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34

梦中的纸马
首页 > 论文问答 > 民国上海影坛杂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AstrophelandStella

已采纳
这位民国女明星就是王汉伦,她出生于1903年,原名为彭剑青,虽然说王汉伦出生在一个封建的大家庭中,但是由于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因此,她的父亲也对其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后来的日子里,王汉伦也被父亲送到了上海教会女校圣玛利亚书院中读书,在那个年代中,女孩子读书是一件很少见的事情,但王汉伦的父亲却并不吝啬这样的付出。可以说,这段时光也成为了王汉伦生命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
178 评论

公山虚1

《沈寂人物琐忆》(沈寂)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_2lt3ACLu8c5BoLTsEuA 提取码:33ok书名:沈寂人物琐忆作者:沈寂豆瓣评分:1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年份:2017-5页数:300内容简介:《沈寂人物琐忆》是海上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文艺活动家沈寂关于民国直至1949年后,主要活动于上海的小说家、剧作家、电影人、戏曲表演家和其他艺术家,以及艺林中琐事逸闻的回忆文章结集,其中大部分文章曾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过。这些文章对于了解、理解那个年代,尤其是民国老上海的文人、艺术家,以及艺林、文坛状况都具有特别的价值和意义。作者简介:沈寂,原名汪崇刚,浙江奉化人,1924年9月生于上海,肄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在《小说月报》《万象》《春秋》《紫罗兰》等杂志发表短篇小说40余篇,并出版小说集《捞金印》《两代图》《盐场》《红森林》。1946年起主编《幸福》等杂志,1948年创办人间书屋。沈寂结识了当时活跃于上海文坛的柯灵、张爱玲、徐等不少作家,亦熟悉阮玲玉、周璇、黄金荣、杜月笙、哈同等上海滩风云人物 ,出版有传记文学《一代影星阮玲玉》《一代影星周璇》以及关于黄金荣、哈同的传记小说《大亨》《大班》,是写老上海人物的行家里手。1949年后曾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2016年5月病逝于上海。

