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32

君君如冰
首页 > 论文问答 > 小学教育儿童文学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笨鸟肥肥

已采纳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学教育只是代表你的专业,要看你具体研究的哪一个专业方向,跟你所擅长的去确定题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师去商量。
324 评论

一纯佛雨

讲授课程本科生:学前心理学、幼儿学习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史、心理测量与诊断、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研究生:儿童心理学理论动态研究、儿童游戏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现指导研究生14名主要科研方向学前儿童创造潜能的开发、学前儿童游戏心理主要科研项目共出版著作40余部(其中,主编30余部),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SCI检索论文摘要1篇,重点刊物论文30余篇,外刊7篇),出版教学录像片两部,获省级科研成果奖励6项、校级科研成果奖励3项。 主持的科研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幼儿创造力与社会性和谐发展的策略研究”(已结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规划基金项目“幼儿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结题)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中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关照研究”(进行中)主要科研成果论文类(1995年至1997年在外刊上发表的文章)“中日两国母亲育儿心理的对比研究”,《日本国际幼儿教育学会研究论文集》,8“儿童发展加速现象研究”(1),《日本教育心理学会论文集》,9“中日两国儿童发展勾配现象的研究”,《第21回OMEP世界大会发表论文集录》,8“儿童发展加速现象研究”(2),《日本教育心理学会论文集》,11“中学生食生活的教材开发”,《日本弘前大学教育实践研究集录》,3(获校级科研成果奖)“青森县初高中女生食生活的现状调查”,《日本弘前大学教科教育研究纪要》3“关于女子高中“间食”的授课实践研究”,《日本弘前大学教科教育研究纪要》,12(获校级科研成果奖)重点刊物与CSSCI论文王小英:“国外关于游戏功能研究的新近展”,《学前教育研究》1王小英:“关于游戏经验对幼儿解决问题效用的研究”,(1)《学前教育研究》4王小英:“关于游戏经验对幼儿解决问题效用的研究”,(2),《学前教育研究》5王小英:“日本保育内容的几种建构学说及其启示”,《教育导刊》1 (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6全文转载)王小英,王丽娟:“个体概念早期发生探微”,《学前教育研究》,3丰田弘思,米谷光弘,车文博,高健,王小英:“关于日中大学生记忆活动的比较研究”,《心理学探新》1王小英,陈容辉:“学习障碍儿童的‘障碍’探析与鉴别”,《学前教育研究》5王小英,张宇:“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学前教育研究》,6丰田弘思,车文博,米谷光弘,高健,王小英:“关于中日大学生精制化活动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1王小英,郭娟:“儿童阅读障碍的生成与诊治研究综述”,《学前教育研究》,1王小英:“学前儿童创造人格的构成与塑造”,《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王小英:“哲学视角下儿童游戏的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王小英,杨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发散思维发展的特点及趋势”,《学前教育研究》,9王小英,王丽娟,郭丽华:“近十年来国外游戏研究新进展”,《心理科学》,5((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2全文转载))王小英,努尔沙拉:“从历史角度看游戏在日本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外国教育研究》,10Wang,XY, Yang,Y,Li,L “Research on features of divergent thinking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ged 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4,39(5-6):192-(SSCI)王小英:“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王小英:“论发展中的学校教研工作”,《中小学教师培训》,3王小英:“无为而为的游戏活动与幼儿的创造力发展”,《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4王小英,杨海燕:“4-6岁儿童未来时间认知教学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5(9月)王小英:“探寻儿童游戏意义的新视野”,《学前教育研究》,10王小英:“日本幼儿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整合性与连续性”,《外国教育研究》,2王小英,车文博:“精神分析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心理科学》5王小英:“教育原点的偏离与回归:点化与润泽生命”,《学前教育研究》,4王小英(通讯作者):“走进幼儿生命的教育—一场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话”,《学前教育研究》,4王小英,石丽娜:“3—6岁幼儿合作学习的水平与特点”,《学前教育研究》,12孙贺群,王小英:“儿童同伴合作学习的价值、机制与促进策略——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学前教育研究》,10张宇,王小英:“20世纪以来联邦干预下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启示”,《外国教育研究》,3王小英等:“3—6岁儿童情绪理解过程:情绪表现、归因和调节”,《心理科学》,4王小英等:“幼儿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与指导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6张宇,王小英:“论中小学