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9

RosaLifeShare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犯罪预防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漫野之弥

已采纳
论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在校生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率居高不下;大案要案多;犯罪主体低龄化、团伙化;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因此,正确分析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是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一)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有些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再有者,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作案手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不顾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值得重视的是,有的青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三)从犯罪年龄看,现在青少年犯罪大多在15~2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思想最活跃,最好动,模仿力最强,探索欲最旺盛,主观意识最不坚定,是违法犯罪的高危阶段。(四)从犯罪身份看,辍学少年人数居多。(五)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一是思想认识渐成熟,敏感好奇,富有想象力,喜欢模仿,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时,极易受不良影响而违法犯罪;二是自我意识至于增强,对成年人的依赖心理减弱,形成“自我中心”倾向,渴望独立,但往往不能如愿,使其理想和现实脱节,以形成善恶颠倒的心理倾向;三是情绪情感不稳定,易于冲动,特别是狂暴的激情,往往使青少年不能自控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原因:一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而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不良的家庭影响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过分溺爱、打骂体罚等。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目前社会上一些书刊、音像制品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暴力、色情以及其他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一些不健康的电子游戏厅、网吧、影视厅等全天开放,致使一些青少年放弃学业,终日为此着迷,从而使他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三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就教育现状来看,不少学校并未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片面地强调和追求升学率。教育工作者往往重视向学生传授传统的、陈旧的、死板的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对“学困生”进行冷落和歧视,挫伤了他们的上进心,极易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对策针对青少年犯罪这一严峻的社会现象,建立一个自我预防、学校预防、家庭预防和社会预防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相互监护、共同教育的工作网络和预防机制,是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措施。(一)自我预防。对于青少年来说,正是成长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过渡阶段,其特点是可塑性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强,遇事只凭直观印象而不加判断,办事不计后果,争强好胜的行为极易导致犯罪。所以为了更好地预防犯罪,必须从自我做起,力行“十戒”。什么是“十戒”?第一是戒“贪”、第二是戒“奢”、第三是戒“骄”、第四是戒“假”、第五是戒“黄”、第六是戒“毒”、第七是戒“赌”、第八是戒“惰”、第九是戒“散”、第十是戒“妒”。这十种需要“戒”的,都是青少年容易沾染的不良习惯,不好的性格,或不健康的东西这些不良的习惯、性格或不健康的东西如果让它在青少年身上滋长、蔓延,不能有效地远离它,那么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就可能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人民所唾骂的阶下囚。人们常说“科学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违法犯罪与否我认为也只是一念之差,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这个犯罪之“念”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只要青少年加强自身的修养,理解并确实做到“十戒”,时刻预防犯罪之“念”的产生,自然就能够预防犯罪。(二)学校预防。学校是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校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育中一要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加强对教师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培训,让每个教师都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是不合格的教师。二要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情况和表现实际,安排专门时间,加强对理想、道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区司法局同志举办法制报告会,向师生们介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维权法》等相关的法制法规。使师生及时了解当前违法犯罪的状况,让青少年明确自身的具体权利和义务,知道法律禁止什么,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通过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帮助其提高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明辨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掌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技巧。三要在各门学科教学环节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教育青少年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进一步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四要注意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道德认识发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循序渐进,组织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增长社会知识和经验。五要对已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矫治,但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据调查,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训斥、责骂,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甚至产生不良后果。作为教师只有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博大的爱,才是最有号召力的,才能使学生立志立德、学会做人,感恩社会、感恩父母。(三)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发源地,尤其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素质优劣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所在,也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摇篮。因此,家庭教育具有任何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优越性。我们可以建立“家长学校”,利用周末时间对家长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互相沟通和家庭教育能力培训的双重作用。学校将家长会的召开制度化,指导和鼓励他们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必须确立三个新观念:一是新成才观。当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未来的人才素质要求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二是新责任观。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将其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人才,是家长的应尽职责。三是新权益观。未成年人从法律角度上看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但他们与成年人一样具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同时引导家长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子女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这样一来,通过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净化家庭环境,构筑起一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防线。(四)社会预防。切实加强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管理,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一体化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全社会齐抓共管,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1)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整理。学校应和政府职能部门配合,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改善校园周边环境状况,净化学生成长的环境氛围。(2)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一些有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音像、书刊的制品,网吧等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制黄、贩黄、制毒、贩毒的犯罪分子,清除精神污染,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效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3)在各类建设规划中加大青少年活动及社会教育功能,使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体验中感悟和成长,把孩子们从网吧中吸引到社会活动中来,如建立科技馆、博物院、儿童活动中心等,并免费开放使之发挥作用。(4)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镇预防工作小组因地制宜地把握禁毒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纪念日、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地成功举办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在“普法宣传日”镇预防工作小组要组织人员走上全镇各主要街道,张贴挂图、发放宣传单,向每位社会成员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知识,并现场进行法律咨询服务;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进行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号召学生做小小宣传员,与家长、邻里进行交流;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活动,向未成年人宣传毒品危害,普及毒品预防知识,还在各中学开展“手拉手”系列活动,并组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营造法制氛围,取得良好效果。(5)政府应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青少年无序流动。据调查,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都是待业的,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无来源,势必去偷、抢等。因而在扩大就业机会的同时,地区间应加强对就业信息的沟通、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务工人员的流动进行调配、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岗位与务工人员数失衡,造成务工人员的盲目而无序流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关注、关心、支持并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团结、和睦与幸福。他们除了需要成年人所需要的关切外,更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关心和关爱。只要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就会更上一个台阶,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参考文献:[1]胡安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2004,(2)[2]吴启和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分析与对策[J]2004,(3)
330 评论

