主要类型如下:(1)山水景观旅游文化:以峡谷、喀斯特地貌和河湖瀑泉为特色。(2)水电旅游文化:以峡江、大坝为依托。(3)建筑旅游文化:以传统民居、佛寺

    安好即可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三峡文化论文题目怎么写

    孔子一辈子勤于学习,知识渊博,后人尊称他为圣人。其实他本人还是很诚实,很谦虚的。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

    陈709479558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三峡文化与旅游论文题目

    自己百度吧。

    subluevoyage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