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6

张家阿婆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农业发展史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毛毛爱囡囡

已采纳
1。高效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2。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农业定位思考3。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农业
332 评论

冷暖自知66暖暖

(2006年之前):(一)著作1、《A History of Chinese Entomology 》(英文译著)天则出版社,1990年。2、《中国近代昆虫学史》陕西科技出版社,1995年。3、《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年。4、 中国农业发展史 《农业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5、《中国近代农业改进史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6、《中国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7、《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中国图书文献出版社,2002年。8 、《传统与现实的对话——二十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西部农业开发史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3年。10、《二十世纪中国的昆虫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11、An Induced Techn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16th century 《Tradition and Change of Agriculture in East Asia》,p75-92, published by Korea Rural Economic I 2003。12、《论张謇科教兴农及倡导棉铁主义的实践》,中华工商联出版社出版《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13、《二十世纪中国的昆虫学》(合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14、China’s Entry into WTO and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Challenge and S WTO/DDA NEGOTIATION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REFORM Published by Korean Rural Economic I September15、《万国鼎文集》(主编),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5年(二)论文1、《美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农业考古》1993年第1期。2、《中国近代昆虫学社团》,《中国科技史料》14(2)。3、《台湾昆虫学研究及害虫防治事业的历史发展》,《中国农史》1994年第1期。4、《从美国农业的历史发展看持续农业的兴起》,《农业考古》1995年第1期。5、《观念的更新与农史学科的发展》,《农业考古》1995年第1期 。6、《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变化》,《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人民大学报刊复报告印资料中心《经济史》专题全文转载)。7、《关于农业规模经营的问题》,《中国科技导报》1995年第4期(被收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编的《中国科技文库》)。8、Review on Making of A Hinterland : state, society and economy in inlandNorth China 1853-1937,《Agricultural History》 1995(69):19、《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动力与条件》,《中国农史》1996年第1期。10、《从历史传统看中美生态农业的实践》,《生态经济》1996年第6期。11、《站办农场——农技服务产业化的新思路》,《中国科技导报》1997年。12、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Tai Lake Region of China,荷兰《Agriculture, Ecosystem and Enviornment》 97。13、《中美农业合作经济的发展比较》,《古今农业》1997年第4期。14、《条件与约束:资源、技术、制度与文化》,《中国农史》1998第1期 。15、《技术变化下的资源、环境与社会》,《古今农业》1998年第4期。16、《诱致性技术变迁——谈明清以来的中国农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17、《比较观中的中国国情分析及未来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战略》,《农业考古》1999年第1期 。18、American Crops in Asia Before Columbus Times Pre-Columbiana,1999 。19、《近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因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20、《农史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农史》2002年第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21、《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农史》2004年第1期。22、《试论政治因素及政府政策对中国现代昆虫学发展的影响》(合作), 《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23、诱致性技术与制度变迁 《中国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4、《花生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合作), 《中国农史》 2005年第1期。25、《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 2005年第2期。