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1

我就叫小猪
首页 > 论文问答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坤坤890206

已采纳
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50篇,2000年以来发表的论文包括:(1~8见参考资料)于涛方中国城市功能格局与转型中日城市化专题研讨会2006年5月,大会宣读论文 于涛方,吴志强“Global Regions”结构与重构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06⑵于涛方从功能溢出到制度平衡:长三角区域整合辨析城市规划2006⑴:55- 于涛方,吴志强基于竞争的动态城市战略管理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⑵于涛方,吴志强 “战略转折点”与中小城市的发展战略研究——以济南章丘战略研究为实证城市规划2005⑸:22- 于涛方,吴志强昆山城市竞争战略与经营策略的演变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4⑶:23- 于涛方,顾朝林论城市竞争与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城市规划汇刊2004⑹:16- 于涛方国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国外城市规划2004⑴:28- 于涛方城市特色、竞争优势与竞争战略规划师2004⑺:14- 于涛方等基于竞争的动态城市战略管理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⑵待刊 于涛方,顾朝林新时期的城市与城市竞争力城市规划汇刊2001⑷ 于涛方,顾朝林基于资源、能力、环境的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规划师2005⑹:66- 于涛方京津冀全球城市区域边界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第5期 于涛方1980年代以来世界500强在环渤海湾地区投资研究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05年 于涛方,吴志强基于行业门类人口的环渤海地区区域结构研究人口与经济2005⑶:1-于涛方,吴志强中国Global Regions结构与重构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05⑶ 于涛方基于行业门类人口的中国三大全球城市地区区域结构研究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年会2005年8月 于涛方,吴志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边界界定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⑷:1- 于涛方,吴志强19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世界500强投资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第3期 于涛方长江三角洲“global Region”结构与重构研究中国城市化研究海内外研究组专题讨论会会议论文集2005年12月 于涛方,刘娜中国城市全球化与地方化程度分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⑶:65- 于涛方,李娜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整合研究规划师2005⑷:17- 于涛方,吴志强基于行业门类人口的长三角地区区域结构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⑸:48- 于涛方,吴志强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崛起的条件和机制研究(以沪宁杭为例)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⑶: 于涛方都市连绵区边界界定研究2004年中国地理学会论文集2004, 于涛方,彭震,方澜城市地理学角度论国外城市更新 人文地理2001年03期 于涛方结构主义地理学——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人文地理 于涛方,顾朝林人文主义地理学——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2期 于涛方,陈震晶城市更新类型分析──以盱眙旧城区改造为例 规划师2000年04期 于涛方,王珂,涂英时西方城市规划中的技术乌托邦主义 现代城市研究 于涛方,顾朝林,徐逸伦,王洪,段学军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2期 朱传耿,王振波,于涛方省级边缘区的就业空间结构模式及其动力机制 中日城市化专题研讨会2006年5月 顾朝林,于涛方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南京社会科学 5、6合刊 顾朝林,于涛方等大都市伸展区:全球化时代中国大都市地区发展新特征 规划师 2002年02期; 顾朝林,于涛方,陈金永大都市伸展区:全球化时代中国大都市地区发展新特征 规划师 2002年02期; 顾朝林,于涛方等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 黄瑛,于涛方海岸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规律研究 城市问题2002年增刊 李娜,于涛方论城市竞争力及评价方法和程序人文地理2005⑶:44- 李娜,于涛方城市竞争优势的驱动阶段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⑶:42- 李娜,于涛方江苏研究城市适宜度评价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⑴:99- 何深静,于涛方,方澜城市更新中社会网络的保存和发展 人文地理2001年06期 方澜,于涛方,钱欣战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 城市问题2002年01期
350 评论

