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6

欧阳安Muse
首页 > 论文问答 > 急性心肌梗塞的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leopatrazz

已采纳
可以通过中医来治疗,最近正好看到问止中医有类似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188 评论

沈阳硅藻泥

急性心肌梗塞(简称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细胞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临床上可有严重而持久的胸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表现,伴有低热、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等,常可见特征性的血清心肌酶学及心电图动态改变。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出现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呈单向曲线,T波倒置等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历时数日至数周。一般将发病4~8周以内的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称为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临床类型,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时抢救治疗,以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塞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病人不但能渡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参考资料: 急性心肌梗塞为什么会伴有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传导系统部分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发生局部坏死。所以急性心肌梗塞伴有的心律失常是因传导系统的心肌缺血、坏死造成。心肌缺血坏死后释放出许多代谢产物。大量钾离子,形成细胞外局部高钾,可使局部静止膜电位接近阈电位,动作电位的经时缩短,形成缺血区到非缺血区之间的损伤电流。局部坏死区由于钾增多可以使传导延迟,不应期缩短,有利于激动折返的发生。在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液中儿茶酚胺增多,对β受体起兴奋作用,因而提高起搏细胞的自律性,引起过速性心律失常。此外,儿茶酚胺可降低心室纤颤的阈值,引起心室纤颤的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又可引起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后者使心室纤颤的阈电值降低。如呼吸通气量受到损害,可出现低氧血症合并呼吸性碱中毒。可以改变起搏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细胞外液碱储备下降,钾、钠离子进入到细胞内,增强起搏细胞的自律性,可引起室性及室上性过速性心律失常。另外,由于心肌缺血可造成过激性心律失常,又可转而引起过速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可使心肌收缩力减低,左室舒张期终末压力增高,转而加强起搏细胞的自律性,使非起搏细胞变为有起搏性能的慢纤维,并可使心肌各部分的不应期及传导性不一致,因而引起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塞有哪些典型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有: (1)疼痛 当急性心肌梗塞发生时,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突发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多无明显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多在半小时以上,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或含化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病人常伴烦躁不安、大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2)胃肠道症状 疼痛剧烈时常伴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肠胀气也较多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3)全身症状 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4)心律失常 在发病的1~2周内,尤其在24小时内,75%~95%的病人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也较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晕厥等症状。 (5)低血压和休克 疼痛时血压下降常见,但未必是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67kPa(80mmHg),并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少(每小时少于20ml),反应迟钝,甚至晕厥者则为休克表现。多发生于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 (6)心力衰竭 主要为急性左心室衰竭,发生率约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重者可发生肺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随后可出现右心衰表现。而右室梗塞者一开始即为右心衰竭表现,伴血压下降。 急性心肌梗塞的不典型临床表现有哪些? 常见的不典型症状有: (1)无疼痛症状或疼痛不剧烈,未引起重视。大约25%的病人无疼痛症状,这多发生于老年病人、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原因之一是由于感觉迟钝、神志不清,另一部分则是由于被其它严重症状所掩盖。 (2)疼痛部位不典型。如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易误诊为胃穿孔等急腹症。还有少部分病人表现为颈部、下颌部、背部疼痛甚至表现为牙痛、咽喉痛等。 (3)部分病人一发病即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或休克,而无胸痛等心肌梗塞常见临床症状,极易误诊或漏诊。 因此,临床上对不明原因的疼痛要提高警惕,对突发的严重病情要排除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急性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有哪些? 在20%~60%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可于发病之初出现先兆症状,但其中50%左右在出现先兆症状时未能及时就医,或就医时未被及时收入院。