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07

柏林熊77
首页 > 论文问答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27卷第三期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清水绫子

已采纳
《“吃人”叙事的历史变形记》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全文转载; 《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论新时期初期小说的“人民”话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6期《民间形式向民族形式转型的标志——从“新秧歌剧”到“新歌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8期《如何“现代”,怎样“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评陈军著<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以“郭、老、曹”与北京人艺为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6期《重新体味“小感触”中的大时代与大境界》,《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12期《当代文学史写作:方法、可能与限度》,《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历史”的镜像: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扬子江评论》2009年第4期《宏大叙事视野里的“鲁剧”地域美学阐释》,《东岳论丛》2014年第3期《民间文化与莫言小说的传奇性》,《文艺争鸣》2004年第6期《人学:马克思的美学基点及其归宿》,《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敞开与遮蔽:文学史叙述方法及其限度》,《云梦学刊》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报》2006年12月6日摘要,全文收入余三定主编《当代学术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全文收入王万森、刘新锁主编《文学历史的跟踪:198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述史料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穿越文化的心灵遇合与理性评判》,《回族研究》2002年第3期《论〈茶馆〉的现代性》,《艺术百家》2005年第2期《新视阈中的可能性探寻》,《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论废名小说中的儒家文化意识》《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论新时期中后期小说中的“结构”意识形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期《革命时代的生活与文学之美——<这边风景>简论》,《东方论坛》2014年第1期《中国现代性与“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4期《“情”的政治与抒情的政治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诗·革命·历史:革命叙事诗的诗学政治化阐释——兼论李季的叙事诗创作》,《东方论坛》2012年第5期《“五四”启蒙传统的回归与重构——“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三)》,《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6期《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的思考与写作》,《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2期。《“新时期”知识分子的认同建构及其叙事表征》,《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人民”话语中的“个体”言说困局——“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二)》,《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0期。《“人学”话语与“人民”话语的纠结——“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3期。《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认同危机:语言视角的考察》,《东方论坛》2011年第4期。《叙事的耗散与主体的困境——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自我建构与认同危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鲁迅新论》,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暴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乡土中国的情感记忆及悖论性生命体验——重读<朝花夕拾>》,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镜像自我与语言建构的主体》,温奉桥主编《文学的医心》,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拆除深度与意义的重建》,《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1期。《“寻根”作家的认同焦虑与构建“文化中国”的难局》,《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21期。《“日常生活”叙事与跨世纪中国小说的自我认同》,《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黄鹂声声带血鸣——孙犁抗日小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东方论坛》2010年第5期。《当前青少年学生文学阅读调查研究》,《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叙事的自我认同及其危机:1980年代与1990年代小说的辩证》,《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构建现代性进程中的乡土中国形象》,《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新世纪小说的影像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9年第4期《文学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纠结——论新世纪小说的认同危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传媒景深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景观》,《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新世纪小说的新闻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追索欲望时代的精神可能》,《青岛文学》2008年第5期《反思传统与悼念青春的孤本书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寻绎及其文化阐释》,《东方论坛》2013年第4期。《论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史结合”问题》,《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大时代”的文学批评和大视野的历史图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1期。《天雨海风叙乡愁——读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1期《传奇;莫言小说的叙事资源与美学特征》,《唐都学刊》2005年第1期《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日常生活”叙事: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情”“志”之美》,《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论先锋小说的崛起及其艺术影响》,《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重读〈孔乙己〉》,《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期《“酷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7期《“自我”的镜像:徘徊于建构与解构之间》,《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视角及其归宿》,《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论中国现代散文小品的艺术流变》,《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论“文化寻根”小说的渊源及价值取向》,《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诗”与“生活”之间——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个性》,《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寻求“自我”生成的历史基点》,《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镜中飞翔:现代性文化语境中“自我”的重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故乡记忆与儒禅文化精神》,《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现实处境与突围策略——论90年代女性写作》,《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世俗之相的摹写》,《青岛文学》2000年第5期《对话意识与狂欢化写作》,《鸭绿江》1998年第5期
312 评论

