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82

哇塞小熊
首页 > 论文问答 > 江淮水利科技杂志怎么样啊官网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王子恭贺

已采纳
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简介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安徽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84年,2008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在安徽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独立设置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
114 评论

MidnightAngel

江淮水利科技杂志于2006年起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34-1293/TV,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673-4688

247 评论

花的姿态zqr

中外发生的如下: 1993年3月29日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1973年3月29日 越南抗美战争彻底结束 1970年3月29日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逝世 1966年3月29日 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1950年3月29日 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三色电视显像管 1938年3月29日 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919年3月29日 美科学家预言火箭登月旅行将成为可能 1917年3月29日 蔡元培要留学生莫崇洋媚外 还需要哪一天的尽管说。但愿对你能有所帮助。 具体可参见:

294 评论

喵呜兔几

流水易逝,时光荏苒,不觉从水利工作岗位退休至今已经六载有余。在这段时日里,每当回忆起我与水利结下不解之缘,总让我兴奋不已,萦绕心头,难以释怀。  回忆起来,我与水利这一千古不衰,而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有着十分重要地位、作用和影响力的伟大事业结下不解之缘,虽然不是我人生中固有的刻意追求,然而也绝不是无缘无故的偶然巧合。实际上从我求学开始,就建立起了我对水利的一份特殊情感与关注。记得当年我手捧历史课本,就从中得知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知道了我国历史上千百次水患灾害,给千百万黎明百姓带来的浮尸千里,饿殍遍野的悲惨遭遇和深重苦难;懂得了水既能载舟、又能覆舟,既是造福人类和万物生灵的千秋功臣,弄得不好也会变成 人类的罪魁祸首的深刻道理;还看到了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时期,有多少个封建王朝因为腐败加之水患灾害频发,给无数劳苦大众带来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民不聊生,结果造成封建王朝的倾覆与更替的历史事实。由此,在我心灵的深处,早就种下了水与人类生存繁衍,与社会发展进步相互依存、息息相关的种子。记得还是孩提时代的1954年,那时刚刚解放不久,我正在小学读书,那年夏秋时节,长江下游出现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大水灾,到处一片汪洋,农田棵粒无收,我每天光着脚涉水到校上课,连脚趾都被泡烂了。这段水患灾害的经历,更让我亲自尝到它的滋味,我们要时刻关心水利的烙印在我的心中也打得更深了。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这个虽然没有专门进水利院校进行过深造,而又长期在组织部门工作的干部,当1985年底组织上作出决定,要调我到市水利部门担任副职领导工作时,我二话没说,毅然决然地服从了组织作出的安排,我与水利结缘有了实质性的跨越,缘份也赋予了新的内涵。我每天与水利打交道,经常在江海堤防、河旁岸边摸扒滚打,直至我退休,一天也没有离开过水利部门。这样的人生履历大概也就是我与水利的缘份而铸成的吧!  俗语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说到缘份,虽然无形,但魅力十足,乍看起来,是我们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一种爱慕与情感的表露。