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4

海天浪涛
首页 > 论文问答 >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3000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北京美克

已采纳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是世界的灵魂。”“科学是用事实建立起来的。”【科学是什么意思】: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 。【什么是文明】:文化进程里恩怨游戏的终结就是文明。“文明是现实主义。”“战略的定义”中“连续”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发展、持久、和谐和均衡。”“观”, 是观念。【观念的定义】:观念是自身知觉、意识、思想、理智的对象。【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一个观念在个别情况下判断中现时的体验。“真理是由表象真理、知性真理、理性真理、概念真理、智性真理的一致性构成的,一致性都是各种关系构成的。”【战略的定义】:战略是寻找连续正理○17、科学的文明实体。【战术的定义】:战术是达成局部真理、 文明的文化性质。“战略的特征是发现智谋的纲领,战术的特征是创造实在的行为。”“发展”一词,就是战略中的连续,也是战略和战术的本质属性区别之一。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发现,它又是一个文化进程。在博弈的文化进程里,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融入社会,深入人心,变成了以人为本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背景的博弈世界观。在资产与共产双方博弈对局中,自然产生了第三空地的概念,在社会主义文化走向文明和科学的进程中,就是在这第三空地里不断地创新,中国社会就是在这个文化进程中得到繁荣和发展。“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这是文化进程。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证据,这是文明进程。感觉、思维、意识、观念、主观、理性、真理、证据、科学,这是科学进程。”“文化诞生于谎言,文化又是虚无主义,只有文化才有万能的理性产生当代文明。”《博弈圣经》中说:“大自然用时间创造了文化的次序,人类根据大自然双重性和第三空地的优雅产生了博弈智慧的深度。”科学发展观以国情为背景,在多年的实践中,在资产与共产的理论相互交替纠缠中,在成功和失败中,在经验和教训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创新型国家,它是一个“博弈实体○9”。科学发展观就是这个“博弈实体○9”的战略性命题。《博弈圣经》中说:“应该从战略和战术的横向对局的第三空地里产生博弈的混合、排序、定性,才可能有所发现。”科学发展观的发现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将与资产和共产三方平等博弈,互访、互渗、相互交替。科学发展观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在大于两个以上的合作者,在国正双赢理论○3的实践中,创造和谐社会的双赢体系,科学发展观具有大自然的博弈占优特性。因此,它是一个政治科学成果。
305 评论