195 评论

魅力人生

fishb00ne 门吏 二级(267) | 我的提问 | 我的回答 | 我的消息(17/20) | 我的空间 | 百度首页 | 退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百科 帮助 百度知道 > 娱乐 > 电影相关问题• 大陆电影是要经历一次变革? • 中国电影分哪几个阶段? • 中国电影的5阶段是哪我个阶段? • 谈谈对中国电影的看法 • 中国电影的美学特点 订阅该问题互联星空 网罗天下电影资更新更全的电影资讯尽在互联星空!无论是体育、影视、音乐、娱乐可鼎办公家具 专业的电影可鼎办公家具专业生产办公家具,办公椅,礼堂椅,剧院椅,大堂椅,公购房者网站全新推出网络租购房者网站地产网络经纪人版块,强大的系统功能支持,个性化的房源项目经理挂靠-中国房地产房地产,勘察设计,建筑行业人才招聘门户网站!18万专业人才,3万个职业经理人实用手册-华恒华恒智信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专业提供职业经理人实用手册设计以北京市成人教育技能培训学我校长期开设全国监理工程师、全国物业企业经理资格认证、理财规经理人-福州精成文教信息中国市场营销资格证书考试---营销职业经理人权威证书,教育部考试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添加到搜藏待解决谁能告诉我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悬赏分:5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5 天 18 小时提问者:yuannaisong - 试用期 一级 答复共 6 条伴随着清皇朝末年到民国,再到新中国,这100年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下,中国电影历经风风雨雨走过了开拓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三个历史阶段的百年路程。 开篇 艰难的孕育期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初期中国电影”、“民国电影”:那些幼稚土气的剧照却是中国电影之母亲最早的分娩。 自清末1905年至新中国建立前1948年的45年中,以无声默片和有声黑白片为技术特征,中国电影艺术处于开拓时期即孕育期。那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封闭落后、外强入侵、战乱频繁、满目疮夷,中国电影显得稚嫩病弱,但第一代正直爱国的电影工作者顽强努力地以30年代和40年代大都市上海为主要基地,创作出了系列优秀作品。值得回忆的代表成就有如《神女》、《春蚕》、《压岁钱》、《渔光曲》、《迷途的羔羊》、《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等一批优秀佳片。 而在这期间,观看电影成了国人的一种精神源泉与支撑。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虹口海宁路乍浦路口用铅铁皮搭建了虹口活动影戏院,这一上海最早的专业电影院(也有称中国最早的专业电影院)迅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仿效者。 通过那些早期看到的影片,大家记住了至今也常常出现在挂历上的那些富有感染力的面容。伴随幼年的中国电影的,是让我们倾慕景仰的那些名演员。如袁牧之、郑君里、金山、赵丹、陶金、阮玲玉、胡蝶、周璇、白杨、舒绣文、上官云珠等第一代优秀演员,他(她)们的名字和塑造的角色形象成为那一历史阶段的品牌标志,流传至今。他们的音容笑貌甚至会伴随着走过我们的一生。 如果要细数家珍般罗列一下中国早期影片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总括一下,1905年到1949年值得我们回忆的20部国产影片是:《定军山》、《难夫难妻》、《庄子试妻》、《阎瑞生》、《劳工之爱情》、《孤儿救祖记》、《胭脂》、《火烧红莲寺》、《野草闲花》、《歌女红牡丹》、《神女》、《渔光曲》、《马路天使》、《十字街头》、《夜半歌声》、《铁扇公主》、《沙鸯之钟》、《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乌鸦与麻雀》。 中篇 渐入佳境 我们再看看岁月的蒙太奇,当记忆跳跃到共和国成立之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前1965年的17年间,我们眼前的中国电影正如从无声黑白片向有声彩色片过渡那样渐渐丰富多彩了起来。 中国电影进入了成长期。 在第二代有觉悟、有理想、有激情的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作出了如《白毛女》、《上甘岭》、《李时珍》、《林则徐》、《聂耳》、《董存瑞》、《渡江侦察记》、《红色娘子军》、《李双双》等等那样一批经典杰作,成为那一历史阶段的业绩丰碑。 少年的中国电影同时也培养出一批技艺精湛的第二代表演艺术家,由当年电影界评选出的孙道临、刘琼、舒适、于洋、崔嵬、陈强、张平、王心刚等22位巨星的肖像悬挂于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的影院门厅,令广大观众时时瞻仰、流连忘返,成为那一历史阶段不可磨灭的品牌标志而永远传扬。 从1950年到1966年,可以令国人骄傲的国产影片应该是这些,共24部:《桥》、《我这一辈子》、《武训传》、《南征北战》、《上甘岭》、《祝福》、《女篮五号》、《红孩子》、《林家铺子》、《青春之歌》等等。 断层期 无声空白段 正当我们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的想象之中,看过“起承”进而希望看到更好的“转合”之时,却突然“停电”、“熄火”,光消影灭。我们只好窒息在电影院的黑暗之中,大气不喘地睁大饥饿的眼睛注视着那一片暗无天日的黑暗,等待五光十色的影像再次复活…… 自1966年发生10年文化大革命至1978年的13年中,新中国经历了一场浩劫和灾难,林彪、四人帮两大反革命集团的极左路线一度统治中国社会,全国除8个“样板戏”外舞台银幕一片空白,整个文化事业遭受重创,中国电影艺术经历了一个被扼杀窒息的断层期。 