其实,它是一种可以培养与升华的东西,更是一种促使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回忆初到水利部门工作的时候,我虽然对水利事业怀有一腔特殊的感情和一心想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把事情做好的愿望,然而却因为水利是一份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而又没有受过水利方面知识专门教育与培训的我,摆在面前的犹如一张白纸,那时内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借助我过去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让我深知,做工作、办事情,光凭对事业的热爱和工作热情那是远远不够的,在困难面前退却更是不可取的。现在回忆起来,那时正是凭着我与水利的那种深厚“缘份”,才给了我方向和力量,给了我虚心求教、奋发努力学习的动力。在那段日子里,我常想,既然组织上让我到水利部门工作,这是一种缘份,那就是只能给“缘份”添彩,而不能让“缘份”受辱。于是我暗下决心,一方面向许多水利老前辈问这问那,吸取领导和管理水利工作方面的经验,一方面向水利科技人员请教,掌握水利方面的术语和领导必备的水利科技知识;另一方面还找来不少水利方面的书刊杂志,经常挑灯夜读,让自己尽快掌握水利方面的知识,尽早进入角色。就这样,在不长的时间里,我便很快掌握了在水利部门应该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工作要求,渐渐地使工作变得得心应手起来。在此后的日子里,我经常与局里的科技人员一起去农村调查水利设施情况,到江海堤防和河道疏浚工地检查指导工作,每到一地都能道出个一、二、三、四,从来也没有说过外行话。在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的工作实践中,不仅使我树立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更是从中学到了更多的水利方面的知识,还亲自感受到了水利职工和广大群众,为兴修水利艰苦奋斗,作出的巨大贡献和伟大创造精神。由此也更加增添了我与水利缘份的宽度和厚度,让我更加热爱水利工作。为了表达我对水利事业和水利人的深厚情感,后来我还写了一篇“可敬的人”的文章,被刊载在1997年12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把水利人比喻成“为地球雕龙画凤的人”,热情歌颂水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歌颂水利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努力创新的精神。  缘份,看起来是无形的,仅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理念的代名词,其实不然,它更是一种陶冶人们情操和品格的纽带与载体。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水利人所共同具有的那种“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水利精神,都是因为他们与水利结成缘份而陶冶和铸就出来的。这方面我也是有着深刻体会的。记得1991年江淮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那年,正因为我在水利部门工作,与水利有着特别密切的缘份关系的原因,从那年的7月17日开始,我随市委、市政府领导到海安里下河地区组织和参加抗洪救灾的斗争,在那里度过的17个日日夜夜里,为了国家这个“家”,为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那个“家”,每天起早贪黑地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没着齐腰深的大水,填泥袋、筑堤坝,守护圩口闸,经受了抗洪救灾斗争的严峻考验,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后来我还被评为“抗洪救灾先进工作者”,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参加那一次抗洪救灾也可算是我一生中与水利结缘的一次最为直接而又严峻的考验,我交出的是一张让人民满意的答卷。也就是那场考验,使我在与水利的缘份中,思想情操和品格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洗理和升华,更加懂得水利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是何等重要,自己肩上的责任是何等重大,人民需要改善水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自那场洪涝灾害以后,人们进行了深刻反思,全市上下掀起了新的一轮又一轮的水利建设高潮,我和我的同事们也都自觉地投身到这一高潮中去,努力作出新的贡献。  