26、《中国杂交稻发展的经济、技术与社会学分析》(合作), 《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第3期。研究成果(2006年之后):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与崔峰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江苏传统制茶技术考证及价值探讨 《中国农史》2012年第4期(与刘馨秋合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29卷第3期(与李明合作)江苏禅茶文化遗产考证 《农业考古》2012年(5)229:234 (与刘馨秋合作)气象灾害对民国上海地区植棉业影响的比较分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2年(3) (与李义波合作)·民国时期长三角棉业组织研究 《中国农史》2012年(3)(与李义波合作)中国古代农学思想探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年(11)(与黄颖合作)东北人地关系变迁及其规律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2012(11) (与李琦珂合作)东北地区农业系统资源利用方式及其效益的历史变迁 《东北亚论坛》2012(4)(与李琦珂合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与如何保护 《中国农史》2012(2)(与李明合作)梁希“大林业思想”探析 《中国农史》 2012 (1)(与胡文亮合作)中国农业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 《农业考古》 2012(1)26:32《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农学卷)(万国鼎) 科学出版社 2011年第287-296页 (与陈少华合作)以国治水,以水知国 ---- 评大卫·艾伦·佩兹《国家工程》 《绿叶》2011年(12)万国鼎与中国田制史 《中国田制史》 商务印书馆 2011年 387-394长兴茶业历史发展概述 《农业考古》 2011(5) (与刘馨秋合作)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争论的几点思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6)(与姜萍合作)毛泽东“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思想探析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1(9)(与张月群合作)江苏省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中国农史》2011年(3)(与璐璐合作)农业遗产研究现状 《中华农业文化揽胜》 唐珂主编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1年《农业:文化与遗产》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1年《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1年《中国农业科技史》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1年《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11年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调查与实践探索 中国农史2011(1)(李明)刍议农业高校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的对策 中国农业教育2011(1)(胡燕)近代农民离村原因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1)(周应堂)《科学编年史》(编委)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0年12月《技术:历史与遗产》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0年 (主编)李约瑟与中国农史学家 《中国农史》2010(4)明清时期黄淮河防管理体系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3)(与卢勇合作)张謇“导淮”:中国近代水利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2) 98-105页 (与尹北直合作)转基因大豆技术发展动因探悉 《中国农学通报》2010(4)342-347页。(与姜萍合作)人文胜地,美食天堂------谈“四大名吃”之首的南京夫子庙小吃 台湾《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会讯》2010年 vol 16(1)《中国农业遗产研究丛书》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0年始《江苏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丛书》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0-李仪祉与江淮水利 《工程研究》2009(4)(与尹北直合作)The Origin and Production of Rice and Their Impacts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C Rice, Life & C K 2009 V3 ·中国的农业遗产研究:进展与变化 《中国农史》2010(1)“无鸭不成席”----- “鸭都”何以成为南京的代名词?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丛书》《民以食为天·地方饮食文化》(二)(黄克武主编)2009 45-68页。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饮食原料生产的影响 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丛书》《饮食传播与文化交流》(蒲慕州主编)2009 125-160页。明清时期淮河水灾预防措施探析 《中国农史》2009(3)(与卢勇合作)《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2009年2期(与羌建合作)农民离村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3)(与周应堂合作)非理性群体行为中的个体理性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9(76-79)(与吴磊合作)中国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2009(5):245-249。(与夏如兵合作)李仪祉对中国传统堤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农学通报》2009(5):294-299页。(与尹北直合作)