雨诺喜乐

著作:  1、《陆九渊门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2、《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  3、《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11月出版。  4、《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9月论文:  1、《“诗法禅机,悟同而道别”-谢臻与佛教》,《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  2、《鲁迅辑佚<俗说>辨疑》,《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第4期  3《禅学与杨简心学诗》,《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陈献章与道教、佛教考》,《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1期  5、《林兆恩与左派王学三教论比较》,《东方论坛》2009年第2期  6、《陆九渊与禅学》,《东方论坛》2008年第1期  7、《晚明狂禅思潮的治世思想与文学》,《青大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8、《周汝登与佛教》,(台湾)《普门学报》2008年第3期  9、《明代心学与禅学思想的发展》,载《宗教思想史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10、《研究明代佛教思想要重视心学》,《南开学报》2007年第3期;  11、《晚明狂禅思潮中特立行为方式的思想史意义》,《东方论坛》2007年第2期;  12、《袁宗道禅学交游考》,载《文学与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13、《佛教与罗钦顺的诗歌》,《青岛大学师范学报》2006年第4期;  14、《十年磨一剑,佛学出新篇》,《东方论坛》2006年第1期;  15、《袁宗道与晚明的禅宗和净土宗》,《东方论坛》2006年第2期;  16、《佛教与袁宗道的文学革新》,《青岛大学师范学报》2006年第1期;  17、《<即墨县志>中<崂山志>未收诗》,《崂山研究》2006年辑;  18、《狂禅思潮中的禅儒互释》,《东方论坛》2005年第3期;  19、《狂禅思潮的三教论》,《青岛大学师范学报》2005年第1期;  20、《晚明狂禅考》,《南开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考K24第4期转载;  21、《罗汝芳与祖师禅》,(台湾)《普门学报》总第21期,2004年5月;  22、《禅宗壁观法门与晚明人文思潮的破是非论》,《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23、《由仁义行:一个重新认识晚明人文思潮的角度》,《东方论坛》2004年第1期;  24、《<佛教与晚明文学思潮>评介》,北京大学东方研究院《华林》第三卷,2004年1月;  25、《魏晋南北朝士人在实践中对维摩形象的参照》,韩国《东亚人文学》2002年1月期;  26、《评<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台湾《普门学报》总第七期,2002年1月;  27、《周群<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北京大学东方研究院《华林》第二卷,2002年1月。  28、《耶合是道:利玛窦对中国佛教早期传播经验的借鉴》,《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六期  29《利玛窦与西洋美术之输入中国》,《文史知识》1999年第5期  30《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1《以道事君:方孝孺与明初政治文化》,《东方论坛》2011年第2期项目:  1、明代中后期心学、禅学与文学思想研究,山东省社科基金,2008年。  2、中印佛教文学比较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第二位,2011年  3、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山东省教育厅,9-7。  4、魏晋南北朝大文学史,教育部重点项目,第五位,2011年  5、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青岛大学,9-9。获奖  《陆九渊门人》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