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当代教育科学》,12孙贺群,王小英:“从保守走向进步:历史视野中20世纪初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2孙贺群,王小英:“嬗变与走向:美国学前课程的历史转型及启示”,《外国教育研究》,1核心期刊与省级论文王小英:“幼儿体验认知的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早期教育》,8王小英:“切勿扭曲儿童人格的发展”,《幼儿教育》,10王小英:“父母如何满足婴儿交际的需要”,《幼儿教育》,12(《教育文摘周报》1全文转载)王小英:“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幼儿教育》7-8王小英:“满足儿童印象的需要”,《早期教育》3王小英:“坚持教学改革,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教学研究》1王小英:“让孩子学习乐观”,《家政与家教》1999创刊号王小英:“托起孩子,让他飞!”,《家政与家教》3王小英,万垒俊:“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成因分析与鉴定”,《普教研究》1王小英:“母子互动关系的建立及其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导刊》3王小英:“孩子生活中的父亲”,《为了孩子》4王小英,陈容辉:“学生厌学的机理与防治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5王小英:“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幼儿教育》3王小英:“开发幼儿创造潜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育导刊》4王小英:“父所不欲,勿施于子”,《早期教育》,6(下)王小英:“让孩子扎牢生命的根”,《早期教育》,12(下)王小英:“论儿童游戏与动物游戏的联系与区别”,《教育导刊》12王小英:“瑞吉欧方案教学与幼儿创造潜能开发”,《幼教新视野》,1王小英:“幼儿园创造教育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幼教新视野》,2王小英,万磊俊:“学前儿童自我的成长与扶植”,《幼教新视野》,3王小英:“母-婴心理治疗系统模型述评”,《中国家庭教育》,3王小英:“幼儿园教科研活动应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教育》,10王小英:“父亲的教育职能与儿童的身心发展”,《幼教新视野》,1王小英,杨继英:“从人才观的视角透视学前期家庭健康教育的意义”,《中国家庭教育》,2王小英:“要学会敬畏生命”,《教育导刊》,2王小英:“日本幼儿园教育课程研究动向”,《幼儿教育》,2孙冬颖,王小英:“被忽视幼儿的行为表现及其教育对策”,《幼教新视野》,2王小英,李雪艳:“论运用恰当的刺激模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教育导刊》,3王小英:“心理咨询师在日本幼儿园”,《幼儿教育》,5王小英,王琦:“图画书:选择有要领,阅读有诀窍”,《为了孩子》,6王小英,王晓娟:“教玩具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幼儿教育》,11王小英:“警惕早期教育窄化的学习倾向”,《教育导刊》,12王小英:“儿童游戏乃‘无为而为’”,《中国视野下的学前教育》(朱家雄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1王小英:“幼儿园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教育活动的指导”,《幼教新视野》,2王小英,员春蕊:“幼儿心理问题解答”,《学前教育》(家教版),6王小英:“开发课程资源不容忽视的路径:幼儿合作学习”,《儿童与健康》,1王小英,石丽娜:“幼儿合作学习的意义、内涵及特点”,《学前教育》,1、2王小英:“合作学习的历史演进与当代价值”,《教育导刊》(专家论坛),1王小英:“幼儿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教育导刊》(专家论坛),2王小英:“正确认识与处理幼儿合作学习中的四个关系”,《教育导刊》(专家论坛),3王小英:“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应凸显对‘人’的关照”,《教育导刊》(专家论坛),7王小英:“关于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导刊》(专家论坛),8王小英:“走向为学而教”,《教育导刊》(专家论坛),9著作与教材类王小英,满晶编著:《学前心理学》(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廖桂春,王小英,蔡珂馨主编:《幼儿园课程目标与评估》,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月廖桂春,王小英,蔡珂馨主编:《幼儿园小、中、大班课程计划与教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5月廖桂春,王小英,蔡珂馨主编:《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设计》, 1999年5月韩秀英主编,王小英,吴淑范等副主编:《幼儿创造性思维训练》(上、下),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1999年11月韩秀英主编,王小英,吴淑范等副主编:《儿童创造思维训练理论与实践》,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1999年11月蔡珂馨主编,姚伟,王小英副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教师用书、家长用书),长春出版社, 2001年6月李春萍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参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4月马云鹏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参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5月车文博主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参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年10月马云鹏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参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王小英,张明编著:《心理测量与心理诊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