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07

土豆泥nice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三峡工程的论文题目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景德镇瓷器

已采纳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弊 长江三峡水力枢纽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其水利工程的防洪效益与泄洪能力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历史上,长江上游洪水频繁,每逢特大洪水,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都要进行分洪,但总会淹没乡村和农田。而三峡大坝具有强大滞蓄洪水能力,防洪库容近200亿立方米。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可防止长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数千万亩耕地和数千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发电也产生巨大利益,该工程起初便只考虑发电。文革后三峡工程被第三次提起,1994年三峡水电站正式动工,其发电量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占全国水力发电的20%。为国家带来部分财政收入,也解决了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电力供应。 在长江三峡工程筹建开始,便与生态、文物保留等诸多问题相伴。 白鳍豚,我国特有濒危哺乳动物,三峡工程其上千万吨的通航能力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增加了白鳍豚被螺旋桨击毙的事件,同白鳍豚同意珍惜的中华鲟也成了受害者,三峡工程每年蓄水时,会让下游天然水量有所减少,这有可能干扰中华鲟的栖息与产卵。除水生生物外陆生生物如川明参,因在淹没区内或者建造其他设施而遭破坏…… 我国是文明古国,而三峡地区富有地方特色,其文物、遗址不可估量,但由于三峡工程淹没范围广淹没地面地下文物、遗址众多,虽有所保护规划但也有一部分文物没入了淹没线以下并且出土几率少之又少。 纵观利弊,个人认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利大于弊,因采取许多措施,其弊端被缩放,与其利——数千万人民生命安全相比还是较小的。但在看到其利的一面时也要看到其弊。
261 评论

金威家具

1报告对象。2实践地点。3活动时间。4所属单位5内容。(调查情况:天气,水质,温度)。6报告人。7单位盖章。以三峡库区为例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也是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的生态工程。三峡工程蓄水后防洪作用大大发挥,生态效益日益显现,尤其是通过控制洪水流量、减少洞庭湖淤积和枯水期补水增加下泄流量,对改善长江中游河道及航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峡工程26台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后,与燃煤火力发电相比,每年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峡地区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多级环境监测网的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以优于Ⅲ类水质为主;上游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库区泥沙来量下降,水库泥沙淤积量少于预期值;水库诱发地震维持低强度水平,对大坝安全不构成影响;三峡水生和陆生珍稀动物、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库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地质环境未见异常。三峡工程建设开工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防治专项资金,进行地质灾害专项治理,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地质灾害。156米蓄水以来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和因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研究和评价工作,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作出了部署和安排。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专家们提出了一批有关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利弊影响的研究成果和评价报告。随着我国环保法规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科学的发展,三峡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断深入。1984年,国家把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影响列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进行研究;1986年至1988年,国务院组织了55位包括生态环境学、社会经济学、移民、水利、泥沙、医学、电力、气象、航运、文物、地质等方面的专家,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集中研究。在三峡工程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前的1991年,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和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联合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次年2月国家环保局对报告书组织了审议。《报告书》针对兴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利弊作出了科学结论,“主要有利影响在长江中游,主要不利影响采取恰当的对策和措施后可以大大减免,生态环境问题不影响工程的可行性,总的来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同时还提出了一批减免负面影响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项目,并列入工程概算”。反复论证,为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批准三峡工程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十分重视论证过程中的不同意见,并在许多关键问题上采纳了不同意见。因此,三峡工程的反复论证过程是国家民主决策的典范。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三峡库区和坝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加强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污染治理。