常见的先兆症状表现为: (1)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 (2)原有的心绞痛性质改变(加频、变剧、持续时间延长),或诱因不明显,多在安静休息时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 (3)疼痛时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等,常称之为梗塞前状态。 (4)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原有心功能不全症状加重。 (5)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出现ST段一过性抬高或明显压低,T波倒置或高耸,或出现心律失常。 对上述先兆表现若能及时辨认,早期收入院积极治疗,将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心肌梗塞的发生。 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常以哪些表现为首发症状? 老年性心肌梗塞的首发症状往往是不典型的,临床上常以下述几种形式出现: (1)无痛性心肌梗塞型:这是老年人心肌梗塞的重要特征。国内外报道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塞约占15%~75%。真正的无痛需具备以下标准:①无典型的胸痛,包括刺痛、隐痛、钝痛、灼痛、闷痛等任何形式的胸痛;②无左肩左臂疼痛;③无背痛;④除外意识丧失、偏瘫、突发的严重并发症造成神志恍惚而不能诉说症状者。按以上标准,80岁以上所占比例较高,有报道小于60岁者25%, 60~79岁为11%,大于80岁者为50%。 (2)心功能不全型:国内外报道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临床首发症状表现为心功能不全者占20% ~74%,国外学者检查370例75岁以上患者,发现有心衰的患者中48%有心肌梗塞。因此,当老年人突发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闷、气喘、心悸等,应考虑肺水肿或肺淤血的可能,要注意除外急性心肌梗塞的存在。 (3)胃肠型: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痛,体检时甚至可有上腹压痛和腹肌紧张等。当老年人意识清醒,未用过吗啡、度冷丁等镇痛剂及过去从无消化道疾病者突然出现上述胃肠道症状时,应想到心肌梗塞的可能,甚至个别的下腹痛伴腹胀、腹泻者也不应失去警惕。 (4)脑循环障碍型:突然出现的神志不清,意识丧失在老年人并不少见,可列至所有症状的第三位。故老年人出现精神意识障碍时应除外急性心肌梗塞。 (5)异位疼痛型:在80岁以下病人中,疼痛仍是老年性心肌梗塞的主要表现,除一部分表现为胸痛外,还有部分是以咽喉痛、牙痛、颈痛、肩背痛等为首发症状。 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与冠脉病变有什么联系? 由于冠状动脉的病理改变及具体情况不同,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的临床表现也可不同: (1)冠状动脉病变不严重:平时无心绞痛发作,也无侧支循环形成。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和)冠状动脉痉挛致使冠状动脉闭塞而发生透壁性心肌梗塞。临床上起病急,心电图呈ST段抬高,出现QS波型,易并发心脏破裂或室壁瘤形成,但很少有梗塞后心绞痛,再梗塞发生率较低。 (2)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狭窄程度较重,且常为多支血管病变,平时劳力性心绞痛发作。虽因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和)冠脉痉挛使冠脉急性堵塞而坏死,但由于病程呈慢性经过,多有侧支循环形成,故坏死多限于心内膜下。表现为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仅有ST段压低,无病理性Q波,R波可变小,但不完全消失,很少并发心脏破裂及室壁瘤,但梗塞后心绞痛较常见,易发生再梗及猝死。 (3)冠状动脉的固定性狭窄逐渐加重,当狭窄到一定程度及(或)发生冠脉痉挛时,缺血加重,可引起心肌梗塞。由于病史长,有侧支循环形成,临床上也多表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但发生心梗时的心绞痛与平时不易区分,易漏诊。另外,心电图演变较慢,胸痛加重后数小时,甚至数日才出现明显的ST-T改变或小的Q波形成,也不易发生心脏破裂或室壁瘤。但梗塞后心绞痛及再梗发生率较高。 急性心肌梗塞的部位与临床表现有何关系? (1)前壁:前壁心肌梗塞时病变血管为前降支,前降支供应左室心肌约50%的血液,一旦完全闭塞,心肌坏死范围大,可造成较严重的左心室损伤而致左室功能明显受损,出现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容量增加,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 (2)下壁:下壁心肌梗塞可以造成某些心室肌群的收缩异常,但此种心室肌收缩的不协调相对来讲对心功能影响比较小,不易发生左心功能异常。因窦房结和房室结区的血液供应多数来自右冠状动脉,所以,下壁心肌梗塞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但此种缓慢性心律失常多为一过性的,预后比较好。当合并大面积右室梗塞时,临床上可出现低血压、低心排状态及体循环淤血征象。 (3)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将局限于心内膜层1/2或1/3,未累及心室壁全层的急性心肌梗塞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其梗塞后心绞痛及再梗率较高,其左心室功能受损和并发症与穿透性心肌梗塞比较差别不大。 急性心肌梗塞时可有哪些体征?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根据其病情轻重不一,体检可以完全正常,但也可发现如下体征: (1)一般情况: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多处于焦虑和痛苦状态,有心源性休克者常呈卧位,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冷汗,有心衰者呈半卧位。 (2)心率和血压: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慢。1/3~1/2病人发病早期窦性心动过速,这主要与疼痛、焦虑、心衰等有关。除在发病早期血压可增高外,几乎所有病人都有血压降低。过去有高血压的病人,相当多的一部分病人未用降压药血压降至正常,但其中2/3的病人于梗塞后3~6个月血压又再度升高。一般说来,下壁心梗一半以上因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伴有低血压和/或心动过缓,而大约一半左右前壁心梗的病人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有轻度高血压和/或心动过速。 (3)心脏体征:①半数以上患者心脏浊音界轻度至中度扩大。②心尖部第一心音(S�1)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或S-3奔马律(室性奔马律)。③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杂音以及心包摩擦音。④可有各种心律失常。 (4)胸部检查可听到肺部湿性罗音,有严重左心衰竭者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右室梗塞时可以见到颈静脉怒张且伴有异常搏动。 完整版请看这里:

224 评论

小小骷髅

这是我已经发表的药理方面的综述,你可以看一下,但不能用来发表,否则自己会有麻烦的。再者,综述参考文献一般较多,10篇左右的基本没有。国内综述一般参考文献20-30篇左右即可,而国外的好多综述的参考文献都是上百篇或者更多心肌细胞凋亡与梗塞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细胞凋亡 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正常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发生的一种自发的、程序化的死亡过程。细胞凋亡发生时呈现出独特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征,其表现为细胞膜完整,细胞器形态改变较轻,细胞核固缩、断裂,最终形成凋亡小体并被巨噬细胞等清除。而且,凋亡细胞基因组的裂解产物在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上呈现出典型的DNA ladder。心肌缺血可引起缺血区及缺血边缘区心肌细胞的死亡,并可随后发展为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MI),使心肌细胞死亡进一步加剧,最终可导致心衰的发生。近年来研究显示,细胞凋亡参与MI心肌细胞的死亡,并在心室重构、心功能改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2]。现就心肌细胞凋亡与梗塞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心肌细胞凋亡存在于MI中的依据心肌细胞凋亡是缺血所致MI心肌细胞死亡的途径之一。Yue等[3]发现,在缺血导致的大鼠MI 模型3d后通过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DNA laddering检测,梗塞边缘区(离梗塞区~500um)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Gu等[4]在心肌缺血诱发的MI动物模型中发现,与远离梗塞区相比,梗塞边缘区存在不规则形状的心肌细胞及大量的凋亡细胞核。Baldi等[5]报道在人类急性心肌梗塞(AMI)晚期尸解中,心肌细胞凋亡仍然非常活跃,而且远离梗塞区细胞凋亡指数(7%)远远低于梗塞区(4%)。以上说明细胞凋亡主要存在于梗塞区及梗塞边缘区。也有研究发现,在早期MI患者中远离梗塞区凋亡细胞数量仍然可观,但心肌细胞凋亡的存在并不能作为MI的诊断标志[6]。2 心肌细胞凋亡与梗塞后心室重构MI发生时引起心肌细胞丢失以及细胞外基质的一系列变化,导致心室重构的发生。心肌细胞凋亡与心室重构关系密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利于心室功能的改善。研究发现,通过药物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心功能[4]。Sinagra等[7]研究发现,MI后由细胞凋亡引起的细胞丢失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这可能是心室功能恶化的原因之一。Abbate等[8]最近发现,在两个不同的实验动物模型中,MI 24h之内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能够显著改善心室重构过程。Diwan等[9]在敲除鼠心脏促凋亡基因Bnip3的MI模型中研究发现,2d后梗塞边缘区及远离梗塞区的心肌细胞凋亡减少,3周后则显示出改善左心室收缩及抑制左心室扩张的功能,从而证实Bnip3是MI后心室重构的一个主要决定性因子。另外,AMI后远离梗塞区的左心室正常区域,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通过抑制此区域的心肌细胞凋亡能够逆转AMI后的不利反应,起到保护左心室功能的作用[10]。3 与MI有关的凋亡调控因子心肌细胞凋亡受多种蛋白、基因、生长因子的调控,Bcl-2家族是迄今研究最深入的凋亡调控因子之一,其促凋亡蛋白与抗凋亡蛋白的比值在决定细胞存亡中起关键作用。P53在调控心肌细胞凋亡中同样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证明,通过药物预处理能明显抑制实验性AMI大鼠心肌细胞中P53及Bax、Fas的表达,Bcl-2表达则增加,从而明显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2]。人类血液中还存在可溶性Fas(sFas)和FasL(sFasL),前者通过抑制Fas与细胞膜上的FasL结合阻断细胞凋亡,后者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Soeki等[11]研究发现,在AMI后1d血浆sFas浓度显著增加,14d后浓度减少,而sFasL浓度无明显变化。说明AMI早期,机体自身sFas浓度增加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随着时间推移,sFas浓度减少,细胞凋亡加剧。该研究还发现,在心室重构患者中sFasL浓度于AMI 后14d及21d高于无心室重构患者,说明MI晚期发生心室重构的患者心肌细胞凋亡增多,sFasL起了诱导作用。另外,hsp70是热休克蛋白家族(hsps)在心肌细胞保护中研究最成熟的成员之一[1]。Dybdahl[12]等对28例AMI患者研究发现,血液中hsp70和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增加,hsp70峰值浓度与心脏肌钙蛋白T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峰值浓度相关。而且AMI后1d左心室射血分数与hsp70浓度呈负相关,说明hsp70浓度可能与梗塞面积有关。一些生长因子也参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如Davis等[13]在大鼠MI模型中通过生物素化的那诺芬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持续释放28d,与仅有那诺芬的组别比较,Akt活性增强,caspase-3减少28%。 4 心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在心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中死亡受体途径与线粒体途径研究最成熟。 最近发现,阻断AT1受体能够明显减少Fas表达,从而抑制Fas/FasL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14]。TNF-α也能通过与Fas/FasL相同的途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Sun等[15]在TNF-α敲除小鼠MI模型中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远离梗塞区及无梗塞心肌中细胞凋亡数目非常少。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主开关作用。Cyt C释放到胞浆中后与凋亡活化因子-1、caspase-9分子形成凋亡体。凋亡体活化caspase-9,从而激活下游caspase分子,如caspase-3等,最终诱导凋亡的发生。有研究证明,抑制凋亡体的形成同时伴随caspase-9和-3的失活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16]。另外,Bcl-2家族可调节线粒体途径中Cyt C的释放。通过抑制Bax通道的活化能够抑制Cyt C的释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17]。Akt在调节心肌细胞生长及存活中起重要作用,其途径的激活能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3]。