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9

夢女孩儿
首页 > 论文问答 > 韩国研究论丛投稿经验分享英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鱼爱嘟嘟1206

已采纳
1、著作和学术译著:翻译学术名著《中国近代商业革命》(美国郝延平著,与陈任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撰著《近代留学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撰著《中国近代历史:1840-1949》,学林出版社 2001年主编《十大外交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合作主编(与陶黎铭合作主编):《当代中国概况》,山西出版社,2005年。2、学术论文:发表《从齐价合同看轮船招商局与外国资本的关系》(《近代中国》第1辑,1991年4月)、《传统的华夷国际秩序与中韩宗藩关系》(《韩国研究论丛》(复旦大学)第2辑,1996年8月)、《中国税制演变及其文化动因》(《学术论坛》1998年第2期)、《五四以来思想解放的主流及其主导力量》(《复旦学报增刊: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年12月)、《19世纪后期晚清外交体制的重要特点》(《学术月刊》2002年第7期)、《侵华日军对上海等地图书资料的破坏和占夺》、(《图书馆杂志》2002年第8期)、《重新审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复旦学报》2003年第1期)等论文40余篇。
306 评论

智慧女神美美

我院在新校区立教楼C区3层兴建新的语音实验室10套、2套视听说自主学习教室、同声传译室、声像资料室、音频编辑(录音)室、非线性视频编缉室和管理室等。已建立卫星接收系统一套及互联网,改建的外语调频广播电台,与语音实验室及各教研室相互连接,以充分利用各种声像资料。形成外语教学氛围,达到校领导要求的一专多 能、宽口径、厚基础的师范人才,以适应二十一世纪教学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英语专业和公共外语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能力,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更上新台阶。这些硬件的落实,将形成视听课内、课外相结合,精听、泛听相结合,楼内、楼外相结合的教学环境。本教学实验室承担全院的外语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室有专职人员4人,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参加学校科研、教改立项5个,都已通过验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论著10部,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人次。本室在99年度实验室建设中获市教委实验室建设特别奖8万元及设备投入奖励资金单项奖3万元的设备投入奖励。我院语言实验室2004年度共建项目投资购置的实验设备,改善了我校公共外语、专业外语教学条件,基本保证了教学的需求。在学校设备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先后建成了10个价值200多万元的数字化网络语音教室,全部可以上网,进行网络教学。我们还购置了光盘镜像服务器、英语在线学习平台等设备,为我院专业课及全校大学外语教学课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相结合的平台,为同学们自主进行AOD(音频)和VOD(视频)点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我们还购置了一套数字化的音频自动播出系统和一套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系统。学院建成了数字化卫星接收系统,可上传下载资料,并可实时播放音视频资料。这些设备的购进加上已经广泛应用于我校的电台发射系统,为我校现代化外语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与英语专业、大学外语部共同编写多本教学辅导用书,《大学英语专业四级统考模拟题解》《大学英语专业八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学英语听力丛书》(四册),以上听力录音资料原版带由本室录制、编辑。