微微姐22

全国2007年10月犯罪学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332(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防止重新犯罪D.矫正心理偏差  2.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B)342A.制度落实B.场所落实C.工作落实D.报酬落实  3.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属于(C)310A.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B.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C.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D.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  4.在下列犯罪预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属于被害后预防措施的是(A)314  A.被害援助B.提高大众的被害预防意识C.重视对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预防D.减少被害因素  5.一般预防的对象是(B)A.党政首脑机关B.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D.物资仓库  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护的综合心态是()A.社会保障感B.社会安全感C.社会恐惧感D.社会支持感  7.犯罪预测是推测未来不确定的犯罪状态和结构的(D)A.观察活动B.认识活动C.调查活动D.思考活动  8.犯罪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B)89A.相互关系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D.因素关系  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B)A.人生经历的不同B.人格特征的不同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  10.在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掠夺性犯罪所必备之因素的是()A.潜在的犯罪人B.适宜的作案目标C.存在冲突的家庭D.缺乏有保护能力的人  11.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标志是(A)A.性格B.情绪C.需要D.动机  12.动机由(A)A.需要转化而来B.认识转化而来C.行为转化而来D.心理状态转化而来  13.同一时期两种以上文化之间的冲突被称为(B)A.纵向文化冲突B.横向文化冲突C.物质文化冲突D.同质文化冲突  14.我国经济增长同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B)A.必然联系B.非必然联系C.直接联系D.间接联系  15.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原因论是一种多因素的(D)A.生物作用论B.经济决定论C.文化冲突论D综合作用论  16.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各种因素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关系(B)147A.不是平行的B.不是等同的C.不是对应的D.不是相关的  17.犯罪行为抑制机制中的主观因素对犯罪行为起(B139)A.助推作用B.阻碍作用C.调节作用D.终止作用  18.拟制的犯罪人即(B)A.犯罪团伙B.法人犯罪人C.犯罪集团D.犯罪组织  19.在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C)A.破案率B.立案率C.犯罪率D.报案率  20.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是(A)A.1950年B.1963年C.1969年D.1983年  21.女性较少进行的犯罪类型是(A)A.杀人B.抢劫C.投毒D.  22.我国走私案件多发于(B)A.西南内陆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  23.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原始资料进而研究犯罪的方法是(B71)A.实验研究B.调查研究C.文献研究D.统计研究  24.犯罪研究应坚持(61C)A.客观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原则D.人性化原则  25.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B30)A.性恶论B.自然犯罪论C.自由意志论D.天生犯罪人论  26.关于犯罪原因的“原罪说”是(C25)A.欧洲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B.中国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C.欧洲封建神学时期的主流观点D.中国封建时期的主流观点  27.探索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A)A.社会学研究的任务B.犯罪学研究的任务C.刑法学研究的任务D.政治学研究的任务  28.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B)A.犯罪现象学B.犯罪原因学C.犯罪预防学D.犯罪对策学  29.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A)A.犯罪学的基本原理B.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C.犯罪学研究的推断依据D.犯罪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30.20世纪中期以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D)53A.人类学的研究方法B.心理学的研究方法C.法学的研究方法D.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措施有(de )A.刑罚个别化B.制定明确而通俗的法律C.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D.奖励美德E.完善教育  32.犯罪现象的属性是()A.悖逆性B.文化性C.社会性D.政治性E.历史性  33.犯罪社会原因是决定个体犯罪的(C)  B.内部条件C.客观条件D.主观条件E.主客观综合条件  34.加罗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包括( )46.  杀人罪B.盗窃罪C.罪D.重婚罪E.交通肇事罪  35.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状况是()A.常规性犯罪增加B.反革命案件增加C.统计上的犯罪数量不高D.事实上的犯罪严重E.成年人犯罪严重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中预防3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8.文化39.李斯特40.观察法41.群体性犯罪  全国2008年1月 犯罪学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C)A时代背景不同B研究方法不同C研究范围不同D研究立场不同  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B )A社会结构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越轨行为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B)78A犯罪率B犯罪现象C犯罪行为D犯罪明数  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C)A发展经济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D奖励美德  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A)A犯罪的社会预防B犯罪的心理预防C犯罪的个体预防D犯罪的法律预防  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 D)A贝卡利亚B托皮纳尔C龙勃罗梭D加罗法洛  在现代犯罪学中,犯罪原因论的主流观点是(B)A单因素论B综合原因论C混合因素论D冲突论  边沁学说的核心是(A)A“幸福计算”理论B性善论C社会解组论D刑罚个别化理论  在关于犯罪因素数量的变化规律方面,菲利提出了著名的(B)A犯罪饱和法则B犯罪三原因论C“自然犯罪”的概念D社会防卫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创立了(D)A犯罪经济学B犯罪遗传学C犯罪心理学D犯罪生态学  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C)A外显性B客观性C综合性D主观性  犯罪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A)A访谈法B比较法C统计法D相关分析法  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的若干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C)A分段抽样B整群抽样C等距抽样D分层抽样  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D)A发案数B相对暗数C恒比数D绝对暗数  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变化不定  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C167)A脑组织损伤说B自由意志论C模仿论D精神分析理论  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144B)A必然的B必要的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D非必要的,而是必然的  1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B)A社会控制论B社会环境论C文化冲突论D亚文化理论  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184C)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  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D)A纽带作用B辅助作用C基础作用D核心作用  