Akt又称磷酸激酶B,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包括Akt1、Akt2、Akt3三个亚型。其中Akt1和Akt2已被证实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作用[3,4]。Akt激活后可使促凋亡因子Bad、caspase-9磷酸化及上调P53的负向调节蛋白,阻断以上因子介导的凋亡途径。有研究发现,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能够明显诱导MI边缘区Akt自身Ser473磷酸化,使此区域心肌细胞凋亡减少,而且MI后正常区Akt2有轻微表达但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3]。最近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MAPK有3个主要的亚家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 MAPK。其中P38 MAPK在心肌缺血后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中起中枢作用,通过抑制P38 MAPK能明显上调Bcl-2蛋白表达[18]。5 MI心肌细胞凋亡的防治1 基因治疗 在包含人类A20基因的转基因小鼠MI模型中发现,在心脏中特异性过度表达人类A20基因可阻断IκB激酶β和P65活性,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少caspase-3、-9及Cyt C和第二线粒体来源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激活剂(Smac)的释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A20能够增强抗凋亡蛋白Bcl-2、X染色体凋亡蛋白抑制剂(XIAP)、细胞型Fas相关死亡域样白介素-1β转换酶抑制蛋白(cFLIP)的表达,减少促凋亡蛋白Fas、FasL、Bax的表达,明显缩小心肌梗塞面积,阻止左心室功能障碍和重构,延迟随后心衰的发生[19]。Rong等[20]在移植人生长激素(hGH)基因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中发现,缺血4周后GH可下调Bax表达,Bcl-2/Bax比率增加,心肌细胞凋亡被抑制;而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梗塞面积明显减小,心功能明显改善,这可能与血中IGF-1浓度升高、脑钠素水平明显降低有关。大量研究表明,P38 MAPK激活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MAPK磷酸化酶-1(MKP-1)可使P38 MAPK去磷酸化而钝化,在心肌缺血MKP-1转基因小鼠中,MKP-1过度表达明显抑制P38 MAPK活性,从而明显减轻梗死损伤程度[18]。也有研究发现,MI早期通过局部P38α基因转移增强P38 MAPK活性,同时增加血管发生相关因子表达,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减少心肌梗塞面积,改善MI后心室重构[21]。2 干细胞移植治疗 干细胞移植为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热点之一。由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受到伦理道德及取材困难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者把更多的希望寄予成体干细胞。目前用于心肌细胞研究的成体干细胞主要有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骨骼肌干细胞等。Uemura等[22]在鼠心肌缺血导致的MI模型中发现,骨髓干细胞(BMSC)治疗组心肌细胞Akt活性增加,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MSC预处理组可通过旁分泌途径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明显缩减梗塞面积,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减轻MI后左心室重构。Berry等[23]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直接注入MI大鼠梗塞区及边缘区表现为TUNEL阳性细胞减少,梗塞面积减少,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善。虽然干细胞改善缺血心肌功能的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结果存在争议,但大多数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是安全有效的,其最终疗效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后才能确定。3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治疗 天然产物中许多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些成分主要集中于生物碱、苷类、萜类和黄酮类等化合物中。羟基积雪草苷(MA)是积雪草中的一种主要萜类化合物,研究发现经MA预处理的缺血所致的大鼠MI模型中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释放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丙二醛浓度及CRP活性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梗塞面积缩小[24]。Ling等[25]研究发现,四方蒿总黄酮通过调节Bcl-2家族(Bcl-2表达增强,Bax表达降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缩减心肌梗塞面积。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表没食子儿茶精没食子酸酯(EGCG),Townsend等[26]研究发现,EGCG可通过抑制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1(STAT-1)磷酸化,减少离体大鼠心脏中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缩减心肌梗塞面积,改善心功能。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经EGCG预处理后同样能够抑制STAT-1自身酪氨酸701和丝氨酸727磷酸化,明显减少缺血诱导的Fas受体表达,降低caspase-3活性,抑制心肌缺血损伤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从苦苣中提取的单体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可明显减少缺氧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使凋亡小体数目降低[27]。4 联合治疗 随着对MI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深入,大量药物治疗可以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MI后心功能。有研究发现,MI发生时一些炎症因子参与其中[12,28],通过研究炎症因子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抗炎类药物可能会成为今后抑制MI心肌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策略之一。