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0

媛姐姐丶
首页 > 论文问答 > 诗探索是核心期刊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eiguihualei

已采纳
回答 当代诗坛中最受欢迎的20家国内优秀诗歌刊物代表(排名不分先后),与全国广大诗友们共同评选、见证我国当代诗歌刊物的发展: 国内20家优秀诗刊信息目录: 1、《诗刊》 《诗刊》创刊于1957年1月,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以发表当代诗人诗歌作品为主,刊发诗坛动态、诗歌评论的大型国家级诗歌刊物。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连续两届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并荣获了“首届国家期刊奖”,2001年底又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上半月刊重点刊发诗坛名家及成熟诗人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示中国诗坛的创作现状;下半月刊以刊发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为主,展示中国诗坛展露锋芒的新人最新力作,是当代发行量最大的诗歌刊物。 2、《星星》诗刊 《星星》诗刊创刊于1957年1月,是中国社科院评定的国家级中文类核心期刊之一,也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单位评定的国家优秀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曾获国家期刊奖、国家重点社科期刊奖。注重推出诗歌创作的新成果,以开放的理念展示诗歌文本的演变,不拘一格地见证诗坛新人的崛起。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管主办,半月刊,上半月专发诗歌原创作品,下半月专发诗歌理论。 3、《诗选刊》杂志 《诗选刊》杂志于2000年创刊,由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诗歌选刊。遵循的办刊宗旨和编辑方针是:选最好的诗人,选最好的诗。本刊注重权威性、先锋性和经典性。每一期杂志都是对当代诗坛最新优秀作品的展示;每年的12期杂志都是一部可供收藏的当年的诗歌年鉴。 4、《扬子江》诗刊 《扬子江》诗刊是江苏省作协主办,中文类核心期刊之一,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江浙沪)唯一的大型原创性汉语诗刊。以“走向时代、走向生活、走向美”的办刊宗旨和“独树一帜、争创一流、别具一格”的努力方向,推出了一系列引起较大反响的作品。 5、《诗歌月刊》 《诗歌月刊》是由安徽省文联主管、主办的,提倡“大诗歌”概念, 呼吁诗人走出诗歌圈、融入大社会文化。办刊方向以“专题策划”为主旨迄今推出“博客专刊”、“中国诗歌地理专刊”、“安徽新诗阵线合刊”、“中间代诗歌理论合刊”、“中国文艺复兴特大号”、“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合刊”、“中间代诗人21家合刊”、“中国新诗90年90家合刊”等,在诗界内外反响强烈,被视为官刊民办的典范。 6、《诗林》 《诗林》创刊于1982年,是由哈尔滨 《诗林》创刊于1982年,是由哈尔滨文艺杂志社主办的诗歌刊物,是中国诗坛的一本老字号刊物,享有一定的声誉和地位。主要版块栏目:学院写作、21世纪诗人档案、新世纪诗人擂台赛、中国校园诗、爱情迷谷、21世纪诗学建设。 7、《诗潮》 《诗潮》是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期刊,以“当代性、青年性、探索性”为办刊主旨,体现着时代先进性文化、先进思潮与主流艺术。从创刊号开始的“青年与诗”,到今天的“中国诗歌扫描”,一直锁定青年诗群,以推举青年诗人为己任;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大量发表领先当代新诗潮流的优秀作品,成为华语诗界最具青春活力的一个坚实平台。 