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从2001年起到2010年,国家共安排2亿元国债资金用于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污水处理厂与垃圾处理场建设,以及工业点源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工程、基础能力建设和船舶污染治理等。目前,三峡库区城镇已建成58座污水处理厂和41个垃圾处理场。为确保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能够正常运行,国家采取了“以补促提”的措施,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助,逐步实现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同时,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实施测土施肥,控制面源污染。还开展了三峡库区船舶防污染及治理工作,建立了三峡库区船舶防污染应急反应机制。二是加强了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2002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目前三峡地区二期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全部完成,三期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中的涉水项目已基本完成,并建立了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与预警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和水库安全。三是实行政策调整,减轻库区生态环境压力。党中央、国务院为减轻三峡库区承载空间的生态环境压力,对三峡库区部分移民实行了外迁安置,对高耗能、高污染的工矿企业实行了关、停。先后外迁移民19万多人(安置在沿江沿海等发达省、市),关停搬迁企业1500多家,发展环保型企业,有效减轻了库区人地矛盾和工业污染。四是开展了三峡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根据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的安排,三峡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陆生植物保护和水生生物保护。十几年来,国务院三峡建委办公室相继组织实施了湖北宜昌大老岭植物保护区建设、湖北兴山龙门河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工程、古大树木保护工程、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抢救性保护等陆生植物保护工程建设项目;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工程和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工程。长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鱼类救护中心也已完成论证,即将启动实施。五是组织实施了三峡工程珍稀鱼类增殖放流。开展增殖放流是对鱼类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三峡工程枢纽初步设计报告专门安排了珍稀鱼类放流项目和资金。2005年初,农业部组织编制了三峡工程珍稀鱼类增殖放流实施方案,组织各有关单位和沿江各省市开展了珍稀鱼类和经济鱼类放流。据统计,2005年和2006年两年,共放流珍稀鱼类51万多尾,其中中华鲟约20万尾,胭脂鱼近30万尾;放流重要经济鱼类约二亿七千万尾。并加强了放流跟踪监督监测、效果分析评价等工作。六是加强了科学研究和生态建设试点。三峡生态环境十分复杂,论证阶段有些问题尚不清楚,需要在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十几年来,在水污染控制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生态建设研究和环境监测与管理研究四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同时,大力开展生态治理试点、试验,探索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有效途径。七是开展了施工区环境保护工作。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按照《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实施规划》要求,严格了施工区环境保护,在施工区建成了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对竣工的施工现场及时进行了绿化,对垃圾进行了集中处理,确保了坝区群众生活用水质量,保护了良好的施工区环境。八是建立并完善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1995年,在国务院三峡办的组织协调下,由国家十几个部委和相关部门组建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对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该系统的监测内容涵盖了水文水质、污染源、鱼类及水生生物、陆生动植物、局地气候、农业生态环境、河口生态环境、人群健康、库区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监测范围以库区为重点,延及长江中下游乃至河口相关地区;监测方式采取了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站网相结合,实现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时空监测体系。2002年启动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在提供信息服务、信息共享、信息发布、信息综合分析和动态信息集中管理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97年起,国家环保总局每年向国内外发布《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该公报现已成为我国目前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的生态环境监测重要资讯期刊。媒体只要认真注意,都能及时了解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有关数据。此外,中国水利、农业、林业、环保、交通、建设和卫生等相关部门和行业根据职责分工,也都在积极开展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三峡水库在每一期蓄水前,都进行了彻底的库底清理工作,并建立了干支流水面飘浮物打捞机制。三峡水库管理立法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水库可持续综合利用规划也在抓紧制定;库周绿化带工程和示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蓄水后泥沙冲淤有关科研课题已纳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总之,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347 评论