312 评论

调皮捣蛋妈

(一)论著《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新范式——具身模仿论述评》获2009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经验的描述——意动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45万字,参撰10万字)(排名第三)。(二)项目主持江苏省科研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养项目各一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项(排名第三)。(三)论文《社会认知是具身化的吗?》,《社会心理研究》,2010年第4期(译者)《寻找心智的生物学基础》,《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1年第2期(独立)《解释人类学习的新途径:进化教育心理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11日-心理学版(第二作者)《进化认知神经科学:人类行为研究的新视域》,《自然辩证法通讯》(中文核心,CSSCI),2011年第2期(第一作者)《具身模仿论的回应:“模仿”需要“理论”吗?》,《哲学动态》(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8期(独立作者)《教育神经科学:检验与超越教学争论的科学途径》,《教育学报》(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自闭症脑功能性关联障碍研究进展:来自fMRI的证据》,《中国特殊教育》(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教室里的神经科学: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取向》,《外国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9期(第一作者)《关于儿童模仿能力的理论解释模型及其研究展望》,《学前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2期(独立作者)《从颅相学到认知神经科学——脑研究的百年演进》,《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0年第15期(独立作者)《第一代认知科学五十年:离身谬误与危机根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10年第4期(第一作者)《具身认知观:认知科学研究的身体主题回归》,《心理研究》,2010年第4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共享身体表征:心智阅读起源的具身匹配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5期(第一作者)《孤独症碎镜假说述评》,《心理科学进展》(中文核心,CSSCI,CSCD),2010年第2期(通讯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重新发现屈尔佩:二重心理学思想的演进轨迹与启示》,《心理学探新》(CSSCI扩展版),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围绕符茨堡学派无意象思维实验的争论与启示——纪念符茨堡学派创立110周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神经现象学的系统动力学方法论纲》,《系统科学学报》(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11年第4期(第一作者)《脑与行为的进化史观:整合心理科学的“战役式”设想》,《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独立作者)《第三种文化在认知科学中的浮现》,《科技导报》(中文核心,CSCD),2010年第10期(独立作者)《镜观人猿揖别的里程碑——评丁峻教授的新著〈思维进化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10年第1期(独立作者)《社会认知的双重机制: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具身化的情绪理解研究:James-Lange错了吗?》,《心理研究》,2010年第1期(通讯作者)《Human mirror neuron system and its plasticity》,《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SCI),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社会脑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6期(第一作者)(《新华文摘》,2009年第6期全文、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论点摘编)《镜像神经元:从个体认知到社会行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建构抑或天赋——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元理论困境与出路》,《学前教育研究》(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儿童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新范式——具身模仿论述评》,《心理研究》,2008年第4期(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心理理论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反思》,《心理学探新》(CSSCI扩展版),2009年第1期(通讯作者)《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碎镜假说述评》,《中国特殊教育》(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11期(第二作者)《阐明心理理论机制的新途径:来自镜像神经元研究的证据》,《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Mirror neuron system as the joint from action to language》,《Neuroscience Bulletin》(CSCD,Springer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收录),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幼儿信念推理、抑制控制与意图理解能力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CSCD),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情绪的具身观:基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视角》,《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09年第3期(第二作者)《从认知神经科学到基于脑的教育:回顾与展望》,《教育学术月刊》(中文核心),2009年第4期(第二作者)《心理理论解释模型的整合实验:一个“阶段-分类”的框架》,《心理研究》,2009年第3期(第一作者)《具身模仿:从神经元到现象体验》,《求是学刊》(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5期(译者)《自我与他人同一性的神经现象学进路》,《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CSSCI),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镜像神经元与主体间性现象学》,《世界哲学》(中文核心,CSSCI),2007年第6期(译者)《灵长类动作理解的镜像神经机制研究进展》,《人类学学报》(中文核心,CSCD),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镜像神经元系统解剖结构研究进展》,《神经解剖学杂志》(中文核心,CSCD),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心理科学的“DNA”: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其意义》,《自然杂志》(中文核心),2008年第4期(第三作者)《镜像神经元系统与模仿行为研究进展》,《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文核心),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镜像神经元研究概况述评》,《生命科学》(中文核心),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后悔的心理学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CSCD),2007年第4期(第一作者)《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的“新性善论”与德育观探赜——兼与檀传宝教授的商榷》,《教育学报》(中文核心,CSSCI),2006第3期(第一作者)《耗散结构视野下神经质症的发生机理与治疗———从森田疗法到新森田疗法的嬗变》,《医学与哲学》(中文核心),2006年第2期(第一作者)《感受性问题与当代心身关系功能主义的批判》,《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像神经元系统研究视阈下心脑复杂巨系统举要》,《复杂性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科技核心),2007年第2期(第一作者)《Mirror system based therapy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Springer数据库收录),2008年第4期(第一作者)《功能主义对当代科学心理学研究的蒙蔽》,《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2期(独立)《近十余年来国外进化心理学研究进展述评》,《社会心理研究》,2008年第3期(第二作者)