8、《绿风》诗刊 《绿风》诗刊由新疆石河子文联主办,是新时期以来国内创刊最早的一家诗歌刊物,是崛起于大西北的西部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家诗刊。以其高品位,大容量,精编辑,美印刷荣获“新疆优秀期刊奖”和“新疆优秀社科期刊奖”,以及“编校质量奖”和“优秀文章编辑奖”等多项奖。大批青年诗人由此起步,走向诗坛,一度风靡中国诗坛的“西部诗”即以《绿风》为大本营。 9、《草堂》诗刊 《草堂》诗刊创刊于2016年5月,是由诗人梁平主编,由成都市文联主办的诗歌刊物,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歌月刊。下设封面诗人、非常现实、实力榜、最青春、大雅堂、实验经纬、文本细读、诗家访谈、诗人故事、子美逸风等栏目。 10、《散文诗》 《散文诗》是湖南省益阳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的刊物,主要是收编散文诗的纯文学刊物,全方位展示当代散文诗坛精品力作及理论研究成果,不拘题材、风格,唯质是取。其作品精短,形式精美、印制精良。 11、《汉诗》 《汉诗》由武汉市文联创办并主办、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大型诗歌读本,刊物,秉承的“独立、前卫、探索”的理念,定位为“一本泛诗歌读物”。 12、《椰城》 《椰城》创刊于1991年,是由海口市文联主办的公开发行的文学月刊。立足南国,勾勒海岛的风情海岛的美。以“时潮新观念,文坛新脉动,趣味新阅读”为宗旨,融锐气进取与活力喷射为一炉,树冷静创作与理性辨识为旗帜。主要栏目:小说风潮、风南海、天涯放歌、青春文苑。 13、《中国诗人》 《中国诗人》是由中国诗歌学会主管,辽宁诗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一个老牌诗歌刊物,主要栏目有:诗歌、散文诗、评论、特别栏目和诗坛讯息。 14、《中国诗歌》杂志 《中国诗歌》是由著名诗人阎志主编、谢克强执行主编、著名批评家邹建军教授副主编的大型诗歌杂志,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中国诗歌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当代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是中国诗歌批评与诗歌翻译的重要平台。 15、《散文诗世界》 《散文诗世界》由中外散文诗学会主办,是我国一本专登散文诗作品的大型纯文学刊物。1992年创刊至今,举行了数十次大型国际性笔会,在散文诗作家群中享有广泛影响。《散文诗世界》追求高品位、高风格、高质量、高水平,高雅大方。名家云集,精品荟萃。 16《延河诗歌特刊》 《延河诗歌特刊》始创于2015年,隶属于《延河》文学期刊,逢双月出版,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专业诗歌刊物。秉持“伟大的作品是时代创造的的”核心理念,继承《延河》优秀的办刊传统,进一步聚焦中国当代诗歌最新成就,锐意创新,倾力打造中国西部诗歌大刊。 17、《浙江诗人》 《浙江诗人》由浙江省文联主管,由《品位》杂志社出版,该刊坚守“诗人·诗歌·诗文化”的办刊宗旨,力求呈现一本立足浙江、放眼全国的纯诗歌刊物。设置了“浙诗重磅”“浙诗实力”“爱情花园”“浙诗首发”“浙诗新锐”“浙诗同题” “浙诗选粹”“诗歌高地”“浙诗特稿”“诗意浙江”“浙诗访谈”“浙诗视讯”等栏目。 18、《上海诗人》 《上海诗人》杂志,2007年由上海作家协会内部刊物转为公开发行的出版物,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双月刊。秉承“出新人、出作品、出理论”的办刊宗旨,长期致力于挖掘、扶植具备创作潜力和前景的年轻作者,不断推陈出新,构建了诗歌佳作与精品的传播平台,培养了一批新生代诗人。 19、《北京诗人》 《北京诗人》是由北京顺义诗人木行之创办并主编的一份民办的纯诗歌刊物,一直坚持给广大诗人免费赠送刊物。 19、《诗探索》 《诗探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是国家级期刊。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20、《四川诗歌》 《四川诗歌》由四川省文联主管,由四川省诗歌学会主办,由四川诗歌诗刊社编辑出版。 你好,选择空间还是挺大的,您可以参考一下再做选择 更多44条 
204 评论