1968年下半年开始,江青下令“北影”、“长影”、“上影”和“八一”四大电影制片厂开始拍摄“样板戏”,把“革命成果”搬上银幕。第一个投入拍摄的是《智取威虎山》,谢铁骊担任导演,钱江担任摄影,比起“文革”时遭遇巨大打击的大多数电影人来说,他们虽然获得一定的行动自由,却同时被抹杀了电影创作和艺术追求上的自由。那个时代的荒诞令人不堪回首。 “8亿人民8部戏”概括了那8个“样板戏”一统天下的时代。不堪回首的1966年至1976年这10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可谓贫薄,仅有寥寥6部电影供给嗷嗷待哺的几亿中国人:《智取威虎山》、《侠女》、《精武门》、《闪闪的红星》、《创业》、《决裂》。 转折篇 走向成熟 如果没有邓小平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国电影事业的前路不可想象。 四人帮被粉碎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转折点的1979年至今,随着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带动了经济的大飞跃、政治的大变革、文化的大进步,以声、光、影现代化彩色片与更加大众化、现代化的电视艺术片结伴同行为技术特征,中国电影跨入了成熟时期。新时期的中国影视艺术开始向市场化转变运作,各门类创作队伍全面壮大,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全面开放,生产经营向世界潮流靠拢,加之全球电脑信息化传播方式的擂鼓助威,推动着第三代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涌现出如《小花》、《泪痕》、《庐山恋》、《喜盈门》、《芙蓉镇》、《牧马人》、《黄土地》、《红高粱》等等一大批传世精品,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丰硕成果。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世纪末的成熟时期,成年后的中国影视艺术大踏步飞跃前进,呈现出人才辈出、繁花似锦的兴旺面貌,更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第三代演艺明星,他(她)们的名字和塑造的精彩角色早已在亿万观众中广受崇仰。片子中主要演员的名字和主要角色的形象令人过目牢记、历久不忘。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自1977年至今的一些经典代表影片吧!这些载入史册的电影就是—《汪洋中的一条船》、《归心似箭》、《小花》、《天云山传奇》、《阮玲玉》、《三毛从军记》、《喜宴》、《大话西游》、《天下无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孔雀》等。 闪回的情节剪接: 中国电影难忘的创新片段 中国电影的公司化经营 如果为中国早期电影划定界限的话,那么1909无疑是关键性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电影界有两件大事发生,一是北京的丰泰照相馆失火,二是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正规性的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值得一说的是,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却暗中验证着中国电影在地域上的首次重心转移,由威严排场的皇都北京转向开放且市井化的上海。 中国最早的电影公司如同中国最早的专业电影院一样,是由西方人建立的。那时的中国有4亿人口,已经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很多西方的冒险家纷纷来到中国,想靠拍摄电影赢利。经过一段个人的零散拍摄活动,中国第一家正式的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于1909年在上海成立。尽管该公司的事业并不成功,但它提供的资金和设备却方便了张石川和郑正秋这两位早期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走上影坛。 191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在上海组织经营了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新民公司,承包了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剧、导演,雇用了一批演员和摄制影片的全部职员。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共同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后来出现了“明星” 、“大中华百合”、“天一”三家电影公司。自1925年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三家电影公司在市场上呈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又以资格最老的明星公司为老大。 当时中国电影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同业之间的竞争,更严峻的是来自美国电影的威胁。尤其是中国电影业最活跃之地上海,美国的影片没有限制地在所有中、上等影戏院上映,而且档期与在美国的同步。 回答者:cyh7215 - 试用期 一级 1-30 08:36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到现在,中国电影已走过了一百年。中国电影三个历史阶段: 开篇 艰难的孕育期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初期中国电影”、“民国电影”:那些幼稚土气的剧照却是中国电影之母亲最早的分娩。 