在配合各类课型的英语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利用各个渠道收集了许多的有声资料光盘、录像带、录音带(包括:英语、日语、俄语的内容) 所长:宁春岩 教授 天津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所简章一、语言学研究所系经校级领导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单位,旨在促进语言学研究,提高我校在语言学方面的科研水平。二、研究所接受外国语学院的行政领导,享受其财政资助。三、研究所从事语言学理论研究,研究介绍国外最新理论,并结合英语或汉语进行原创性研究,努力提高外国语学院教师的语言学科研水平。四、研究所成员由外国语学院从事语言学研究与教学的教师组成。设所长一名,由学校任命,所长助理一名,由外国语学院任命。研究所所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助理负责日常事务。该研究所成员名单由研究所报请外国语学院领导批准,可视情况增减。五、研究所成员须积极认真的完成研究所下达的研究任务。 所长:李运兴 教授 翻译研究所简章一、翻译研究所系经校级领导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单位,旨在促进翻译研究及实践活动,提高我校科研水平。二、该研究所接受外国语学院的行政领导,享受其财政资助。三、该研究所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教学研究,并组织翻译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外国语学院教师的科研层次、教学水平及翻译实践能力。四、该研究所成员由外国语学院从事翻译教学、科研及实践工作的教师组成。设所长一名,由学校任命,所长助理一名,由外国语学院任命。研究所所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助理负责日常事务。该研究所成员名单由研究所报请外国语学院领导批准,可视情况增加或减少。五、研究所成员须全力以赴从事与第三条所列工作,完成研究所下达的工作任务。 所长:凌津奇 教授 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章程一、 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是经学院批准建立的科研单位,旨在促进我院外国文学与文化及理论的研究,提高我院在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水平。二、 研究所接受外国语学院的领导,享受其财政资助。三、 研究所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西方文化及文学理论的研究,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特别注重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开展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介绍亚裔和非裔美国文学、西方女性文学及理论和开展比较文学的研究。研究所将以下三点作为开展研究工作和活动的宗旨和目标:· 推进本科生和研究生文学课的教学研究和改革;· 推动理论研究工作,提高研究水平;· 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和研究能力,建设一支从事外国文学与文化教学和研究的梯队。四 研究所成员由外国语学院从事文学和文化研究与教学的教师组成。设所长一名,常务副所长一名,均由外国语学院任命。所长负责全面安排和指导研究所的各项研究工作,常务副所长负责组织落实和协调各项工作,该研究所成员名单由研究所报请外国语学院领导批准,可视情况增减。五 研究所成员须认真开展并完成研究所下达的研究任务。 主任:金长善 教授 韩国文化研究中心简章一、韩国文化研究中心系校级领导部门批准建立的校属院管科研单位,旨在促进我校韩国文化研究,提高我院在韩国语言文化研究的水平。二、研究中心接受外国语学院的领导,享受其财政资助。三、研究中心从事韩国语言文化研究、韩国语教学研究,并组织科研活动,努力提高外国语学院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四、研究中心成员由外国语学院从事韩国语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组成。设主任一名,由学校任命。研究中心主任负责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该研究中心成员名单由研究中心报请外国语学院领导批准,可视情况增减。五、研究中心成员须认真开展并完成研究中心下达的研究任务。