诗涵百草兔

《人类生态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它以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为主线,从人的生物生态适应和文化生态适应两个层面,把人类种群及其生存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全面论述了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系统地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理论和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并阐述了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的关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制建设、生态工程建设、生态产业建设和生态伦理建设。《人类生态学》可作为高校本科生的公共生态教育教材,也可作为环境工作者和有关管理干部的重要参考书。 第一章 绪论一、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二、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三、人类生态学的发展四、人类生态学的研究特点第二章 地球·环境与人一、蔚然色的星球二、地球·生命与人三、环境第三章 人类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一、从猿到人的生物生态适应二、人种与环境三、人类对环境生物生态适应的主要规律四、社会环境的发展与人的体质变化五、人体的生物节律第四章 人类对环境的文化生态适应一、文化与环境二、文化与文明的生态学内涵三、古文明的起源与环境四、古文明的衰亡与环境五、延续文明的生态学因素六、环境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样性七、绿色文化·绿色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 人类种群与环境一、人口的逻辑斯蒂增长二、人口种群的数量指标三、环境资源对种群增长的限制四、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五、年龄金字塔与性比六、人类种群的生育模式与环境人口容量七、人口分布与环境八、人类种群的五次大迁徙九、生态位、人际关系与小群体效应第六章 生态系统理论一、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二、能量流动和生态金字塔三、物质循环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与生态平衡五、生态系统与耗散结构第七章 人类生态系统一、从社区到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二、系统的共同特征三、人类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分类四、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五、城市生态系统六、农业生态系统第八章 人类健康与环境一、健康生态学内涵的基本要点二、人类生态系统的环境-健康框架三、人体耗散结构与健康四、地球化学环境与地方病五、社会生活环境与人体健康六、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第九章 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一、生物圈与人类社会二、水的危机三、森林的破坏与土地的丧失四、环境污染五、全球环境问题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由来二、两个光辉的里程碑三、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态学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五、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第十一章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一、生态体制建设二、生态工程建设及生态产业建设三、生态伦理建设主要参考文献结语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随着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尖锐化,人类与地球协同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最强音。因此,要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逐渐从以生物为主体发展到以人类为主体,其基本理论和方法,不仅涉及人类与地球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必然囊括人类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关系。作为“联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的人类生态学,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能够承担上述重任的、由生态学派生出来的新学科。人作为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既具有生物生态属性又具有社会生态属性。人类之所以成为世界最广布的一个生物种,就因为人类具有文化。作为生物的人,人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使人类形成了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体质形态;作为社会的人,人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由于环境的多样化,人类的文化也是多样化的。环境与文化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为了使环境朝着有利于人类文明进化的方向发展,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文化来修复由于旧文化的不适应而造成的环境退化,创造新的文化来与环境协同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生态技术虽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但起根本作用的却是全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公众参与。只有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和全球意识,中国和全球的环境保护才会有希望。青年是初升的太阳,未来属于年轻一代。大学生的生态教育至关重要,而人类生态学正好可以成为高等学校各学科、各专业公共生态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地球·环境与人;人类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人类对环境的文化生态适应;人类种群与环境;生态系统理论;人类生态系统;环境与健康;生态危机与人类态度;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生态建设等。本书的特点是:走出传统生态学的圈子,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为一体,系统介绍人类生态学的知识。此外,本书很多内容是编著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希望能给学生启迪与思考。

264 评论

偷吃月亮

1 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 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 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 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的3个主要特征: 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其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生态持续是基础, 经济持续是条件, 社会持续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 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 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 反之则应予摒弃。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为人类世界的发展指出了一条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为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创新的思想模式。其实质就是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在发展中积极地解决环境问题, 既要推进人类发展, 又要促进自然和谐。主要表现在: 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发展, 从以物为本位的发展转向以人为本位(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的发展, 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 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 推动型的发展。 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 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 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 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1992 年6 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 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 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 年7 月4日, 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标志了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发展观念的重大革命, 标志了它是一个有利于人类健康地走向21世纪的新的发展理念和行动纲领。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将会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资源方面: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 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 淡水资源紧缺。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土地资源及矿产资源掠夺性破坏严重。维护地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 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方面: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农业。5 科学的发展观 传统的发展观, 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 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 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 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 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 尽管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越来越多, 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却往往并不能随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 甚至出现危及未来生存的许多社会和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些历史进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影响, 在发展观上进

