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3

花花的老妈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上古历史文献汇编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ulystar77

已采纳
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是《尚书》。《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 “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大禹谟》记载十六个字的 中华心法。内容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与灵魂。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汉书·艺文志》说,《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西晋永嘉年间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梅赜从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古文《尚书》25篇 。清人孙星衍作《尚书今古文注疏》,广泛汲取前人考订成果, 将篇目重新厘定为29卷,大抵恢复了汉代《尚书》传本的面貌。《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尚书》的要旨: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损失很大。该书要旨: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其特点: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据《左传》等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汉书·艺文志》已不见著录。叙先秦散文当从《尚书》始。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3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其中用“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比喻煽动群众的“浮言”,用“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比喻群臣坐观国家的衰败,都比较形象。《无逸》篇中周公劝告成王:“呜乎!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秦誓》篇写秦穆公打了败仗后,检讨自己没有接受蹇叔的意见时说:“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话语中流露出诚恳真切的态度。此外,《尧典》、《皋陶谟》等篇中,还带有神话色彩,或篇末缀以诗歌。因此,《尚书》在语言方面虽被后人认为“佶屈聱牙”(韩愈《进学解》),古奥难读,而实际上历代散文家都从中取得一定借鉴。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尚书正义》20卷,现存北京图书馆。尚书的文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尚书》 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尚书》的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一,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些篇章注重语言的形象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
227 评论

飘泊四方的狼

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在此形成过程中,京剧也孕育出了独属于它自身的特殊的名词。如果你要说京剧戏曲书籍和其它曲剧书籍这就不得不说  古籍阁   这个既奇葩且神奇的所在,无论是现代京剧戏曲书籍资料还是古代戏曲书籍基本上没有你找不到的, 京剧书籍推荐目录:《京剧旦角唱念浅说》《京剧声乐研究》《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京剧传统曲牌选》《京剧老旦唱腔琴谱集》《京剧唱腔鼓套子》《京剧字韵》《中国京剧史图录》《京剧传统曲牌选》《京剧名家的演唱艺术》《京剧余派老生唱腔集》《京剧音韵概说》《京剧表演艺术杂谈》《京剧谈往录全四编》《赵喇嘛京胡曲谱-》《京剧生行艺术家浅论》《京剧前辈艺人回忆录》《京剧曲谱集成》《京剧大师裘盛戎》《中国京剧打击乐》《京剧脸谱图说》《京剧声韵》《京剧传统剧本汇编》《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3 清宫文献》《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4 申报》《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续编 1 清宫文献 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8 笔记及其他》《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5 其他报纸 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续编 3 行会文书》《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续编 4 报纸及其他》《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2 专书 下》《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续编 2 清宫文献 下》《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9 图录 上》《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6 其他报纸 下》《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10 图录 下》《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7 日记》《京剧历史文献汇编 清代卷 1 专书 上》

274 评论

许文强的爷

很可能是孔子 ,但是史料并没有明确的定论,因为这部作品是在孔子的住处发现的。

228 评论

蜡笔1982

是孔子,这本书在历史上的名气很大,而且它分为好几部,非常的有研究意义。

332 评论

追梦小顽童

并不清楚它的作者是谁,只是有人说是孔子 ,大部分的是由孔子进行书写的。

22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上古历史文献汇编

    并不清楚它的作者是谁,只是有人说是孔子 ,大部分的是由孔子进行书写的。

    陈果果122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历史文献汇编和历史资料汇编

    两类。一、平面史料。分为文字、图片(包括照片)、音频、视频四类;二、立体史料。分为人的身体、人造立体史料(如长城)、非人造立体史料(如恐龙化石)三类。

    哈笑折腰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上古历史文献汇编

    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是《尚书》。《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尚

    七月紫梦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5
  • 历史文献汇编

    是孔子,这本书在历史上的名气很大,而且它分为好几部,非常的有研究意义。

    爱上家装饰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上古历史文献汇编是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

    陈果果122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