192 评论

喵布拉基

‍作者 | 羊缺牙编辑 | 未生上周,韩国新冠确诊病例大幅增长,一时之间,不止韩国本土,连隔海相望的几个城市也人心惶惶。上流君的山东小伙伴被“韩国人来青岛躲避疫情、不需要强制隔离”、“首尔飞青岛航班爆满”的传言吓得瑟瑟发抖,宅在家一个多月好不容易看见曙光,瞬间一夜回到解放前?▲24小时内快速浮动的机票价格好在消息很快被辟谣,青岛也发布公告:自2月24日开始,对所有入境人员,除需要隔离或留院观察的外,均由居住地所在区市派车接回,对在境内有居所的,居家隔离观察14天;对商务旅游等短期居住的,安排在指定宾馆住居、活动。不过,为什么韩国疫情爆发,最紧张的是青岛?1青岛,一个拥有众多韩国“粉丝”的城市要是在青岛城阳区重庆北路的韩国风情街溜达一圈,估计可能会让你有一瞬间的恍惚:“我这是在哪儿?真不是到韩国了吗?”路边很多门店都是中韩两种语言标注自己的招牌;韩式料理店、韩式洗浴中心差不多几步就有一个,从烤肉到拌饭、冷面、炸鸡等等标志性的韩国美食,味道都相当正宗,吃饭的时候经常能听到其他桌传来韩语聊天的声音。进了商场,你能找到各种大热的韩式护肤品、韩式服装;711入口处最显眼的货柜不少摆的都是韩式爆米花,冷藏柜里是来自日韩的鲜牛奶,因为从货运距离来看,首尔运来的牛奶要比内地更新鲜;2015年开始,韩国驻青总领事馆也迁到了这里……▲青岛流亭韩国风味美食街|来源:青岛新闻网除了有“韩国城”之称的城阳区,李沧、市南、崂山也是在青岛的韩国人主要聚集居住的地方。据统计,最高峰的时候有将近10万韩国人居住在青岛,就算是现在也有6万多人常住。▲青岛的韩国人聚集区青岛市中心香港路以南到海岸线之间这个500米宽的黄金地段,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高档小区里的租客大多都是韩国人。他们喜欢海边,就在周末打飞的带着家人过来享受假期,先在城阳打高尔夫,再到海边有名的韩国餐厅景福宫吃烤肉。长时间的密切交流,将韩国与青岛的联系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少韩国人都将青岛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复制了一套正宗的韩国生活:韩国的小朋友上学,可以跟着本地人一起,也可以选择专门的国际学校;在韩国人密集的居住区,可以找到提供韩语服务的医院;2002年12月开播的《韩语播报》,在每周一期的新闻里会介绍青岛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政策条件,也会介绍在青韩国人的日常生活。▲青岛的很多企业、医院都会有韩语翻译的需求有来有往,韩国人学会了喝青岛啤酒、甚至会说一两句青岛方言,很多青岛人也能用简单的几句韩语交流。不仅韩国人爱选青岛作为旅行目的地,青岛人也越来越习惯办一张签证,挑个周末和朋友一起飞首尔买买买、再做个美容。2隔海相望,联系远比你想的更紧能够吸引到这么多的韩国人,除了青岛的风景、环境确实优美宜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两个地方的距离实在太太太太太近了。不知道你有没有细看过中国地图,整个胶东半岛向海里延伸的部分,直接和韩国隔海相望。青岛到韩国首尔的直线距离只有600公里左右,坐飞机90分钟就能到;而在胶东半岛尖尖儿上的威海则更近,大约45分钟就能打个飞的出国。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就是如果在北京的话,你可能下班坐地铁都没到家。很长一段时间里,从威海出国比往国内的城市交通还方便。为了更加密切两者之间的联系,2019年青岛机场还在持续新开日韩航线。青岛到首尔、大邱、釜山三个城市的航班每周达37个架次,与仁川间的轮船每周也有4班以上,青岛成了国内到日韩地区的空中主通道之一,韩国旅客量更是排全国第2位。30多年来,为吸引包括韩国人在内的海外投资,青岛还制定出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从1992年中韩建交开始,青岛先后跟大邱、仁川、平泽、釜山、群山、蔚山、大田这7座韩国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青岛市政府多次举办“青岛——韩国日”、“青岛——韩国周”、青岛赴韩国推介会、各种经贸洽谈会等,韩国仁川也举办“中国日”来促进双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青岛啤酒在韩国卖得相当不错甚至,青岛和韩国的往来,要更早于中韩正式建交。