日]松田道雄著:《育儿百科》,王小英参译(王少丽主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9月王小英主编:《幼儿园创造教育研究》,长春出版社,2003年7月韩秀珍,王小英,蔡珂馨主编:《幼儿园方案教学实践活动探索与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3月王忠民主编:《幼儿教育辞典》(参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4月齐放主编,王小英,蔡珂馨副主编:《吉林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教师用书》(上册),(小、中、大、学前班,共4册),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齐放主编,王小英,蔡珂馨副主编:《吉林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幼儿操作材料》(上册)(小、中、大、学前班,共20册),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王小英,蔡珂馨主编:《《国内外幼儿教育改革动态与趋势》,(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王小英著:《创造力学前课堂》(上、下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王小英主编:《新教子1000问》(上、下册),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5年1月齐放主编,王小英,蔡珂馨副主编:《吉林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教师用书》(下册)(小、中、大、学前班,共4册),吉林教育出社,2005年1月齐放主编,王小英,蔡珂馨副主编:《吉林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幼儿操作材料》(下册)(小、中、大、学前班,共20册),吉林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王小英主编:《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活动设计与反思》(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5年10月王小英策划:《“促进幼儿创造人格有创造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实验基地研究成果集锦之一、二、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成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齐放主编,王小英,蔡珂馨副主编:《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马云鹏,王小英主编:《高级教育研究法》,东北师范大学自编教材(4+2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2005年11月王小英主编:《365 幼儿妈妈半小时》(上、下册),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马云鹏,孔凡哲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参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王小英著:《儿童游戏的意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王小英主编:《智力学画》(全十册),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5月王小英主编:《小小巧手DIY》(全五册),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年9月崔哲、王小英、蔡珂馨主编:《自主探究创造教育》(实践篇)(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全四册),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5月崔哲、王小英、蔡珂馨主编:《自主探究创造教育》(理论篇),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5月王小英参编:《中国孩子必备自救手册》,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王小英主编:《幼儿数学基础与拓展》(三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王小英、蔡珂馨主编:《主题活动与幼儿成长》(走进儿童——新课程理念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王小英主编:《幼儿安全常识操作手册》(三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车文博主编(王小英参编):《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第二卷、第三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日]高杉自子著,王小英译:《与孩子们共同生活——幼儿教育的原点》(李季湄审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蔡珂馨、王小英主编:《区域活动与幼儿成长》(走进儿童——新课程理念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丛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鉴定成果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促进幼儿创造人格与创造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已结题)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五”重点课题:“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已结题)国家教委基础教育中心课题:“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心理学研究”(已结题)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幼儿创造力与社会性和谐发展的策略研究” (已结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规划基金项目“幼儿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已结题)

