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41

哆啦C梦的梦
首页 > 论文问答 > 论文学是人学的中心论点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雯紫

已采纳
我记得一个老师在讲起余华的《活着》的时候,给予了高度评价。老师说《活着》是讨论文学最本质的东西,人为什么活着,以及人应该怎么活着的问题。这是文学该讨论的东西,也就是关于人的问题。(拙见,并不专业)
262 评论

篮球手仙道彰

根据张玉新教授在《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及结果》一文中阐述。这里所说的起点就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也就是“指设计者在逻辑思维上的出发点”。“通常我们说的预设,体现的就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那么教学的终点又是什么呢?“王邦阁的‘教学立意’则是从写景的散文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品味语言,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这其实是他的教学结果或终点。”也就是说教学的终点就是教学设计的逻辑归宿。 《全日制九年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显然熟悉议论文有关的文体知识有其科学依据。中考语文试题中议论文阅读与说明文阅读两者选其一,这说明学习议论文文体知识有现实意义。所以一般议论文的教学中,教学的终点探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的起点要么是论证方法,要么是议论文的语言,有时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起点的确定要根据这篇议论文的特点,或者学生的知识基础特点。这是在遵照《全日制九年制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也是中考的召唤。《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的教学起点和终点是不是也是这样呢?第一课与第二课时的教学起点和终点是不是一样?笔者认为不能这样。 从教材编排上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看有2个特点不利于教师确定这种文体的教学起点和终点:一是苏教版教材初中阶段第一篇议论文。以前学生接触的知识小说、散文、人物传记、诗歌。根据课标要求小学阶段学生不介绍文体知识,更不用说教学体现文体特点了。因此学生还不知道这叫做议论文,还不知道什么论点、论据,还不知道论证方法,还不知道什么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因此教学的起点定为论证方法、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论证的特点显然是不妥的。应该是什么呢?二是教材不是按文体编排,而是按人文内容编排,把它编排在关注科学的单元中。在这一单元中只有这么一篇议论文,前一篇是《斜塔上的实验》,属于人物传记。后一篇是《宇宙里有些什么》,是属于说明文,再后一篇是《梦溪笔谈二则》,是文言文,在文体上,是笔记体。因此学生学习了议论文的知识又得不到巩固,所以对于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不能在一个单元里做整体规划。那么这篇议论文的教学设计的起点和终点究竟在哪里呢?我觉得应该从初中三年的学习做一个整体的规划。不求一下子让学生明白议论文的所有知识。根据本单元的主题特点,《斜塔上的实验》可以确定让学生领悟伽利略不轻信权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探索新理论的科学思想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作为一个教学终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以确定让学生明白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要有勤奋求知的品质、活用知识的知识和意识,要有善于抓住灵感的习惯,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作为一个教学的终点。从这篇课文本身特点看,教材有三个难点。⑴开头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入创造性思维这个话题。但这并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一般的议论文,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这样学生一读就捕捉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的写法适宜于初学议论文的同学学习。这种开头没有提出中心论点的写法就是教学难度之一。⑵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不是在文章的中间?是不是有一个明显的句子或段落(过渡段)?都不是。这是难点之二。⑶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不是在文章的结尾呢?是的。但不像一般议论文在结尾直接标明中心论点,即学生通过阅读直接可以用笔画出原文的句子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比较隐蔽,用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是难点之三。因此,把“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作为这篇课文的起点是不妥的,因为与学情不符,把它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的终点也不妥,因为文章一课时学不完。我认为如果要作为这篇课文教学设计的一个终点,那还要把“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中的“掌握”一词改为“感悟”。但还不能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的终点。这是由这篇文章中心论点在文中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由学情决定的。那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终点在何处呢?这还要从第一课时的教学起点开始说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起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概括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要精通各种知识,要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且持之以恒的尝试。”其理由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一堂课学不完整篇课文,我们只能锁定文章中一个独立的部分。二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训练概括能力。三是学生要概括出这一点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跳一跳。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所以说把它作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合情合理的。那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终点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感受议论文中引用论证与小说散文中语言描写的区别和议论文中举例论证与小说散文中写事的区别”。有人认为这样阅读量就大了,一堂课完成不了。我觉得是可以的,我们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来对比研究。这样既可以减少熟悉课文的时间。又可以把文章的阅读引向深入。也能使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特征凸显了,加强了议论文的文体意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议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中学生往往把文体都搞不清。所以有必要也有可能让学生明白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特点。例如在课上我们可以联系《社戏》中双喜的语言描写,让学生明白语言描写的作用,议论文中引用语言的作用;在散文中出现的位置,在议论文中出现的位置;以及在散文中定义它的科学术语是什么,在议论文中定义它的科学术语是什么。学生通过探讨明白小说散文中我们把它叫做语言描写,在议论文中我们把它叫做引用论证。在散文小说中语言描写起到推动故事的情节、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在议论文中的作用是能够深刻的论证论点。在小说散文中出现的位置一般是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有时在中间,但可以与叙述,环境描写,议论等交错进行。而在议论文中只是引用某些人的语言来论证某个观点,他不需要叙述什么事,具体的情景是什么也更不需要描写出来。一般就是出现某人说的一段话,最多在这段话的最后可以加点议论阐述。使引用的目的更为明显。在区别举例论证与散文小说写事的区别时,我们既可以继续拿《社戏》中的一件事偷罗汉豆与本课中的举的两个例子中的一个例子对比。让他们研究出其中的区别在哪儿,从中掌握议论文举例论证的特征。 因此,《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篇文章的终点有三个:一是关于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上的,二是关于文章的中心论点,三是关于文体方面的知识,那就是感受引用论证与举例论证的特征。有人还说把开头引用一个有趣的问题的作用作为一个终点,我认为即使要作为教学的终点,也不能突出它的重要性,为什么?一篇课文最好是一课一得,太多了就什么也不得了。这篇课文确定三个教学设计的终点也不少了。这篇文章的教学起点有两个:一是概括创造性思维的两个必须要素,二是概括要自信每个人都有创造性,要善于抓住小的灵感,并且锲而不舍把它发展下去。后者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的起点。因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的终点只能作为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生成点。要让学生感悟中心论点必须结合第一节课教学设计的终点进行推理。