吃货迷思

2010,《东方清韵》海天出版社)2009,《茶经》(唐 )《续茶经》(清)(大中华文库系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中国文化导读》(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项目)2003,《瑞士建筑:凝固的艺术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园林水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论文:2011,《茶经》的美学意蕴及翻译再现,《湖北经济学院学报》(6)123-1252010,基于树剪枝的茶典籍文本快速切分,《中文信息学报》(中文核心期刊,ISTIC收录,计算机学科一级刊物)2010,基于多锚点词的茶典籍英汉双语对齐研究,《中国外语》,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10,基于互文性计算的文本翻译索引,《计算机工程与设计》,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0,文本翻译索引的互文度量方法研究,《计算机应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0,以外化传译茶典籍之内隐互文主题,《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2010,语料库在典籍英译中的实例应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0,茶萌中华润诗肠,映入译语共品赏,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第6届年会论文2010,茶典籍文化资源互文翻译中的语境调节,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第6届年会论文2010,专业+英语双学士学位培养之需求分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文史文本中高低语境文化交流错层之注解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来源期刊2010,《茶具图赞》中拟人化名称多层级符指的英译探究,《典籍英译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社会符号学视角下探讨茶典籍书名英译,《典籍英译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高低语境文化错层在典籍英译中的显现及处理策略,《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来源期刊,全国外语类核心期刊2009,从《六羡歌》英译探语言共性视阈下的茶诗翻译,《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中文社科核心期刊2009,茶典籍翻译障碍点的互文性解析,《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9,源文化意识与目标语载体在多元文化中的整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来源期刊2009,Multilayer Anchor Alignment in AC-E Parallel Corpora of Chinese Tea Classics,2009年IEEE智能计算与自然计算国际学术研讨会(CINC 2009), ISTP、EI检索,2009,Rhetorical Signs as Clues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MT,2009年IEEE智能计算与自然计算国际学术研讨会, (CINC 2009),ISTP、EI检索2009,A Study on Machine Translation of Register-Specific Terms in Tea Classics,2009 国际信息工程会议ICIE,EI检索2009,中华茶典籍互文特质及其模因传播,《农业考古茶文化专号》,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8,从丝语英译探民族特有语境信息的多维补偿,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08,从符号学角度看茶名的英译,《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茶典籍译文中异域特色的保留与文化增殖,《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社科版),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8,Transferring Aesthetic Forms in The Classic of Tea to The Target Readers,《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论文集》2008,撷摄典籍茶诗的文化之魂 -- 茶诗英译的探索,《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China English-- a Would-be Prosperous English Language Variety, 《语文学刊》(高教外语版)2008,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romatic Terms in Tea Classics 《语文学刊》(高教外语版)2008,试论概念隐喻在英语同义词教学中的意义,《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从《茶经》章节标题的翻译谈典籍英译中的意形整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05,跨越典籍翻译中时空与地域的屏障,《典籍英译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Morning Report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English Teaching Forum, USA, V 422001,INTERLANGUAGE ERRORS OF CHINESE EFL LEARNERS,《日本群马大学教育研究》18号

