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0

敏宝环保科技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期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美meme

已采纳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发展  作者:张晗  〔内容摘要〕 环渤海区域作为我国北方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主要窗口,目前正进入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探讨了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分析该区域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形势,为其未来的发展道路提出了一些策略主张,旨在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关 键 词〕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对外贸易  〔作者简介〕 张晗,河北经济贸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的崛起,以及国家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割据开始出现新的变化,经济发展的中心逐步北移。因此,推进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对于推进我国北方经济的腾飞乃至全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环渤海区域的界定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全区陆域面积达8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亿人。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1/4,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环渤海地区的生产总值达5万亿元,占全国的2%。可是说,环渤海区域有望发展为我国的巨型经济核心区,成为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龙头。  二、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国家经济重心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实力的增长。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区域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补充,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要建立区域协作协调的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同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还把振兴环渤海区域经济纳入了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对于环渤海地区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丰富的自然资源。环渤海经济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并易于开发利用。本区域的能源储量居全国首位,除现有的华北、胜利、大港、中原等几大油田以外,渤海湾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原油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3%;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0%以上。本区域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渤海湾素有“天然鱼池”之称,鱼类资源丰富;海盐的年产量也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另外,环渤海地区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旅游者的目光。  工业基础优势明显,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伴随着中国近二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已经成为中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第三个大规模区域制造中心。依托该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诸如钢铁、原油、原盐等资源依托型产品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资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迅猛发展。近年来,该经济圈生铁、钢、成品钢材、大型拖拉机、塑料、啤酒等产量均占全国产量的30%以上,电冰箱、洗衣机占全国产量的25%以上,电子计算机占全国产量的近一半。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已经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机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也开始逐步形成。  城市联合初现端倪,经济互动迅速发展。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内城市的联合起飞已初现端倪。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城市最为密集的三大区域之一,共有城市151个,占全国总数的1/3。这些城市构成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多功能的城市群体。2002年10月,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在济南召开,29个成员城市达成经济合作专案30个,合作金额6亿元。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互动,使其长期的“诸侯经济”格局被打破。通过区域内资源互补、优势整合,环渤海地区已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带,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环渤海区域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国际间分工和合作的不断深入,都为环渤海地区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为本区域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东北亚合作非常活跃。环渤海地区地处东北亚中枢。在国际政治方面,随着这一地区政治格局的变化,形势从对抗走向了联合。这种变化给环渤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稳定的国际政治环境。在经济方面,由于这一地区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相互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互补性。特别是日、韩等国,近年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低廉的国家转移,从而为环渤海地区产业重组和涉外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奥运经济”引擎将为该区域注入强大发展动力。2008“奥运经济”正在为环渤海经济圈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北京奥运会从筹备至举办期间,对国内生产总值成长的拉动每年在3%左右,而本地区无疑将首先受益。据报道,在奥运会筹备期间,仅北京就计划投入2,000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果有相应的较完善的战略规划,注重投入产出比和经济发展的前向及后向联系,奥运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后续影响将会持续10~15年。  四、环渤海区域发展对外贸易的措施  打破行政区划束缚,联合建港用港。首先,在港口的分工协作方面,在抓好专业性港口发展的同时,重点确定枢纽港、特别是集装箱枢纽港的分工功能,使环渤海地区的港口能充分发挥现代化、国际化运输枢纽港的分工功能。其次,在港口腹地之间的关系上,应打破传统的地域观念,把港口从隶属于某一省市的狭隘观念中解放出来,形成港口与腹地一体化的现代化区域经济观念。要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允许腹地企业在港口自建、合建码头和港区,以带动腹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发展工业产品出口。首先,要结合国企改革,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结合资产重组、兼并,组成跨省市、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其次,要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优势,拉动出口增长。世界上一批著名的跨国公司落户环渤海地区,其产品的名牌效应和国际营销网络,是本地区可以利用的一大优势。最后,建立区域性名牌产品出口展示中心,支持名牌产品招展海外市场。为了对外展示本地区名牌产品的整体优势,便于外商认识和集中选购国产出口名牌,此设想不妨一试。  建立区域银行,联合对外融资。环渤海地区经济要大发展,资金是个关键问题。区域内各地区资金供需的不平衡,大型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的建设与改造,都需要有强大的金融机构做后盾。而在各省市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情况下,很难形成较大的投资、信贷规模,因而需要加强区域内金融机构的协作,尽快成立区域性银行。这样,既可以调节各省市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聚集国内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又可加强与外商之间的融资合作,联合实施对外引资;还可利用区域银行的实力和中心城市的知名度,积极开招渠道,争取有实力的公司到国外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融得更多的资金,为区域经济服务。  联合举办“北交会”,挽手出国闯市场。针对环渤海地区和北方地区改革开放的发展趋势,在环渤海地区某城市按照“广交会”的模式,每年也举办出口商品交易会。对此,作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由国家有关部门牵头,联合在京举办招商会的模式,由国家经贸委或外经贸部出面组织,以便平衡各方利益。二是在各城市轮流举办。如果每年只在某地举办一次区域性大型活动,就可避免目前交易会过多过滥的现象,会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对外商、腹地出口企业和举办者都有好处。三是把交易会办到国外去。如国内联合办会的地点协商不下来,或觉得轮换的周期太长也可选择某一市场条件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联合有关省市走出国门共同举办综合性商品交易会或某一门类商品的展销会。  参考文献:  刘芳:“建立环渤海区域政策法律协调机制发展环境友好性区域经济”,载《港口经济》2006年第2期。  魏后凯:“加快环渤海地区开放与开发的建议”,载《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第11期。  邵文慧:“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载《中国水运》2007年第4期。
245 评论