98 评论

灵虫糖宝

— 91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 , 是十九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典型类型具有普遍而永久的艺术魅力,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中国人而言,他的童话故事对中国儿童的阅读及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海的女儿》里小人鱼的形象所具有的爱与牺牲的精神,以及为求得一个灵魂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使无数中国人为之流泪,为之震撼。安徒生童话所传达的深广的人道主义和勇于奉献的精神使中国人倍感亲切和温暖。安徒生说:“我要用我的一切思想和感情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在旁边听。小孩子们可以看那里面的事实,大人可以领略那里面所含的深意。”可见,安徒生及他的作品是活在儿童和成人的心中的。而且,成人作为儿童教育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由此可以看出儿童文学与成人对儿童教育的关系。一、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一)儿童文学的定义首先,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是培育美好心灵的文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里,不仅有童心童趣,有美好的快乐,也有着先进的教育观念。其次,儿童文学是“教育成人的文学”。很多人一讲到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时,教育的目标总是指向儿童而从不指向成人自己,原因是某些儿童文学作家和研究者并没有将自己看作与儿童一起跋涉、探索人生道路上的同伴,没有意识到在儿童文学中(当然也在生活中),成人作家与儿童是在做双方面的相互赠与,这是达不到成功教育儿童目的的。我们不能将儿童期仅仅看作是向成人发展的过渡阶段,其实儿童与成人是人生的两极,是生命的两种不同形态,两者相互影响,同步发展。成人也应该向儿童学习。稍加留意,童话中许多有趣的问题将给成人带来有益的思考。为什么过去年代的童话是慢节奏的、舒缓抒情的,而现代性童话节奏变快,我想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成人去探讨。不是从教科书里去翻现成的答案,而是要阅读作品本身,去用心感悟。童话的这些变化,实际上是记录了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观念的改变,成长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儿童心理和生理的早熟变化。(二)利用儿童文学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因罗马大诗人、文艺批评家贺拉斯曾经用“寓教于乐”概括了文艺的社会作用。他说:“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文艺的教育作用是通过美感作用来实现的。鉴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寓教于乐”对于他们则更为适宜,更为需要。因为儿童们阅读文艺作品时,决不是明确地抱着接受思想教育或提高认识能力的目的,而首先是为了寻求乐趣。在这种愉快的感受和乐趣的满足中,儿童们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教育。这种教育较之于理性的说教更自然、更亲切、更深刻,有时甚至使孩子们永生难忘。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什么能对孩子们产生这样大的魅力呢?首先,喜爱有趣的文学作品是孩子们的天性;其次,这些儿童文学作品把广袤而神秘的世界展示在小读者们面前,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讲给他们听,满足了孩子们贪婪的求知欲望、追求愉快的兴味和爱美的天性。正像甘露滋润禾苗一样,好书滋润着儿童们的心田。成人作家应该“不是把儿童看作未完成品,然后按照自己的人生预设去教训儿童,也不是仅从成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去利用儿童,而是从儿童自身的原初生命欲求出发去解放和发展儿童,并且在这解放和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将自身融入其间,以保持和丰富人性中的可贵品质……其次,成人作家不是发展中儿童生命的创造者,而只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儿童生命的引导者和激发者。二、从对儿童教育的观点解析《海的女儿》(一)崇高的美《海的女儿》中小人鱼最终没有获得王子的爱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小人鱼不失为一个悲剧人物。但是在她身上不时回响起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究之音,体现着为实现理想九死不悔的追寻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小人鱼为实现“获得不灭灵魂”这一理想上下求索的过程可以称作“激情的过程”。正是有了对理想的向往这一激情作内驱力,小人鱼才会采取如此热烈、极端的方式来实现她的目的。“只要我能够变— 92 —成人,可以进入天上的世界,哪怕在那儿只活一天,我都愿意放弃我在这儿所能活的几百岁生命,”这就是小人鱼对理想的宣言。之后,变成人的小人鱼马上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悲哀境地。失去声音的小人鱼要获得王子的爱变得极其困难。尽管巫婆曾说美妙的身材可以吸引王子,可是王子心中的爱人却是救起他的姑娘。小人鱼“无言的苦恋”终于成了悲剧,美好的理想被无情的现实毁灭了。后来,只要她把尖刀刺进王子的胸膛,便可以恢复自己的海底生存。