1984年5月,青岛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9年2月,青岛三养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没错,就是著名的三养火鸡面的那个“三养”),是第一家得到批准的中韩合资企业;后来韩国在城阳区投资建成了一家叫拓普顿的电器电子公司,这是第一家得到批准成立的韩国独资企业。鼎盛时期,韩国在青岛的企业有超过4000家,大部分集中在城阳区。截至2019年6月末,在青岛注册的韩资项目累计达13010个,实际投资额4亿美元。2018年,青岛与韩国进出口总额为7亿美元,同比增长8%,2019年上半年继续保持了7%的增速。3韩国,让青岛“又爱又恨”早期,韩国人在青岛开设的工厂,大多都是电子零配件、塑料、橡胶、运动鞋、泡菜之类的小厂子,他们从本国进口原材料,借用青岛廉价的人力成本和方便的港口,最后将货物卖到欧美。可是这种模式很难长久,小厂子本身抗风险能力差,青岛当地的工人工资也逐年上升,导致稍有风吹草动,这些韩资企业就“不告而别”、“夜半逃逸”,特别是在2008年经济危机前后。按照青岛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统计,2003一2007年,青岛市共发生韩资企业逃逸事件206起,主要集中在城阳、胶州、即墨、莱西等区市,涉及职工人数25633人,拖欠工人工资、保险费和厂房租赁费合计超过1亿元。▲青岛倒闭的韩资企业尤其是2006年青岛信一皮革有限公司、信五皮革有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突然抛弃工厂全部回国的事情,影响相当恶劣。一方面大批供货商的货款无法索要,另一方面近600名职工的工资无人支付,导致很多职工和供货商开始哄抢工厂物资,一片混乱。吸取教训之后,青岛进一步改进了投资环境和相关政策,同时在引进的韩资方面,也倾向于新一代电子信息、健康医疗、精密智造、文化创意等领域,而不只是以前简单的服装厂、零件厂。不过,如今在青岛的韩国人,仍然比鼎盛时期少了将近一半,曾经火爆的韩国一条街,也越来越萧条,大多要靠旅游旺季接待旅行团来赚出一年的收入。另外一方面,也有不少在青岛、烟台、威海等地的人通过取多次往返旅游签证,偷渡到韩国打工。▲在威海乳山一家洗车店,偷渡团伙成员被抓此外,韩式料理、韩式美发店的兴起,也让青岛很多原本的餐馆、理发店备受压力。从大火的“炸鸡啤酒”,到最新韩剧《梨泰院class》男女主的发型穿搭,为了能够满足顾客、能够跟上韩国同行,青岛本地的一些餐馆、理发店也不得不聘请韩国厨师、理发师,或者每季到首尔学习最新的流行趋势。▲韩剧《梨泰院class》两地关系如此密切,也难怪青岛这次如此紧张。不过过度紧张也没有什么帮助,何况官方也已就“韩国人大量入境避难”进行辟谣,只希望大家都能自觉做好隔离,继续宅起来给社会做贡献。[1]葛兆富 中韩建交以来青岛与韩国的文化交流[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115-[2]祁怀高 中国青岛与韩国经贸关系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当代韩国, 2007(04):62-[3]祁怀高 论中国青岛与韩国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兼论韩资企业非正常撤离对策[J] 韩国研究论丛, 2008(02):210-[4]吴林静韩国疫情爆发,青岛为何紧张[EB/OL]每日财经新闻2020-02-[5]青岛与韩国:跳出传统模式 提升合作水平[EB/OL]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5-[6]中韩在青岛织密 合作0时代“新纽带”[EB/OL]经济参考报2019-09-[7]韩资企业“逃离中国”引起多方关注财新网2008-02-