另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BB)、他汀类药物等都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最近研究发现,通过药物和治疗方法之间的联合运用显示出优于单独运用其中任一方法的疗效。Boyle等[30]在缺血诱发的MI裸大鼠中分别通过ACEI和BB治疗、内皮祖细胞移植(EPC)治疗、EPC和ACEI/BB治疗,结果发现ACEI和BB治疗组在局部远离梗塞区减少75%的心肌纤维化,EPC治疗组通过诱导梗塞边缘区血管形成而阻抑此区域81%的心肌细胞凋亡,EPC联合ACEI/BB治疗组改善左心室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独运用其中任一方法。Li等[31]在MI大鼠心肌内直接注射Bcl-2基因修饰的MSC与单独MSC移植相比,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梗塞面积减少17%,心功能恢复显著。6 小结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梗塞,国内外针对缺血引起的心肌梗塞中细胞凋亡的研究日益深入,并对参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相关因子进一步明确,为此研发的一系列治疗方法及药物已经或即将应用到临床。但基因治疗中载体的选择、基因表达的调控等问题尚未解决,干细胞移植治疗仍缺乏大量随机双盲的临床证据,而联合治疗则显示出了更佳的疗效。另外,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因其资源丰富、毒副作用少、疗效独特已引起广泛关注,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有效的活性成分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将成为防治MI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参考文献[1]Gill C, Mestril R, Samali A Losing heart: the role of apoptosis in heart disease—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ASEB J, 2002, 16: 135~[2]Ruixing Y, Dezhai Y, Jiaquan L Effects of cardiotrophin-1 on hemodynamics and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in ra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J Med Invest, 2004, 51(1-2): 29~[3]Yue-Feng Chen, Satoru Kobayashi, Jinghai Chen, Short term triiodo-L-thyronine treatment inhibits cardiac myocyte apoptosis in border area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J Mol Cell Cardiol, 2008, 44(1): 180~[4]Gu X, Cheng L, Chueng WL, et Neovascularization of ischemic myocardium by newly isolated tannins prevents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and improves cardiac Mol Med, 2006, 12(11-12): 275~[5]Baldi A, Abbate A, Bussani R, et Apoptosis and post-infarction left ventricular J Mol Cell Cardiol, 2002, 34(2): 165~[6] Abbate A, Biondi-Zoccai GG, Baldi A Pathophysiologic role of myocardial apoptosis in post-infarction left ventricular J Cell Physiol, 2002, 193(2): 145~[7]Sinagra G, Bussani R, Abbate A, et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illing pattern at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and apoptotic rate in fatal acute myocardial Am J Cardiol, 2007, 99(3): 307~ [8]Abbate A, Salloum FN, Vecile E, et Anakinra a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inhibits apoptosis in experimental acute myocardial Circulation, 2008, 117(20): 2670~[9]Diwan A, Krenz M, Syed FM, et Inhibition of ischemic cardiomyocyte apoptosis through targeted ablation of Bnip3 restrains postinfarction remodeling in J Clin Invest, 2007, 117(10): 2825~[10]Sun CK, Chang LT, Sheu JJ, et Losartan preserves integrity of cardiac gap junctions and PGC-1 alpha gene expression and prevents cellular apoptosis in remote area of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um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t Heart J, 2007, 48(4): 533~[11]Soeki T, Tamura Y, Shinohara H, et Relation between circulating soluble Fas ligand and subsequent ventricular remodelling following myocardial Heart, 2003, 89(3): 339~[12]Dybdahl B, Slørdahl SA, Waage A, et Myocardial ischaemia an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release of heat shock protein 70 after myocardial Heart, 2005, 91(3): 299~[13]Davis ME, Hsieh PC, Takahashi T, Tomosaburo Takahashi, et Local myocardi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 delivery with biotinylated peptide nanofibers improves cell therapy for myocardi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 103(21): 8155~

