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27

黑白配late
首页 > 论文问答 > 道教文献有哪些书籍出版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七月的蟹

已采纳
卷一 道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章)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葆。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6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42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53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8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章)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章)卷二 基因,风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15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16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4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5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2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21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47章)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79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56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0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14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3章)为学曰益,为道曰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48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35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後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30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37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39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32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章)卷三 天地,星辰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10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77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9章)勇於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3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7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67章)卷四 大道,自然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34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4章)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43章)注:【】个人认为是第一个收藏者加入的批注,并不是老子的原话。
203 评论

晓布丁2011

基本解释  [book list] 图书目录   新书书目   详细解释  图书的目录。   《南史·张缵传》:“缵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书籍。尝执四部书目,曰:‘若读此毕,可言优仕矣。’”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所引凡五百八十余件,列书目于前。”孙犁《澹定集·我的书目书》:“要购买一些古籍旧书,书目是不可缺少的。”唐姚合《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海图装玉轴,书目记牙签。”     概念  书目即图书目录,是揭示与记录一批相关文献的工具书。它是著录文献的基本特征,并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而成。   类型  没有一个固定或者标准的分类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书目分类方法   ① 编制目的和社会功能:登记性目录(国家书目)、学科通报性目录、推荐书目、专题和专科目录(《中国农学书目》)、书目指南(《全国图书馆书目汇编》)、出版发行书目、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教目》、科技新书目、社科新书目   ② 文献收藏范围:馆藏目录、联合目录(OCLC);   ③ 目录收录文献内容范围:综合目录、专题专科目录、个人著述目录、地方文献目录;   ④ 反映目录收录文献类型:图书目录、期刊目录、地图目录、专利目录、标准目录;   ⑤ 收录文献出版时间和目录编制时间:现行目录、回溯目录、预告目录;   ⑥ 收录文献编排方式:分类目录、字顺目录;   ⑦ 揭示文献程度:题录、提要目录、文摘等。   3.功能:指导人们读书学习,还指明回答那些书需要先读,那些书可以后读,而且还能告诉你那些书需要仔细读,哪些书只要一般浏览。它还能记录一个国家的全部图书;反映某个著名人物一生的著作;报道某一学科有什么书;即在图书的收藏情况等。   作用  优秀的书目能反映某一时期某一学术领域的概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目传递目录信息,报道较全面的研究成果,介绍图书内容,反映出版和收藏情况,供查参考书的流传和存佚;数目能指示读书门径。

352 评论

小兔子lucky

道德经,化书。我就喜欢这两本。

154 评论

J家馍小T

《道藏》、《老子》、《庄子》、《黄庭经》、《文始真经》、《参同契》、《列子》、《皇极经世》、《文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等老子道德经[思想研究]庄子庄子[道家经典]文始真经(关尹子)[修炼典籍]列子[今世仙学]周易[中医养生]淮南子[道教文化]文子[其它文章]化书2007版2008版河上公章句道德经英文版太平经抱朴子内篇太上感应篇吕氏春秋西升经太上老君内观经黄帝四经鬼谷子孙子兵法老子想尔注管子天口篇老子中经无能子鹖冠子金人铭玉皇经太白阴经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素书老子指略达庄论<<老君太上虚无自然本起经>>

163 评论

就愛翻毛腔

周易参同契》、《太平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周易》、 《庄子》、 《黄帝阴符经》《正一经》《太平经》《太清经》《三皇经》道教经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珍贵资料。最主要的是道德经。另外还有《 南华真经 》《文始真经 》《冲虚真经》《通玄真经》《度人妙经 》《阴符经》《清静经 》《西升经》《心印经 》《黄庭外景经 》《黄庭内景经 》《玉皇经》《玉枢经 》《三官经》《北斗经 》《《周易参同契 》《悟真篇 》《太上老君内观经 》《洞玄灵宝定观经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 》《坐忘论 》《化书 》《重阳立教十五论》《龙门心法 》等等。扩展资料:道教认为,道经是三清天尊——三洞教主为拯救宇宙众生,使用自然妙气书写的先哲圣典。道经藏于“七宝玄台”,神仙通过乩仙降笔等方式将经书传授给高道名士,再由他们传播布道于世间民众。道教经典卷帙浩繁,包罗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法术、斋醮科仪、传道弘道与风水推算等各方面内容。四大基本经典 老子《道德经》 《黄帝阴符经》 《周易参同契》 《周易》 道教四子真经 《南华真经》 《通玄真经》 《冲虚真经》 《洞灵真经》 神仙传记《山海经》、《游仙诗》、《楚辞》、《穆天子传》、《五岳真形图》、《列仙传》 、《海内十洲记》 、《玄中记》、《神仙传》 、《墉城集仙录》 、《洞仙传》 、《续仙传》 、《三洞群仙录》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神仙感遇传》 、《博物志》 、《三洞珠囊》、《道门经法相承次序》、《太平广记》、