201 评论

闪闪惹人爱ii

论文1、《论196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中的蒙古因素》,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2、《论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韩国的援助政策》,载《美国研究》2001年第4期。3、《“普韦布洛危机”始末初探》,载《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史探微》(崔丕主编),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4、《罗斯托、现代化理论与冷战》,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年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5、《减负初衷与冷战意识——艾森豪威尔政府裁减韩军政策探析(1956-1961年)》,载《历史教学》2006年第2期。6、《美国对韩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与韩国的反美主义》,载《历史教学》(高校版)2006年第9期。7、《艰难的、渐进的和不彻底的转变——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对韩政策探析》,载《当代韩国》2007年秋季号,第65-72页。8、《韩国1952年宪政危机与美国的反应和对策》,载《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10期。9、《韩国政治发展中的美国(1945-1961年)》,载《冷战国际史研究》(第五辑)(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半年刊),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10、《朝鲜停战谈判与美韩同盟的形成》,载《韩国研究论丛》(第18辑)(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半年刊),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11、《国际危机谈判策略初探——以“普韦布洛”号危机秘密谈判为例》,载《国际论坛》2008年第4期。12、《“普韦布洛”号危机与美朝秘密谈判》,载《历史教学》2008年第8期。13、《美国军政府与南部朝鲜的政治发展进程(1945-1948年)》,载《当代韩国》2008年夏季号。14、《“经济增长阶段论”与美国对外开发援助政策》,载《美国研究》2009年第1期。15、《美国对外开发援助政策与韩国的经济“起飞”》,载《当代韩国》2009年春季号。16、《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由来及其职能的演变》,载《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第10期,第11-22页。17、《韩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美国:近10年研究综述》,载《当代韩国》2009年冬季号,第43-51页。18、《美国“地区研究”兴起的历史考察》,载《世界历史》2010年第1期,第28-39页。19、《1958-1960年拉美的反美浪潮与美国对拉美的政策》,载《拉丁美洲研究》2010年第2期,第58-64页。20、《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初期的美苏交涉》,载《俄罗斯研究》2011年第4期,第130-146页。21、《“同盟困境”视野下的美韩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争端(1954-195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第44-49页。22、《“普韦布洛”号危机决策与美国的国际危机管理》,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第167-183页。23、《知识与政治:冷战时期美国的拉丁美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6期,第82-87页。24、《近十余年中国冷战史研究新气象》,《世界历史》2012年第4期,第111-119页。25、“Recent Trends in the Study of Cold War History in China” ECNU-WWICS COLD WAR STUDIES INITIATIVE Occassional Paper#1, October (与Yafeng Xia与Ming Chen合作,第一作者)26、「遅れてきた人道主义――アメリカ「プエブロ」号危机秘密交渉をめぐる策略について」,青山瑠妙・崔丕编『グローバルヒストリーとしての冷戦と中国の外交』,NIHU现代中国早稻田大学拠点WICCS研究シリーズ8,早稲田大学现代中国研究所,2012年10月,61-79页。(《迟到的“人道主义”——美国“普韦布洛”号危机秘密谈判策略探析》,青山瑠妙、崔丕主编:《国际历史框架下的冷战与中国外交》(NIHU现代中国早稻田大学研究据点WICCS系列研究8),早稻田大学现代中国研究所,2012年10月,第61-79页。)27、《冷战时期美韩同盟信任危机析论——以1968年美韩外交争执为中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第77-83页。(与孙艳姝合作,第一作者)专著1、《冷战与“民族国家建构”——韩国政治经济发展中的美国因素(1945~198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04月版译著1、《美国情报机构》(《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十五编),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主编)。合著1、《窥视中国: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沈志华 梁志)。报纸文章与书评文评1、《“汉江奇迹”背后的儒家思想》,《解放日报》2012年5月2日。2、《“同盟困境”理论的“困境”——以冷战时期美韩同盟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1日。3、《从中国人的角度、根据亲身经历理解中国——评基辛格〈论中国〉》,《二十一世纪》2013年6月号,第155-159页。4、《知青写知青史》,《二十一世纪》2013年6月号,第160页。