yangwenmoney

109 评论

真巧穆斯林

出版著作有:《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中国的历史都市——景观保存与街区再生之路》(合著、日本出版),《东方的塞纳河左岸》(合著)。参编《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城美的创造》,《城市规划原理》(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用书),《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发表论文40余篇,主要论文有:“近代上海城市特征分析”,“城市特色维持与历史保护”,“国外文物登录制度的特征与意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问题研究”,“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历史性场所国家登录制度初探”, “城市风景保护与城市风景规划”等。附主要著书和参编书籍:《名城美的创造》(共著),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城市规划原理》(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用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参编)《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中国的历史城市——迈向景观保护和社区再生》,(日本)鹿岛出版会,2001,(共著)《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参编)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国家文物局编,《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参编)《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设计作品选2003?城市规划系》(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东方的塞纳河左岸——苏州河沿岸的艺术仓库》(第二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城市风景规划——欧美景观控制方法与实务》(译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999年以前发表论文1、实验小区的模式语言初探,《南方建筑》,1991,N1(1991年全国建筑论文竞赛二等奖)2、理性的桎枯――城市规划中“红线”概念的反思,《新建筑》,1992,N2,ISSN1000-39593、城市历史保护的生态观,《城市规划汇刊》,1992,N4,ISSN1000-33634、城市特色维持与历史保护,《城市规划汇刊》,1992,N5,ISSN1000-33635、中国城市规划基础理论问题之我见,《城市规划》,1992,N5,ISSN1002-13296、我国十年改革时期的城市规划,《华中建筑》,1993,N2,ISSN1003-739X7、近代上海城市特征分析,汪坦、张复合主编《第四次中国近代建筑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ISBN7-112-020758、《名城美的创造》(共著),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ISBN7-5629-06279、近代上海都市构造とその特性に関する分析,《日本建筑学会研究报告集》,1996,ISSN1340-421010、上海外滩歴史地区の景観保全计划に関する研究,《日本建筑学会论文集》,1997,N496 ISSN1340-42101999年度发表论文1、国外文物登录制度的特征与意义,《新建筑》,1999,N1,ISSN1000-3959,B09762、英美日三国文物登录制度之比较,《城市与设计》(台湾)N9/10,1999/9,ISSN1028-12073、历史性城镇保护的目的与方法初探,《城市规划》,1999/7,ISSN1002-13294、历史环境保护与都市景观创造,《城市规划汇刊》,1999/6,ISSN1000-33635、日本历史环境保护法制的形成过程与特征,《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V27S,1999年12月,ISSN0253-374X6、日本文化财登录制度与近现代建筑保护,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ISBN7-302-03652-7/TU?1497、城市设计思潮备忘录,《新建筑》,1999,N6,ISSN1000-3959(译文)8、城市是时间的艺术,《文汇报》,1999/07/27,CN31-0039、公园绿地与阪神?淡路大地震,《城市规划》,1999/10(译文)ISSN1002-13292000年度发表论文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问题研究,《建筑师》N94,2000/6,ISBN7-112-04327-12、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发展,《建筑师》N94,2000/6,ISBN7-112-04327-1,张松、吴承照、阮仪三3、《城市规划法》修改的理论问题初探,《城市规划》,2000/3,ISSN1002-13294、作为图式描述的城市——《城市设计的系谱》一书评介,《城市规划汇刊》,2000/4,ISSN1000-33635、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9,V40S1,ISSN1000-00546、《城市规划原理》(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用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参编),ISBN7-113-04272-0/TU?36707、日本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时代建筑》,2000/3,9,ISSN1005-1359TU8、亚洲历史环境保护的动向——以日本为例,《时代建筑》,2000/3,9,ISSN1005-1359TU(译文)9、产业遗产:都市新话题——工业老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文汇报》,2000/5/8第9版,CN31-0032001年度发表论文1、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挹略,《华中建筑》,2001,N1,ISSN1003-739X,张松、阮仪三、顿明明2、《中国的历史城市——迈向景观保护和社区再生》,(日本)鹿岛出版会,2001/7,(共著),ISBN4-306-07231-2C30523、《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