蜡笔小新新XU

221亿库容是指汛期三峡水库有这么大的容量来拦洪。这将使中下游2300万亩耕地、1500万人口的安全得到保障。这是修三峡工程最主要的目标。应该说,修建大坝改善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另外,由于有了这么高的大坝,我们可以得到清洁能源。它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燃烧5千万吨煤碳。由于用水替代了煤,可以每年少向大气层排放1亿2千万吨的二氧化碳。还可减少因二氧化碳形成的酸雨。这不仅对中国环境是一个改善,对整个地球环境的改善也是有意义的。这是三峡工程对环境有利的一面。但是,不利的一面也是存在的。它要淹没土地,但淹没的都是一些贫瘠的土地,数量很少;它要搬迁居民113万人口,但搬迁的都是一些贫穷落后地区的人口。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这些人搬迁后生活质量得到了跨越式提高。这也是三峡工程由不利的一面转换为有利的一面。三峡水库没有大量森林,不是自然生态非常好的地区,当然也会淹没一些文物,这是古代居民在这里留下的一些遗迹。但三峡工程兴建后,一些重要文物都得到了搬迁和保护。利与弊比较,利大于弊。所以中国政府于1992年作出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定。

268 评论

森源实木家具

是地理竞赛的吧,哈哈,我现在就在写这篇文章,爱信不信。要原创的,那自己写,没真情实感,肯定拿不到奖。努力写吧

255 评论

superman0810

要先从世界观入手,看看三峡工程对世界的影响,然后就看自己的了。就提醒这么多了

160 评论

独行欧洲

三峡大坝坚如磐石 !三峡军事安全经几十年论证 :实际上,早在1958年,三峡工程人防安全问题就已经提到议事日程。1958年中央成都会议决定兴建三峡工程,要实现毛主席“高峡出平湖”的宏愿。1959年,中央开始规划三峡工程,考虑到战争因素,同时也开始了对大坝人防安全问题的研究。国家成立的人防小组汇集了60多名各方面专家,从1959年到1961年,首先进行了三峡工程抵御常规武器袭击的实验,取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近十多年来,仅模拟尖端武器的试验就达200多次。 从1964年到1972年,我国科学家曾对4座模拟大坝进行了7次核武器轰炸实验,取得了极其珍贵的数据。实验显示的最严重情况是,当大坝被100万吨当量的核武器命中时,会产生1000米溃口。从1978年到1988年,专家又连续进行了三峡溃坝实验,研究大坝在遭受核武器袭击后,溃坝洪水的影响范围,以及减少损失的对策。 常规武器对三峡大坝没用: 三峡大坝是一座坚固的混凝土重力坝,大坝由2689万吨混凝土外加29万吨钢筋和25.5万吨钢材组成,坝高185米,大坝底部宽121米,坝高和坝宽都超过100米。 关于三峡大坝的坚固性,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明确表示,三峡大坝的设计特点,可以使遭受打击的破坏性减到最小。他说:“三峡大坝是重力坝,重力坝的意思就是每一个坝块都可以依靠自身的重力来保证自己的稳定。常规武器对三峡大坝的破坏性,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如果真的发生了核战争,那对于整个人类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战争一般都有预警,我们可以提前把水库的水放干,核武器的破坏作用也就有限了。” 三峡水库不是“一盆水” 另外,三峡水库是“一线水”,而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一盆水”,水库的长度达600多公里,平均宽度仅1.1公里,其下游段为三峡河谷,千回百转,全长200公里,这是一个少见的“河床型”水库。 据三峡工程论证报告中称,即使水坝被突然炸溃,对于下游大城市威胁也不大。溃坝后,由于库区曲折河道的阻滞,江水从库上游流到大坝处,少说也要两天的时间。而且,从三峡到宜昌江面上有3个大的转弯,每个转弯处都是很高的山峰,可以有力地缓冲水流。到宜昌以后,江面变宽,水流骤缓。宜昌附近有长江的几条小支流,可以容纳一部分水流。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可以阻挡一部分水流。从宜昌到荆州有长江几条比较大的支流可以回水。进入荆江分洪区后,还可通过分洪减轻中游武汉、九江等大城市压力。 为了得到三峡工程万一遭核武器袭击而溃决后的水灾影响范围的准确数据,水利部门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试验,试验表明,大坝溃口在宽度为1000米、700米、400米3种不同情况下,在宜昌测得的最高水位基本相同。多次溃坝实验结果表明,三峡万一溃坝,对下游地区的破坏作用有限。 保护大坝有天网 :兴建三峡工程是党和国家经过长达30多年的反复论证后才决定的,对三峡大坝可能成为未来军事打击的重要目标早有考虑。因此,在建设大坝的同时,我国也构筑起了一个严密的防御网。虽然工程全部竣工要到2009年,但有关的防御早就部署就绪,并仍在不断加强。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一直把国土防空作为重中之重。目前,中国的防空能力在大气层以内具有很大优势。大气层以内的防御体系分高、中、低3层。担负防御任务的主要力量是空军航空兵、空军地面防空部队及陆军防空部队。 组成防御的主要兵器大致有:地空导弹,各种类型作战飞机,单兵对空导弹,各型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等。据悉,负责保护三峡大坝的防空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的基本工作是以三峡大坝为圆心,从里到外按陆军防空部队、空军防空部队、空军航空兵循序进行疏散配置。其任务分配是:高中空由空军航空兵主要负责,中低空由空军、陆军的防空部队负责。 三峡大坝地处中国内陆,任何兵力兵器要想突破中国多层次密不透风的立体防御体系,偷袭三峡大坝都属于白日做梦,以美国的超强军事实力,除非他们想玉石俱焚否则就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290 评论

萤火虫在哪里

水力发电海上交通蓄水装置旅游环境

165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三峡工程的论文题目

    水力发电海上交通蓄水装置旅游环境

    热腾腾的鱼粥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关于三峡工程的论文选题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

    TT作天作地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关于三峡工程的论文

    要先从世界观入手,看看三峡工程对世界的影响,然后就看自己的了。就提醒这么多了

    坚强的T123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关于三峡的论文题目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弊 长江三峡水力枢纽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其水利工程的防洪效益与泄洪能力居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历史

    五十岚零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关于三峡工程的论文文献

    三峡大坝坚如磐石 !三峡军事安全经几十年论证 :实际上,早在1958年,三峡工程人防安全问题就已经提到议事日程。1958年中央成都会议决定兴建三峡工程,要实现毛

    karenchao1983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