341 评论

舞言李萍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专业设置1、小学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精于素质教育、能胜任小学多门课程教学以及从事小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目前有全科培养和分科(语文和数学两个方向)培养两种模式。 小学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多名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和青年卓越人才,教学科研业绩突出,多人次获得青岛大学以及师范学院的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多次获得师范学院科研先进单位。在学生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从教能力培养,在历年教师考录工作中居于师范学院个专业前列,多次获得就业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副教授以上师资队伍 1、马勇军 男,教育学博士,副教授,青岛大学2013、2014年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青岛大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曾兼任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担任过《科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学生获得山东省首届师范生技能大赛二等奖。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科学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科研成果突出,每年都被评为师范学院科研先进个人。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宋庆龄青少年发明创造”全国优秀园丁奖和全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 2、王芳 女,学前教育学博士,副教授。先后任学前教育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担任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游戏、学前课程论、家庭教育学、学前健康领域教育、教育学(院公共课)、教育的心理与哲学基础(研究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家庭教育研究。发表《当前美国州立学前教育项目发展面临的挑战》、《美国州立学前教育项目: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教育研究中的生态学:从隐喻到方法论》、《美国学前教育质量评级与促进系统评介》、《试论幼儿园概念转变教学的现实必要性》、《幼教师资职前培养层次提升的背景、路径及问题》等多篇论文。承担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向经验建构的幼儿园发展性教学研究》、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课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促进系统构建研究》、青岛市教育系统委托调研课题《关于完善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机制的对策研究》。《关于完善青岛市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机制的对策研究》获2012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出版著作和教材2部:《优秀幼儿教师6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幼儿园课程》。 3、孙玉洁 女,教育学硕士,副教授。曾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多年。曾任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师的培养培训、幼儿园管理、学前社会领域教育等。主持完成山东省“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两项,出版个人专著1部,编著全国教师教育教材1部,参编教育类著作4部,在核心期刊独立发表教育论文20余篇。 4、何京玉 女,博士,副教授。曾从事多年幼儿园实践工作,有丰富的一线经验,精通日、韩多种语言,曾担任学前教育学、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幼儿教师教育比较研究,在中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多篇论文。 5、苏静 女,教育学硕士,副教授,2014年入选青岛大学卓越青岛教师。师从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任青岛嘉峪关学校语文教师兼班主任,2001年荣获青岛市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2003年独创“苏静魅力诗词”特色课程,赴全国100多所大、中、小学进行“诗教”专题报告及骨干校长、教师培训百余场。2010年荣获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校三等奖。指导的学生荣获山东省首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008年至今,先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一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两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先后在中华书局等出版社出版《中华儿童诗意课》、《不一样的诗词课》、《苏静魅力诗词》等七部儿童教育学、心理学专著,总计130万字。其中《新生来了》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3年最受教师欢迎的百佳图书”,《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获青岛市优秀科研成果奖。2、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是青岛大学特色品牌专业,是师范学院重点发展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育、教育、研究和管理的教师、行政人员和研究人才。学前教育专业拥有多名国内外名校毕业的学前教育博士,学科齐全,教学科研优势明显,多次承担省级骨干幼儿园教师培训项目,多人次获得青岛大学以及师范学院的优秀教师、优秀青年教师、教育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多次获得师范学院科研先进单位。在学生培养方面,注重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从教能力培养,和多所幼儿园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历年教师考录工作中居于师范学院各专业前列,多次获得就业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副教授以上师资队伍 1、马勇军 男,教育学博士,副教授,青岛大学2013、2014年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青岛大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曾兼任青岛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担任过《科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学生获得山东省首届师范生技能大赛二等奖。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科学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科研成果突出,每年都被评为师范学院科研先进个人。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项。荣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宋庆龄青少年发明创造”全国优秀园丁奖和全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 2、王芳 女,学前教育学博士,副教授。