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8

随风思恋
首页 > 论文问答 > 昭通学院论文格式要求是什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榴莲恋上冰激凌

已采纳
昭通学院的学分是由2部分组成,分别是基本学分和创新实践学分(亦称奖励学分)。1、基本学分由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和实践学分构成,各课程块学分不能互相替代,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基本学分方能毕业。2、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种学科技能竞赛、文体类竞赛、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撰写学术论文等活动取得优异成绩,以及获得各类职业技能认证的,按其获奖等级和论文、作品发表的级别、职业技能认证的级别给予创新实践学分(奖励学分)。3、昭通学院各类课程学分权重参考比例如下:
125 评论

美食家Kitty

首届中国西部(昆明)文化产业博览会幕以来,昭通作家在西博会上拍卖22部文学作品改影视作品的改编权成为了本次博览会引人注目的焦点,众多媒体在报道中称:“在云南,作家集团化,在市场‘叫卖’文学作品,昭通作家成为‘第一群’吃‘螃蟹’的人,是‘云南文学的又一惊人之举’。”在昭通作家拍卖的22部文学作品中,著名作家夏天敏的作品就占了10部,曾经在出租《好大一对羊》改影视剧改编权时还羞于谈钱的夏天敏,如今也理直气壮地卖起了作品改编权,这不能不说是作家观念的更新和跃进。因此,不论这次在西博会上,昭通作家的作品能否在拍卖上取得成绩,对昭通作家都是一个不小的收获,至少他们放下了“作家”的面子昂首挺胸地面对市场,迎接市场的挑战,另一方面,如何把文学变为产品,把文学变为产业使昭通文学的优势资源变为经济优势,为昭通社会,经济的发展添上一个活力点、让昭通作家勇敢地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市场上?这仅是昭通文学产业化发展的开始。 ●在当代中国,关注现实的作品是文学的需要,也是读者的需要 ●创作手法的问题总是好解决的,关键是要写出有切肤之痛的作品、令人感动的作品 ●作者采取传统写作方式时,不要俗不可耐;选择现代写作方式时,也不要雅不可耐 ●昭通这样的文化交汇地带是点燃文学灵性最好的火石,是丰富作家品格的天然营养库 文学需要关注市场吗 在日前举行的昭通作家群创作研讨会上,文学需不需要关注市场,成为作家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著名作家张平说:“作家在写作时,是不会去考虑市场的,但写作之前,作家肯定要首先想到读者,首先要解决写给谁看的问题。读者分两类,一类是职业读者,包括作家、文科学生等知识分子,另一类是普通读者,即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我曾经为普通读者写过大量家庭戏、妇女问题,因为我的家族阅历很丰富,可以写一辈子。后来变了,是因为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位县领导,他对我诉说惊心动魄的社会现实,使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的创作冲动,我突然就从一个小事业跳到一个大事业中。我写《天网》,可以一天写一万字。读者来信也和从前不一样了,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后,有时一天竟接到400多封来信,读者群的扩大令我很兴奋。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传统小说拥有大量读者并不意味着现代小说缺少读者群。我后来也写探索性作品,研究法国文学的柳鸣九对我说,我的探索小说有西方现代派的意味,高中生看起来会很费劲。而事实却是,多样化的写作使我的读者群成若干倍地扩大了。但不管怎样,我至今还是偏向传统写作模式。我的反腐小说也引来过很多来自纯文学写作者的批评,认为这样的作品没有长久的生命力,而我觉得只要能为改革开放做点贡献,我宁愿速朽。在当代中国,关注现实的作品是文学的需要,也是读者的需要,这样的作品肯定畅销。” 要传统还是要现代 在研讨会上,大多数作家都肯定现实主义是昭通作家群文学创作的主流。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夏天敏说:“一提起笔,我的眼前就呈现出贫瘠的土地,简陋的街巷,为生活的沉重折了腰、驼了背、满脸皱纹的父老乡亲,就呈现出一大批基层干部的形象……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在这些人身上呈现为复杂的混合体,我更加坚信,生活的主流仍旧是美好的,人性中之善良,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愿望,仍然是生活的主题。” 这代表了昭通作家的总体特征。他们对脚下的土地有着深沉的爱,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因此他们以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良心,以更多的笔墨深入到现实社会,对生活进行严酷冷峻的解剖,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小人物的命运。 