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4

奔跑的流沙包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东南亚佛教文化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请叫我开森果

已采纳
关于1、在佛陀入般涅盘的那一年雨安居,摩诃迦叶长老在王舍城主持了有五百位大阿拉汉(阿罗汉)参加的第一次结集。在此次结集中,与会者们就什么是「杂碎戒」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於是,迦叶尊者在僧团中作羯摩,即僧团表决会议,重申了佛陀临终前的教导:尚未制定者不应再制,已经制定者不应废除,只应继续受持所制定的学处。此项决议获得全体与会者的一致通过。由於当时的与会者都是德高望重、诸漏已尽、所作已办的阿拉汉长老比库,因此,这项决议的精神也就在以上座比库为核心的原始僧团中保持下来。 佛灭一百年左右,印度东方一些比丘的行为引起戒律上的诤论,於是召集七百位上座比库进行裁决。经过讨论,宣布跋耆族比库所行的「十事」为非法,并会诵律法。这就是佛教史上的「第二次结集」,又称「七百结集」「韦沙离结集」。遭否决的大多数比库不满上座长老们的裁定,另外纠集一万朋党,会诵经律,自成一派。 从此,教团在戒律上产生了分歧。此后,又有比丘挑起教义上的争端,佛教遂分裂为保守传统的「上座部」和主张革新的「大众部」两大部派。此后,部派之间继续分裂,先后成立的部派相传有十八部或二十部之多,佛教史进入了「部派佛教时期」。 佛陀般涅盘后二百余年,孔雀王朝第三代阿育王统一了印度的绝大部分地区,成为印度史上最大的帝国。阿育王笃信佛法,为了淘汰外道、整顿僧团,从阿呼冈嘎山迎请了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在华氏城召集精通三藏的一千名比库,举行第三次结集,历时九个月,会诵律经论三藏,并编纂了一部《论事》,广引经典,驳斥了上座部分别说系以外的252个非正统见解。 这次大会还作出决定,派出九个弘法使团到国内外各地去传播佛法。其中的第八使团到了金地,由阿育王的儿子马兴达( 又译摩哂陀、摩亨德、摩醯陀)长老组成的第九弘法使团就把佛教传入了师子国。 马兴达早年出家,师事目犍连子帝须大长老学习三藏圣典,博学多闻、戒行精严。于西元前247年渡海来到兰卡岛。当时兰卡的国王天爱·帝须王(西元前247~207年)和一批大臣首先皈依了佛教,接著又剃度了国王的侄儿阿利他等五十多位兰卡青年,弘法工作进展非常顺利。国王布施了御花园「大云林园」,修筑大寺供养僧团。这座大寺日后成为整个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发祥地和弘法中心。 不久,马兴达长老又邀请他的妹妹桑喀蜜妲长老尼从印度带领十位比库尼来到兰卡,为阿奴喇等五百位女子传授戒法,建立比库尼僧团。佛教迅速普及全岛各地,成为几乎是全民信仰的国教。
217 评论

小小追风者

--论述东南亚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促成其多样性的历史因素东南亚文化多样性主要包括宗教多样性缅甸泰国为佛教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伊斯兰教菲律宾为天主教原因是外来的影响首先是佛教的东渐,小乘佛教从印度传到东南亚然后伊斯兰教由阿拉伯人带到了东南亚之后西班牙人把天主教带到其殖民地菲律宾

158 评论

tingting2171

把1234分别用百度搜索,都能搜出详细的答案,而且都是学者的文字,何不自给自足

157 评论

朝夕忆可否

要写论文,网络上有的是资料,都不用悬赏。

159 评论

芦苇薇薇

东南亚北靠中华文化圈,西与印度文明相邻,又是世界海上交通要道,因此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就长期受到中国和印度文明的熏陶

203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