缘份是一种情感与现实责任的融合,它更蕴涵着对美好明天的期待与追求。我到水利局工作,与水利结下不解之缘,一方面是出于对水利工作热爱的那份感情,总是努力做好我所分工的那份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我的工作职责使然。平时我十分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将自己与水利结缘的那份深厚感情,融合到对水利历史与现状的深刻了解,融合到对未来水利的创新与发展中去。尤其是1991年那场特大洪涝灾害以及从灾后的反思和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中,清醒地看到了当今水利投入不足,设施老化,效益衰减,水利发展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需要等严重现实问题,由此也激起了我对水利美好明天的不懈追求。从此我把自己的注意力划出一部分时间摆放到为水利事业发展创新而鼓与呼的工作上来,并将它当作一份份内的大事。1994年,我撰写了《扩大水利投入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关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社会性的水利投入机制的探讨》一文,被水利部《政策研究》1994年第11期刊用。此后我相继又有《开拓多方筹资渠道,加快南通水利基础建设步伐》、《加快水利产业化进程的关键在人》、《水利工程管理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税费改革对农村水利发展的利弊浅析》、《浅议加入WTO后水利行业的对策》、《南通市农业节水灌溉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实现水利价格改革突破的难点及其对策》、《加大水利税费征收力度,加快水利产业发展步伐》、《“水利第一”与“第一人才”的培养》、《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市场水利离我们有多远》等二十多篇调研报告和有关水利发展创新的理论探讨文章,分别刊登在水利部主办的《中国水利》、《水利发展研究》,中国水利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的《水利经济》、江苏省水利厅主办的《江苏水利》以及《中国水利报》等报刊杂志上,直至我退休以后,一直为了水利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和为了它的发展创新而大力鼓与呼。在我退休前的日子里,我还参与了《江苏省水利发展战略课题组》,执笔撰写了6万余字的《实施两个根本转变,加快水利发展》的课题报告,后来被省水利厅刊印成册,在全省水利系统发行。现在回想起来,我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写出了那样多为水利发展创新而鼓与呼的文章,追求水利发展的美好明天,说真的,那绝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得失所趋使,而恰恰是我与水利结为缘份的结晶。如今,我虽已退休,看到了呈现在我眼前的,正是我往日对水利未来的那份企盼与追求逐渐变成了现实: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以后,再次引起了党和各级政府对水利的高度重视,不断加大了对水利的投入;大江大河逐步得到有效治理,堤防达标工程把江海堤防建成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水利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建立节水型社会已成风尚和人们的追求与自觉行动。缘份啊缘份,这么多年水利与我结缘份,我为水利发展创新鼓与呼,我也仅仅是向大海投了一块石,但一石却激起千重浪,水利快速发展的又一个春天真的终于来到了,眼前呈现的是一道新的水利风景线。我的眼睛湿润了、模糊了。水利选择了我,我也选择了水利,终身无怨无悔。缘份真的让我的心感到无限的快慰,无比的陶醉。  人生百年终有期,然而,我与水利的情缘铁了心。只要生命不息,我将永远珍爱与水利的缘份,热爱水利,关心水利在创新中持续发展,让水利在建设和谐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永葆青春,作出新的贡献!  一、都江堰饱含水文化内涵  现代科学的文化观认为:一切有利于人本身作为社会生活主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活动及其成果,都可归属于文化。都江堰水文化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座丰碑,既代表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也代表着我国悠久文化的精神文明。