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3

小梅0429
首页 > 论文问答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iangyue514悦兔

已采纳
1、试析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内在基本矛盾—对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研究基本命题的一个尝试性解答,政治学研究》,1998年4期;(独著)2、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皇位嫡长子继承制度新论,《武大学报》1998年5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9年1期转载;(独著)3、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下的君权与相权冲突问题—兼论官僚组织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关系问题,《求索》1998年2期;(独著)4、对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授权制操作的建议《银行与企业》1998年5期(1/2)5、小叙事与大视野—读《中国俸禄制度史》,《江汉论坛》1998年9期;(独著)6、从人的观念看中西政治法律传统的差异,《法商研究》1999年1期;(独著)7、从政治分析的角度谈儒家思想的“基本同一性”,《武大学报》1999年1期。(独著)8、儒家“无为”思想的政治内涵—兼论“儒家自由主义”,《政治学研究》2000年2期;(独著)9、论合法性研究的现状、意义及其存在的不足,《法学评论》2000年3期;(独著)10、从入世谈我国政府职能模式重塑,收入《论WTO与政府管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独著)11、“背景”与“事件”—一个综观百年政治思潮演变过程的分析角度,武大学报《政治科学论丛》2001年卷;(独著)12、中西文化对谈,《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第5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2/2)13、浅论党史上左倾错误发生的传统文化背景,收《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政治》,武大出版社2002年出版,(独著)1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笔谈),同上。(独著)15、关于统治合法性内涵的思考—兼论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合法性问题,《海大法学评论》2002年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独著)16、对传统社会宗族、乡绅历史地位的再认识,《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4期;(独著)17、史林耆英 师道楷模—李涵老师的治学和为人,《武大学报》2002年2期;(2/2)18、找寻政治文明建设的传统资源,收入《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武汉出版社2003年;19、母权与帝制中国的后妃政治,《武大学报》2003年1期;《新华文摘》2003年5期全文转载;(独著)20、从价值预设看帝制中国廉政监察制度的历史困境与现代意义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独著)21、论帝制中国的君权合法性信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 (独著)22、论帝制时期中国政治正当性的基本层次 政治学研究 2006/04 (独著)23、帝制中国的两种基本“公”“私”观及其制度表现——一个从制度回溯观念的尝试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独著)24、从民主政治的“深层结构”看儒家文化的现代境遇 学习与实践 2006/06 (独著)25、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上的一种道德理想主义表达——论中国帝制时代“封建论”的思想逻辑与发生背景 政治学研究 2008/05 (独著)--------------------------------------------------------------------------------
115 评论

安好即可

1、道德意识的发生学考察,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2、现代西方德育理论概述,《长沙电力师范学报》1998年第2期3、论善恶与义务,武汉大学学报》(核心期刊)1998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8年第者11期论点摘要4、善恶问题研讨综述,《当代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10出版5、善恶价值与道德意识的性质及由来,《当代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年10出版6、善恶的冲突与个体选择,《修身齐家古今谈》,武汉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一版7、当代西方学校德育目标的依据探析,《武汉大学学报》,首届德育研讨会论文专辑 1998年8、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善恶选择,《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9、论善恶与德性,《中州学刊》1999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1期论点摘要10、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善恶选择的实现,《福建论坛》1999年第10期11、论善的功能,《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转摘12、善恶评价的标准与社会进步的标准,《东南学术》2000年第1期13、善恶问题的论域,《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1期14、试论善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长沙水电学院学报》 2000年第一期15、善恶论·博士论文答辩录,《东南学术》2000年第3期16、善恶评价标准的一元与多元辨证,《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17、从吴天祥小组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长江日报》理论版2000年6月26日18、善恶标准的合理确立,《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19、论善恶选择的前提,《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 第5期。20、论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的特点,《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 德育增刊21、论善恶评价的真理性,《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11期 论点摘要《伦理学》 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22、道德的代价及其合理性,《社会科学家》2001年第3期23、浅析马克思主义的至善观,《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24、试析恶在历史中的作用,《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25、论善恶历史选择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号26、善恶观的历史演变与现代转换,《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12期27、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全球伦理,《武汉大学学报》(政治科学论丛)2001年12月28、论善恶评价的性质,《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29、中国传统文化与新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综述,《江汉论坛》2002年第2期30、中国传统善恶观的历史发展,《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31、制度伦理的论域,《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32、论制度的伦理秩序,《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33、德育学科的比较研究与理论探索,《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34、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全球伦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35、论制度伦理的功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3年第1期36、现代西方善恶评价理论述评,《伦理学研究》,2003年第3期37、公民道德建设途径探析,《楚天学术》第3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38、日本的异文化间教育研究概览,《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39、“内引论”与“外灌论”之辩,《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285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