但也有作家对昭通作家群写作的同质化提出了警告。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描认为,当今文坛处于“杂语时代”,有的作家求新求变的欲望十分强烈,为吸引眼球不惜陷入虚浮、迷失自我的状态中,昭通作家群却对劳动者怀有深切同情,爱憎分明,不投机、不取巧,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真实反映所看到的世界、所感受到的人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昭通作家由于大多数出生在农村,有共同的情感、思想、道德、价值判断。如果创作主题和手法保持不变,虽然有起步快的好处,但长期这样会消解个人的特征。作者不要在题材的开掘上,在审美的手法上太趋同,趋同不如求变。陕西作家群过去就太趋同了,后来经过反省,才对求变创新重视起来。创作手法的问题总是好解决的,关键是要写出有切肤之痛的作品、令人感动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法写都没错。现在有的著名作家写法很老练,但却很飘。许多的评论整版都说他们的好话,这是有目的的包装。 诗人及小说家白桦认为:“没有诗意的小说是乏味的小说,最好的小说既是现实故事,又是一个寓言。”著名作家贾平凹认为:“有现实的描写不一定就是现实主义,真正的作家应是热情的生活参与者、记录者、思考者。文学创作是十分难产的,以60年为周期划分一代。真正好的作家难得,能写作人生、命运这个层面的作家尤其难得。当今文学观、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文学观念不行了,19世纪的文学观念也不适应了,现在这个时代是‘命运时代’。要成为这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作家,必须知道痛、愁、渴望是什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现代意识。” 那么,有没有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路呢?记者就这个问题询问张平,张平认为:“要做到雅俗共赏的可能性太小,有的写作者既想使作品先锋,又想要作品畅销,无奈一辈子都写不出这样的作品。在国外没有传统派和现代派的争执,两种文学分得很清。比如在日本有纯文学协会,也有大众文学协会,我们还没有这样的严格划分,因此出现争执。但这样的划分正在形成之中。目前国内的文学刊物许多已成为探索性作品的试验场,而出版社出书更多考虑的是市场效应。”张平认为两种写作方式都存在风险,“作者采取传统写作方式时,不要俗不可耐,选择现代写作方式时,也不要雅不可耐。两种写作者都不要互相指责。” 昭通为什么会出现作家群现象 对于昭通为什么会出现作家群现象,著名作家陈建功认为,昭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是“锁钥南滇、咽喉西蜀”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传入云南最初的文化驿站和枢纽,以“朱提”文化为代表的古代昭通文化与滇文化、洱海文化三足鼎立,是云南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陆上“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和云、贵、川3省经济、文化交汇重地。在历史上为加强中原与云南的联系,为西南地区的开发和繁荣起过重要的作用。这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使昭通人才辈出,遍及军事、政治、文化等广阔领域,同样也使这方土地成为了文学的沃土,昭通作家群就是被这沃土滋养的文学族群。 白描认为:“像昭通这样的文化交汇地带是点燃文学灵性最好的火石,是丰富作家品格的天然营养库,是最有利的写作地形。”著名作家蒋子龙说:“文学创作也和地缘优势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云南的西双版纳就不会出现作家群,因为那里的自然环境实在太优越了。作家要认准自己的比较优势,没有谁是不具备任何优势的,只要像作家张平那样找准自身优势,把这种优势推向极端,你就会成功。极端的带深刻偏见的作家,往往能够达到深刻的片面,达到超越。比如昭通诗人樊忠慰就是因带有深刻偏见而走向成功的作家之一。” 白描忠告昭通作家群:“要突破地缘给自己带来的局限性,要与时俱进,建构属于自己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拓展观察生活的视野。” 如何培养昭通作家群 我省评论家宋家宏就如何培养昭通作家群提出建议:以“驻校作家”的名义,分批选送一些作家到高校去,边听课,边写作;以“见习编辑”的名义,选送一些作家到有影响的出版社和文艺刊物编辑部去,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读者市场的需要;以挂职体验生活的方式,送一些作者到他所要熟悉的生活中;昭通作家群的基地在昭通,形成不间断的作者梯队有重要意义,对一时难以走出去的年轻作者,需要为他们提供“请进来”的方式,像这次全国著名作家到昭通,对昭通作家、作者面对面指导、交流,就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163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