自清末1905年至新中国建立前1948年的45年中,以无声默片和有声黑白片为技术特征,中国电影艺术处于开拓时期即孕育期。那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封闭落后、外强入侵、战乱频繁、满目疮夷,中国电影显得稚嫩病弱,但第一代正直爱国的电影工作者顽强努力地以30年代和40年代大都市上海为主要基地,创作出了系列优秀作品。值得回忆的代表成就有如《神女》、《春蚕》、《压岁钱》、《渔光曲》、《迷途的羔羊》、《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等一批优秀佳片。 而在这期间,观看电影成了国人的一种精神源泉与支撑。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在上海虹口海宁路乍浦路口用铅铁皮搭建了虹口活动影戏院,这一上海最早的专业电影院(也有称中国最早的专业电影院)迅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仿效者。 通过那些早期看到的影片,大家记住了至今也常常出现在挂历上的那些富有感染力的面容。伴随幼年的中国电影的,是让我们倾慕景仰的那些名演员。如袁牧之、郑君里、金山、赵丹、陶金、阮玲玉、胡蝶、周璇、白杨、舒绣文、上官云珠等第一代优秀演员,他(她)们的名字和塑造的角色形象成为那一历史阶段的品牌标志,流传至今。他们的音容笑貌甚至会伴随着走过我们的一生。 如果要细数家珍般罗列一下中国早期影片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总括一下,1905年到1949年值得我们回忆的20部国产影片是:《定军山》、《难夫难妻》、《庄子试妻》、《阎瑞生》、《劳工之爱情》、《孤儿救祖记》、《胭脂》、《火烧红莲寺》、《野草闲花》、《歌女红牡丹》、《神女》、《渔光曲》、《马路天使》、《十字街头》、《夜半歌声》、《铁扇公主》、《沙鸯之钟》、《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乌鸦与麻雀》。 中篇 渐入佳境 我们再看看岁月的蒙太奇,当记忆跳跃到共和国成立之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前1965年的17年间,我们眼前的中国电影正如从无声黑白片向有声彩色片过渡那样渐渐丰富多彩了起来。 中国电影进入了成长期。 在第二代有觉悟、有理想、有激情的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创作出了如《白毛女》、《上甘岭》、《李时珍》、《林则徐》、《聂耳》、《董存瑞》、《渡江侦察记》、《红色娘子军》、《李双双》等等那样一批经典杰作,成为那一历史阶段的业绩丰碑。 少年的中国电影同时也培养出一批技艺精湛的第二代表演艺术家,由当年电影界评选出的孙道临、刘琼、舒适、于洋、崔嵬、陈强、张平、王心刚等22位巨星的肖像悬挂于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的影院门厅,令广大观众时时瞻仰、流连忘返,成为那一历史阶段不可磨灭的品牌标志而永远传扬。 从1950年到1966年,可以令国人骄傲的国产影片应该是这些,共24部:《桥》、《我这一辈子》、《武训传》、《南征北战》、《上甘岭》、《祝福》、《女篮五号》、《红孩子》、《林家铺子》、《青春之歌》等等。 断层期 无声空白段 正当我们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的想象之中,看过“起承”进而希望看到更好的“转合”之时,却突然“停电”、“熄火”,光消影灭。我们只好窒息在电影院的黑暗之中,大气不喘地睁大饥饿的眼睛注视着那一片暗无天日的黑暗,等待五光十色的影像再次复活…… 自1966年发生10年文化大革命至1978年的13年中,新中国经历了一场浩劫和灾难,林彪、四人帮两大反革命集团的极左路线一度统治中国社会,全国除8个“样板戏”外舞台银幕一片空白,整个文化事业遭受重创,中国电影艺术经历了一个被扼杀窒息的断层期。 1968年下半年开始,江青下令“北影”、“长影”、“上影”和“八一”四大电影制片厂开始拍摄“样板戏”,把“革命成果”搬上银幕。第一个投入拍摄的是《智取威虎山》,谢铁骊担任导演,钱江担任摄影,比起“文革”时遭遇巨大打击的大多数电影人来说,他们虽然获得一定的行动自由,却同时被抹杀了电影创作和艺术追求上的自由。那个时代的荒诞令人不堪回首。 “8亿人民8部戏”概括了那8个“样板戏”一统天下的时代。不堪回首的1966年至1976年这10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食粮可谓贫薄,仅有寥寥6部电影供给嗷嗷待哺的几亿中国人:《智取威虎山》、《侠女》、《精武门》、《闪闪的红星》、《创业》、《决裂》。 转折篇 走向成熟 如果没有邓小平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中国电影事业的前路不可想象。 四人帮被粉碎后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转折点的1979年至今,随着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带动了经济的大飞跃、政治的大变革、文化的大进步,以声、光、影现代化彩色片与更加大众化、现代化的电视艺术片结伴同行为技术特征,中国电影跨入了成熟时期。新时期的中国影视艺术开始向市场化转变运作,各门类创作队伍全面壮大,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全面开放,生产经营向世界潮流靠拢,加之全球电脑信息化传播方式的擂鼓助威,推动着第三代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涌现出如《小花》、《泪痕》、《庐山恋》、《喜盈门》、《芙蓉镇》、《牧马人》、《黄土地》、《红高粱》等等一大批传世精品,成为这一历史阶段的丰硕成果。