梁小姐12

于潇 性 别: 男 职 称: 教授 所在系所: 人口、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研究领域: 东北亚区域经济、图们江地区开发、长吉图先导区、人口与经济发展 最后学历: 研究生 最后学位: 博士 Email: 09-07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 09-07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09-07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10-09 吉林省民政厅,公务员 09-12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讲师、副教授 04-03 日本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04-03 日本鸟取政策综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06 - 至今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01 - 至今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副院长、院长 出版著作 《金融危机下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 《图们江地区跨国经济合作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 《东北亚区域劳务合作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美日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 发表论文 中朝合作开发罗先经济贸易区的对策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年第4期。 日本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及原因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12年第4期。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1期。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人口学刊》,2011年第3期。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日本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及原因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12年第1期。 中朝合作开发罗先经济贸易区的对策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年第4期。 蒙古国经济发展现状评析,《亚太经济》,2008年第6期。 东北振兴过程中的对外开放:中蒙合作,《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3期。 东北亚政治安全困境及其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从日本FTA战略看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现代日本经济》,2007年第3期。 8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政策演变及其启示,《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2期。 整合东北区域经济提高整体实力,《吉林大学社科学报》,2004年第1期。 东北地区就业体制转换及其障碍分析,《人口学刊》,2004年第3期。 政府与市场对我国区域投资分布的影响分析,《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第2期。 东北亚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现状与未来,《东北亚学刊》,2003年第1期。 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前景展望,《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5期。 长春市人口迁移状况以及人口管理模式转变的思考,《人口学刊》,2003年第5期。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03年第6期。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分析,《发展经济学论坛》,2003年第2期。 日本对华ODA政策调整的趋势及其原因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02年第2期。 东北亚天然气资源开发与我国的对策,《东北亚论坛》,2002年第1期。 中国外资区域差异研究(英),《ERINA Report》,2002年第1期。 公共养老机构发展分析,《人口学刊》,2001年第6期。 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状况分析,《人口学刊》,2000年3期。 东亚经济复苏前景展望,《东北亚论坛》,2000年第1期。 吉林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人口学刊》,2000年第5期。 俄罗斯远东地区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分析,《人口学刊》,2000年第6期。 劳动供需状况与失业问题研究,《西北人口》,1999年第1期。 日本劳动力迁移政策变化与合法移民研究,《人口学刊》,1999年第6期。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北京经济观察》,1998年第4期。 1、“蒙古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关系研究”(2009JJD810007),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8年。 2、“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吉林省国土资源厅项目,2010年。 3、“延边州对外通道建设规划研究”,吉林省延边州发改委,2010年。 4、“图们江环境合作-大图们区域”,吉林省环境保护厅,2012年。