在这里,水利工程与自然及人文景观良性互补,融为优美的旅游胜地,。其“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内涵,在世界上也是仅有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学者对此赞美不绝。水与民风、民俗、水与园林建筑、水与民间传说、水与诗词歌赋、水与绘画、水与散文游记、水与音乐、书法、雕塑等,在都江堰都有其丰富的内容。都江堰是历史、文化和科学的最佳组合。在都江堰水文化中,已经树立了以下形象:  1 水资源科学开发形象 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都江堰建成使洪旱灾害频繁的川西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世无饥谨”的鱼米之乡。都江堰渠首枢纽工程,自然位置优越,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联合运行发挥了引水、分洪、排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以历史悠久,布局合理,经久不衰,费省效宏的特色而闻名于世。它历经二千多年,延用至今,是举世无双的。都江堰不是简单延用而已,它在二仟多年后仍焕发青春,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280万亩发展到1993年突破一千万亩, 在全国也是第一个突破一千万亩的灌区。同时,还担负着二仟多万人的生活用水、流域内的工业用水、防洪、发电、环境用水等多目标、多层次用水。这表明了都江堰与时俱进的发展潜力,也表明了新中国水利科学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2 水利工程形象,任何建筑工程都是凝固的艺术,有蕴藏和孕育文化的功能,在都江堰灌区有现代的坝、渠、闸、桥、水库、渡槽、涵洞等,也有传统的庙宇亭台、桥、碑刻等各种形式建筑。可体现历史性水利工程所特有的风格与形象。如黑龙滩赋讲:“清泉唱丰收赞歌,饥饿之乡,列全国粮仓。穷乡僻壤,变聚宝之盆”,体现了水利工程(水库)形象。  3 治水人物形象,都江堰市伏龙观有治水先驱李冰石像(东汉石像); 二王庙有李冰塑像以及历史上治理都江堰有功的人物塑像,例诸葛亮、吉当甫、文翁、丁宝桢等塑像;他们之中,有的为修建和扩建都江堰而丢官罢职甚至于断头送命。他们为国为民,兴修水利, 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树立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光辉形象,成为后人推崇和今人学习的楷模。  4 水利艺术形象,通过文化艺术手段,宣传治水业迹和治水英雄的光辉形象。有电影《李冰》(峨影厂),电视“都江堰”、“古堰长流”。川剧《望娘滩》、京戏《千古一人》、有李冰斗江神、 除孽龙的故事、李冰显圣、金锣玉棍的传说等。其它书法、绘画、摄影不胜枚举,通过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5 水利法制管理形象,都江堰历来就依法管理,早在蜀汉时期,诸葛亮在灌区九里堤颁布了《护堤令》,是为我国最早的江河管理通告,宋史【河渠志】:“大观二年,(1108年)七月诏曰……然岁计修堰之费,敷调于民,工作之人,并缘为奸,滨江之民,困于骚动,自今如敢妄有检计,大为工费,所剩,坐脏论。入已准自盗法,许人告。”宋朝法律规定,民不可告官,而都江堰特许民可告官,不能不说是都江堰的特殊。清设有水利府,更进一步强化了渠首管理和灌区管理。为了加强工程管理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出台了《水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法规。1997年《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由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经过几年的实践,为解决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2003年11月省人大通过了对条例的修改。通过宣传和查处案件,强化人们水利法制意识,树立水利执法形象,走向依法治水轨道。  6、闪光的哲学思想 都江堰在长期的发展中,它所遵循的哲学思想被清朝人吴涛精辟概括为“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都江堰水利工程处处乘势利导,历代因时制宜,因而经久不衰。“势”一指岷江昼夜奔流不息之势,一指社会背景,即对于岷江治理这件事,国家的政策和民众的意向。“乘势利导”是利用已经掌握的自然规律去改造自然,战胜洪涝灾害,以求得人们的安居乐业。“乘势利导”导之以善,善者,科学性。“因时制宜”宜于生利,利者,成事易,效益大。在历史的长河中势在变化,时在推移,“利导”与“制宜”仍需不断进行。  从中找点吧 希望能帮到你~~