322 评论

cestlavie88

高尔基曾经作过这样的建议:把文学叫做“人学”。我们在说明文学必须以人为描写的中心,必须创造出生动的典型形象时,也常常引用高尔基的这一意见。这句话的含义是极为深广的。我们简直可以把它当做理解一切文学问题的一把总钥匙,谁要想深入文艺的堂奥,不管他是创作家也好,理论家也好,就非得掌握这把钥匙不可。理论家离开了这把钥匙,就无法解释文艺上的一系列的现象;创作家忘记了这把钥匙,就写不出激动人心的真正的艺术作品来。这句话也并不是高尔基一个人的新发明,过去许许多多的哲人,许许多多的文学大师都曾表示过类似的意见。而过去所有杰出的文学作品,也都充分证明着这一意见的正确。高尔基正是在大量地阅读了过去杰出的文学作品,和广泛地吸收了过去的哲人们、文学大师们关于文学的意见后,才能以这样明确简括的语句,说出了文学的根本特点的。

177 评论

青木震雷

这个问题你看一下周作人的有关论著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时候,周作人主张“人的文学”,推翻非人的文学,有关文学是人学的观点,就是从周作人开始的,从周作人,开始了以人为中心的文学创作。

134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学是人学的中心论点

    这个问题你看一下周作人的有关论著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时候,周作人主张“人的文学”,推翻非人的文学,有关文学是人学的观点,就是从周作人开始的,从周作人,开

    球球阿月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中国文论的核心精神是以人为原点

    我国古代文论史上有代表性的文论思想有很多,几个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孔子的文艺思想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二、“兴、观、群、怨”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四、

    食客小冬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中国文论的核心精神为什么是以人为原点

    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

    妖妖小雯雯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人文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翻译

    简单说就是“强调人,反对神。”重视人的主观意识,重视人本身的力量。

    苏州小熊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中文学术论文的结构特点是

    论文主要内容:一、论文的标题部分标题就是题目或题名,标题需要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重要的特定内容逻辑组合,论文题目非常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二、论文

    颂美装饰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