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2

天晴小卷XJ
首页 > 论文问答 > 文化月刊杂志社编辑部在哪儿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柏拉图ing

已采纳
《中国广告》杂志社上海市宁海东路200号申鑫大厦1805#李德保‎ - 0135-64658174上海经济研究杂志社‎上海市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 - 021-53060606上海《自然与人》杂志社‎上海市黄浦区延安东路260号‎ - 021-63213548现代通信电子技术杂志社‎上海市杨浦区打虎山路101号副3楼‎ - 021-65028143 <<航海技术>>编辑部‎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1441号海运大厦‎ - 021-65190842 <<中文自修>>杂志社‎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3号b501室‎ - 021-64727034 《上海档案》编辑部‎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26号‎ - 021-62751700 现代家庭杂志社‎上海市黄浦区嵩山路101弄7号‎ - 021-63285925路线指南‎ 现代家庭杂志社‎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993号锦江向阳大楼15楼‎ - 021-62177955 <上海工商>杂志社黄浦区通联发行站‎上海市黄浦区延安东路1234号1905室‎ - 021-63278054 《瑞丽》杂志社‎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218号永银大厦1501室‎ - 021-63343330 印刷杂志社‎上海市新闸路1209弄60号2楼(200041)‎ - 021-62580014大都市杂志社‎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547弄31号4楼‎ - 021-63281856 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上海市卢湾区南昌路47号3119室‎ - 021-53825346 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622弄7号237室‎ - 021-53062234 现代领导杂志社‎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乙社联大楼‎ - 021-62800686 证券市场研究杂志社‎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622弄7号‎ - 021-62400845 上海《证券市场研究》杂志社‎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622弄7号483室‎ - 021-53067220 上海经济研究杂志社‎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622弄7号老大楼501室‎ - 021-53069634 《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622弄7号瑞裕商务城401室‎ - 021-53068568 上海文化杂志社‎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622弄7号452室‎ - 021-62581001 上海中国港口杂志社‎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622弄7号201室‎ - 021-53060772 上海社会科学杂志社发展部‎上海市卢湾区淮海中路622弄7号228室237室‎ - 021- 上海经济展望杂志社‎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17楼‎ - 021-63119919 上海后勤杂志社‎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1709室‎ - 021-63212800 《上海综合经济》杂志社‎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 - 021-62498836 上海经济展望杂志社‎上海市广东路689号27楼‎ - 021-53531147 现代生活用品>>杂志社‎上海市黄浦区宁海东路200号申鑫大厦601室‎ - 021-63745470
144 评论