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C)225A状态性被害人B流动型被害人C机会性被害人D疏忽型被害人  当前我国被害人的年龄段集中在(B231)A18周岁以下B18~35周岁C36~55周岁D55周岁以上  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C)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  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  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C270)A指数修匀法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D对比类推法  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A)259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时间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空间  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劝犯罪实施的犯罪预防是(C)A条件预防B人防C物防D技防  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292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属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是(A)A教育B防范C打击D改造  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D预防重新犯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犯罪学的学科作用主要有(5ACDE)A认识犯罪B打击犯罪C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D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E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  犯罪学采用的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主要有(20CDE)A统计法B心理分析法C访谈法D问卷法E文献法  下列有关犯罪人的表述中,合理的有(119ABDEC)A犯罪人是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B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载体C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D犯罪人包括不被刑法规范为实施刑罚的未成年犯罪人E犯罪人包括无刑事责任能力,但实施了符合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  犯罪行为运作机制的动作方式具有(138BDE)A间断性B连续性C不规则性D律动性E向度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比较分析法犯罪后果犯罪的起伏律人格障碍职业型被害人因果分析预测法  07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C预防犯罪 D学科建设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A)A事实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C法律论证法 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D)A法学观点 B心理学观点C社会学观点 D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观点“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B)A孔德 B托皮纳尔C塔尔德 D加罗法洛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B)A犯罪的心理预防 B犯罪的社会预防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30C)A法律 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D刑罚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46D)A被害人 B刑罚C犯罪情境 D犯罪人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在对芝加哥地区的犯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A)A同心圆说 B犯罪饱和说C犯罪的生物遗传说 D模仿论依据影响某一结果的一种或几种因素以及它们影响的程度来主观判断抽取样本数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A66)A配额抽样 B判断抽样C等距抽样 D随机抽样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A)A解释性分析 B描述性分析C横向比较分析 D纵向比较分析 转贴于:自考_考试大  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D)A立案率 B破案率C人犯率 D犯罪率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C)A发案数 B相对暗数C绝对暗数 D恒比数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D)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 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 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B)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D)A违法性 B社会性C形式多样性 D社会危害性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137C)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C核心作用 D基础作用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138C)A思想体系 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C)A天生犯罪人论 B人种论C亚文化论 D差异交往论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犯罪根源 B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具体原因 D犯罪情境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A精神分析理论 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 D隔世遗传理论  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增长之间(C)A存在着同步增长的规律 B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C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没有任何关无智能缺陷、心理紊乱不定、对自己的缺点毫无察觉、对别人不负责任、自制力差、易盲动等属于()A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 B精神常态的表现C重性精神病的表现 D人格障碍的表现精神障碍患者易实施(B)A犯罪 B暴力犯罪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A)A门德尔松 B亨得利C科恩 D边沁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A被害数量 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 D被害死亡率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著名理论是(A)A暴露理论 B幸福计算理论C社会解组论 D社会防卫论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性是()A被害的顺应性 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 D被害的受容性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易遭受犯罪侵害的主要是( )A女性成年人 B男性成年人C女性未成年人 D男性未成年人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 )A指数修匀法 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 D对比类推法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C控制性预防 D重点预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的研究具体包括( )A对犯罪现象属性的研究B对犯罪现象反映形式及特征的研究C对犯罪现象发展变化特点及规律的研究D对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及定罪量刑的研究E对犯罪行为过程及机制的研究实证派犯罪学与古典犯罪学的区别有( )A时代背景的区别 B研究对象的区别C研究方法的区别 D犯罪原因理论的区别E犯罪对策理论的区别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特征有( )A经济领域犯罪严重 B流动人口犯罪突出C群体性犯罪增多 D职业犯罪比重增加E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有( )A遏制论 B标签论C中性化说 D差异交往论E社会责任说按照预测内容的标准,可将犯罪预测类型划分为( )A犯罪形式预测 B犯罪形态预测C宏观犯罪预测 D微观犯罪预测E犯罪手段预测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狭义犯罪学比较分析法犯罪类型结构犯罪的辐射律犯罪原因结构精神障碍  06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对犯罪的消极作用。试论述自考_考试大