164 评论

爱紫色的射手

3 月 29 日收录 15 件大事: 东汉光武帝去世(57年)-----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 西汉末年随其兄刘纳起兵反王莽,以光复汉室为号召,力量逐渐壮大。 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在位期间,曾多次发布释奴令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精兵简政,加强中央集权,使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呈现一派繁荣,史称“光武中兴”。 公元57年3月29日(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初五日)“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乘闻谏日: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请顾爱精神”,光武帝则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又说:“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言毕,光武帝卒于南宫前殿。 四子刘庄即位,是为显宗孝明皇帝(汉明帝)。 《科学世界》在上海创刊(1903年)----- 1903年3月29日,综合性自然科学杂志《科学世界》在上海创刊。 该刊由上海科学食品馆主办,设有图画、论说、原理、实习、拔萃、传记、教科、学事汇报等栏目,介绍多方面自然科学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刊登著名科学家、实业的肖像和国外一些著名工尝博物馆、实验室的照片;发表许多近代中国科学家撰写的科学论文、科普文章及介绍近代中国科研、工艺、教育活动的文章。 中国第一个官办银行批准设立(1904年)----- 户部银行是清廷所设第一个官办银行。准备资本为库平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户部认购一半,其余准官民人等购买。以后国股、商股相继缴足。总行设北京,所设分行有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等9处。 除经营收存出放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并有承领争铜铸币、发行的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发行的纸币,分库平银100两、50两、10两、1两等5种银两票和面额类似的银元票;此外,还可发行市面通行平色及百两以上的银票以及各种票据。 美科学家预言火箭登月旅行将成为可能(1919年)----- 1919年3月29日,根据马萨诸赛州克拉大学物理学教授R·H·戈达德发表的一篇专论,火箭登月旅行有一天会成为可能。 戈达德从1909年起一直进行火箭实验,就在去年停战之前他用了个模型,向军队示范表演。戈达德的月球旅行建议正受到一些报纸的嘲笑,它们称他为“月亮人”。 长城电影公司的首部影片《弃妇》上映(1924年)----- 1924年3月,由长城电影公司制作的第一部作品《弃妇》公映。这部电影是侯曜根据他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由李泽源导演,提出了“妇女职业问题”。 它描写一个豪门家庭的媳妇(王汉伦饰),被另有外遇的太夫遗弃后,便带着自己的随身丫头,踏进社会自立谋生。她找了不少工作,后在一个书局当员,受到经理侮辱。她的丫头进学校读书,也因出身卑贱,遭到歧视。她觉悟到今天的妇女,一定要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便参加了女权运动,当上了女子参政协会会长,做了不少工作。 这时,她原来的丈夫企图同她言归于好,被她拒绝了。她丈夫恼羞成怒,便勾结劣绅来破坏她的工作,诬告她是逃妇,是乱党,迫使她隐居起来,但她又遭盗劫,最后被惊吓成疾死去。 该影片被认为触及到了当今女性的生活遭际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但报界又疑问:一个离家出走的女性,结局只有这一种吗? 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祝福》(1924年)----- 1924年3月,《东方杂志》发表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反映了一位中国女性的悲惨命运。 这篇小说描写不愿再嫁的新寡祥林嫂,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帮佣。不久又被婆家劫回,卖到深山被迫再嫁。刚有一个孩子,丈夫却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叨走,只得重回鲁家帮佣。 因再嫁又寡被视为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为赎罪,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做“替身”,不料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她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最后,她被鲁家逐出,沦为乞丐,在“祝福”的爆竹声中惨死在雪地里。 1956年,鲁迅的这部小说由夏衍改编成电影,上演后在国内外反响热烈。 西山会议派擅自召开国民党“二大”(1926年)----- 1926年3月29日,伪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吕班路建国学校礼堂正式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国内外27省区共114人。 张继致词,强调国民党与共产党人要“好意的分开”。大会听取了关于广州中山舰事件和关于西山会议情况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肃清共产分子案》等30个决议案以及若干“通电”。大会选出林森、邹鲁、覃振、张继、谢持、胡汉民等2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和39名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李敬斋、石青阳、谢英伯等7人为中央监察委员和5名候补监察委员。 此次会议,使西山会议派成为公开的持不同政见者,使国民党内左右两派分化明朗化。 黄金提价泄密,重庆抢购黄金(1945年)----- 1945年3月29日,重庆纷传财政部黄金加价舞弊。 为摆脱财政金融困境,收回法币,稳定物价,1944年以来国民政府授权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及中央信托局承办黄金储蓄业务,规定每存入法币2万元即可兑换黄金一两。28日下午,代理财政部长俞鸿钧召集各行局负责人会议,宣布大幅度提高黄金储蓄,自翌日起由每两2万元提高到5万元。 散会时已过了银行下班时间,但是重庆的不少银行却一反常态,通宵办理黄金储蓄业务,许多官僚、豪商和银行职员彼此心照不宣,大量订购。29日,报纸披露了黄金储蓄提价75%的消息后,许多人才恍然大悟。从上午始訾议四起,舆论纷纷指责财部事前泄露消息,丑闻迅即传遍各地,重庆地方法院不得不立案审理。

