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57

A广州淘上居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原文物杂志官网订阅号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幸福顺延

已采纳
人们都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世界艺术宝库,它是怎样产生的呢? 在晋废帝太和元年(公元366年),有个对佛教很有修养的乐尊和尚,从远道西游到沙洲(今敦煌)东南角一座有三个耸立危削的山峰,名为三危山的地方。太阳快要沉入无边无际的沙漠里了,和尚还未找到住处,四顾苍茫无着落。正在这时,眼前忽然出现奇景,迎着夕阳,那三个高耸的山峰发出灿烂的金光。当时在和尚的幻觉中,好像有千万个佛在金光中显现。虔诚的和尚被突然的奇景惊呆,情不自禁感叹道:“这是圣地呀”,欢喜之极,顶礼膜拜,便许下了造窟的誓愿。其实,和尚看到的是三危山含有矿质的山石在夕阳反射下的效应罢了。从此,他到处化缘筹资,请来工匠,在这沙漠上开凿起石窟来。这就是后来被称作第一石窟的乐尊窟。 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许多善男信女来顶礼朝拜。建造石窟者也随之多起来,开始从和尚到王公贵族,又由地方大小官吏、有钱商人到普通百姓。根据自己不同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在那里布施不同功德。到唐朝武则天时已成为拥有1000多个石窟的佛教圣地了。 甘肃敦煌莫高窟 在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长长的栈道将大大小小的石窟曲折相连,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端庄的佛影,飘舞灵动的飞天……庄严神秘,令人屏声敛息。 这里,便是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 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通向中亚、西亚的陆上交通“丝绸之路”。千百年来,碧天黄沙的丝路贯通着中西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而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当年曾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以艺术形象宣传思想的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沿路留下了大量的石窟文化遗产,其中以莫高窟为主体的敦煌石窟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1987年12月,甘肃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甘肃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其中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代表。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 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 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 飞天4000余身, 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二十世纪初又发现了藏经洞(莫高窟第17洞),洞内藏有从4—10世纪的写经、文书和文物五、六万件。 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的注意, 形成了著名的敦煌学。 敦煌石窟艺术中数量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是壁画,最广泛的题材是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佛教史迹画,表现佛教在印度、中亚、中国的传说故事和历史人物相结合的题材;供养人画像,即开窟造像功德主的肖像,这是一部肖像史。 在莫高窟各个时代的壁画中,有反映当时的一些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衣冠服饰制度、古代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杂技的画面,也记录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为研究4世纪到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莫高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盛唐时期的壁画水平最高。供参观的洞窟较有影响的是96窟、17窟、130窟、158窟、259窟、285窟、200窟、428窟等。 西文学者将敦煌壁画称作是“墙壁上的图书馆”。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据记载,一位德行高超的和尚乐囫柱杖西游至此,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凿下第一个石窟。从十六国到元朝,石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十个朝代,1500年,至今,乐樽的那个石窟早已无法分辨得出,而莫高窟经过风沙侵蚀仍保存着十个朝代的750多个洞窟,窟内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彩塑三千余身和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此外,还有藏经洞发现的四、五万件手写本文献及各种文物,其中有上千件绢画、版画、刺绣和大量书法作品。如果把所有艺术作品一件件阵列起来,便是一座超过二十五公里长的世界大画廊。 莫高窟的彩塑多属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事迹的造像。因为莫高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泥塑。唐朝以前的泥塑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彩塑更为珍贵难得。 另外还有民族传统神话题材及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的各种社会活动,如帝王出行、农耕渔猎、冶铁酿酒、婚丧嫁娶、商旅往来、使者交会、弹琴奏乐、歌舞百戏……世间万象,林林总总。 莫高窟作为艺术的宝库,不同时代的艺术风尚在这里汇集成斑斓景观。敦煌唐代艺术代表了中国佛教艺术最璨烂的时代,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民族艺术水乳交融,敦煌唐代艺术空前丰富多彩。那雄伟浑厚高达十几米的巨大佛像;灵巧精致仅有十余厘米的小菩萨;场面宏大、人物繁密的巨幅经变;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单幅人物画无都使人印象深刻。 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她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象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捷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形象。提起敦煌,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 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壁画中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壁画中所绘的大量的亭台、楼阁、寺塔、宫殿、城池、桥梁和现存的五座唐宋木结构檐,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我国的雕塑和绘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美术史上记载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已失传,敦煌艺术的大量壁画和彩塑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 中国从四十年代起成立了莫高窟的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六十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加固;八十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
107 评论