346 评论

好想你chen

道家名著有《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 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我基本看完了。道家和道教有很大的不同。但很多人混为一谈了,所以也把道教经典弄出来。道教经典:《周易参同契》是关於炼丹术的最早理论,被后人称为「丹经王」,它是对以前还丹金液烧炼技术的总结。「参同契」是指将易学、黄老、炉火三者综合为一:太易性情,各如其度;炉火之事,真有所据;黄老用究,较而可御;三道由一,俱出经路。该书是汉代黄老学派炼丹家魏伯阳所著,记述炼丹器具的制备,与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炉火的调节,及药物的反应过程,或炼成后服食的方法,以及产生的效果等。书中特别对丹药的反应原理、火候的掌握方法,记述很详细,一直为后人奉为准则。 《周易参同契》又是汉代学家说明炼丹过程的记述,和易学与炼金术结合的产物,它还把汉代易学中的「卦气说」发展为「月体纳甲说」,因此它的理论在易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若用易学的角度看《周易参同契》,是用阴阳变易说来解释丹药形成的原理,又用「月体纳甲说」来解释炉火掌握的原则。譬如《周易参同契》开端并说:「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转谷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执衔蛮,准绳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乾坤坎离和后面说的「六十」指的是六十四卦,用六十四卦来解释炼丹的全部过程,则六十四卦中,取用乾坤坎离为四个基本卦,是丹药形成依据(乾坤为炉鼎,上釜为乾,下釜为坤,并取天上地下之象。坎离指药物,坎即是铅,离即是汞;或坎为水,离为火;火指药物蒸馏,水指药物熔化为液体。乾卦、离卦为阳,坤卦、坎卦为阴;鼎上为阳,鼎下为阴;汞为阳,铅为阴;火为阳,水为阴。)鼎炉及药物等,都是依阴阳变易的法则进行作炼,尤其「牝牡四卦,以为橐龠,或覆冒阴阳之道」之说,指明炼丹过程也要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来掌握火候。 「经纬奉日使」说明把剩下的六十卦分配在三十天内,每天有两卦;「刚柔有表里」说明阴阳属性之相成相克。《周易参同契》特别强调坎离两卦之作用,同时也明确地说明「易为坎离」,以坎离讲阴阳变易,如此说,也无违背易学的阴阳变易原则和炼烧的原则。炼丹的过程,药物和水、火二气的变化,铅为阴,其遇火而熔为白液;汞为阳,其遇火而升华;水为阴,火为阳,混而为一,炼为丹药,此即是「易谓坎离」。 《周易参同契》的「月体纳甲说」,是说明炼丹火候要随每月月亮的盈虚而调节。但火候有两种,文火和武火。减炭为文火,加炭为武火;在一个月里,前半月用文火,后半月用武火;在一年内,冬至后用文火,夏至后用武火。它是要求炼丹术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掌握火候。 《参同契》的「纳甲说」有三种,说明炼丹运火程序,因此称为「月体纳甲说」。 第一种是六十卦纳甲说,将一个月分六十个昼夜,配以六个卦,每日早晚的用火。 第二种是八卦纳甲说,以月亮的盈亏说明一月之中的用火,以坎离两卦代表日月,以其余六卦代表月亮的盈亏过程,八卦又各配以天干地支。 第三种是十二消息卦说,十二消息卦是用十二个卦(复、临、泰、大杜、夬、乾、姤、遁、否、观、剥、坤)表示阴阳二气的消长。 《参同契》用这十二个卦与天干十二律相匹配,说明一个月或一年的用火程序;又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说明铅汞加温起反应,转化为金丹的过程。 阴阳五行说为汉代思想的主干,所以在《参同契》可以看到道教产生的背景,同时看到道教阴阳五行说和儒学的成分。《太平经》是流传至今的最早道教经典,《太平经》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汉;《汉书》记载西汉成帝时,曾有齐人甘忠可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太平经》产生於东汉安帝、顺帝时,出自于吉等人,后於桓帝时由襄楷进献给朝廷;原经本有一百七十卷,但今现存於《道藏》中只有五十七卷。 《太平经》的宗旨,为兴国广嗣之术,是讲「气」以养长生,则为生命存在和长生方法。《太平经钞‧癸部》说:「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共一位,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于天,精者受于地,气者受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中也,三者相助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说明「精气神」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太平经钞‧壬部》说:「人有一身,与精神相合配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则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相合则为一,可以长存也。」 历史上的「精气神」,在《太平经》已经有新的发展,则「精气神」的性质,与人的行为和人的身体有密切关系。但「精神」有善恶、吉凶,人身的精神亦然;因为精神的性质决定人行为的善恶,故有关性与命的关系甚大。又人行为的性质也可以使相应性质的精神进入身体,并精神可以出入人身,更赋予精神以人格神的特徵,在人格神的精神中表现。 其实人之身体中有所谓「人身之神」、「司过神」和「五脏之神」。司过神曰「监察神」,为监察人行为过失的神;这种神在《太平经》叫做「六司命神」,证明人五脏之神,也有司过之功能(所谓「你知我知」之意)。 五脏之神「心、肝、脾、肺、肾」,在《太平经》相应为一种形神求长生的论述,所谓「精神出游,神随人意,诸神司过」,以此论述为根据;又括「守神」、「致神」、「还神」三种。守神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存守身中已有的精神,使不失去或游离身外。 二、守神可以防止凶神恶气在身中作乱。 「致神」是防止招致身外之精神来侵入居住人之身中。 「还神」的对象是本在身中却一时游离身外的精神,通过还神的办法,使它们返回人体与身形相合,以达到消除疾病和长生久视的目的。这种方法是重在「思」,在思神时,要把这些神像挂在静室中实行凝思,并要佩神符,及吞服丹书。 《太平经》中的「承负」,也是道教史上重要的观念,它给人们行为的后果作了解释;因为一个人行善反得恶果,行恶反得善果。这个问题,《太平经》认为是「承负」所引起的作用。「承负」说明人今生的遭遇是受前辈人行为的影响,今生的行为也会带给后辈人福祉;承者为前,负者为后。《解师策书诀》说:「承负是告诫人们要为后世人行善,免受承负之厄;本人能行善得道,也能免去承负之厄。」阴符经 道教经典著作。传为黄帝撰。全称为《黄帝阴符经》一篇。该书自唐代李筌公开传播以来,就受到道教学者的重视,各以心得注解,今存四十余种注本。书中某些论述对气功养生有指导意义。黄庭经 道教气功经典著作。书分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各一卷。《内景经》成书于西晋太康年间,《外景经》成书于东晋年间,《中景经》约成书于南北朝间,是在“内”、“外”两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而成。《黄庭经》提出的“三黄庭”、“三丹田”之说,渊源于《太平经》的“三元合一”论。黄庭即上丹田,于身指脑,为百神之主宰;中黄庭即中丹田,于身指心,为脏腑之根本;下黄庭即下丹田,于身指脐下关元穴,为阴阳之门户、精气之命脉。只要如法存想黄庭,养炼丹田,就能固精全气,长生久世。具体做法三经各有不同。抱朴子内篇 道教道教经典著作。二十卷。东晋·葛洪撰。次书包括道教理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等内容,为道教道教集成之作。书中阐述了长生不老学说,提供了先秦以来各类内炼养生方法。其中有关气功的内容,集中地反映在《对俗》、《至理》、《释滞》、《杂应》、《地真》等篇章中。明代的刊本《抱朴子内篇》,末附《别旨》一卷,专述吐故导引,为气功专篇,极有参考价值。清静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本着老子“清静无为”的宗旨,认为人能清静,即可得道,住世长年。而获得清静之法,唯有观空。了心经 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书中认为“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只有从澄心定神入手,修炼才能成功。天机经 道教经典著作。又名《阴符天机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 此经为阐发《阴符经》而作。还有《关尹子》也叫《文始真经》 《通玄真经》即《文子》《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或《常清静经》《老子中经》 又名《珠宫玉历》,主要讲述治病辟邪、长生久视,存神服气、行气祝神、去三虫、逐伏尸、食日月太极精等方法,是斋醮、祝咒、符箓方面的重要典籍。 《抱朴子》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是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和制药化学家,著名的道教人士。《抱朴子》外篇主要是对葛洪生平的自述,而内篇是葛洪对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炼方法的阐述。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111 评论