114 评论

小蟠桃儿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一.检索途径和方法 CBMdisc数据库中使用的布尔逻辑运算符一般有“AND”、“OR”、“AND NOT”, 通配符:“?”,可替代任何一中文字符,例如:张?、张伟?。 范围运算符:仅用于出版年字段的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时间限定。 =(等于) 例PY = 2001 检索2001年发表的文献; >(大于) 例PY > 1998 检索1998年以后发表的文献; <(小于) 例PY < 1997 检索1997年以前发表的文献; >=(大于等于) 例PY >= 1992 检索1992年以来(包括1992年)发表的文献; <=(小于等于) 例PY <= 1990 检索1990年以前(包括1990年)发表的文献。 CBMDisc提供了5种检索途径,即基本检索、主题词检索、索引词检索、分类检索和期刊检索。 1.基本检索 可直接在检索框内输入有效检索词进行单字、文本词的检索,只要文献记录中出现与 检索词相同的实义词,系统一律检出。 ⑴ 在基本检索状态下,可进行以下一些辅助检索: ① 缺省字段:系统默认字段,表示在中文题目、文摘、作者、主题词、特征词、关键词、期刊字段查找用户输入的检索词。 ②全部字段:表示在所有可检索的字符型字段中查找用户输入的检索词。这种检索方式可使检索结果较全。 ③特定字段:指仅在某一指定字段内检索用户输入的检索词,如中文标题、英文标题、作者、地址、期刊等。特定字段检索需在检索词前后加字段标识符,“标识符”表示精确检索,“in 标识符”,表示对所选字段的任意片段进行查找。 例:“au =李平”,为精确检索,检出的结果均为作者“李平”发表的文章; “李平 in au”,为非精确检索,在作者字段中有“李平”或“李平贵”的文献均被检出; ④引文字段:通过“参考文献”字段可了解某种文献被引用情况。 例:查找“吴孟超”发表论文或著作被引用的情况,方法是:在“缺省“下拉菜单中选择“参考文献”字段,输入“吴孟超”,点击“检索”即可显示作者文献的被引用结果。再点击“显示”按钮进入引文题录界面。 ⑵ 各按钮作用及使用方法 ①“显示”按钮 显示光标指向的检索式的检索结果。 ②“删除”按钮 删除无用的检索式。 ③“选中”按钮 用鼠标单检索式,然后点击“选中”按钮,该检索式呈浅蓝色。然后选择“AND”、“OR ”、“NOT”按钮进行逻辑运算。如果想取消选中状态,再点击“清除”按钮,此时,检索式浅蓝色标记消失。 例:肝炎治疗 首先在检索框内分别输入肝炎和治疗,在检索结果式列表中,点击肝炎检索表达式,然后点击“选中”按钮,接着点击治疗检索表达式,再点击“选中”按钮,被点击后的两个检索表达式均呈浅蓝色,最后点击“AND”按钮将二者组配,即可得到肝炎治疗的文献。 ④“二次检索”按钮 可在第一次检索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检索,或重新检索。检索方法与一次检索相同。在二次检索屏幕,系统显示一次检索所使用的数据库、字段、检索式,以及一次检索的命中篇数。可在一次检索的基础上进行限制检索,可浏览检出文献题目。 提示注意:“加入列表”和“检索列表”一般用于检索结果中的任何字段内容(如标题、文摘、关键词等)。使用方法:即在检索结果显示文献中,用鼠标选中被检索词(呈浅绿色),然后点击“加入列表”按钮,接着点击“检索列表”,此时被检索词自动添加到检索列表式中,进行限定检索。 ⑶ 关键词检索适用范围: ①不太熟悉规范的主题词时,可先输入关键词,再在显示记录的主题词字段中找到相应的主题词,进行更系统,更全面的检索。 ②没有相应的主题词,包括:A 新出现的科技术语,新发现的物质及疾病名称: B 某些特写概念,如体重、海拔、高度、剂量等:C 中医药名称; ③在使用主题词不能检出满意的文献时,采用自由词,可能会扩大检索结果,并可根据记录中显示的主题词,比较使用的主题词是否合适或重新确定主题词。 2.主题词检索 CBMDisc主题词表收录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主题词表》(即MESH)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出版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的所有词条。医学主题词表是对生物医学文献进行主题分析、标引和检索时使用的权威性词表,它的作用是使医学文献的主题标引达到统一和一致,并指导用户高质量地检索医学文献。 