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4

冷火秋烟
首页 > 论文问答 > 建筑构造论文摘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终极尐壊疍

已采纳
1、工程概况   在该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针对该工程平面凹口较深,平面较为狭长及高宽比较大等结构特点,在结构布置、分析计算和构造措施等方面做了一些有效的处理,使整体设计满足规范要求,且经济实用。以下谈谈本人在设计中的一点体会。   该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八层,总建筑面积:69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8m2,建筑物室外地坪至主体结构檐口的高度为:4m。地下室建筑面积:81m2,地下室层高50m:裙房三层。一层层高4m:二、三层层高为5m。主楼四至二十八层,每层层高0m。该楼层四层以上平面南侧凹口深6m,占凹口方向楼板长900m的2%,另还有两处凹口分别占凹口方向楼板长的8%和9%,高宽比为6。   2、地基及基础   1 地基土层结构及特征   据本次勘探揭露,拟建场勘察深度内岩土体可分为l0层:①层冲填土、②层耕填土、③层细砂、④层中砂、⑤层粗砂、⑥层砾砂、⑦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⑧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2 地下水埋藏条件及砼腐蚀性评价   勘察场区内赋存有上层滞水和潜水。   据场地水质分析报告结果:拟建场地下潜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3 地基方案与基础选型分析评价   根据以上场地地基岩土层条件和拟建建筑物点,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决定采用直径分别为Ф800、Ф1000、Ф1200的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以⑧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做桩端持力层。桩长为22~29m左右,Ф800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4200KN;Ф1000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6000KN;Ф1200的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7900KN。因南昌地区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中均有多层且无规律的软弱夹层,桩端进持力层取5d。根据最后静荷载试验结果来看,Ф1000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为13500KN,极限状态下桩顶累计沉降量为9mm,质量和经济效果均较好。本工程主楼带地下室、地下室层高5m,底板掺混凝土膨胀剂,桩基承台为梁式承台,因为上部结构为剪力墙,荷载分布较为均匀,因而梁板截面高度不需过大,承台梁高lO00mm,地下室底板除核心筒部分(1500mm)外,其余均为350mm,砼标号为C30;为抵抗混凝土收缩、徐变及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地下室底板采用双层双向满布配筋Ф14@120。地下室外围墙厚300mm,内部剪力墙厚250mm,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板厚为200mm,并采用双层双向Ф 12@150满布配筋。   3、上部结构设计与计算   根据《建筑抗震设防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为丙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按设防烈度6度计算,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的阻尼比为05,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4,基本风压为5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结构体型为4。地震力按X、Y两个方向计算,同时考虑扭转耦联,竖向力按模拟施工加荷方式1计算,风荷载按X、Y两个方向计算,恒、活荷载分开计算,周期折减系数为9,计算取21个振型。连梁刚度的折减系数为7,考虑抹灰粉刷层重量后,混凝土的重度为27KN/m2,地震力的分项系数为3,风荷载分项系数为4,恒荷载分项系数为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4。墙元细分中,壳元最大控制边长为0m。   该建筑平面有多处凹口,平面较为狭长,再加上楼梯问和电梯间开洞,采用SATWE进行分析。计算结构显示,结构在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位移均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但以扭转振动为主的第三振型周期T3 与侧向振动为主的第一振型周期T1之比为756;以扭转振动为主的第三振型周期T3和以侧向振动为主的第二振型周期T2 之比为865,并且第一振型和第二振型的扭转振动成分偏大,这表明结构扭转效应显著,对建筑结构不利。同时计算结果还表明,凹口周围、楼房东西两端及平面宽度变化处梁、墙等构件内力值较大。在设计时,考虑应将楼、电梯间处核心筒及5-12、5-14轴上剪力墙加强且连成整体,形成受力的主要部位,承担大部分的剪力和弯矩,实际电算时加强或削弱此部分刚度(主要为增加或减短墙长)对位移影响较大,较增加墙厚等方法有效的多。实际电算和分析相同,但由于建筑功能限制,5-G轴上,5-9轴和5-1l轴间;5-15轴和5-17轴间、还有5-l2轴和5-14轴间无法布置剪力墙,只有设置宽扁梁,加强刚度,实际效果较好,剪力墙成筒布置,在筒与筒之间将板厚加厚为120mm,实际电算时所有凹口处按未设连梁电算,在位移等满足要求规范要求,施工图则按所有凹口处增设250×400连梁处理,更加安全。在平面宽度变化处,剪力墙本工程剪力墙布置既满足了规范要求,经济效益又较好。为消除混凝土收缩、温差可能引起的裂缝,将屋面板配置了双层双向钢筋。   除平面不规则以外,该房屋的平均高宽比为6也较大,因而验算结构底部外围构件在侧向力最不利组合情况下的轴压比,并控制轴压比在6内;验算桩基在侧向力最不利组合下的抗压能力以及桩身是否会出现拉力,并通过调整桩的布置,使其符合要求。   在抗震构造措施方面,建筑物底部四层为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对墙体布置有变化处增设暗柱,加强其配筋。采取增大两端剪力墙的长度、调整其它部位剪力墙长度等措施,使用SATWE软件分析计算可知,凹口处及其周围剪力墙和连梁,以及建筑物两端转角、山墙处剪力墙和连梁基本上没有出现超筋现象,构件的截面和配筋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周期T1~T3 及其比值、结构位移值、基底剪重比、地震力倾覆弯矩等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具体结果如下:   上述计算分析结果表明,T3 /T1远小于9,结构平面布置扭转影响较小;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且由Y向风荷载控制;底层剪重比接近于8%,结构刚度适合,受力体系经济合理,抗震性能良好。   4、结语   本工程在省抗震设计施工图检查中,经过省抗震专家评审,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专家肯定了我们对于本工程结构体系的选择、抗震设计参数的取值及对于平面不规则采取的构造加强措施。
131 评论