189 评论

刘小刘1234

额~历史系?你是说的东湖校区人文学院的里面有。理工有两个学院:一个是老校区(元和校区),一个是东湖校区。网址里有联系电话、系部介绍什么的,你可以去看看至于主任是谁,我找了半天没找到,很遗憾%>_<%我能帮你的只有这些了,希望能对你有用,O(∩_∩)O~ 学院教授简介 许 霆:1951年生,男,江苏太仓市人。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8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8月上海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课程班结业。1998年晋升为教授。任编委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列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博士点重点项目《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撰稿;主持过“十四行体在中国”等6项省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研究》、《文学评论》、《文学理论研究》、《新文学史料》、《上海社会科学》》、《江海学刊》、香港《诗双月刊》和《诗网络》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理论专著《新格律诗研究》(与鲁德俊合作),《十四行体在中国》(与鲁德俊合作)、《新诗理论发展史(1917—1927)》、《中国新诗的现代品格》、《中国现代诗学史论》、《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流变史论》等,多次获得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刘华民:1952生,男,山东牟平人,中共党员。2001年晋升为教授。现任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要著作有《文天祥诗研究》(巴蜀书社,1999年版)、《宋词导读》(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论语》导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参撰《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宋词艺术技巧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实用文写作》(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0世纪古诗研究新思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并在多家学报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还撰写出版散文集《逝水钩沉》(雅园出版公司,2008年版)。曾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系统百名勤政廉政好干部等荣誉称号。科研成果曾获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丁晓原:1958年生,江苏常熟人,文学博士,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从事报告文学研究的主要学者和从事散文研究的重要学者。1982年1月本科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2001年6月博士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2000年晋升教授。江苏省省级优秀学科梯队、常熟理工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报告文学和散文。主持7项省(含省教育厅)项目,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社科规划项目。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2篇为《新华文摘》转载,20篇为中国人民大学报刊中心复印,30篇为CSSCI收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首次发布的(2000年)作者年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排序列全国文学学科第一。出版专著5部,主编著作(作品)5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现代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教育厅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获全国曾宪梓优秀教师奖,中国文联优秀文艺评论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苏州市首届“东吴中青年学者”。 李铁匠:1944年1月生,男,江西新建人。北京大学伊朗研究所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长期从事世界古代史、中古史等基础课程教学、研究工作。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有:《中国大百科-外国历史》伊朗部分条目(1990年版);国家社科基金65规划重点课题《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分册(1986年版);国家社科基金75规划重点课题《外国帝王传》伊朗和以色列部分;国家社科基金95规划重点课题《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伊朗部分(1999年版);95规划重点课程《中国外交大辞典》伊朗部分。近年来,撰写出版的史学著作有《长河落日--巴比伦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古波斯文明探秘》(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承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中国军事通信百科全书》古代伊朗部分条目。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张浩逊:1949年生,男,江苏省无锡市人。2000年被评聘为教授。主要从事唐诗研究。已出版《唐诗分类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唐诗导读》(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等著作5种。参撰《唐诗艺术技巧词典》、《唐代文学百科词典》等7种中型工具书。在《中国韵文学刊》、《中国典籍与文化》、《文学遗产》、《红楼梦学刊》、《社会科学评论》、《古典文学知识》、《杜甫研究学刊》等刊物发表唐诗研究论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唐代文学研究年鉴》、《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全文复印、介绍、摘登。目前正在进行专著《唐诗接受研究》的写作,国内尚未见同类著作出版。 张道理:1947年出生,男,安徽定远县人。1969年7月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1996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安徽科技学院思政室主任、社科部书记、党委宣传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等职。1998年调入常熟高等专科学校。现任常熟理工学院教授。社会兼职有全国地方院校德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张道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在常熟理工学院期间主要担任“伦理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教程”、“思想政治教育学”、“教师职业道德”、“领导科学”、“人生哲学新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出版专著《人生哲学新论》、《法律基础教程》;主编《思想道德修养》等;参编《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形势政策学》等多部教材。先后在《高校理论战线》、《中国高等教育》、《江淮论坛》、《黑龙江高教》、《高等农业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和理论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等70余篇,在《中国教育报》、《安徽日报》发表论文、述评多篇。完成了全国地方院校德育研究会“全国职大学生思想观念调查研究”课题,其成果获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战线科技成果一等奖。多篇论文被全国地方院校德育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参编的《大学生思想修养》获安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曹培根:1957年10月生,男,江苏吴县人,现任常熟理工学院宣传部部长。中国索引学会会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员。2006年聘为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以来从事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与研究工作。参撰《江苏艺文志•苏州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古籍提要》丛书卷(中华书局)等,独立承担教育部师范教育科研课题"高师学生的科研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师司〔1997〕40号)、常熟文献史研究"(苏教财「1996」27号)、"文献检索与用户教育史研究"(苏教财[1997]98号)等。