100 评论

猫猫猫啊哩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为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经济繁荣方面。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唐朝开元年间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农耕技术的发展、蔬菜新品种的传入、茶叶的种植以及农业工具的改进等方面。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提高方面。商业的繁荣则主要通过对长安城的介绍来体现。在讲述这个子目时,一要注意几方面的内在联系,二要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研究各朝历史都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法建议 讲新课之前,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引出本课的课题;或出示几首反映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的唐诗,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讲“开元之治”一目时,可以配合教材中的插图,从“唐玄宗走马任姚崇”这个小故事入手,再一一介绍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 ①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如果能制作模型教具让学生进行演示,则直观效果会更好。 ②讲述筒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制作实物模型教具,或利用电脑制作有动画效果的筒车模型,以便更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③如果是生活在农村或山区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到有这两种工具的地方看一看,摸一摸,亲身感受一下。并让学生观察一下现在还在使用的筒车比唐代的筒车又有了什么改进。 学习丝织业的发展时,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给学生提供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另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动脑筋”题,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唐代丝织业技术水平的高超。 学习陶瓷业的发展时,可以重点介绍唐三彩。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唐三彩的图片,或提供几件唐三彩的仿制品,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亲身感受一下唐代陶瓷业的成就,这样即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长安城时,一定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加工一下插图,如可以利用电脑制成可变化的长安城平面图)。讲述时也可以一面播放一些西域音乐或日本、波斯、朝鲜等国的音乐,一面同时出示相关图片。这样,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城市的概念就会形象、生动地映在学生的脑海中。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一下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自然而然地得出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的结论。 为了使学生对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有一个认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动脑筋”题,或利用活动与探究中提供的材料,让学生相互讨论,并谈一谈他们的看法。 三、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曲辕犁、筒车等图片,或动手触摸教师提供的模型,使学生学会从图片或实物模型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引导学生欣赏反映手工业发展成就的图片,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可指导学生学完后列表归纳掌握。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学完后,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包括小字部分的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搜集课外资料,对唐玄宗进行评价,最好写成小论文,在班级进行交流。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治世”——“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 练一练 D 活动与探究 读史分析: 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后来坚持这样做了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他后来没有坚持这样做。(参阅教材中的小字部分。) 故事会:根据你看到的课外读物和影视片,编成唐玄宗时期的各类故事,在小组里或班级里讲述交流。 建议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此活动。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故事会、小话剧等。最好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加。 (东城区教研科研中心 孙永节) 参考资料 杜甫的《忆昔》 杜甫的《忆昔》共有两首,是广德二年(764年)在成都时所作。诗里写出自己对唐肃宗、玄宗两朝旧事的回忆。第一首写的是“忆昔先皇(唐肃宗)巡朔方”、安史乱后唐朝的混乱情况。杜甫写诗时为唐代宗统治时期,所以称肃宗为先皇。第二首以充满羡慕之情回叙当年开元盛世全国的经济繁荣和太平景象,希望唐室中兴,使盛世得以重现。课本中引用的只是《忆昔》第二首开头的六句,下面尚有22句:“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唐玄宗和开元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睿宗之子、高宗武则天之孙。睿宗朝曾参与诛杀武、韦同党,平定了武则天晚年以后的政治动乱。712年即位,改元开元,至742年又改元天宝。开元之治时期一般指开元年间的29年(712~742)。天宝以后由于奸臣当道,安史叛乱逐渐成为乱世,历史上亦称天宝之乱。安史乱后,756年玄宗奔逃入蜀,同年太子即位,是为肃宗。762年,玄宗在长安抑郁而死。开元年间玄宗比较重视吏治,任用贤才姚崇、宋为相,精减冗官;也注意发展经济,采取抑制土地兼并措施,兴修水利和组织垦荒等;还重视文教科技的发展,整理古籍,任用天文学家一行改造新历,测量子午线。同时,在和睦周边民族,安定边疆,以及对外的友好交往方面,也有贡献。 姚崇 姚崇为唐玄宗开元时期名相。早年为武则天所提拔重用,官至凤阁侍郎(相当于副宰相)。开元初年,为唐玄宗所看重。在一次讲武检阅军队时,召进姚崇议论国是,欲加重用。姚崇却侃侃而谈,提出十项建议,史称“建言十事”。这十项建议包括:实行仁政、不贪边功、法行自近、宦官不参与朝政、拒绝营造佛道寺观、戚属不任台省官、对朝臣以礼相待、纳谏从善、以两汉外戚专权为戒等。唐玄宗欣然接受,次日便正式拜相。姚崇为相后,兴利除弊,选用贤才,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开元九年(721),姚崇病故。 