美利达达道路

1、道教有一本把所有道经都综合在一起的书,叫《道藏》,相当于儒门四库全书的地位。实际上不是单独一本经典,是一部合集。单独的,比如道家三经:道德经(老子),南华经(庄子),清虚经(列子)其他的更多的了,广为人知的比如说《抱朴子》(葛洪),《坐忘论》(司马承祯),《大道论》(张三丰)。2、另外,古代许多名医都是道士,《黄帝内经》,孙思邈,张仲景等大医的著作也可视为道家经典。另外武道不分家,很多大武术家如孙禄堂等人的著作,也可以算是道家经典。

316 评论

相关问答

  • 道教文献有哪些书籍出版

    1、道教有一本把所有道经都综合在一起的书,叫《道藏》,相当于儒门四库全书的地位。实际上不是单独一本经典,是一部合集。单独的,比如道家三经:道德经(老子),南华经

    大嘴Yuki 6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道教文献有哪些书籍

    《道藏》、《老子》、《庄子》、《黄庭经》、《文始真经》、《参同契》、《列子》、《皇极经世》、《文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等老子道德经[思想研究]

    guodong930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2
  • 中国道教刊物有哪些书籍出版

    道家经典的书籍常见的我就不多说了,像这些最经典的《道德经》《庄子》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称经》《道原经》《经法》《十大经》)另外一个就是道家最经典的《道藏》收道

    MIssinGLess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道教文献有哪些书籍推荐

    道家名著有《老子》、《庄子》、《列子》、《皇极经世》、《文 子》、《田子》、《黄帝四经》、《老莱子》。我基本看完了。道家和道教有很大的不同。但很多人混为一谈了,

    lovexuzheng8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道教文献有哪些书籍类型

    1、道教有一本把所有道经都综合在一起的书,叫《道藏》,相当于儒门四库全书的地位。实际上不是单独一本经典,是一部合集。单独的,比如道家三经:道德经(老子),南华经

    xiaoxiaANDY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