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世纪末的成熟时期,成年后的中国影视艺术大踏步飞跃前进,呈现出人才辈出、繁花似锦的兴旺面貌,更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第三代演艺明星,他(她)们的名字和塑造的精彩角色早已在亿万观众中广受崇仰。片子中主要演员的名字和主要角色的形象令人过目牢记、历久不忘。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自1977年至今的一些经典代表影片吧!这些载入史册的电影就是—《汪洋中的一条船》、《归心似箭》、《小花》、《天云山传奇》、《阮玲玉》、《三毛从军记》、《喜宴》、《大话西游》、《天下无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孔雀》等。 闪回的情节剪接: 中国电影难忘的创新片段 中国电影的公司化经营 如果为中国早期电影划定界限的话,那么1909无疑是关键性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电影界有两件大事发生,一是北京的丰泰照相馆失火,二是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正规性的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值得一说的是,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却暗中验证着中国电影在地域上的首次重心转移,由威严排场的皇都北京转向开放且市井化的上海。 中国最早的电影公司如同中国最早的专业电影院一样,是由西方人建立的。那时的中国有4亿人口,已经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很多西方的冒险家纷纷来到中国,想靠拍摄电影赢利。经过一段个人的零散拍摄活动,中国第一家正式的电影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于1909年在上海成立。尽管该公司的事业并不成功,但它提供的资金和设备却方便了张石川和郑正秋这两位早期中国电影的代表人物走上影坛。 191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在上海组织经营了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新民公司,承包了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剧、导演,雇用了一批演员和摄制影片的全部职员。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共同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后来出现了“明星” 、“大中华百合”、“天一”三家电影公司。自1925年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三家电影公司在市场上呈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又以资格最老的明星公司为老大。 当时中国电影面临的不仅仅是国内同业之间的竞争,更严峻的是来自美国电影的威胁。尤其是中国电影业最活跃之地上海,美国的影片没有限制地在所有中、上等影戏院上映,而且档期与在美国的同步。 “香港电影之父” 第一个电影女演员以及男扮女装的男演员 1913年,几乎与《难夫难妻》拍摄的同时,一个叫黎民伟的广东人在香港组建了一家名叫“华美”的电影公司,他是“我镜剧社”的香港主持人。不久该公司就与亚细亚公司合作拍摄了《庄子试妻》,这也是影史上第一部由香港出品的故事短片。 1921年黎民伟和两位兄长黎海山和黎北海创建香港首家电影厂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所以被称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曾在孙中山北伐开始时,就扛着摄影机,在战火纷飞中拍摄攻打广东惠州城的镜头,甚至从飞机上俯拍战场全景,那些战地摄录镜头,组成了《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的大型新闻纪录片,所以他也是一位革命者以及中国最早的纪录片工作者。 他利用该剧社的文明戏布景和演员,以“华美影片公司”名义拍摄了故事片《庄子试妻》,片长2本,是《蝴蝶梦》中的“扇坟”一段。由黎民伟自己编剧并反串扮演女主角庄子之妻。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扮演“扇坟”的使女一角,她是中国影片中出现的第一位女演员。 第一个摄影棚和第一部长故事影片 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在董事会张元济、夏瑞芳、鲍威昌等的支持下,试办电影制片业务,聘任留美学生叶向荣为摄影师,开始拍摄时事短片,如《商务印书馆放工》、《盛吉荪大出丧》等。1918年7月,决定扩大制片业务,单独成立“活动戏影部”,搭建了有玻璃屋顶的摄影棚。 首部中国故事长片《阎瑞生》。 是由轰动一时“阎瑞生勒死妓女王莲英”谋财害命一案所改编,片子极卖座。这之后,电影就蓬勃发展起来。1918年商务印书馆成立了专门的电影制作发行部门活动影戏部,标志着中国电影制片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同与之前亚细亚公司的外资背景和幻仙公司的投机性质,“商务”活动影戏部自资经营,具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和规模,有比较明确的制片设想和管理制度,它的成立是中国电影产业规模经营的开始。 第一部“武侠”影片 从《侠女》、《大醉侠》、《神秘的大佛》到《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武侠片始终是近一个世纪来中国电影在外国观众眼中的形象代言,不过当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李安捧起金像的那一刻,他应该在道谢名单里加上80年前的一部电影的名字—《火烧红莲寺》。“红莲寺一把火,‘放出了无量数的剑影刀光’,‘敲进了武侠影戏的大门墙’。” 