在基本检索页面点击“主题词”按钮进入主题词检索页。可选择中文主题词或英文主题词两种查找方式,在输入框键入主题词后点击“浏览”按钮进入主题词树形结构页,可根据系统显示的同义词、相关词、上位词或下位词进行检索,选择主题词后可对该词进行扩展检索、加权检索及主题词与副主题词组配检索。 例1: 阿司匹林诱发哮喘 本课题包含两个主题概念,即阿司匹林和哮喘,按照MESH标引规则, 应查同时包含“阿司匹林/副作用”与“哮喘/化学诱导”两方面内容的文献。步骤如下: ⑴ 在“中文主题词” 对话框下输入 “阿司匹林”,点击“浏览”按钮,再点击“主题词注释”进入阿司匹林的英文名称和树形结构页;在检索选项中选择“扩展”或“不扩展”;再点击“检索”;这时出现副主题词对话框,根据课题要求,用户可选择相匹配的副主题词。本检索选择“副作用”,点击“确认”按钮。 ⑵ 采取以上方法,在“哮喘”主题词下, 选择“化学诱导”副主题词。 ⑶ 将以上两个检索结果分别“选中”,点击“AND”则显示最终检索结果。 例2:肺癌的诊断 “肺癌”这个词不是规范的主题词,因此输入之后,轮排词表中没有显示,只有“小细胞肺癌”,这个范畴显然太小了,要转换成相应的主题词“肺肿瘤”之后,再进行检索。在出现肺肿瘤树状结构状态下,进行扩展检索,选择全部的扩展树,可将“肺肿瘤”的全部下位类如支气管肿瘤、支气管原癌、PANCOAST综合征等内容的全部文献进行扩展检索,再与副主题词“诊断”组配。可选择“E英文检索主题词”,输入Lung neoplasms,在英汉对照主题词轮排表中,按字顺找到Lung Neoplasms=肺肿瘤,点击“检索”,选择“诊断”或“超声诊断”等相关副主题词后确定,即得检索结果。 CBMDisc主题词表与MESH词表完全对应,因此当读者不知某个主题词的英文拼写时,可通过CBMDisc主题词表的主题词注释,找到其正确的英文主题词,进而检索英文数据库。还可通过显示文献的英文题目(TT),找到对应于某个中文词的英文表达方式。 从理论上讲,主题词检索有助于提高文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应是最理想的检索途径,但CBMDisc在标引深度、标引的准确性、一致性等方面,都不及MEDLINE,其主题词检索效果往往不及自由词检索来得全。 3.索引词检索 索引词表收录了数据库中所有可检索字段中的所有单个字和部分词组, 以及主题词、汇编名称等,该表有助于用户通过浏览方式选词检索。 检索方法:点击“索引”按钮,在提问框中输入检索词,点击“浏览”按钮或按回车键,系统显示索引词表;包括索引词,命中记录数和索引词的出现数;点中一个索引词(呈浅蓝色),然后点击“检索”按钮。索引词表检索仅在默认字段进行,即:题目、文摘、关键词、主题词和刊名字段。表中列出的命中文献数为所有字段的检索结果。 4.分类检索 点击“分类”按钮,系统进入分类检索状态。分类表包括《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三版R类的内容,其排列规则为:总论复分表排在最前面,标记符号为“-”,其次是临床专用复分表,标记符号为“0”,即01-09,分别表示预防控制、病理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治疗学等复分类目;最后是主类号,即R1、R2、R3、R4、R5、R6、R7、R8、R9的全部类目。可以通过“分类号”和“分类词”进行检索或选用复分号进行扩展检索。 5.期刊检索 点击“期刊”按钮,系统进入期刊检索状态。期刊检索可从刊名、出版地、出版单位以及主题词途径等进行检索。 方法:在期刊检索输入框输入刊名等检索词,点击右侧的“浏览”按钮,屏幕显示有关期刊列表,即有关的刊名和出版单位;欲浏览期刊信息,方法1:可直接点击刊名,进入期刊显示屏幕。该屏详细显示期刊全部信息,如国际期刊代码、国内期刊代码、期刊内部代码、邮发代码、创刊年、主办单位地址、邮编、电话、期刊变更注释、以及主题词、分类号等内容。方法2:点击“词条注释”按钮,显示该期刊主编、编辑单位、编辑部电话、地址、邮编、刊号等内容,可作为投稿信息。 6.主题词与副主题词组配检索 主题词与相应的副主题词进行组配检索。副主题词包括MESH词表中的82个副主题词和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10多个中医药方面的副主题词。 7.其它组配检索 在实际检索过程中,可根据课题需要进行各种组配检索。如主题词与自由词组配检索,主题词和著者组配检索,关键词和期刊组配检索,著者和期刊组配检索等等。下面举例说明主题词和自由词检索。 