但她不愿意以牺牲他人幸福来换取自己的偷生。他丢掉了刀子,并最终在黎明来临之际变成了海上的泡沫。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多么崇高和动人心魄。在忍受痛苦的过程中,在自我牺牲的过程中已获得了永恒不灭的灵魂。追求灵魂必须经历漫长、曲折、艰难、痛苦的求索之路,只有那些不畏漫漫长路、敢于上下求索的人才能得到他,这实际上是一个灵魂自我完美的过程。一切人类最美好、最崇高的精神品格,都将经受生命之炼狱的考验,这也是安徒生童话中常常表现的主题。(二)“付出”的美“好几个晚上,她看见他在音乐中乘着那艘飘着许多旗帜的华丽的大船,她从绿灯心草中向上窥望。风吹起她银白色的长面罩的时候,如果有人看到她,他们总以为这是一只天鹅在展开它的翅膀。”(《海的女儿》)可能是觉得这个故事太悲伤了,大家都不忍心看到小人鱼就这么变成了浪花中的泡沫。在可怜而短暂的一生中,她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可是她却恰好感悟到爱情中最宝贵的那部分无私。相比较而言,在现实中,要做到爱情中的无私付出就好像骑自行车到月球那样不容易。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转化为无形的压力在我们每个人的肩膀上积累,所以对待儿童教育就更应该从小抓起。生存的压力让人窒息,情感也跟着变得脆弱。小孩子也是,从小如果只是一味溺爱,就会变得自私自利而完全不愿意有所付出了。其实,《海的女儿》中爱情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不能用收获来衡量。如果说起收获,她收获了什么?她从来没有得到过王子的心。最后,她双手奉上了自己三百年的美好生命,随波散去了。然而,在她化作泡沫的那一刻,她至少是平静的。这就是爱的魔力,由真心付出才能实现的魔力。(三)爱的美小人鱼本是水族,何以抛下生养之地和优越的生存条件,向往人间?这恰是安徒生这篇童话的创作用意之所在——赞颂人间。人,是神圣美好的。小人鱼不惜牺牲自己的优势,不仅是为了获得一个人的外在形态来生活,而是在于获得人类爱情,从而获得人类的灵魂。灵魂是不灭的,灵魂的永恒意义始终是跟人类圣洁的爱、崇高的牺牲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灵魂不是随便可以得到的,只有通过美好的精神品格和善良的行为,它才显现实际存在的意义。安徒生为我们展示了灵魂的双重意义:一重灵魂是神圣高洁、永恒不变的,值得人们去为之追求和争取;另一重是灵魂的获得必须经历艰难曲折的道路,因而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因此,通过小人鱼的经历可以给小读者幼小的心灵难忘的印象。那个”不灭的灵魂“也许仍然作为一个崇拜,包裹在他们记忆中,但闪光的爱、刚毅的意志、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却又会震荡他们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说,《海的女儿》不仅属于儿童的现在,也属于他们的将来;不仅属于儿童,也属于成人,她是可以拥有广泛的读者层次的艺术珍品。三、安徒生童话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安徒生继承了民间创作和其他前辈童话作家的许多优点:他的故事生动活泼,语言具有深厚的民间风味和幽默感;但他又有发展,他在他的童话中注入了浓厚的诗情和想象,使他的作品读起来像诗。 他的童话既有诗意的想象,更有深邃的内涵那些隽永的文字里有非常博大的心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精神,为儿童传递出对生活、对善、对美的信念,也给儿童和成人展现着人性的善良、高贵、勇气、力量、牺牲等高尚品格,展现出美好、充满梦幻和奇妙的世界。他们以其特殊的经典品质为儿童早期的人格成长提供着丰富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影响,滋润着儿童们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使他们从小就懂得怜悯、同情、爱和关怀,学习品尝人间情感所蕴涵的欢乐、幸福、痛苦、烦恼等人生百味,这些影响甚至可能是终生的。正因为安徒生童话的独特风格和思想才使得他的故事感动了全天下无数的人,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对儿童产生着永远的吸引力,是他们学习与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当今的儿童并不需要像《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样经典的作品,而恰恰相反,能感动今天的孩子的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离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默默温馨和殷殷情爱……感动他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新的时代催促着我们急急匆匆往前赶,我们是否应该稍作停留,重新聆听安徒生这个童话诗人的亲切讲述,并重新思考”童话故事“的真正含义。那写满了自然秘密的安徒生童话,那执着于永存和奇迹,宣扬“爱产生生命”、“寻求者得救”的安徒生童话,那不厌其烦地歌颂善良、童真和欢乐的安徒生童话,对于儿童、包括成人在内的所有现代人,难道不具有上升的意义吗?参考文献:[1] 安徒生我作童话的来源和经过[J] 赵景深,译1925,16(8)[2] 陈刚《海的女儿》的三重世界及其”生命之痛“的启蒙意蕴[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3] 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4] 韦苇《海的女儿》的多种解读可能[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9)[5] 杨宁跨越时空的吟唱——从《丑小鸭》和《海的女儿》看安徒生童话的现代意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230 评论