有人统计,从1928年到1931年中国共上映227部武侠神怪片。 1928年张石川、郑正秋拍摄的这部电影带动了中国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无论是从技术积累的角度,还是从题材拓展的角度来看,“武侠”两字自此片后便成了中国电影军械库中的常规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从此在剑光侠影中长大。 《火烧红莲寺》掀起的是第一次武侠片热潮,之所以盛行主要还是各电影公司基于商业上的考虑,发生地是在上海;第二次成规模的热潮,是在上世纪60年代的港台地区,此时的电影人充分意识到了电影是高风险、投机性的商业产品,由胡金铨所代表的“文人武侠”到张彻强调男性情义的暴力武侠,导演的风格化展示越发凸显,在此期间还使武侠逐渐从“刀剑”向“拳脚”过渡;第三次高潮是在80年代初的中国内地,从1983年《神秘的大佛》开始,《武当》、《神鞭》等影片随后,到《少林寺》时成就了这次高潮的最高峰;第四次热潮,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一批“新编”性武侠片的拍摄为代表,《新龙门客栈》等电影使得两岸三地的电影人联手拍片,华语电影也进一步整合。最近《英雄》、《十面埋伏》以及金庸武侠小说的大陆电视版,包括许多影视中的武侠手法处理,也是一种热潮、现象。 第一次称呼电影导演 第一批电影明星 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 今天,没有人会陌生“电影导演”、“电影明星”、“电影剧本”这些词。可你知道在中国什么时候才有了这些称谓吗? 1922年,陆洁在《影戏杂志》发表的文章中,第一个将指挥拍摄影片的人称为“导演”。中国第一代导演们,组织拍摄了上述一批优秀影片。出现了中国第一批电影明星孙道临、赵丹、谢添、于洋、谢芳、田华、于蓝等。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 而金焰,则是中国电影明星中最早的“电影皇帝”。风流倜傥的金焰在联华电影公司有顶梁柱的地位。《野草闲花》是他首部成功之作。金焰是朝鲜人,父亲因为参加朝鲜的民族独立运动,被当局通缉下举家逃亡到中国,他被送到上海姑姑家。1929年,金焰向明星公司自荐,担任郑正秋的笔记员。后来孙瑜自美回国,选金焰担任自己的处女作《风流剑客》里的角色。 第一部有声电影 第一首电影歌曲 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首先试制了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两家影片公司合股,以“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的名义,租用日本发声映画株式会社的有声器材和设备,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有声影片《旧时京华》。联华影片公司在1930年拍摄的《野草闲花》中,首先用蜡盘发音配了中国第一支电影歌曲《寻兄词》。1934年,以有声电影创作的影片《桃李劫》诞生了。 几年之前,贾樟柯拍了一部名叫《小武》的电影,有人说这是一种新锐的态度,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愤怒青年式的电影。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的评判标准来看,如此的“愤青”电影早在70年前便有,而开山鼻祖似乎就应当是被奉为左翼电影经典的《桃李劫》。 在今天看来,《桃李劫》依然是一部具有冲击力的作品,这或许正是来自创作者们年轻而无所畏惧的激情。影片的导演应云卫当年只有30岁,却已经是上海话剧界的先锋人物,《桃李劫》则是他的首部电影作品;本片的编剧兼主演袁牧之更是不到25岁,即便是初次接触电影,《桃李劫》便已显露出他特有的才华,就在两年之后,他所执导的《马路天使》更成了一部经典中的经典。 电影杂志 说到中国电影100年的历史进程,绝不可以忽视电影杂志的存在与影响。电影杂志的出现,是电影史以及电影传播史上的大事。以至到了现在,它的影响力也一样不可以忽视。 现代新闻传播史上,有一个很通俗很流行的叫法,称呼1933/1934/1935年为“杂志年”,因为在这几年中有着比之寻常年头更多的新杂志面世,从而形成一个杂志出版高潮期。30年代,正逢年轻的中国电影危难之时,何去何从?严峻的现实摆在每一个电影人面前。此时此刻诞生的电影杂志肩负着“改革神圣、迷信、凶恶、打杀之国片作风”,提倡“宣扬艺术、宣传文化、启发民智、拯救影业的制片方针”的道义与任务。 自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本《影戏杂志》(1920年1月)诞生以来的第一个10年(1920年-1930年),大约仅仅出现过20余家电影刊物,而第二个10年(1931年-1940年)就有90余家电影刊物问世(以上所指不含戏剧电影混编的综合杂志),在这近百种电影刊物中,出版于这3年的即占了半数以上(绝大部分产生于上海一地),这其中包含着许多著名影刊:《明星月报》、《文艺电影》、《时代电影》、《现代电影》、《明星半月刊》、《电声》、《电通》、《联华画报》等。 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故事影片 1935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故事片《渔光曲》终于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故事影片。 第一部农村题材的影片 第一部新文学作品影片 《狂流》是第一部正面描写农民反抗地主残酷压迫的农村题材的影片。《春蚕》是第一部将“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优秀电影。 “国防电影”、延安抗日、动画片 共产党看到了电影事业的魅力。有家创立于1930年的联华电影公司, 在中国电影最危难时刻却定立“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的宗旨。那个时期的好电影有《恋爱与义务》、《狂流》、《大路》、《渔光曲》等等。