先后任学前教育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担任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游戏、学前课程论、家庭教育学、学前健康领域教育、教育学(院公共课)、教育的心理与哲学基础(研究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研究、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学前教育政策研究、家庭教育研究。发表《当前美国州立学前教育项目发展面临的挑战》、《美国州立学前教育项目: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教育研究中的生态学:从隐喻到方法论》、《美国学前教育质量评级与促进系统评介》、《试论幼儿园概念转变教学的现实必要性》、《幼教师资职前培养层次提升的背景、路径及问题》等多篇论文。承担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向经验建构的幼儿园发展性教学研究》、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课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与促进系统构建研究》、青岛市教育系统委托调研课题《关于完善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机制的对策研究》。《关于完善青岛市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机制的对策研究》获2012年度全省教育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出版著作和教材2部:《优秀幼儿教师6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幼儿园课程》。 3、孙玉洁 女,教育学硕士,副教授。曾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教师培训、教育科研多年。曾任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学前教育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师的培养培训、幼儿园管理、学前社会领域教育等。主持完成山东省“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两项,出版个人专著1部,编著全国教师教育教材1部,参编教育类著作4部,在核心期刊独立发表教育论文20余篇。 4、何京玉 女,博士,副教授。曾从事多年幼儿园实践工作,有丰富的一线经验,精通日、韩多种语言,曾担任学前教育学、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幼儿教师教育比较研究,在中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多篇论文。 5、苏静 女,教育学硕士,副教授,2014年入选青岛大学卓越青岛教师。师从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曾任青岛嘉峪关学校语文教师兼班主任,2001年荣获青岛市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2003年独创“苏静魅力诗词”特色课程,赴全国100多所大、中、小学进行“诗教”专题报告及骨干校长、教师培训百余场。2010年荣获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校三等奖。指导的学生荣获山东省首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2008年至今,先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一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两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先后在中华书局等出版社出版《中华儿童诗意课》、《不一样的诗词课》、《苏静魅力诗词》等七部儿童教育学、心理学专著,总计130万字。其中《新生来了》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3年最受教师欢迎的百佳图书”,《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获青岛市优秀科研成果奖。3、应用心理学专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心理学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包括特殊教育学校)都需要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工作者,以提高管理和生产的效能、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心理学迅速成为当代之显学。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始建于2004年,心理学系成立于2006年。该专业面向青岛地区招生,报名者年年增加,迄今已有三届毕业生,先后有20余名同学考取研究生深造。 应用心理学专业旨在为教育教学、政府管理、企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领域培养心理学人才,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素养提高与实践技能掌握的有机结合。通过几年的建设,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逐渐成熟,学科发展走向正轨,已成为青岛大学特色学科。心理学系内设心理学实验室和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自闭症研究中心)。 (1)心理学实验室下设基础心理实验室、生物反馈实验室,正在筹建脑电实验室和眼动实验室,拥有各类实验仪器设备和软件系统数十台套,包括北大青鸟、华东师大科教仪器厂生产的实验仪和实验台,心灵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心理实验系统和心理测评系统、多参数生物反馈系统、中科院认知能力评估系统等,可开展常规实验数十项,并具有一定开展实验研究的条件。 (2)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下设团体辅导室、个体咨询室、行为观察室、感觉统合训练室等,在满足临床方向课程教学需要的同时,开展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治疗、自闭症干预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蒲公英”心理服务热线平台(85956095),面向校内外提供心理学专业服务。 心理学系现有专职教师11人,80%以上教师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是一支比较年轻、富有朝气的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周东明、时建朴、李晓、丁月增、陈兴华、兰玉萍、胡琳丽、黄艳、张黎。4、教育技术学专业专业发展 新世纪,为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青岛大学于2001年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正式建置青岛大学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每届招生40人以内,本专业师生比为1:10,专业教学完全采用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学生配有学业发展指导教师——学业导师,以班级为单位配有班主任和辅导员。2011年建立硕士学位点,成为本科、硕士研究生教学研究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遵循“双重专业基础、多元领域发展”的理念,即夯实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和由现代教育思想主导的知识传承与建构基础,实训信息技术教育、网络教育环境建设与运维、数字媒体资源创作、人力资源培训与知识管理等多元领域发展的基本能力;为本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学术深造和进入社会的事业发展,搭建坚实的素质能量平台。