有论文集《文献史料论丛》,编纂《黄人集》(原国家教委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标校《重修常昭合志•艺文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完成教育部、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吴中历史藏书概述》、《汉语史料学》等多项。主要著作有《文献检索知识概要》、《书乡漫录》等6种。主持标校《重修常昭合志》,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札记百余篇,其中多篇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 何东亮:1952年出生,男,江苏常熟人。主要从事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开设过心理学、教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课程。主持的“苏南发达地区师专教育改革综合实验研究”课题获“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江苏省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发表专业研究论文“学习因素诊断测验在苏南地区的试用报告”(心理科学)、“人格理论的两个核心范畴”(南师大学报)、“弗洛伊德分析心理学中的辨证思想”(苏州大学学报)等二十多篇;出版编著、教材有:师范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管理心理学。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厅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心理学会理理事,江苏省教师教育研究会理事。 杨景龙:1962年生,男,河南省安阳市人。是安阳市“名师工程”首批名师、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社科专家、市管优秀专家。长期从事中国诗歌教学研究工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诗探索》、《词学》、《古籍研究》、《文史知识》、《名作欣赏》等刊发表古代诗词曲和现当代新诗研究文章70余篇,出版独著、合著多部,主持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蒋捷竹山词校注》、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另参与国家社科项目、省社科项目多个。论著获1997年度、200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市1997年度、2004年度、2006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独著的《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一书,在上海“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文学遗产》论坛”上受到好评,被誉为“中国诗学研究领域贯通古今的具有学科创新性质的专著”,获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张幼良:1963年生,男,江苏省无锡市人。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馆长。2004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教育厅项目两项,科研成果获市厅级以上奖两项。近五年来在《江海学刊》、《江汉论坛》、《江苏社会科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1篇,CSSCI期刊收录10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1篇,为各类文章和学术机构选录4篇,出版专著1部,合作出版专著3部。张 永:1967年生,男,江苏句容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民俗学研究、沈从文诗学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等。1993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6月入伍,先后在解放军炮兵学院基础部、政治部工作,中校军衔;199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2001年到2003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朱晓进教授进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2004年到2007年,在扬州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文艺学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沈从文小说的民俗世界”(2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民俗学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2005)。在权威期刊《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发表论文三篇,其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其中《论沈从文情爱小说的民间意象》一文获2003年度《文学评论》学术提名。论著《民俗学与20世纪20、30年代乡土小说》(25万字)即将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周 宏:1962年生,男,江苏省吴江市人,哲学博士。人文学院院长、社会科学部主任,《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主编、编辑部主任;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校学术带头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分配到校担任哲学教师至今。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南京大学学报》、《道德与文明》和《江海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摘编,发表《理解与批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学研究》、《现代西方哲学论略》、《哲学:智慧的地平线》、《唯物史观的返本开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知识经济》、《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的新发展》等著作10余部;多次主持或参与国家、省级和省厅级科研项目,6次获国家和省厅级奖励;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获得江苏省精品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江苏省哲学学会理事,江苏省伦理学会理事,江苏省政治学会理事。 张锡庚:1957年生,男,江苏省江阴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常熟市文化局副局长、常熟市书画院院长、常熟市文联副主席、常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 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五、六、七、八、九届书法展;第一、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展、全国三、四、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并在四、五、八届获奖。2006年获全国首届行书展一等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二等奖,入选国际和全国的名家邀请展、编入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并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杰出艺术奖、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银奖”、第十三届群星奖“金奖”、获苏州市“五个一”工程奖、苏州市“十佳”书法家称号。被《书法》杂志评为“中国书法2006十大年度人物”。 论文发表于《文物》、《中国书法》、《书法》、《书法世界》等专业刊物。出版著作有《张锡庚书法作品集》、《书法与文化》、《行书经典十讲》、《书法教与学》、《大学生书法》、《怎样学书法》、《古代名帖临摹》、《难得糊涂——郑板桥和他的书法艺术》等十余种。《中国书法》、《书法》等专业杂志为其作品作过专题介绍,被《书法》杂志选为特邀点评嘉宾。《书法之友》为其举行创作研讨会。三度应邀赴美参加“国际书法教育研讨会”、举办个人书法展并讲学,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应邀赴日进行书法交流。学院领导及行政人员 周 宏:人文学院院长、社会科学部主任 丁晓良: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 黄 斐:教学工作副院长 徐志坚:学生工作副院长 党总支副书记 张锡庚:副院长顾国梅:学院办公室主任 王莉莉:教务秘书 蒋 超:学院分团委书记、06级辅导员 陈清森:07级辅导员 负责学生军训 宿舍管理 体育锻炼 范 莉:08级辅导员 负责日常管理 学生奖惩 档案管理 王 梓:05级、09级辅导员 负责学生就业 勤工助学 学生考勤