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 开元时期统治者的各项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时土地开辟,许多“高山绝壑,耒亦满”(《元次山集》)。据杜佑《通典》所记:“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荣,道路畅通,行旅安全。开元二十年(732年),全国有民户7 861 236,口45 431 265,比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玄宗时期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处 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一书,根据《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制作了《玄宗时期兴修水利表》。据统计,唐玄宗开元时期共修水利38处,天宝时又修8处,合为46处。 唐朝农耕技术的发展 唐朝由于国家长期统一,社会比较安定,北方的农业经济有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精耕细作的农田越来越多。不少地区在麦子收获以后,继种禾粟等作物,可以两年三熟。南方的农业种植技术更有显著进步。首先是高产作物水稻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并广泛采取育秧移植的栽培方法。杜甫诗形容说:“东屯(屯子、村庄)大江北,百顷平若桉(案的异体字,狭长的桌子);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刚才)云(作语助,无义)已(完毕),引溜(liù,水流)加灌溉。”当时江淮地区,已经是大面积移植秧苗。其次是大量栽培早稻,即六七月可收割的一种早稻。育秧移植和早稻栽种,为在同一土地上复种麦子或其他作物创造了条件,使两年三熟的耕作制逐渐在南方推广,有的地方可一年两熟。 江南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水充足,无霜期较长,加上人口多,劳动力充足,宋朝时人们对土地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稻麦轮作的二熟制。“吴地沃而物伙,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吴郡图经续记》)这种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在唐代已经出现了。 唐朝的蔬菜新品种 《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和《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认为,唐时蔬菜新品种有菠菜、莴苣和食用菌等。《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还提到茭白也是在唐代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的。该书还说:“茭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水生蔬菜,世界上以之为蔬菜而进行培育的唯有我国。”菠菜又名菠,是唐代由尼泊尔传入我国的。至于食用菌,如人工栽培蘑菇,最初记载亦见于唐代,在《四时纂要》一书中有记载。 唐朝茶叶生产和饮茶之风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茶最初被当作一种药材,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茶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味道清香,可以清热解渴,是一种很好的饮料。西汉时,完成了从药用到饮料的过渡,当时已有煮茶、卖茶的记载。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认识到茶对人能起到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三国时,江南一带已形成饮茶习惯。《三国志·韦曜传》说:吴国皇帝孙皓,每次宴会都强迫群臣喝酒,每人至少以七升为限。韦曜不会喝酒,孙皓密赐茶给他,允许以茶代酒。说明当时已有了饮茶的习惯。魏晋南北朝时,茶被用来招待客人。东晋桓温招待宾客主要用茶果。 唐时南北统一,各地交往密切,饮茶风气从南方传入北方,中唐以后又从中土传往塞外,渐成为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之必需。黄河流域的关西、山东饮茶之盛,达到了“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的地步。“上自宫省,下至邑里,茶为食物,无异米盐。”在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专门卖茶的茶馆。 由于茶的需要量大增,刺激了茶的生产和贸易,除野生茶树外,大量进行人工栽培。唐时茶叶产地遍及今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省。茶叶生产已是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江淮之人,什二三以茶为业。”祁门县境甚至“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什七八”(《全唐文·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茶树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也有显著进步。茶树种植三年后,每亩鲜茶可收120斤。每到茶叶收获季节,茶产地盛况空前,四方商人纷纷赶来,大量采购。南方的茶叶,通过大运河和陆路大批运往北方,“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当时的名茶就有二十多种,如蒙顶、石花等。793年唐政府征收茶税,“十税其一”,是年征得茶赋40万缗,约当全年收入的1/15。 唐代茶业承前启后,不仅在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迅速发展,而且影响及于世界。从唐代开始我国的茶叶相继输往世界各国。至今各国语言中茶字语音,无不源出于我国的茶字,可见茶是我们祖先对人类饮料的一大贡献。

306 评论

相关问答

  • 江淮水利科技杂志怎么样啊官网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

    睡神熊猫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江淮水利科技杂志怎么样啊

    当前,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开发利用受到越来越高的 关注。新能源一方面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环境 污染。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

    白色犬犬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江淮水利科技杂志怎么样

    1、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

    清香薄荷amy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江淮水利科技杂志怎么样投稿

    1、1~7 短纤维沥青混凝土加强路面的疲劳寿命与材料的本构关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课题 经费0万元,本人为主要参加人;2、1~12 非赫芝接触定律及短纤维加强

    vivian0415 1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江淮水利科技杂志官网

    宋朝科技达到高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宋朝的政治方针主内,对外采取低姿态,这或多或少会在民生行业下功夫,比如提高生产力就要靠科技进步。二,宋朝的市民文学兴起,

    垚垚姐姐。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