爱吃糖z

书名号的用法比较简单,但是在“某某编辑部”、 “某某杂志社”、“某某栏目”中书报栏目名用不用书名号,笔者翻查了手边的50种书刊,发现这里面没有一个明确的使用规范,让人难以把握。翻查的50 种刊物中,有30种书刊的编辑出版单位署名是“杂志名+编辑部”,其中23 种报刊名上加用了书名号,如《人民文学》编辑部、《读书》编辑部、《语文月刊》编辑部、《语文建设》编辑部、《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等;没有使用书名号的 7 种刊物是:中国妇女杂志编辑部、人民教育编辑部、语文世界编辑部、小说月报编辑部、名人传记编辑部、求是杂志编委会、中学数学月刊编辑部等。再看署名为“某某杂志社”的情况,50种刊物中有34种刊物的编辑出版单位署名是“杂志名+杂志社”,其中有15种加用了书名号,如《语文月刊》杂志社、《语文教学之友》杂志社、《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秘书工作》杂志社、《知音》杂志社等;没有使用书名号的 19种刊物包括“半月谈杂志社”、“求是杂志社”、“中国妇女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读写月报杂志社”、“中国语文杂志社”、“今日中国杂志社”、“中华儿女杂志社”、“人民文学杂志社”、“家庭杂志社”等。有的报刊在使用时甚至前后矛盾,《人民日报》在为其属下的《新闻战线》作广告时,“人民日报社”没加书名号,但用到“《新闻战线》杂志社”时却加了书名号;《法制日报》在为其属下的《金剑》杂志作宣传时也是“法制日报社”与“《金剑》杂志社”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在“某某栏目”中书名号的使用就更加混乱。同一张《中国教育报》上,“凡‘教师书房’所刊图书均可在此购得”,栏目名“教师书房”用的是引号; “《文化视野》好稿一季度获奖作品”中,栏目名“文化视野”用的又是书名号。同样都是语文刊物,《语文月刊》在介绍自己的栏目时,栏目名上用的是引号而不是书名号;《学语文》在推介自己的刊物时,栏目名上用的又是书名号而不是引号。彼此矛盾,不知正确的用法是哪种。不管是用书名号的刊物,还是没用书名号的刊物,都有影响广泛的国家级期刊、语文专业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到底用不用书名号,哪种用法才规范,确实叫人无所适从。“某某编辑部”、“某某杂志社”、“某某栏目”,不管用不用书名号,在表意上都不会出现误解,但由于它们的使用频率较高,若没有一个统一的用法,势必影响到语言文学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对这一用法进行规范。《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对书名号是这样定义: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例如: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但实际使用中,书名号已大大超出了这个范围,电影名、电视剧名就常常用书名号,例如:(l)有一次和宿舍的女生去看《罗马假日》……(《南方周末》2004年4月7日22版)(2)梁从诫直言: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是对历史事实和文化精神的双重歪曲。(《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10日第5版标题)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或合称也可以用书名号,因为它们也是书名篇名,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和全称是等价的。书名号的作用是区分书名与非书名,以避免产生误解。有人不用书名号,而用引号,这样一来,引号的负担就太重了。从当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出版物对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是加书名号的。例如:(1)1996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筒称《用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语文建设》2000年第2期第15页)(2)《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新增收了不少词目……当然,《现汉》的这些情况在修订本中大有改观。(《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第105页)(3)娃娃今天要不要读《四书》《五经》(〈〈家庭教育〉〉2004年第三期)此外,电视的栏目有时也用书名号,例如:(1) 经济频道在已形成品牌效应的《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幸运52》、《开心辞典》、《对话》、《生活》等一大批名牌栏目,推出众多各具特色的栏目。(〈〈人民日报〉〉)(2) 晚间龙头栏目《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与新开的早间栏目《第一时间》、午间栏目《全球资讯榜》共同构筑经济频道的主线;服务版块包含《生活》、《前沿》、《健康之路》、《为您服务》,为观众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服务。(〈〈人民日报〉〉)这种用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此外,戏剧、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的作品名称也可以用书名号标示。书名号的作用已扩大到标示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的名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随意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如将书名号用于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课程名、会议名等。

204 评论

皇后镇Z

《少年文艺》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少年文艺》创刊于1976年。《少年文艺》以刊发文学作品为主,有小说、散文、童话、诗歌、报告文学等体裁。由于一直坚持高品味高格调,《少年文艺》曾在全国性的评奖活动中获封面一等奖、小说栏目一等奖、报告文学栏目二等奖,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华东六省优秀期刊;它还被北京高校期刊研究会确定为中国文学类核心期刊;1995年、1997年又被评为江苏省“十佳期刊”、“优秀期刊”。《少年文艺》最具特色也最受少年欢迎的栏目是“文学少年”。 补充: 读者对象主要为中学生,故它所刊发的 童话 不能太浅,除了生动有趣、 想象力 丰富外,还要求有较厚实的思想内涵,语言也要避免娃娃腔。它鼓励童话风格多样化,无论是热闹的、抒情的、幽默调侃的等,只要是符合用稿要求,兼收并蓄。稿子一般不宜太长,最多不超过6000字。 来稿请寄: 南京 湖南路47号15楼 《少年文艺》 编辑部 邮编210009 电话(025)3241333

291 评论

开心土星

《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羊城晚报》《南都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南风窗》《新现代画报》《新快报》《可乐生活》《岭南少年报》《广州英文早报》《羊城地铁报》《篮球先锋报》《足球报》《21世纪环球报道》《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农村报》《广州文摘报》《时代周报》

160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