296 评论

孤星马哥

于潇 性 别: 男 职 称: 教授 所在系所: 人口、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研究领域: 东北亚区域经济、图们江地区开发、长吉图先导区、人口与经济发展 最后学历: 研究生 最后学位: 博士 Email: 09-07 吉林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 09-07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09-07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10-09 吉林省民政厅,公务员 09-12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讲师、副教授 04-03 日本环日本海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04-03 日本鸟取政策综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06 - 至今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01 - 至今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副院长、院长 出版著作 《金融危机下蒙古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 《图们江地区跨国经济合作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 《东北亚区域劳务合作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 《美日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 发表论文 中朝合作开发罗先经济贸易区的对策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年第4期。 日本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及原因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12年第4期。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1期。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人口学刊》,2011年第3期。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日本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及原因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12年第1期。 中朝合作开发罗先经济贸易区的对策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年第4期。 蒙古国经济发展现状评析,《亚太经济》,2008年第6期。 东北振兴过程中的对外开放:中蒙合作,《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3期。 东北亚政治安全困境及其对区域经济合作的影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2期。 从日本FTA战略看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现代日本经济》,2007年第3期。 8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政策演变及其启示,《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2期。 整合东北区域经济提高整体实力,《吉林大学社科学报》,2004年第1期。 东北地区就业体制转换及其障碍分析,《人口学刊》,2004年第3期。 政府与市场对我国区域投资分布的影响分析,《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第2期。 东北亚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现状与未来,《东北亚学刊》,2003年第1期。 我国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前景展望,《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5期。 长春市人口迁移状况以及人口管理模式转变的思考,《人口学刊》,2003年第5期。 日本主银行制度演变的路径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03年第6期。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分析,《发展经济学论坛》,2003年第2期。 日本对华ODA政策调整的趋势及其原因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02年第2期。 东北亚天然气资源开发与我国的对策,《东北亚论坛》,2002年第1期。 中国外资区域差异研究(英),《ERINA Report》,2002年第1期。 公共养老机构发展分析,《人口学刊》,2001年第6期。 吉林省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状况分析,《人口学刊》,2000年3期。 东亚经济复苏前景展望,《东北亚论坛》,2000年第1期。 吉林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人口学刊》,2000年第5期。 俄罗斯远东地区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分析,《人口学刊》,2000年第6期。 劳动供需状况与失业问题研究,《西北人口》,1999年第1期。 日本劳动力迁移政策变化与合法移民研究,《人口学刊》,1999年第6期。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北京经济观察》,1998年第4期。 1、“蒙古经济发展与对外经济关系研究”(2009JJD810007),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8年。 2、“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吉林省国土资源厅项目,2010年。 3、“延边州对外通道建设规划研究”,吉林省延边州发改委,2010年。 4、“图们江环境合作-大图们区域”,吉林省环境保护厅,2012年。

144 评论

相关问答

  • 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期刊

    于潇 性 别: 男 职 称: 教授 所在系所: 人口、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研究领域: 东北亚区域经济、

    阿哥丶WLy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

    专业论文(2000年以来):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与二十国集团的作用”,《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2期,李晓、冯永琦。  “香港离岸人民币利率的

    Ares填词人 1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东北区域文化论文

    会展业创造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广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各地的会展业也迅速崛起。沈阳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和清文化旅

    路人乙1987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东北亚研究期刊

    世界经济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世界经济研究国际经济评论 亚太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miumiu2002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东北亚论坛期刊

    tfhVIW

    virgoleegoon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