308 评论

虎潜山林

(一)专著:1、《文学复兴十年》,25万字,谢冕作序,海南出版社(海口)1995年12月出版,2004年9月第2版。2、《虚构的力量——中国当代纯文学研究》(与姜岚合作),近26万字,洪子诚作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5年10月出版。3、《海南当代文学史》(合著),27万字,海南出版社/南方出版社,2008年4月。4、《纯文学的历史批判》(与姜岚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5、《纯文学视境中的新时期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6、《批评的支点:当代文学与文学教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二)编著: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115万字,佘树森、牛运清主编。1991年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三届优秀成果奖。本人任编委,负责新时期诗歌部分,计10余万字。2、《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任副主编,撰稿4万余字。3、《融合与超越:新时期文学与外国文学》,长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撰稿1万3千字。4、《中学语文美育》,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任《纪实文美育》分册主编。撰稿4万余字。5、《爱我中华诗歌鉴赏》(近代分册),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撰稿3万余字。6、《爱我中华诗歌鉴赏》(当代分册),重庆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撰稿1万余字。7、《中国历代名胜诗文鉴赏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撰文2篇。8、《20世纪中国新诗分类鉴赏大系》,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本人任怀古咏史类主编,撰稿18篇。9、《中国文学历程·当代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10月出版,任副主编,撰稿6000字。10、《中国现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参编,撰稿2万5千字。11、《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9月出版,任编委。12、《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海南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参编,撰稿3万5千字。13、《新红颜写作及其争鸣》,南方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与李少君、张德明主编。(三)部分论文代表作:1、《北岛和他的诗歌》,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黄石)1985年第4期。2、《现代小品文盛衰刍论》,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黄石)1986年第6期,《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上海)1987年第1期摘转。3、《角度尺度透明度:读洪子诚的<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载《文学评论(北京)1987年第4期。收入《未名湖畔书飘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出版。4、《顾城:一种唯灵的浪漫主义》,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黄石)。收入顾乡著《我面对的顾城最后十四天》,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10月出版。5、《现代派与民族化——从新时期的“现代派”小说看创作家的民族化意识》,载《理论与创作》(长沙)1989年第1期。又刊《湖北师范学院学报》(黄石)1989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1989年第5期全文复印。6、《人生实现与文学实现:王蒙审美意识的张力场》,载《当代文坛》(成都)1989年第3期。7、《悄寂的灵魂之旅,永恒的生命之歌:顾城的<生命幻想曲>》,载《名作欣赏》(太原)1989年第4期。8、《当代作家对举谈》,载《社会科学动态》(武汉)1993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1993年第8期全文复印。9、《王蒙、张贤亮:在文学与政治之间》,载《文学自由谈》(天津)1993年第3期。《当代作家评论》(沈阳)1993年第6期转摘。10、《九死犹未悔:作为人格精神的“归来”作家群》,载《琼州大学学报》(通什)1994年第1期。11、《诗运十年:描述的整合》,载《海南师院学报》(海口)1994年第2期。12、《优势或局限》,载《南方文坛》(南宁)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1994年第12期全文复印。13、《握住感性生命的机杼:< 文学的本体世界 > 管窥》,载《海南大学学报》(海口)1994年第1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价》(北京)1994年4月全文复印。14、《文体家:修筑散文的篱墙——刘锡庆的散文研究》,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北京)1994年第5期。又刊《海南师院学报》(海口)1996年第3期。15、《圆梦,最后的冲刺:世纪末之于纯文学》,载《文学自由谈》(天津)1995年第1期。16、《<活动变人形>的结构艺术》,载《文科教学》(集宁)1995年第1期。17、《<廊桥遗梦>:旷世情爱的双刃剑》,载《艺术广角》(沈阳)1996年第3期。18、《<赶车传>的思想史价值》,载《诗探索》(北京)1996年第1辑。19、《矜持的芦苇:何其芳与<回答>》,载《诗探索》(北京)1996年第4辑。