301 评论

lichao7980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百姓都以农业为生,农业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离开农业,他们的生产生活就会陷入困境,这是我国传统社会最大的国情。在传统社会中,土地问题又是农业中的最大问题。土地所有权问题则是农业发展变化中的核心所在,也是农业、农村、农民经济生活中的关键所在。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传统社会经历了一次经济体制变革时期,由西周时期的领主制经济体制向地主制经济体制过渡,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变动,到秦汉时期,地主制经济体制得到确立。废井田“民得买卖”,开创了经济运行的新纪元。地主制经济体制是以地主经济为核心,包括国有经济、自耕农经济、佃农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构成。其中小农经济(包括自耕农经济和佃农经济)是地主制经济的基础。当地主经济无限扩张时,地主制经济体制下的多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自耕农经济会受到极大打击而衰败下去,广大自耕农便沦落为佃农,或地主的依附农,或雇佣工人。佃农经济因受自耕农破产挤压,原来的佃农中有相当部分受到排挤,而沦落为流民,主佃之间的依附关系,随着小农经济破坏而得到强化,整个农民阶层社会地位在下降。与此同时,手工业者也因小农经济破产,产品找不到出路而倒闭。这时地主制经济体制就会发生倒退,甚至是逆转。不甘心破产、没落的小农和手工业者就会为争取曾经有过的经济利益进行抗争,一场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爆发了。在农民战争洗涤下,地主制经济体制又回到正常轨道上,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利益暂时得到平衡,劳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又会得到巨大的发挥,社会经济又会在新一轮经济关系中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走向繁荣昌盛。 经过一场巨大的农民战争洗礼,新王朝建立以后,为了安定社会秩序,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鼓励垦荒,并给垦荒者以土地所有权,在规定时间内免于升科纳粮、免除徭役负担,没有耕牛、籽种者给予资助,大力兴修水利,或资助农户凿井溉田,鼓励农民发展家庭副业,在受灾年份可以免除部分田赋,或给予赈济,或对地主兼并土地行为进行抑制,等等。这时,小农经济在较为宽松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得到恢复和发展。整个社会经济在小农经济发展拉动下,也由衰败走向恢复,并走向繁荣和昌盛。这一切都受到地主制经济影响和约束。 在地主制经济体制制约下,土地可以买卖,并不固定在某个人手中。由于土地所有制不同,所以中国社会经济运行与西欧领主制经济体制运行有巨大不同,西欧在领主制经济体制约束下,庄园内部实行分工制,生产各种各样产品以满足庄园内部生产生产需求,与市场联系不密切;中国在地主制经济体制制约下,由于各个经济单位规模小,产品又单一,对市场有强烈依赖性,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在地主制经济体制制约下,每家每户都是一个独立经济单位,由于他们经营土地面积规模都不大,南方地区,耕地多的农户,所占有的土地不过数十亩,占地少的家庭,所耕种的土地不过三五亩,少的甚至几分地而己。北方自耕农虽然耕地面积大些,多者上百亩,少者十几亩或几亩,但单位面积产量比南方要低。从家庭人口结构看,不论南方或北方,家庭成员也不多,一般为四五口之家,数世同堂大家庭虽有,但为数不多。地主占地有的很大,多者以万计,但绝大部分土地是划分为小块,出租给农民,以收取地租为生。土地收获物以粮食为主,很单一,无法完全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各个经济单位之间必须进行交换,才能实现自身经济再生产。这成千成万经济单位存在,以及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情况下,为市场经济发展堤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不过,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取决于当时社会的购买力。我国传统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繁荣与萧条,取决于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活跃,农民生活富裕程度来衡量。有人认为个别地区市场发展是靠当地官僚集中、消费水平高来拉动。但从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看,这仅仅是很特殊的事例,不能把它扩大化。手工业工人、商人、官僚数量也不大,据研究,到明清时期,城镇人口还占不到百分之十,也就是说最多也不过十分之一而己。尽管这些人与市场关系很密切,对市场经济依赖性很强,消费也较高,但必竟人少,对整个社会经济来说,购买力还是有限,对市场经济整体而言,起不到拉动作用。所以农村经济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至为关键所在。舍此,而去寻找其他什么原因,都是拾芝麻丢西瓜,抓小而不抓大。 中国封建社会以农业为主体,是农民赖以生存最基本条件。明清两代农业经济发展与衰落,农村经济繁荣与衰败,农民需要增加与缩减的发展变化历史过程,生动地描绘了“三农”与市场之间水与鱼关系。水丰则鱼多,水枯则鱼亡。农民口袋钱多,市场则购销两旺。当地主制经济体制正常轨道运行时,自耕农经济大量存在,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农业得到发展,商品量增加,农民钱袋子也随生产发展而逐渐饱满起来,农民钱多了,市场出现购消两旺,商人发财。到王朝后期,市场逐渐走向萎缩,商号倒闭,其原因是政府重农政策不能坚持到底,在地主经济迅速上升情况下,重农政策转化为弃农政策,把农民当作羔羊任意宰割,自耕农承受不了苛重赋役剥削,而抛弃土地,佃农经受不了地主沉重地租掠夺,而离开土地,农业生产遭到破坏,这时农民钱袋子又变得空敞,市场失去拉动力,而变得疲软。商品卖不出去,市场就不景气。这时就会出现商家破产,商人失业,手工业倒闭,社会经济萧条。这是最明白不过的道理。从前,有很多人谈论中国商业不发达时,总喜欢把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王朝“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这可能是一种误解。除汉武帝采用告缗钱办法,抑制商人发展以外,其后历代王朝都没有对商人采取过打击或剥夺政策。虽然在政治上有限制商人参加科举规定,但并不影响商人当官,历代买官商人所在有之。况且,汉武帝时所采取的告缗钱政策,主要还是针对逃税不法商贾,是针对人,并不是针对要不要商业制度,守法商贾准予照常营业,同时小商小贩并没有受到打击,盐铁买卖也照常进行。当时政府行为并不是取缔市场,禁止买卖,这一点还是很明确的。不能因为惩治不法商人,而笼统地把它夸大为“抑商”。