ISBN7-5323-6228-04、日本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法律、政策与公众参与,《华中建筑》,2001/4, ISSN1003-739X5、话说上海“万国城镇”的建设,《时代建筑》,2001/1,3,ISSN1005-1359TU6、《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同济大学出版社,5,ISBN7-5608-2272-X/TU?400(参编)7、发掘工业厂房新价值、维系都市文化多样性——近代上海产业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上海画报》,2001/7,ISSN1004-22028、源于个性城市的特色设计,《规划师》,2001/5,朱晓明、张松,ISSN1006-00229、越南河内还剑湖历史地区的保护与再开发,《时代建筑》,2001/3,9,ISSN1005-1359TU(译文)周瑾10、破墙透绿看洋房,《文汇报》,2001年11月2日第14版,CN31-00311、关注上海的花园洋房,《文汇报》,2001年11月2日第14版,CN31-0032002年度发表论文1、21世纪日本国土规划的动向及启示,《城市规划》,2002/12,ISSN1002-13292、城市之变——北京、上海、广州三城阅读杂记,《时代建筑》,2002/3,ISSN1005-1359TU3、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古镇的文化景观解读,《时代建筑》,2002/4,ISSN1005-1359TU4、我这二十年,《规划师》,2002/4,ISSN1006-00225、中国西部名城“拆”“留”之间的积极保护,董鉴泓、张松,《城市规划汇刊》,2002/4, ISSN1000-33636、江南古镇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熊侠仙、张松、周俭,《城市规划汇刊》,2002/6, ISSN1000-33637、美国历史性场所国家登录制度初探,张松、周旋旋,李百浩主编,《第二届中德现代建筑技术研讨会论文》,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6,ISBN7-5629-1807-48、东京湾:“蓝”“绿”重于“金”,《解放日报》,2002/1/18,CN31-0019、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国家文物局编,《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2(参编),ISBN7-5006-3399-8/K?40110、上海的“空间”遗产,葛红兵主编,《城市批评——上海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1月,ISBN7-5039-2131-5/G?3092003年度发表论文1、营造从何开始,《时代建筑》,2003/1,ISSN1005-1359TU2、保护中求发展、发展中守特色,《城市规划汇刊》,周俭、张松、王骏,2003/2,ISSN1000-33633、日本的历史城镇和传统街区保护实践,《小城镇建设》,2003/4,ISSN1002-84394、21世纪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ISSN 1009-30365、“世界”遗产——超越文化民族主义(西村幸夫著),《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译文),ISSN 1009-30366、南浔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何依主编,《中国当代小城镇规划精品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ISBN7-112-05475-3/TU?47947、一个城市规划专家对上海的忧虑(访谈),《上海文化》,2003/1,ISSN1005-989X8、城市风景保护与城市风景规划,张松、蔡敦达,《城市规划》,2003/10,ISSN1002-13299、“天朝上国”眼中的殖民建筑,《社会科学报》,2003年9月11日第4版,CN31-003410、依法保护城市遗产、全面提升都市品质,《上海盟讯》,2003年9月,CN31-00682004年度发表论文1、《东方的塞纳河左岸——苏州河沿岸的艺术仓库》(第二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5月,0万字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毕业设计作品选2003?城市规划系》(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3月,5万字3、产业遗产保护推动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城市规划汇刊》,2004/4,(第二作者)4、城市:生活的艺术与艺术地生活,《艺术当代》,2004/45、上海の近代建筑保存の现况,日本与中国:历史城市的保护再生国际研讨会(京都),2004年8月6、丽江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理想空间》第4期,2004年6月7、整治历史环境、重现遗产价值,《理想空间》第4期,2004年6月8、历史景观保护与城市风景营造,《理想空间》第4期,2004年6月9、从历史保护教育看当前的热点话题——青年学子的认识与观点,《理想空间》第4期,2004年6月,(汇编)10、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得与失,《中国文化遗产》,2004年秋季号2004年9月11、长安广场,《理想空间》(世博会特辑),张松、王骏,2004/1012、论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制度建设,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国际研讨会,2004年10月13、上海城市遗产的基本状况和保护对策初探,亚洲近代建筑网络第四次国际会议,2004年10月2005年度发表论文1、《城市风景规划——欧美景观控制方法与实务》,张松、蔡敦达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ISBN7-5323-7737-72、《上海的水城——青浦的文化记忆》(编著),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3、留下时代的印记 守护城市的灵魂——论城市遗产保护再生的前沿问题,《城市规划汇刊》,2005/34、论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张松、周瑾,《建筑学报》,2005/75、传统城市消失的N种理由,《城市中国》,2005/36、从“建筑实验”到“建设实践”,《时代建筑》,2005/5

314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