正版TJ状妈

摘要】材料是建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着重于探索新材料以其结构性能所带来的空间和形式潜力,材料的知觉属性则被有意压抑,当代建筑则呈现了依稀可辨的向着材料知觉性的回归,材料再次被显现与赞美。本文通过对于路斯、风格派、密斯、康、卒姆托等现当代建筑师及其作品的分析解读,呈现了材料显现的多重方式及其在概念和实践上的复杂性,以及材料主题的变更及其内涵的转换。通过对于这些历史片段的考察,作者认为,当代实践应该在材料的表面与结构之间,在材料与空间之间,在知觉与理性之间,寻求一种微妙而诗意的平衡。唯有如此,方能实现对于材料真正的赞美。 【关键词】材料,显现,表面,结构,空间作者:史永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博士 信息技术影响下建筑空间的新发展【摘要】进入信息时代,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对建筑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传统空间概念的突破与延伸、传统空间与数字空间的共生及超越传统空间的虚拟空间三个方面着手,分析比较了信息技术影响下建筑空间发展的新现象、新特征。【关键词】信息技术 建筑空间 新发展作者:李晓锋、周均清,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化工程中心数字城市与规划设计研究所 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基因说”诠释 ——黄土高原绿色窑居住区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摘要】论文以 “地域基因”概念及方法作为地区建筑营建体系的研究途径,揭示地区建筑生成生长的内在调控机制,并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地域基因库与适宜性的技术支持体系,以黄土高原窑居住区营建的个案研究,来验证研究路线的可行性。【关键词】地区建筑营建体系 地域基因 绿色窑居 可持续发展作者:王竹,浙江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魏秦,浙江大学建筑系博士研究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教师;贺勇,浙江大学建筑系教师,博士。 ■建筑思想评论画与思——重读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表现【摘要】密斯·凡·德·罗早期的建筑探索中,留下了一系列独特的建筑表现作品。它们不仅体现了密斯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也成为解读密斯建筑思想形成的重要材料。本文以密斯在柏林时期的重要建筑表现作品为线索,分析这些表现画在媒介、内容、技巧和细节等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寻找其中透露出的密斯建筑思想的演化轨迹。它使得密斯早期的建筑活动呈现出内在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为人们理解密斯日后对建筑的不断约减提供了一种基础。【关键词】密斯 建筑表现 建筑思想 体积 透明 结构 空间作者:曹勇,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师 ■建筑走廊S-MAO建筑中空间的三维叠合【摘要】西班牙建筑师桑丘和玛德丽德霍斯(S-MAO)作品中空间的三维叠合使得原本规整单一的空间丰富起来,在分析其空间表象的同时,解析其产生的理论根源和操作手法。【关键词】三维叠合 剖面 界面作者:周晓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龚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教授 从密斯的巴塞罗那馆看个案作品的建构分析与西建史教学的关系【摘要】密斯的巴塞罗那馆是现代建筑史中一个经典作品,同时又是一个在建筑形式和结构形式上充满矛盾的作品。本文以巴塞罗那馆为例,说明西建史教学中经典个案作品建构分析的重要性。【关键词】巴塞罗那馆 密斯 建构的个案分析 西建史教学作者:王骏阳,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试论仙台媒体中心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合作【摘要】仙台媒体中心是建筑师伊东丰雄与结构师佐佐木睦朗创造性合作的经典。正是基于充满激情又不乏理性的合作,媒体中心才以形式与结构完美融合的姿态呈现。然而,伊东丰雄与佐佐木睦朗在此工程之前均没有这种非传统建筑形式的工程经验。因此,本文着重论述了二人如何处理难题展开合作,并阐述了合作过程中影响建筑形式不断变化的合理因素。【关键词】建筑师 结构师 合作作者:孟宪川,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寻找生态设计的逻辑——杨经文的设计之路【摘要】本文首先对杨经文的人生履历进行了简述,然后对他在生态设计方面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概述和评价,接着通过对其不同阶段的几个设计作品来研讨杨经文从生物气候学设计到生态设计的实践转变过程,指出其标签化和精英化的设计道路。最后,阐述了杨经文具有先锋性质的生态设计实践对当代建筑设计的价值和启迪。【关键词】杨经文,生物气候学设计,生态设计,评价和启迪作者:吴向阳,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 ■建筑学札记建筑(学)及其教育的核心价值【摘要】直至今天,中国建筑学缺少核心价值,已经无法面对未来,解答新的问题。然而我们的教育也从未提供这样的视点与角度,大家在既有的框子中并没有想到,甚至不敢越雷池一步,来拓展、更新中国建筑学的内容和语境。此报告在本人博士论文《建造研究批判》对建筑学所进行的本质还原之基础上,继续清扫误区,消除致命软肋,并尝试提出建筑学及其教育的核心价值。【关键词】建筑(学) 教育 核心价值 建造(术) 先进生产力 信息-媒体作者:刘彤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人·身体·建筑【摘要】建筑的本体应是人化的本体,而研究人化的本体要从构成人的基本要素——身体开始研究起。人类在建筑深层心理结构时,在形成建筑形态时,身体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身体安全图式”作为人的心理结构,是人感知外界环境的标尺,人的生存空间只有与这个图式相吻合,人在其中才会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舒适感;而身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又是通过知觉实现这个目的。