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8

深田和美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关于现代文学思潮的论文目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千年紫檀

已采纳
影响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房 宁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界出现的影响广泛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新左派”三大社会思潮,集中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鲜明表达了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在急剧变动的时代的感受与愿望。自由主义立足于市场经济和私有产权之上,扮演着哺育新阶级的乳母和代言人的角色;民族主义则以挑战全球化内在逻辑的姿态,对自由主义给予中国未来选择发出强烈质疑;“新左派”承袭世界主流思潮的考问现代性的批判性话语风格,将反思传统社会主义与批评资本主义、西化潮流熔于一炉。每一种思潮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与学术背景,彼此间呈现出既有重大分歧又有密切关联的特质。本文通过岁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的评析,试图展现当代中国思想界沉浮分化、进退起伏的图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与变迁。改革开放的26年,是中国社会思想界空前活跃的26年。 1978年底,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四分之一的世纪里,中国发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乃至政治体制都已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巨大的社会变迁自然也反映到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对中国人尤其是对年轻一代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界犹如“万花筒”,世界上所有的社会学说、思想流派几乎都能在中国找到其踪影。但改革开放以来,真正能在中国社会形成广泛影响、构成社会思潮的思想意识却并不很多,其中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新左派”最具影响,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三大社会思潮。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是社会现实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精神表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新左派”等三大思潮突出而集中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反映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在一个急剧变动的社会中的感受、经验以及他们的愿望。关于社会思潮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可以从三重意义上加以把握。思想生发于问题。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重大问题和矛盾是社会思想的原动力,问题与矛盾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去寻求解决方案,并最终导致了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立场决定观念。任何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从来都不是单一的,面对同样的社会现实,思想反映却一定是多种多样的。多种思想观念并存,反映了人们因立场和经验不同而产生的相互区别对立的意志和愿望。公众筛选思潮。面对社会的问题与矛盾,人群中会产生许多想法与观念,但最终能形成具有广泛性、流行性,称得上社会思潮的并不多。社会思潮是那些最能集中和鲜明地反映部分社会群体利益的思想观念。社会思潮以社会实践为宏大背景,广泛反映群众的社会心理,与人们的经验相契合,与之共鸣,为之接受。社会思潮总是在两个层面上存在和发展,首先是社会心理形态,即群众的社会意识中的共同心理倾向。这一层面的社会思潮只能通过社会调查统计加以了解把握,可称之为统计意义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的第二个层面是观念形态的,主要通过具有一定观察、思考与概括能力的并掌握一定话语权知识分子,将群众意识进行概括和表达,他们是社会思潮的表述者。这一层面的社会思潮表现为形形色色的学说、理论,可称之为文献意义上的社会思潮。社会思潮中涌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们的著述、学说,从一个侧面反映所代表的思潮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推动着思潮,但任何思想家、理论家的思想言论都不能等同于思潮本身。社会思潮有着自身的内在逻辑和外部边界。流行于当代中国的三大社会思潮都源自社会,具有现实的基础。同时,它们又反馈于社会实践,反作用于社会现实,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透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的过去和现在;透视社会思潮,可
345 评论

吃货和世界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是20世纪30年代(1928——1937)中国特殊政治文化语境里发生的一种特殊文学现象,其形成与30年代特殊政治文化语境有着密切联系。红色的30年代,社会的政治化意识形态空前严峻,在这种特殊的政治文化局势下,文学的“自由”受到了极大限制,文学自由发展的空间不断受到来自左的(左翼阵营的舆论和批评)和右的(国民政府的行政手段和文化政策等)两方面强势话语的挤压,而二者相近的功利化文学态度致使文学的独立品格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一群坚持文学自由发展品性的作家和批评家对此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形成了一股要求“文艺自由”的理论呼声,从而引发了关于“文艺(文学)自由”问题的一系列论争。由于政治姿态的相似,这批人被政治化地定性为资产阶级的“自由知识阶级”、“自由人”、“第三种人”、“自由派”等。他们的自由主义文艺立场前承20年代革命文学论争中的新月派,在理论上更加深入;后续有“京派”以自身的创作践行了“文学自由”的理论主张,从而使自由主义文学从理论主张到创作实践形成了一条鲜明的文学脉络,构成了30年代文学上凸显的自由主义思潮。 本文试图从当时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出发,探究文学上自由主义思潮的形成过程;回到一个朴素的原点,借以阐释30年代关于“文艺自由”问题的论争对于形成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文学史意义。另外,针对当下自由主义文学的研究现状,文章指出了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泛自由主义”倾向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批评。 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 介绍论文的选题及意义,及所讨论问题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第二章相关概念的辨析 本章主要是对相关概念的梳理,简要论述西方近代自由主义的“中国化”过程以及“中国化”的自由主义在政治、文化、文学等不同领域里的不同内涵,借此阐述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之间的同构因素和差异,剖析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独立于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意义之外的特殊内涵。 第三章回到一个朴素的原点:30年代文艺自由思想论争的文学史意义本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焦点在于30年代关于文艺自由思想问题的论争,把它作为当时特殊的政治语境下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与此前的新月,后来的“京派”与革命阵营关于文学问题的论争联系起来,考察它们之间的共性;通过其争论的焦点问题呈现出的延续性特征,来阐释30年代关于文艺自由问题这一论争对于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以及在后来的文学史建构中逐渐独立于其他文学思潮流派的文学史意义。在这里,我们把30年代的文艺自由思想论争看作是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衍发点。以此来证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里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关系不大,是地地道道“中国式”的文学现象。 第四章对自由主义文学研究中“泛自由主义”倾向的批评 论文将对这几个问题展开阐述,目的在于阐释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作为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中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的历史意义。

332 评论

毛的惊喜

001 梁启超文学观的时代意义  002 现代大学教育制度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研究  003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004 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005 论鲁迅小说的“立人”思想  006 论《祝福》的艺术特征  007 论鲁迅散文《野草》的象征主义特征  008 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  009 近现代报刊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  010 论近代翻译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  011 胡适《尝试集》与中国新诗  012 论周作人对新文学的理论贡献  013 论郭沫若《女神》对新诗的影响  014 论郭沫若诗歌创作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  015 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浪漫主义色彩  016 论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创作  017 论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创作  018 论冰心诗歌创作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019 《新青年》研究述评  020 “小诗”派研究  021 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  022 论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现实文学主义的贡献  023 论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  024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025 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  030 论闻一多的新诗理论贡献

284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现代文学思潮的论文目录

    001 梁启超文学观的时代意义  002 现代大学教育制度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研究  003 论

    titilovesanny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5
  • 关于现代文学思潮的论文题目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

    赤影妖妖艾可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关于现代文学思潮的论文选题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属文艺学的范畴。它们都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但研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的历史现象及其发展

    佳佳1381706229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关于现代文学思潮的论文摘要

    看看这两篇文章

    唐唐sweet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现代设计思潮论文题目

    学术堂精选了十五个艺术设计类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论帕斯长诗《太阳石》的回环结构与瞬间艺术  2、论"空灵"范畴的审美机制与艺术呈现  3、南京牛首

    张家阿婆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