冬眠的羽毛

1、使用杂志刊号直接在邮政官网上购买。2、购买过程:(1)首先登陆中国邮政官网。(2)鼠标移动至报刊订阅,可以直接选择需要订阅的报刊、杂志的类型,然后进一步选择。(3)在首页点击报刊订阅后,跳转到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直接进行查找自己要定的杂志类型。经过摸索(以订阅扬子晚报为例)。(4)查找成功。(5)点击自己需要的报刊杂志,然后配送地选择自己所在地区后,点击“购买”。(6)在接下来出现的页面选择订阅日期(起止日期)和份数,然后点击去结算。扩展资料其它订阅方式机构代购除了邮局订购以外最方便的就是去一些杂志订阅的网站。现在国内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杂志代订机构,如:包年优品、杂志铺。他们都具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有的还开创了一些新的订购模式,值得用户一试。但是,这里面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如品牌信誉差等。还有很多杂志由于订价低、书目厚也给这些代购企业的物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杂志订阅

185 评论

请叫我开森果

特点:高大瑰丽。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创造和打破了许多的世界纪录,其中多项纪录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高384公分,三簇树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鸟,树侧有一龙缘树逶迤而下。具推断可能为古神话传说中扶桑树。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长142公分,直径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划的人头、鱼鸟纹饰。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逾180公斤,被称为铜像之王。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纵目人像。高5公分,两耳间相距5公分。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铜人头像,面具。达50多件。