108 评论

闪电小白猫

维护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比较   针对我国西部草原地区的过度放牧现象,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如下治理方案:  第一,政府干预或者说政府向牧民征收牛羊税。例如,在2000年上海举行的一次名为“走经济全球化发展道路:中国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国际学术会议上,华裔加拿大经济学家徐滇庆教授便呼吁,中国政府应征收牛羊消费税。据他认为,把从牛羊肉消费中征集来的税收的一部分用于帮助农牧民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另一部分则可用于解决政府帮助农牧民转向其它产业所需要的财政经费来源。不过在我认为,对牛羊征税虽有理论或法律依据(即便国家是向牧民征税,也有依据。因为在我国的法律中,草原资源的产权被界定为属于国家所有,作为产权主体,国家显然有权力向牧民征收牧羊税),但是,在我国真正实施征税政策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对牛羊课税的经济学含义即移动牛羊产品的供给曲线,税收的增加将促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这一过程必然带来均衡点的移动以及牛羊产品价格的上升和均衡产量的减少。即使是对牛羊征收消费税,最终后果也可能会加重牧区人民的经济负担,严重的是将可能导致牧民失去生活的来源。特别是在牧民没有其它就业渠道的前提下,税负的加重无疑会使牧区人民的脱贫致富速度减慢,甚至还会使牧区人民陷入生存危机的困境之中。  具体说,如果消费牛羊产品的消费者是不受宗教和习俗制约的非少数民族人口,那么,牛羊消费税的征收以及客观存在的替代效应将可能改变其对牛羊肉产品的需求,即需求曲线的斜率会发生改变,需求曲线将可能变得较为平缓一些或更富有价格弹性这一结果将是:因供给减少所导致的价格上升不仅不能增加牛羊产品提供者的收入,反而会导致牛羊产品提供者(西部地区人民)的收入下降。  另一方面,如果消费牛羊肉的消费者是那些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那么,受消费习俗或宗教因素影响,他们对牛羊征税的反应将是不会明显改变其需求曲线斜率,这时,西部少数民族消费者所面临的问题将是不得不分担更多的税收。至于西部地区牛羊产品的生产者则会因均衡产量的减少而使实际总收益下降。尽管政府税收的增加可以用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方面,但是“双退双还”措施在近期所造成的农牧民直接收入的减少却是不争的事实。总之,征税不仅会通过加大牛羊生产者的成本、削弱牧民的市场竞争能力而降低牧民的收入;而且会增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消费者的生活费支出;此外,还会导致“消费者剩余”的无谓损失。因此,在不能给牧民提供其它有效的生活来源渠道之前,加征牛羊税对原来就贫困的广大西部地区来说是不可取的(至于以行政手段禁止牧民养羊更没有道理可言)。  第二,重新界定草原的产权。即明确草原的产权主体,或者允许土地(草原)自由贸易。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在2000年参观江苏企业改制时,曾建议通过“进一步明确土地的产权”来推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张改革土地(或草原)资源产权的经济学家依据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产权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安排,具有节约费用的作用,它能以低费用的方式解决人们在使用稀缺资源(如草地)中的冲突。换言之,按照产权学派的观点,将草地分给牧民私人所有,将会促使牧民充分关注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过度放牧现象也就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然而我们认为,在我国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无论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私有化”改革还是实行“自由贸易”改革均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重大障碍。  既然“禁止牧民养羊”的行政干预办法、“征收牛羊税”办法以及“进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办法,在解决西部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上或不可取,或在近期内不具备可行性,因此,我们提出“人口迁移或减少牧区人口数量”的对策主张。  实际上,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根本原因乃在于人口过多。按联合国沙漠会议规定,干旱区每平方公里土地负荷人口的临界指标为7人,半干旱区为20人,然而我国西部地区诸省区的情况如何呢?大多数地区的人口都超过了此临界指标。以宁夏为例,目前,其山区人口较1950年代初期增长了250万,人口超过临界指标2.3—2.4倍。必须看到的是,在工业化与现代化没有完成的传统社会或落后地区,过多的人口数量或过快的人口增长必然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草地的过度放牧,因为,在工业化不发达的前提下,草原地区的人民只有依靠增加牛羊放牧数量才能维持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目前宁夏山区的牛羊数量较1950年代初便增长了274%,牲畜超载2.3倍。(9)可见,草原牲畜放牧的超载,首要原因是草原上人口数量的超载。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考虑的对策就应该是设法减少西部牧区的人口总量,而不能象现在一些地区那样简单地“消灭山羊或不允许牧民养羊”。而且从理论上讲,西部地区牧民的减少或牧区人口的转移其实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工业化、现代化进一步推进的必然规律,人口的转移不仅是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而且是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228 评论

相关问答

  •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3000字

    维护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比较   针对我国西部草原地区的过度放牧现象,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如下治理方案:  第一,政府干预或者说政府向牧民征收牛羊税。例如,

    自由的红枫叶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3000字内容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如何加强?应该保护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文明建设等等

    肥肥来了啊 1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一、环境危机呼唤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进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文明开化程度日渐提高。“技术已给我们的生活与时代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狼人发生地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论文

    1 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 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

    悠悠lvying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的论文

    生态建设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区域发展的热点问题。 1、生态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党中

    huazhiqingci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