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 分析:“心肌梗塞”有相应的主题词, 属于治疗方面的副主题词有:饮食疗法,药物疗法, 外科学, 放射疗法,中医药疗法, 按摩疗法, 穴位疗法, 针灸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 气功疗法等可与之组配, 但没有“急性心肌梗塞”这个主题词, 因此用自由词“急性”来限定。 检索步骤: ⑴ 在“主题词”状态下输入“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点击“浏览”按钮或按回车键,双击被检索词,扩展检索,然后点击“检索”按钮,进入选择副主题词界面,用户可根据需要用鼠标选中左边副主题词框的副主题词(呈浅蓝色),或按下Ctrl键选择多项副主题词,点击“添加”按钮,把选中的副主题词添加到右边的选中副主题框里,再点击“确认”按钮,可将选择的副主题词(框)与之组配限定; ⑵ 在“检索”状态下输入关键词“急性”,点击“检索”按钮; ⑶ 再将以上两个检索结果表达式分别“选中”,点击“AND”按钮将二者组配,即可得到最后的检索结果。 二.检索结果显示、标记、套录 ⑴ 显示 用鼠标双击检索表达式或单击“显示”按钮,即可显示该检索结果文献的题录,文献浏览格式有题录和文摘格式选择,一般系统默认题录格式,只要点击“题录格式”按钮便切换到文摘格式。 ⑵ 标记 在浏览状态下可对相关文献进行标记,标记时只需用鼠标点击选中文献左上角书本图标,该条记录左边即显示一列红色星号,再点击红色星号便取消标记。标记后点击“显标注”按钮,即可对标记记录和全部记录进行选择浏览。 ⑶ 套录 选中标记后,点击“套录”按钮,弹出套录窗口,点击“套录参数”按钮逐项选择“确认”后,进行选择相应文本框内输入存盘路径、文件名及存盘的文献类型等,即把命中文献存盘。点击“追加”按钮,可将多次检索标记的文献存入同一文件名下。 ⑷ 打印 在选中标记后,点击“打印”按钮,弹出打印窗口,点击“打印参数”按钮逐项选择“确认”后,最后按“打印”按钮即可进行打印。 数据库检索完毕后,直接点击页面右上角“╳”符号即可。如若满意,请点击右侧【采纳答案】,如若还有问题,请点击【追问】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 ~ O(∩_∩)O~

237 评论

相关问答

  • 急性心肌梗塞的参考文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一.检索途径和方法 CBMdisc数据库中使用的布尔逻辑运算符一般有“AND”、“OR”、“AND NOT”, 通配符:“?

    紫草莓蛋塔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急性心肌梗塞论文

    1、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  2、 急诊创伤团队的护理时效分析  3、 同伴支持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的应用研究

    sugar糖果君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心肌梗塞文献

    急性心梗应住院治疗。一、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进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可用果导)。镇静。吸氧:一般鼻导管给氧,氧流量2~4L;镇痛药物,须注意其血压下降、

    悠然1968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心肌梗塞的论文

    呵呵……1,结构上,第一部分说心脏病,第二部分说心脏疾病与猝死,第三部分预防猝死,那么你如何定义猝死呢?2,第一部分里,分先天性/后天性没有错,风湿性心脏病和肺

    君临天下之嚻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参考文献

    急救的方法1、患者突发心梗时应及时拨打120。2、让心梗患者就地平躺,并且稍微抬高双脚,不要搬动患者,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如果是家中有患者平时医院里开的常用药物,

    黑色海盗猪 6人参与回答 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