20、《小女人散文大家谈》,与谢冕等合著,载《作品与争鸣》(北京)1996年第10期。21、《新时期文学人文精神的正体与变体》,载1997年4月15日《文论报》(石家庄)。22、《恪守天职——论杜红的诗歌创作》,载《南方文坛》(南宁)1997年第4期。收入《新加坡作家作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武汉)1997年增刊。23、《天使镜像:作为诗论家的程光炜》,载《诗探索》(北京)1997年第2辑。24、《回到作品:对小说文本的返观》,与谢冕、洪子诚等合著,载《海南师院学报》(海口)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1997年第12期全文复印。25、《偏离与追逐:中国大陆的新时期纯文学》,载《资料与研究》(马来西亚)1997年总第30期。收入论文集《中国文学新走向:文学史闪光的二十年》,陈雪风主编,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1999年8月出版。国内刊《中国文化研究》(北京)1998年冬之卷。26、《〈放声歌唱〉:抒情主体与历史形象的互训》,载《创作评谭》(南昌1998年第5期。27、《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深化与写作的简化》,载《文学评论》(北京)2000年第4期。28、《女性文学:人性表现的陷阱》,载《花溪》(贵阳)2000年8月号。又载《百花洲》(南昌)2000年第4期。29、《从“伤痕”到“反思”——新时期文学回叙之一》,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2年第8期全文复印。30、《从朦胧诗到新生代诗——“新时期文学回叙之二》,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2年第11期全文复印。31、《朦胧诗的美学原则新论》,载《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3年第5期全文复印。32、《当代小说在当代生活中的位置》,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3年第9期全文复印。33、《华南虎与半棵树—“七月派”诗人牛汉的悲怆写作》,载《文艺争鸣》2003年第6期。34、《被修改的仁爱精神:杨朔散文中的悯农意识——以〈荔枝蜜〉为例》,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4年第6期全文复印。35、《沉沦灵魂的自我救赎—“七月派”三位落难诗人的悲怆写作》,载《南方文坛》(南宁)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4年第5期全文复印。36、《隐蔽生活的诗性书写》,载《名作欣赏》(太原)2004年第9期。37、《欲望时代的爱情病理分析报告》,载《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年5月版。又载《名作欣赏》(太原)2005年第3期。38、《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教育》,载《文学自由谈》(天津)2004年第5期。收入王富仁主编《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39、《人面挑花》,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40、《弱者复仇的白日梦——评莫言的〈月光斩〉》,载《名作欣赏》(太原)2005年第9期。41、《无药可治的生命之疼——评陈希我的〈我疼〉》,载《名作欣赏》(太原)2005年第11期。4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载《中文自学指导》(上海)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6年第2期全文复印。收入《21世纪年度文学评论选·2005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43、《纯文学极其研究的价值——对一种文学歧视的岐见》,载《文艺评论》(哈尔滨)2006年第2期。44、《让灵魂经历》,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45、《〈生死疲劳〉:对历史的深度把握》,载《小说评论》(西安)2006年第5期。46、《文学面对现实的两种姿态——以“底层叙事”为例》,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7年第1期全文复印。47、《社会主义伦理与十七年文学生态》,载《南方文坛》2007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7年第12期全文复印。48、《多元批评格局中的纯文学批评》,载《文艺评论》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北京)2008年第1期全文复印。49、《人世温度的一次测试——评苏童〈拾婴记〉》,载《名作欣赏》2007年第10期。50、《当代文学三十年》,载《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51、《格致散文启示录》,载《文艺争鸣》(当代文学版)200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8年第8期全文复印。52、《捍卫的代价——臧克家与当代文学权威话语》,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53、《文明落差间的心灵风景——重读铁凝〈哦,香雪〉》,载《名作欣赏》2008年第10期。54、《黎族心灵的探寻——评关义秀的长篇小说〈五色雀〉》,载《文艺争鸣》(理论综合版)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09年第4期全文复印。55、《难以告别的革命——评蒋韵短篇小说〈红色娘子军〉》,载《名作欣赏》2009年第5期。56、《疗救沉疴赖“青皮”》,载《小说评论》2009年第5期。57、《难以突破的禁区——〈红豆〉的爱情书写及其阐释的再考察》,载《名作欣赏》2010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北京)2010年第11期全文复印。58、《〈山乡巨变〉的乡村叙事及其文学价值》,载《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5期。59、《传统乡村文化孤魂的祭奠与礼赞——评韩少功的〈怒目金刚〉》,载《名作欣赏》2010年第10期。60、《评论二题》,载《小说评论》2010年第6期。