bismarck66

论中国的儿童文学 文 / 柳树下的童年 近日读杂志,看到世界各国国民素质的排行,北欧小国丹麦高踞榜首。这使我想起了安徒生,就是那个弱小胆怯的鞋匠的儿子,影响了整个丹麦。当然,在丹麦人看来,安徒生的主要贡献并非童话,或者还有一些人认为,安徒生根本算不上大文学家,他不配与世界上其他有名的文学家平起平坐。但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至少可以下这样一个定论:丹麦今天的成就与安徒生不无关系。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提倡儿童文学。 其实,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产生了儿童文学的萌芽。如先秦的某些寓言,《井底之蛙》、《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买椟还珠》等等;后来一些小说,像《西游记》、《聊斋志异》、《镜花缘》,童话因素也较浓厚,但始终没有一种纯粹的儿童文学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再往后就到了二十世纪,学者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里,开始对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和儿童诗、儿童小说、学校剧等在儿童教育中的意义,及其创作要领进行论述,可惜影响不是很大。 直到五四时期,经鲁迅、周作人等著名文学家的大力提倡,中国的儿童文学才真正发展起来,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就。如鲁迅翻译了俄国童话作家的一本《爱罗先珂童话集》。周作人发表了《童话研究》、《童话略论》、《儿歌研究》等论文。叶圣陶出版了中国的第一本童话集《稻草人》。还有冰心、丰子恺、张天翼…… 中国的儿童文学的确发展起来了,可我总觉得,这里面有很大的弊端,导致其整体成就低下。 首先是观念问题。中国的旧观念,似乎总不把儿童当成完整的人来看待,就像乘车、乘飞机要半票一样,在文学上,也只给了儿童半票。如《三字经》、《千家诗》、《幼学琼林》之类读物完全是站在成人的高度来教育孩子,只准其仰视,不能平等相待。对此,周作人曾提出过一个全新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将儿童当作完全的个人,承认他们具有与成人同样的人格,才能真正理解“儿童的世界”。这观点相当正确,我们读安徒生、王尔德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童话对成人来说,也是相宜的,甚至更过于儿童。安徒生在给他朋友的一封信中就曾说过,他的童话不仅是写给孩子听的,更是写给那些为孩子讲故事的大人看的。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安徒生的作品才能够让人回味一生,保持永久的魅力,永不褪色。 其次是潮流问题。我始终认为,文学是不应该赶潮流的,儿童文学尤其如此。《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虽说人性相近,但毕竟个人所历世事不同,所以要归纳出一个恒久的人性来,很难。童性却又是另一种情况,凡世间儿童,大抵都如一张白纸,纯真净洁,一尘不染,没有生来就阴险狡诈的,也没有生来就疾恶如仇的。所以,单就儿童文学来说,它完全可以拥有一个恒久的主题:善。试观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所要表达的思想也都无非一个“善”字,只不过表达方式更为奇妙,对“善”的内涵挖掘的更深一些罢了。现今有很多童话作品,往往一味追求情节上的曲折和形式上的时髦,而忽略了童话创作的根本目的,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还有人文精神问题。现代的童话,为迎合时代需求,常常有科普内容出现,这虽是一件好事,却使我想起了童话作品里面人文精神的匮乏。究竟科技与人文哪一个更重要?我的偏见,是人文,至少在童话里面是这样。因为我近来总是想,如果科技过于发达了,人类将会成为它的奴隶,而不是主人,这原理和守财奴没什么两样。与科技不同,人文却是属于人类自己的东西,不能看作“身外之物”。所以人文精神的充实,比科技的发达更重要。通过科普来教育孩子,也许可以使他变得更聪明、更现代;但通过人文精神来感化孩子,却能够使他成为一个善良、高尚的人,这世上还有什么比善良更可贵呢? 末了,我想说明一点,搞儿童文学必须慎重。虽说童话是最浪漫的一种文学形式,作者尽可以凭自己的想象随意发挥,但是,其内涵必须是纯精神的,不应该杂有任何物欲的痕迹,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是一张张纯洁的白纸,我们需要对他们负责。