104 评论

右耳在聽歌

预防与抑制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  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预防作用。但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权力所能奏效。所以进行有效的预防教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预防大学生犯罪与预防其他犯罪具有相似性,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防范于未然。要针对其犯罪原因,实行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  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针对一些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特点,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地为大学生开展各种心理讲座,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室。正确引导他们对两性、婚姻、事业、就业等问题的认识,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当前尤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其人格障碍,学会宽容,提高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笑面人生,热情生活,多交朋友,使自己的心理常常处于轻松愉快之中。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性的问题。当前在校的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该以友情为重,不应过早确立恋爱关系。学校应该加强他们的性和性道德的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并利用它指导和帮助大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正视恋爱关系,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正确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面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首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从刚入校门着手,结合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进行教育,结合校园内的案例讲危害,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针对大学生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法律意识的现象,我们要强化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同时要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法制的行为作斗争的思想意识。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的道德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很多人的价值观在进入大学之前就有了牢固的框架。中小学一向重分数轻德育,特别是中小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对青少年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是极端不利的。另外,缺乏诚信、贪图物欲等现象等在社会中普遍存在,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杨叔子院士说:“育人要育有人性的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对于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让大学生能够学到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为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是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搞好家庭教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教育培养,深刻影响着子女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子女形成不良个性的基础,潜伏着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危机。有的家长因其本身就有恶习,子女耳濡目染,自然而然沾染上不良习气,最终发展为违法犯罪。另外,离异单亲家庭中,青少年的犯罪率明显高于正常家庭,其原因在于离异单亲家庭中,子女缺乏家庭教育,失去家庭幸福,或者在新家庭中成为多余的人,使他们饱受离异家庭的痛苦,从而到社会上寻找“关心”、“同情”,此时,他们往往就会被坏人拉拢、引诱,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家庭教育不当和家庭结构异常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环境,尤其是家风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上影响孩子。家长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要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家庭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良好家风。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336 评论

zenghuo721

关于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1、少看色情作品;2、多学习政治;3、多做好事;4、积极入党;5、多做无名英雄;6、接交品质纯洁的人;7、上进心要强;8、远离流氓浪子。9、大公无私;10、舍己为人;11、先公后私;12、先人后己。 关于如何写大学论文:1、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论据】--结论;2、选题要优--交实要广--积累要深--思维要新--内容充实--信息要灵--学风要正--写作要韧--时间要挤--情绪要佳。3、观点鲜明--论说深刻--文风朴实--体现思想性创新性--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段民生律师留言2014--10--06】。

128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犯罪预防的论文

    关于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1、少看色情作品;2、多学习政治;3、多做好事;4、积极入党;5、多做无名英雄;6、接交品质纯洁的人;7、上进心要强;8、远离流氓浪子。

    PaperwizPx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关于未成年犯罪预防的论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危险,我们身边的不安全因素太多了,还有很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但如果我们有了防范意识,就可以避免遭遇危险了。 前几

    太白小君 3人参与回答 2024-05-02
  • 犯罪预防的论文

    (一)完善立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 国外有《少年法》、《少年法庭法》,许多国家都是采取法律的手段规范未成年 人的行为,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而且在这方面

    风荷丽景 2人参与回答 2024-04-30
  • 关于未成年犯罪预防的论文摘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明天,担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理应得到关心和爱护,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但由于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意志薄弱,较易受到社会上各种腐朽思想

    dragontattoo 4人参与回答 2024-05-01
  • 关于未成年犯罪预防的论文题目

    论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在校生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率居高不下;大案要案多;犯罪主体低龄化、团伙化;犯罪手段成人化

    mfiongfiong 3人参与回答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