156 评论

winnie222626

万方上的中国科技投资杂志里面有农村经济,农业发展方向的论文,可以浏览一下最近几期的杂志,吸收借鉴一下,把握一下目前最新的动态。

172 评论

五月的史努比

(2006年之前):(一)著作1、《A History of Chinese Entomology 》(英文译著)天则出版社,1990年。2、《中国近代昆虫学史》陕西科技出版社,1995年。3、《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年。4、 中国农业发展史 《农业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5、《中国近代农业改进史略》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6、《中国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7、《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中国图书文献出版社,2002年。8 、《传统与现实的对话——二十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变迁研究》(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9、《西部农业开发史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3年。10、《二十世纪中国的昆虫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11、An Induced Techn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16th century 《Tradition and Change of Agriculture in East Asia》,p75-92, published by Korea Rural Economic I 2003。12、《论张謇科教兴农及倡导棉铁主义的实践》,中华工商联出版社出版《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前驱》13、《二十世纪中国的昆虫学》(合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14、China’s Entry into WTO and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Challenge and S WTO/DDA NEGOTIATION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REFORM Published by Korean Rural Economic I September15、《万国鼎文集》(主编),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5年(二)论文1、《美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农业考古》1993年第1期。2、《中国近代昆虫学社团》,《中国科技史料》14(2)。3、《台湾昆虫学研究及害虫防治事业的历史发展》,《中国农史》1994年第1期。4、《从美国农业的历史发展看持续农业的兴起》,《农业考古》1995年第1期。5、《观念的更新与农史学科的发展》,《农业考古》1995年第1期 。6、《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变化》,《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人民大学报刊复报告印资料中心《经济史》专题全文转载)。7、《关于农业规模经营的问题》,《中国科技导报》1995年第4期(被收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编的《中国科技文库》)。8、Review on Making of A Hinterland : state, society and economy in inlandNorth China 1853-1937,《Agricultural History》 1995(69):19、《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动力与条件》,《中国农史》1996年第1期。10、《从历史传统看中美生态农业的实践》,《生态经济》1996年第6期。11、《站办农场——农技服务产业化的新思路》,《中国科技导报》1997年。12、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Tai Lake Region of China,荷兰《Agriculture, Ecosystem and Enviornment》 97。13、《中美农业合作经济的发展比较》,《古今农业》1997年第4期。14、《条件与约束:资源、技术、制度与文化》,《中国农史》1998第1期 。15、《技术变化下的资源、环境与社会》,《古今农业》1998年第4期。16、《诱致性技术变迁——谈明清以来的中国农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4期。17、《比较观中的中国国情分析及未来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战略》,《农业考古》1999年第1期 。18、American Crops in Asia Before Columbus Times Pre-Columbiana,1999 。19、《近代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因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20、《农史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农史》2002年第4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3)。21、《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农史》2004年第1期。22、《试论政治因素及政府政策对中国现代昆虫学发展的影响》(合作), 《中国农史》2004年第2期。23、诱致性技术与制度变迁 《中国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4、《花生的传入、传播及其影响研究》(合作), 《中国农史》 2005年第1期。25、《辣椒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 2005年第2期。26、《中国杂交稻发展的经济、技术与社会学分析》(合作), 《中国科技论坛》2005年第3期。研究成果(2006年之后):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与崔峰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江苏传统制茶技术考证及价值探讨 《中国农史》2012年第4期(与刘馨秋合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29卷第3期(与李明合作)江苏禅茶文化遗产考证 《农业考古》2012年(5)229:234 (与刘馨秋合作)气象灾害对民国上海地区植棉业影响的比较分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2年(3) (与李义波合作)·民国时期长三角棉业组织研究 《中国农史》2012年(3)(与李义波合作)中国古代农学思想探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年(11)(与黄颖合作)东北人地关系变迁及其规律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2012(11) (与李琦珂合作)东北地区农业系统资源利用方式及其效益的历史变迁 《东北亚论坛》2012(4)(与李琦珂合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什么与如何保护 《中国农史》2012(2)(与李明合作)梁希“大林业思想”探析 