因而,人性化的建筑应成为真正关乎人的身体和知觉的创造。【关键词】人化的本体 身体 原型 身体安全图式 知觉作者:张天宇,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杨艳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规划与建筑系 ■建筑历史与理论从汉代明器看建筑斗■的特征【摘要】斗拱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是中国建筑的符号。斗拱的演变特征可以看作是古代木构架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建筑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考古发现有大量的汉代明器,其中为数可观的建筑明器都表现有建筑斗拱,样式繁多,用途广泛。本文主要从汉代建筑明器论述斗拱的形制特点及其在建筑中的作用。【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汉代、明器、斗拱、特征、作用作者:刘临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云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旖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于陆路文化与海洋文化双重影响下的闽南“红砖厝”——闽南“红砖厝”-红砖之源考【摘要】在中国,惟独闽南地区是红砖民居,当地人称“红砖厝”,关于“红砖厝”-红砖之源,学界有着不同的说法。近年来,虽偶有相关研究成果问世,但迄今为止,未见有说服力的成果被学界认同,“红砖厝”红砖之源长久以来一直是建筑史学界热衷争论的话题。本文经研究认为:“红砖厝”红砖之源不是源于本土,而是受海洋文化的影响。闽南民居“红砖厝”是异域建筑文化与本土建筑文化结合的产物,是通过结合变异生成的符合地域性及传统习俗的样式。它反映了在社会文明进程中,本土建筑面对纷杂五彩的文化现象所产生的一种漂移、游离、吸纳进取姿态。本研究力图以海上交通史为主要线索,从闽南移民迁徙史、宗教传播史中寻觅踪迹。试用“图像学”的方法,以考古发现作举证,在“海上丝绸之路”[1]的建筑历史遗迹和断壁残垣中,去梳理沉淀的诸多信息碎片,以求抛砖引玉、点石成金。【关键词】“宫墙起” 文化圈 漂移 游离 吸纳 海洋文化 摘要】在明清两代,传统民居的建造一直受到封建住宅制度的影响和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府建筑——作为民居建筑中的较高等级能够保留下来的十分有限,对其研究有着特殊的典型意义。本文以天津市文保单位——李纯祠堂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北京庄王府在天津的重建和现状,阐述了作者对民居整体性搬迁与保护的思考。【关键词】李纯祠堂 王府建筑 住宅等级制度 整体性搬迁作者:梁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185 评论

kobe紫米

摘要的四要素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称为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单重复。  (2)方法: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  (3)结果: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成果及价值,包括通过调研、实验、观察取得的数据和结果,并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结论: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从中取得证实的正确观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预测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价值。

148 评论

相关问答

  • 建筑构造论文摘要

    摘要的四要素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称为摘要的四要素。  (1)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单重复。  (2)方法:简述课

    卷卷小白菜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建筑构造论文摘要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标题开题摘要目录介绍文献综述研究问题与假设方法论工作安排预期结果和结果的意义暂定论文章节大纲参考文献列表各部分撰写内容标题论文标题应该简洁,

    鸭梨山大痕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建筑构造论文摘要格式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

    ronghuiguantong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建筑构造论文摘要怎么写

    一,造价控制方面扩展开二,施工技术扩展开三,招投标制度扩展开四,城市CBD建设(比如:万达广场)五,现实施工队伍中人员职责分配欠缺分明,工地用工闲人常见,六中建

    十年自己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建筑钢结构论文摘要

    钢材材质均匀、性能可靠、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切强度都很高。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常温下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和振动荷载;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铸造、锻压、焊接或螺

    孤山幽灵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