241 评论

豆哥豆爷

她是王汉伦,她是民国时期一位非常有名气的女演员,经常被老板拖欠工资,后来还通过法律手段上诉,但是未能得到解决。

129 评论

yuanning2008

中国电影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第一部电影诞生。拍的第一部电影叫《定军山》,主演是谭鑫培,说明第一部片子就是中国的民族形式结合在一块儿,就是京剧。到1949年是中国电影拓荒时期和初步形成规模的时期,这一段当中主要出现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变化,尤其是30年代以后共产党介入电影业,开展了一个主题电影的工作,就把早期的《鸳鸯蝴蝶片》、《鬼怪片》拉回了现实,投入了抗日和民主的洪流,当时拍的《余光曲》获得了莫斯科电影奖,还有1935年拍的《风云儿女》部片子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拍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比如说《马龙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揭露了当时反动统治的黑暗,歌颂光明,引导人们向着光明的路上飞奔。 第二个阶段从1949年到1966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电影,成立了北影、上影、长影等一些电影基地,以它们为骨干也成立了一些电影厂,每一年都做出了很多好的影片,尤其是1959年到60年初这一段,当时出的《难忘的1959备忘录》、《早春二月》、《阿诗玛》、《五朵金花》都是这一段时间出现的。当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 从1966年开始到1978年是电影相对困难的时期,尤其是在1976年之前,因为这一段时间中国出现了比较多的政治运动,四人帮控制着,但是就在这一段当中,电影人顶住压力,拍出了《创业》、《海峡》、《闪闪的红星》,而且有一些得到了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肯定。从1978年到90年代,开展了思想解放运动,拍出了《芙蓉镇》这一批带有伤痕的电影,而且拍出了《开国大典》、《大决战》这些革命历史大片,形成了一次新的高潮。 从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电影除了美国一枝独秀以外,其余的民族电影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电影的发展,1996年专门在湖南长沙召开了一个电影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影视河流”等等方针政策保证了中国电影的正常顺利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六大方针,2002年中国电影只有100部,2003年到了140部,2004年到了212部,2005年到了265部,而且整个票房开始上升,综合实力开始增强。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我们的好多影片进入国际市场,不仅得大奖,而且高居票房榜首。比如说《英雄》在国内创造了5亿票房,在国际上北美地区连续两周票房榜首,这是以往中国没有的情况,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作者: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新闻发言人朱虹。应该说比较权威吧。

200 评论

BeiJing我的爱

胡蝶,第一位电影皇后;阮玲玉,中国的嘉宝;陈燕燕;王人美,风情万种的女星;黎灼灼;陈玉梅

268 评论

相关问答

  • 民国上海影坛杂志

    胡蝶,第一位电影皇后;阮玲玉,中国的嘉宝;陈燕燕;王人美,风情万种的女星;黎灼灼;陈玉梅

    芒果小丸子哟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上海文献电影卷老上海电影画报

    这些旧刊报纸均出自于 古籍阁  基本上包括了每种报纸的初版到最后一版的所有旧报纸全集,这些报纸大概20G左右的容量,非常全面晚清到民国时间大概有以下这些报纸,《

    L趣多多 6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民国时期上海创办的杂志

    《新教育》杂志于1919年创刊,出版地在上海,主办单位为:新教育共进社出版。由江苏省教育会、北京大学、南京高师、暨南学校、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成立。

    豆大王zz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上海人民警察杂志

    在这里我想说一件我心里的事情,2018年12月15号的事情吧,我下午下班了,回到小区里,把一台电动车停在了小区楼下,我去楼上洗了个澡,玩了一会手机游戏,准备休息

    老幺2010 5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上海摄影杂志社

    《VOGUE》 诞生时间:1892年 诞生地:美国(月刊) 家族成员:包括美国(原版)、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 巴西、墨西哥、新加坡及台湾

    CENGUODIAN13247606080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