《中国农史》 2012 (1)(与胡文亮合作)中国农业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 《农业考古》 2012(1)26:32《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农学卷)(万国鼎) 科学出版社 2011年第287-296页 (与陈少华合作)以国治水,以水知国 ---- 评大卫·艾伦·佩兹《国家工程》 《绿叶》2011年(12)万国鼎与中国田制史 《中国田制史》 商务印书馆 2011年 387-394长兴茶业历史发展概述 《农业考古》 2011(5) (与刘馨秋合作)转基因主粮商业化争论的几点思考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6)(与姜萍合作)毛泽东“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思想探析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1(9)(与张月群合作)江苏省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中国农史》2011年(3)(与璐璐合作)农业遗产研究现状 《中华农业文化揽胜》 唐珂主编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1年《农业:文化与遗产》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1年《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1年《中国农业科技史》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1年《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11年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调查与实践探索 中国农史2011(1)(李明)刍议农业高校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传承的对策 中国农业教育2011(1)(胡燕)近代农民离村原因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1)(周应堂)《科学编年史》(编委)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10年12月《技术:历史与遗产》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0年 (主编)李约瑟与中国农史学家 《中国农史》2010(4)明清时期黄淮河防管理体系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3)(与卢勇合作)张謇“导淮”:中国近代水利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2) 98-105页 (与尹北直合作)转基因大豆技术发展动因探悉 《中国农学通报》2010(4)342-347页。(与姜萍合作)人文胜地,美食天堂------谈“四大名吃”之首的南京夫子庙小吃 台湾《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会讯》2010年 vol 16(1)《中国农业遗产研究丛书》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0年始《江苏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丛书》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10-李仪祉与江淮水利 《工程研究》2009(4)(与尹北直合作)The Origin and Production of Rice and Their Impacts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C Rice, Life & C K 2009 V3 ·中国的农业遗产研究:进展与变化 《中国农史》2010(1)“无鸭不成席”----- “鸭都”何以成为南京的代名词?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丛书》《民以食为天·地方饮食文化》(二)(黄克武主编)2009 45-68页。美洲作物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饮食原料生产的影响 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丛书》《饮食传播与文化交流》(蒲慕州主编)2009 125-160页。明清时期淮河水灾预防措施探析 《中国农史》2009(3)(与卢勇合作)《美洲陆地棉的引种、推广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2009年2期(与羌建合作)农民离村问题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3)(与周应堂合作)非理性群体行为中的个体理性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9(76-79)(与吴磊合作)中国传统稻鱼共生系统的历史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2009(5):245-249。(与夏如兵合作)李仪祉对中国传统堤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农学通报》2009(5):294-299页。(与尹北直合作)

354 评论

1322183606ww

你们导师有没有跟你定论题呢?或者说是论题的范围~你要不看下(农业科学)期刊里面别人已经发表的论文~看下参考下也是可以的~

8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农业发展史论文

    你们导师有没有跟你定论题呢?或者说是论题的范围~你要不看下(农业科学)期刊里面别人已经发表的论文~看下参考下也是可以的~

    海豹糯米糍 5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中国农业发展史论文范文

    这不像是一篇论文。

    小丫夏夏 4人参与回答 2024-04-27
  • 中国农业发展史论文选题

    1。高效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2。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农业定位思考3。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农业

    宇宇酱ovo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中国农业发展史论文1000字

    杜青林: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非常高兴参加世界经济宣言组委会主办的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并与大家一起解读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在这里我就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

    ~逛吃逛吃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8
  • 中国农业发展史论文800字

    农业分布 种植业: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西北国营农场(商品谷物农业) 西北地区 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灌溉农业) 新疆地区(绿洲农业) 西南地区 云贵高原

    贪吃的小四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