261 评论

薇儿的悲伤

1978年入陕西渭南师专(今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9月至1981年7月在陕西师大教育部办“全国外国文学教师进修班学习”。1985年9月考入上海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专业助教进修班”,至1987年1月结业,主修世界文学专业硕士主要课程。1995年在上海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9年调入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中文系任教至今。仵从巨教授专业为世界文学,研究方向为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与比较文学。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开设过外国文学史、欧美现代主义文学、黑色幽默研究、外国文学欣赏、高级汉语读写等多门课程;因教学业绩突出,曾先后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或奖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在《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西方文艺思潮论丛》、《文史哲》、《江苏社会科学》、《外语与翻译》、《诗探索》、《中国比较文学》《当代文坛》、《小说评论》、《文学自由谈》、《名作欣赏》、《东方文化》、《山东大学学报》、《中国大学教学》、《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宁波大学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写作》、《译文》、《中国西部文学》、《绿洲》、《中国铁路文学》、《美华文学》(美国)、《江海学刊》、《扬子江评论》以及《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社会科学报》、《新疆日报》、《陕西日报》等发表中外文学学术论文及文学评论百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约50余篇,其他文章约50余篇。出版《“城堡”与“迷宫”——欧美现代主义文学论集》等多部专著,主编或参编著作(或教材或工具书)10余种。仵从巨教授的研究成果在国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界引起关注并获得好评,在欧美现代与后现代小说研究、黑色幽默研究、米兰.昆德拉研究等领域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144 评论

相关问答

  • 诗探索是核心期刊

    1978年入陕西渭南师专(今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9月至1981年7月在陕西师大教育部办“全国外国文学教师进修班学习”。1985年

    亓亓小屋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探索是核心期刊吗

    是中文核心期刊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管、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计算机学报级高级学术期刊,中国计算机学会

    心晴joanny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探索是核心期刊吗吗

    是核心期刊,可以用来评高级职称。《教育探索》是中国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和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由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森源实木家具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9
  • 《诗探索》杂志

    最佳答案-网友投票选出 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诗刊》社、 《人民文学》编辑部610012 四川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星星》诗刊社05

    龙宝宝lovyle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决策探索是核心期刊吗

    正规刊物的话 都能在国家新闻总署出版社查到 你可以上去搜下 一些知网 万方 龙源这样的数据库也能查到期刊的相关信息

    乱世you佳人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