308 评论

火星电台666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育论文题目有哪些?    1、自媒体背景下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研究  2、小学英语教育理论与移动学习资源设计和应用的有效结合  3、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教育软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小学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5、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衔接与贯通研究  6、技术支持下的小学协同教育需求分析  7、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素养教育  8、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  10、拉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11、试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  12、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13、临沂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14、教育公平视角下流动儿童受教育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为例  15、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  16、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7、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  18、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团体干预研究  19、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效应  20、民汉合校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21、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实效性的尝试  22、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策略  24、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  25、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6、信息技术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27、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28、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9、小学低年级在新课改中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30、家庭系统治疗对小学行为问题学生教育的启示  31、小学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32、小学常规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33、小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为例  3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35、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36、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37、小学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  38、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39、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相关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作用  40、远程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41、新常态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优化研究  42、探索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新思路  43、探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4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45、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46、探研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  47、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48、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49、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革新  50、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策略研究  5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52、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5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  54、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5、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56、新课改中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57、美国心理健康教育对我国农村小学心理辅导的启示  58、我省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59、建寄宿制小学促教育均衡发展  60、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61、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62、认知神经科学青春期研究理论对小学高学段教育的启示  63、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  64、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65、小学思想品德课中Flash教育动画的开发与教学应用  66、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  67、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谈  68、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安龙县毛草坪小学为例  69、对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的思考--基于北京市A小学的调研  70、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以江西省南昌市小学为例  71、本土化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探索  72、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  73、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在父母教育卷入及学习成绩的中介作用  74、宿迁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中心小学为例  75、关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探讨  76、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应对策略  77、朋辈心理辅导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78、浅谈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79、漫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  80、用多媒体技术助飞农村小学语文教育  81、浅谈小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82、正确应用现代教育设备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83、信息网络环境对小学科学教育方法的影响研究  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85、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  86、媒体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87、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88、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89、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淮安市中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研究  90、广西农村小学英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考  91、从教育技术视角探讨克服小学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92、教育质量“资本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93、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新探  94、信息技术“同步共享” 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95、积极心理学对开展小学生涯教育的启发  9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策略探究  97、情感教育现状评析--基于云南XX小学调查  98、普通小学特殊儿童心理教育初探  99、浅谈小学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00、中加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类课程教学比较研究  101、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102、“微翻转”学习方式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促进  103、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相关方法  104、探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05、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06、薄议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  107、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看教育公平  108、浅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  109、浅谈心理咨询在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价值  1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字化教育游戏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策略探析  111、教育公平视野下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  112、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探析  113、义务制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四川省12所农村小学实地调查报告  114、例谈农村小学“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探求  115、浅谈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优越性  116、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价值体现  117、农村小学有效运用教育技术装备的探索  118、活用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19、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做起。小学教育这个专业致力于研究学习儿童心理、儿童教育方面。主要是心理学、教育学;并侧重于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上小学教育论文题目只是给大家作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顺利写出满意的小学教育论文。

305 评论

相关问答

  • 小学教育儿童文学论文

    小学教育主要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政治、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基础教育,对儿童后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才。下面跟着小编一起看

    爱我大兴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论文

    马进福搜概念理解】发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一般了解】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 2、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3、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爷很忙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论文800字

    以下资料供你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

    洒脱的家伙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论文2000字

    一、小学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儿童心理的有意性和自觉性。学习的社会性要求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义务感,也培养了意志力,这些对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集体生

    凡人帽子11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学前儿童教育学论文

    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

    C站队丶肥皂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