经过本专业培养合格的毕业生,能够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教学;能够从事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环境建管与运维等教育教学发展支持工作;能够胜任企事业的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信息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教育类、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研究生。 截至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平均考研率:5%,平均就业率:5%。培养规格 本科4年。授予理学士学位。具体培养规格要求: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恪守职业道德,具备与时俱进的学与教理念;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具备优良的科技、文化、艺术和信息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体魄强健,心理健康,自尊自律;具备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基本修养和国家教师执业资格。 3.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技能和研究方法;具备学习过程与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理解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方法、实践和发展趋势,可从事相关课题研究。 4.具备基本应用软件和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教学及应用指导、数字媒体与影视作品创作、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技术装备规划与运维、项目培训课程开发与实施等专业能力。 5.具有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翻译能力,能用英语撰写专业文摘和语言交流。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简介 学院的前身为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其历史沿革可追溯到1951年成立的青岛教师业余进修学院。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青岛师范专科学校与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青岛大学,改名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2015年12月,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单位调整,重新组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并成立青岛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学院以教师教育为根本任务,主要承担为青岛地区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职能。现有教育学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涵盖教育管理、学科教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思想政治、英语等8个学科领域),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4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900余人,教职工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教授3人,副教授17人,博士20人,硕士21人)。设有山东省教育厅青岛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青岛大学培训基地、青岛教育发展研究院、青岛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心理学实验室等研究、培训机构,是山东省省级教师教育基地。创刊于1982年的《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更名为《山东高等教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院以建设高水平教师教育学院为目标,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和教师专业化的导向,大力加强教师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学科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学术性与师范性和谐统一、综合性与适应性有效结合、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一体并重、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有机渗透、教学技能与教育智慧协调发展、业务素质与师德修养全面提高”的教改方略,初步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中小幼教师教育纵向衔接,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贯通”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为地区教育振兴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 今后,学院将以建设特色优势学科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推进高水平教师教育学院建设,力争成为国内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成功范例。

186 评论

贝壳athena

链接:  提取码: an3r收集多部《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等。

268 评论

相关问答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27卷第三期

    链接:  提取码: an3r收集多部《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等。

    吃货阿呀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5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三期期末试卷

    沧州师范学院还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历史沿革沧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8年的天津沧州师范学院,是沧州历史上第一所普通高校。曾招收中文、数学

    流浪的好吃狗 2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第二卷

    范盛金研究出比世界著名的卡尔丹公式解题法更为实用的“三次方程新解法——盛金公式解题法”:(清晰图片,点击放大。) 当Δ=0(d≠0)时,使用卡尔丹公式解题仍存

    妩媚的撕纸座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6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第二卷期刊

    以上结论,发表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卷,第2期;1989年12月,中国海南。国内统一刊号:CN46-1014),第91—98页。范盛金,一元

    石头脾气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5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三期期末试卷语文

    沧州师范学院还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历史沿革沧州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58年的天津沧州师范学院,是沧州历史上第一所普通高校。曾招收中文、数学

    兔纸来个兔宝宝 1人参与回答 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