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2

kobe紫米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哲学史期刊封面意义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所謂尐寧

已采纳
商务印书馆的“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版,用纸不错,不过比较厚。(小心“商务”早年的一种红封面的,那是盗版) 三联书店的“冯友兰作品精选”版,精装本,但是有腰封。 中华书局的“三松堂全集”版,其中还有少量的钤盖闻一多刻的冯友兰印,可以考虑收藏。 其实,冯晚年的《新编》也值得一读。
333 评论

贪吃的大吃货

《老子今译》(古籍出版社,1956年8月)《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略论》 (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范缜“神灭论”今释》 1957 (译注)《墨子》1961 (专著)《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1985年又出修订本)《中国哲学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中国佛学论文集》 1984 (合著)《中国哲学发展史》1985 (专著)《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11月)《佛教史》1991 (专著)《老子全译》(巴蜀书社,1992年)《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1994 (专著)《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佛教与东方文化》 1997 (专著)《墨子与墨家》(商务印书馆,1998年12月)《天人之际》 1998 (专著)《墨子与墨家》 1999 (专著)《任继愈自选集》 2000 (专著)《竹影集》(任继愈自选集)(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月)《任继愈禅学论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皓首学术随笔·任继愈卷》(中华书局,2006年10月)《老子绎读》(书目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 韩非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几个问题(《文史哲》1955年04期)从“内经”看中医的理论基础(《江西中医药》1956年06期)鲁迅同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们的关系(《科学通报》1956年10期)魏晋清谈的实质和影响(《历史教学》1956年10期)禅宗哲学思想略论(《哲学研究》1957年04期)春秋时代天文学和老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年04期)论老子哲学的唯物主义本质——兼答关锋、林聿时同志(《哲学研究》1959年07期)天台宗哲学思想略论(《哲学研究》1960年02期)庄子探源——从唯物主义的庄周到唯心主义的“后期庄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年02期;《哲学研究》1961年02期)法相宗哲学思想略论(《哲学研究》1962年02期)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教学与研究》1962年02期)墨子生卒年简考(《文史哲》1962年02期)关于《物不迁论》—一篇形而上学的佛学论文(《学术月刊》1962年02期)孔子——奴隶社会的保守派、封建社会的“圣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4期)庄子探源之四——“后期庄学”(内篇)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5期)孔子的“仁”的保守思想中的进步意义(《学术月刊》1962年07期)王弼“贵无”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年03期)关于《不真空论》(附今译)(《学术月刊》1963年03期)如果老子是唯物主义者(《哲学研究》1963年06期)李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军事辩证法思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年06期)孔子讲的“仁”能不能是人类普遍的爱(《学术月刊》1963年08期)研究哲学史首先要尊重历史(《哲学研究》1963年04期)儒教的再评价(《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02期)宗教研究与哲学研究(《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05期)中国文化的特点(《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5年01期)道家与道教(《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1987年03期)禅宗与中国文化(《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02期)唐代三教中的佛教(《五台山研究》1990年03期)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民族的融合力,文化的融合力(《学术研究》1991年01期)从中华民族文化看中国哲学的未来(《哲学研究》1991年11期)把《周易》研究的方法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哲学研究》1992年01期)中国哲学的过去与未来(《中国哲学史》1993年03期)弘忍与禅宗(《佛学研究》1994年01期)李贽思想的进步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05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齐鲁学刊》1994年06期)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齐鲁学刊》1996年02期)老学源流(《寻根》1996年02期)中国哲学史的里程碑──老子的“无”(《中国哲学史》1997年01期)天台宗与中国佛教(《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2期)齐文化的产生和研究齐文化的意义(《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郭店竹简与楚文化(《中国哲学史》2000年01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4期)李贽的悲剧结局(《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朱熹格物说的历史意义(《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2001年01期)宗教学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际和现状(《中国宗教》2001年02期)谈谈孝道(《人民日报》2001年7月24日)五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五台山佛教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讲话(《五台山研究》2002年03期)李贽改革悲剧给后人的启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说忠孝——儒学的回顾与前瞻(《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2004年)无神论教育与科教兴国——2003年11月28日在中国无神论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科学与无神论》2004年01期)中国封建社会忠孝规范的历史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月29日)对忠孝传统应给予新评价(《北京日报》2004年2月23日)现代文明与宗教对话(《中国宗教》2004年12期)汉字识繁用简的必要与可能(《光明日报》2006年5月17日)再谈儒家和儒教(《北京日报》2007年3月12日)再谈儒学(《中国文化报》2007年4月26日)《墨子·非攻》读后 《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人民出版社,1963年7月初版)《中国哲学发展史》(七卷本,已出四卷,人民出版社,1983—1998年)《佛教经籍选编》1985 (选编)《中国佛教史》(八卷本,已出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4月)《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增订本)《道藏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1993 (主编)《中国哲学史通览》 1994 (主编)《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1996 (主编)《北京图书馆同人文选·第三辑》 1997 (主编)《禅宗与中国文化》1997 (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8月)《儒教问题争论集》 2000 (主编)《中国藏书楼》 2001 (主编)《宗教小辞典丛书》 2001 (主编)《齐鲁人杰丛书》 2001 (主编)《中国版本文化丛书》 2002 (主编)《中国国家图书馆碑帖精华》 2002 (主编)《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宗教学》 2002 (主编)《佛教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中华大藏经》 2004 (主编)《墨子大全》 2005 (主编)《新版宗教史丛书》 2006 (主编)《国际汉学》(1-16辑 ) 1998-2007 (主编)《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 2008 (主编)《中国文化经典》2008 (主编)《中华大典·哲学典》 2008 (主编)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论集》序(《哲学研究》1983年06期)《印度佛教史》汉译本序(《晋阳学刊》1984年05期)《五台山古诗选注》序(《五台山研究》1987年01期)《中国佛性论》序(《哲学研究》1988年06期)《禅宗的形成及其初期思想研究》序(《哲学研究》1989年11期)《阴符经素书释义》序(《中国道教》1992年03期)《苏轼禅诗研究》序(《佛学研究》1995年01期)《中国儒教史》序(《中国哲学史》1997年04期)《惠能评传》序(《中国哲学史》1999年03期)《汤用彤全集》序二(《中国哲学史》2001年02期)《十六国帝王列传》序(《文史月刊》2003年01期)对中国儒教的全面剖析——《中国儒教论》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2月1日) 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1988年)有关蔡元培校长几则轶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散记(《北京日报》2006年4月3日)

245 评论

孙家员外

中国哲学史没有统一的书各高校使用的都不一样一般,丁祯彦\臧宏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这本教材用的多一些我读过,的确经典华南\华中\华东地区很多学校都用这个 冯友兰的那本确实是最经典的不过那个难度大,系统性不强,适合研读,不适合教学

178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