159 评论

热心网友小王

(一) 主要论著《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与张广勇合著,第一作者)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西方史学散论》 台湾淑馨出版社1995年版《现代西方史学》(与张广勇合著,第一作者)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寻梦天涯》(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世界文化史》(古代卷,主编)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影视史学》 台湾扬智出版公司1998年版《西方史学史》(主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第二版《二十世纪中外史学交流》(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超越时空的对话——一位东方学者关于西方史学的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二) 主要论文(至2006年)《希罗多德:西方史学的创立者》 《复旦学报》1981年第1期《〈高卢战记〉与凯撒的史才》 《史学史研究》1981年第2期《大放异彩的古希腊戏剧》 《北京艺术》1981年第9期《利奥波尔德·冯·兰克》 《世界历史》1981年第6期,收入《外国历史名人传》近代部分中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81年)《爱德华·吉本》 《世界历史》1982年第2期,收入《外国历史名人传》近代部分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81年)《希罗多德》 收入《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82年)《阿庇安》 收入《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1982年)《兰克与兰克学派》 上海市历史学会1981年年会论文选,1982年《试论修昔底德朴素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复旦学报》1982年第4期《略论伏尔泰的史学家地位》 《历史研究》1982年第5期《伊本·卡尔敦及其〈通史〉》 《历史教学》1982年第6期《卡莱尔和〈英雄与英雄崇拜〉》 《世界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12期《给西方史学史一席地位》 《光明日报》 1983年3月16日史学版,收入《史坛纵论》(重庆出版社1984年)《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史学的特点》 上海市历史学会世界史论集,1983年《新的资料 新的窗户》 《史学史研究》1983年第4期《塔西陀笔下的日耳曼人》 《外国史知识》1983年第11期《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 《史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汤因比与〈历史研究〉》 《书林》1984年第1期《美国新史学派述评》 《世界历史》1984年第12期《西方史学史研究在中国》 《史学史研究》1985年第2期《米涅与法国革命史》 《外国史知识》1985年第10期《论李大钊对西方史学史的研究》 《江海学刊》1986年第3期《试论兰克对近代西方史学的贡献──兰克逝世百年祭》 《历史教学》1986年第10期《试论塔西陀的史学》 《上海市历史学会世界史论集》1986年《伯罗奔尼撒战争》 收入《外国历史大事集》古代部分第一分册(重庆出版社1986年)《略论古希腊史学中的人本观念》 《复旦学报》1987年第1期《“天才的闪光”──维柯史学思想述论》 《史学史研究》1987年第4期《有没有荷马及〈荷马史诗〉》 《文汇报》1987年9月15日《汤因比史学散论》 《复旦学报》1988年第4期《历史学家的文化视野》 《复旦学报》1988年第4期《重评托马斯·卡莱尔的史学思想》 《史学理论》1989年第3期《处于变革中的当代西方史学》 《复旦学报》1989年第6期《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四十年(1949-1989)》 收入《中国历史学四十年》一书(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我国四十年来对西方史学理论的介绍与研究》 《世界史研究动态》1990年第3期《近十年来关于引进西方史学理论的若干思考》 《光明日报》1990年5月23日《论“希腊的奇迹”:一项历史学的分析》 《江海学刊》1990年第2期《“理想类型”:马克斯·韦伯的方法论》 上海世界史学会编《世界史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一九九〇年全国史学理论研究述评》 《光明日报》1991年3月13日《现代西方史学新潮在中国》 《社会科学报》1991年3月21日《实用·多元·国际化──略论现代美国史学的特点》 《江汉论坛》1991年第6期《简论当代美国史学的多元性》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办《美国研究论文摘要专辑》(二)《近代以来西方史学反省的历史考察》 《史学理论丛书》(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11月)《史学理论:1990年综论》 《中国历史学年鉴》(三联书店1991年12月)《我国新时期的西方史学研究》 《复旦学报》1992年第1期《时代变革与近现代西方史学的反省》 《探索与争鸣》1992年第2期《关于深化西方史学研究的断想》 《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眼在远处 手在近处”──关于西方史学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史学理论研究》1992年第2期《略论世界史在二十世纪的重构》 《学习与探索》1992年第5期《现代美国史学在中国》 《美国研究》1993年第4期《我国新时期的美国史学史研究》 《世界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1期《“放眼世界 展示全球”──巴勒克拉夫的世界史理论与实践》 《复旦学报》 1994年第1期《论现代化进程中的美国史学》 《江海学刊》1994年第2期《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及其在中国的回响》 《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第2期《继承与超越:西方古典文化三题》 《探索与争鸣》1994年第7期《论古罗马的政治文化:一项历史学的分析》 《江海学刊》1995年第1期《民主政治、理性观念与中庸之道──试析古希腊人的“思想自由说”》 《复旦学报》1995年第3期《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古罗马兴衰的启示》 《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12期《罗尔德·阿蒙森传》 载《寻梦天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二十世纪前期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行程》 《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第1期《二十世纪后期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行程》 《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第2期《略论古希腊的城邦文明》 《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超越时空的对话:我国新时期引进西方学术文化的若干思考》 