356 评论

tingting2171

《考古》、《文物》、《考古学报》这些是比较专业的。应该在看一些鉴赏类的《文物鉴赏》等

266 评论

朝夕忆可否

看这个感觉不如看地方的<文史资料>,我最开始看关于考古的书就是看的我们县出的<文史资料>,要说杂志,权威的就是<考古>了

142 评论

芦苇薇薇

传说传说中公元336年的某一天,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云游四方到了此地,已是黄昏时分,却只见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金光灿烂,似有千佛在跃动。他跪下来,发下宏愿,从今以后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在漫天黄沙的莫高窟入口中,埋藏着佛教的珍贵典籍,任何得到此典籍的人都有可能一步登天,成为超脱六道轮回的存在。虽然这个传说不知道是真假,但是却引来了邪魔外道的觊觎。赤蛇蝎:据说是全无心性的生物,每日里只为寻找更多一点的水分而在沙漠中游走。人类的血液就是它的最爱。雷族后裔:他本有机会继承祖先的事业,成为天界高高在上的神祗。但对于力量的疯狂追逐令他最终堕落。于是人们便在莫高窟见到他不停地寻觅,希望用神奇的典籍来重返天界。黑蛇蝎:似乎是赤蛇蝎的亲族,不过与赤蛇蝎不同的是它们在大量吸吮人类的血液后开始变得有智慧起来,当然也更加冷酷无情。鬼面蝠虎:它们拥有厉鬼一般可怖的面孔,两臂之间力大无穷,可以轻易撕开人的身体。它们出现在这里并不为宝藏,只是对寻宝人的身体有着饕餮对美食一样的喜好。飞天沙盗:这是一群来自异域的寻宝者,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宝物的消息,也不愿意信任任何伙伴,只是自己孤独地寻找。他们的妒忌心令他们对于一切有可能先他们一步拿走宝物的人憎恨无比。推荐于 2017-11-26查看全部6个回答非常值得推荐敦煌旅游-超详细攻略!根据文中提到的莫高窟为您推荐刚从敦煌旅游回来,实在太美了,在这里把我一份详细攻略分享给大家!湖南铂钻国际旅行社广告 2020麦积山旅游攻略_【完整版】_第一次去甘南必看攻略根据文中提到的莫高窟为您推荐麦积山旅游多少钱?去甘南跟团还是自由行好?哪些景点是必去的,有什么注意事项?去甘南八坊十三巷-拉卜楞寺-扎尕那-郎木寺旅游这篇攻略不得不看,看完这篇攻略去甘南,少走冤枉路。惠州市艾尚游旅游服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广告西藏怎么玩?需要多少钱?看达人分享2020西藏详细攻略我和闺蜜西藏7天之旅,去了布达拉宫,羊湖,纳木措,林芝等景点,分享一下旅游经验,线路-住宿-美食-景点全攻略。图文精美版572020-06-18敦煌莫高窟的传说故事40字?敦煌莫高窟的传说: 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公元366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奇妙的佛光影景象感动了,他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 于是乐尊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佛门弟子、达宫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经久不衰。46 浏览1422020-05-31敦煌莫高窟的传说你好, 一千六百多年前,有和尚师徒三人,欲往西天寻觅极乐世界,那天傍晚行至敦煌,宿营前,师傅请俩徒弟出去化缘。两人一东一西,各走一方。   向西的和尚法名乐樽,走到一处,见风景极美——朗朗大漠上,有一条蜿蜒小溪潺潺流过,溪北是戈壁无边,黄沙迷漫,寸草不生,荒凉凄厉;溪南是一条延绵无尽的低矮山脉,山脚下白杨成林,绿草茵茵,百鸟争鸣,生机勃勃。乐樽面对美景,感叹唏唏,乐而忘返,时辰一久,略感疲倦,便坐地小憩。突然,一道金光闪过,晃得乐樽困意全消,站起睁大双眼,只见金光出自溪南的山脉,而且不止一道,赤橙黄绿青蓝紫,由山顶发出,射向天空,一阵又一阵,照得天际流光溢彩,照得云朵五光十色,照得大漠瑞气升腾,照得乐樽满面彤红。乐樽原本就悟性极高修行极深,见此情景,顿然感悟,泓静的出家人之心也忍不住激情迸发,一阵狂奔至师傅跟前,高呼:“找到了!找到了!”。师傅面露会意笑容,也不问什么,轻声而郑重地对乐樽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于是,不久,第一个洞窟便在发光山脉面溪的山坡上诞生了。很快又有了第二个、第三个、……乐樽一心一意化缘建窟,造神供佛,将自己的才情、志趣、寄托、期盼,全都融入到大漠上这个山脉之中,洞窟之内。   从此,乐樽的奇遇广为转播,乐樽的佛洞更是引来无数商贾僧侣,文官武仕的极大关注,纷纷前来观摩朝拜,其中不乏出钱出力出策者,使之愈发规模宏大,灵气聚集。   乐樽之后,筑窟之风更是经久不衰,一浪高过一浪,一朝胜似一朝。高峰时,洞窟逾千。至今历一千六百余年,期间虽经时光磨难,战乱摧残,仍保有完整的洞窟492个,里面珍藏着历史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还有唐宋木构建筑五座。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集佛教艺术、建筑、彩塑、壁画之大成的旷世奇葩。   莫高窟之辉煌顶峰虽不在乐樽之时,但所有后来者均公认:乐樽的人品修行最高,所有后人,莫高与彼。为表对乐樽的崇敬之意,便将此处命名为“莫高窟”。这便是莫高窟有趣的传说之一。684 浏览142522017-11-24关于莫高窟的传说故事?传说传说中公元bai336年的某一天,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du云游四zhi方到了此地,已是黄昏时分,却只见莫dao高窟对面的三危山金光灿烂,似有千佛在跃动。他跪下来,发下宏愿,从今以后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   在漫天黄沙的莫高窟入口中,埋藏着佛教的珍贵典籍,任何得到此典籍的人都有可能一步登天,成为超脱六道轮回的存在。虽然这个传说不知道是真假,但是却引来了邪魔外道的觊觎。   赤蛇蝎:据说是全无心性的生物,每日里只为寻找更多一点的水分而在沙漠中游走。人类的血液就是它的最爱。   雷族后裔:他本有机会继承祖先的事业,成为天界高高在上的神祗。但对于力量的疯狂追逐令他最终堕落。于是人们便在莫高窟见到他不停地寻觅,希望用神奇的典籍来重返天界。   黑蛇蝎:似乎是赤蛇蝎的亲族,不过与赤蛇蝎不同的是它们在大量吸吮人类的血液后开始变得有智慧起来,当然也更加冷酷无情。   鬼面蝠虎:它们拥有厉鬼一般可怖的面孔,两臂之间力大无穷,可以轻易撕开人的身体。它们出现在这里并不为宝藏,只是对寻宝人的身体有着饕餮对美食一样的喜好。   飞天沙盗:这是一群来自异域的寻宝者,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宝物的消息,也不愿意信任任何伙伴,只是自己孤独地寻找。他们的妒忌心令他们对于一切有可能先他们一步拿走宝物的人憎恨无比。2 浏览572020-06-08莫高窟的历史故事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 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 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 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 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 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资。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 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 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 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 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扩展资料: 敦煌莫高窟传说故事: 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迹,称为“本生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北壁的壁画中,用绘画的形式描述了尸毗王“割肉救鸽”的事迹,只画了割肉和过秤两个情节。 属莫高窟最早的连环故事画之一。早在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为尸毗王时,慈悲仁厚,广行菩萨道,唯求作佛。帝释和毗首羯磨为试探尸毗王的慈悲与道心,就相约化成老鹰和鸽子。 演出猎食逃命记。鸽子躲入国王臂弯,老鹰疾飞猛追前来;国王表明救护一切众生的决心,老鹰抱怨道:“您渡一切众生,难道我不在一切众生之内吗?为何唯独不受您的悲悯而抢夺我的食物?” 国王说:“我曾发愿,若有众生前来投奔归附,必当保护。你需要什么食物?尽管说,我也一定满你的愿。”老鹰毫不客气,直索“新杀热肉”国王深思,“这就难了,不杀生,如何取得呢? 想我这身躯,老病死之后,转瞬间即腐败臭烂,既然老鹰要,就布施给它吧!”于是国王唤人拿刀,自己割下大腿肉给老鹰。不料老鹰竟然还要求:“我要你肉的重量与鸽子相当。 斤两可别我呀”国王又命左右拿来天平,让鸽子停在一端、另一端摆国王割下的身肉。奇怪的是,此时鸽子重量急遽增加,国王身肉相对变轻。全身肉几乎割完了,还是小鸽子重。 国王菩萨决心舍尽全身,以求与鸽子等重,于是奋力挣扎要爬上天平。鲜血淋漓、颤抖摇晃的身躯,连老鹰看了也不忍。“大王,您这是何苦?鸽子还我就得了。” 国王坚持悲愿,以手攀爬秤子,不料一使力,肉尽筋断,失控摔跌在地,却再度起身上秤。其心坚定无悔,感得大地震动、枯树生华,天降香雨、天女歌赞此菩萨必当成佛。 国王便作誓愿,“我割肉血流,不嗔不恼,一心不闷以求佛道者,我身当即平复如故。”霎时,身体恢复完好如初。人天见之,皆大悲喜。释迦牟尼佛于是圆满布施波罗密。 原来,白鸽是帝释天变的,老鹰是毗首翔摩变的。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尸毗王对佛、对普度众生的坚定至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高窟132 浏览59252019-10-29莫高窟的来历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扩展资料: 莫高窟结构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 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 北区的243个洞窟(另有5个洞窟已编入北区492个号中),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 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圆雕、浮雕除第96、130窟两尊大佛,第148、158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 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以第96窟6米的弥勒坐像为最高,小则10余厘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莫高窟62 浏览52932019-02-1413评论zhangcheng00003144422sdsa热心网友2说的真好,咋还以不登天嘞?8520217822haha查看全部13条评论评论两句13728

14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原文物杂志官网订阅号

    传说传说中公元336年的某一天,一个名叫乐樽的和尚云游四方到了此地,已是黄昏时分,却只见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金光灿烂,似有千佛在跃动。他跪下来,发下宏愿,从今以后

    ShangHaiWendy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原文物杂志官网订阅

    1927年(农历2月21日)生于河南省鲁山县城南15里袁寨西街。1933年(6岁)开始入私塾学校。读三字经,油盐杂字,百家姓,上下论语。1937年(10岁)读大

    haihuan1988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草原杂志官网订阅号

    发一条信息给到这个公众号,然后退出到微信聊天主页面,看看这个公众号是不是以对话框的形式展示在聊天页面,如果是的话就是服务号。

    汤汤小朋友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中原文物杂志官网订阅邮箱

    考古类的期刊挺多的,但是没有专门的,如果你想发表期刊论文,我可以帮你。

    陌陌上阡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中原文物杂志官网订阅电话

    考古学权威杂志(中央级): 《考古》 《考古学报》 《文物》

    KING纠结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