《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探索者的足印》 《探索与争鸣》1996年第7期《一九八五年:中国西方史学史的一页》 《史学理论研究》1996年第3期《影视史学:历史学的新领域》 《学习与探索》1996年第6期《论基督教在中韩两国传播的现代命运》 《复旦学报》1997年第2期《历史认识论对现代社会的回应》 《学习与探索》1997年第3期《战后西方史学的重新定向》 《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第4期《年鉴学派的演进》 《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第5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新趋向》 《历史教学问题》1997年第6期《关于西方古典史学入华史的学术通信》 《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1期《论基督教在中韩两国传播的现代命运》 《韩国研究论丛》1998年第四辑《西欧社会从中古向近代转型的基础》 《探索与争鸣》 1998年2月《释“年鉴现象”》 《世纪论评》1998年2月《近代中国对基督教入华的回应》 《复旦学报》1998年3月《社会科学新史学派》 《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2月《历史学的新领域与新方法》 《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4月《世界史重构的新潮流》 《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6月《当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前景》 《历史教学问题》1998年8月《近20年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 《史学史研究》1998年12月《宗教的力量——通向心灵重塑之路》 《学术研究》1999年第7期《历史学的重构》 《探索与争鸣》1999年第12期《恺撒的三月十五日》 《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4期《21世纪中国的西方史学理论研究诌议》 《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重现历史——再谈影视史学》 《学术研究》2000年第8期《西方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中州学刊》2000年第1期《西欧社会近代转型问题断想》 《浙江学刊》2001年第5期《吉本史学生涯随记》 《历史教学问题》2001年第5期《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基督教——以现代中韩社会为讨论中心》 《学术研究》2001年第7期《耿淡如与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 《史学史研究》2002年第4期《心理史学在东西方的双向互动与回响》 《学术月刊》2002年第12期《影视史学与书写史学之异同——三论影视史学》 《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1期《关于20世纪中西史学交流史的若干问题》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2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把历史交还给人民”——口述史学的复兴及其现代回响》 《学术研究》2003年第9期《论口述史的传统及其背景》 《江西师大学报》2003年第3期《“惩罚暴君的鞭子”:塔西陀的社会历史观及其他》 《河北学刊》2003年第1期《历史教育与现代影视》 《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第2期《苏联史学输入中国及其现代回响》 《社会科学》(沪版)2003年第12期《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 《复旦学报》2004年第1期《傅斯年、陈寅恪与兰克史学》 《安徽史学》2004年第2期《论基督教伦理道德的特征及其现代回响》 《基督教学术》(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苏版<世界通史>的中国回应》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2004年第5期《论民国时期中西史学交流的特点》 《史学月刊》2004年第11期《“多面的历史”——西方史家掠影》 《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1期《兰克史学和它的世界影响》《论民国时期中西史学交流的特点》 《历史教学问题》 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历史学) 》2005第2期《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最初实践与传播》《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沉浮》《马克思主义史学与西方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勃兴》《再论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史的若干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沉浮》《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关于深化西方史学史研究的若干问题》《再论20世纪中外史学交流史的若干问题》《关于开拓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以西方史学史为中心》《珠辉散去归平淡——苏联史学输入中国及其现代回响》

92 评论

相关问答

  • 韩国研究论丛投稿经验分享英文

    (一) 主要论著《克丽奥之路:历史长河中的西方史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与张广勇合著,第一作者) 浙江人

    格子女77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韩国研究论丛投稿经验分享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就是复旦大学下设的一个科研机构(有点类似于理科的实验室之类的),主要就是将一些学术领域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可以更好地进行研究。

    好好在一起吧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韩国研究论丛投稿经验总结分享

    [1] 罗·费·伊万诺夫, 崔建平 华沙条约组织的崩溃与苏联解体:美国方面的解释 冷战国际史研究, 2007, (00) :238-248[2] 贺利花 七、建

    Ashtray喵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投稿经验分享

    2011年5月1日《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是2011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维屏。满意请采纳

    心之愿c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韩国研究论丛投稿经验总结英文

    就是学校内部设立的一个 研究机构 罢了。

    南宫style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