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9

格子女77
首页 > 论文问答 > 中国诗歌研究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ukisnowfox

已采纳
作为最高层次的语言艺术,诗歌是我们传承民族灵魂和沟通人类情感的重要信息载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今天的新诗,诗的传统代代嬗传。海南是一座诗的岛屿,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在海南岛上播下了诗歌的种子,开始了诗歌的教化和流播。今天,不论是对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的教学与研究,还是弘扬大学的人文教育,诗歌研究中心的设立和工作将会成为海南大学人文精神的重要象征。在海南大学建设“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对于我们进一步弘扬诗歌传统,开展人文教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悉,海南师范学院已经成立“中国散文研究中心”,作为海南师范学院校级重点学科,该中心已经申报海南省高校首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并有望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中心”在海南大学的成立将和中国散文中心互为呼应,共为声气,互相扶助,为海南的文学之教育、文化之流播尽微薄之力。“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成立后将致力于教学、诗歌批评和诗学理论研究工作,研究中心成立后,将以现当代文学为学科基础,申报硕士点。除教学工作外,具体的研究设想如下:1、整理和出版中国诗歌资料,翻译并出版西方现当代的优秀诗作,逐步建立起中国的诗歌资料库;2、参与世界文化交流和对话,建立与欧洲大学汉学系和中国诗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参与国际国内的各种诗歌交流活动,举办关于诗歌的学术会议、朗诵和学术讲座;3、创办一份诗学杂志;4、积极与国际国内的一些基金组织建立联系,合办国际诗歌节。总之,我们将竭尽全力,弘扬海南大学声名和诗歌风习,扩大海南大学和诗歌文化之影响。中心成立当年,即准备与国外基金会合作,在海南大学举办国际诗歌节,争取在二年内申请到现当代文学的硕士点。在条件成熟时创办诗学杂志。海南大学 “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已经引进或正式在编的有著名诗人多多教授,诗评家耿占春教授,现代诗学研究者、北京大学在读博士段从学。正在引进中的还有现在深圳电影制片厂任职的著名诗人王小妮(深圳大学客座教授)、现在作家出版社工作的资深评论家唐晓渡和旅居德国的著名诗人萧开愚(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等。可以预期,在一批具有广泛影响诗歌界人士的努力和带动下,在海南大学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下,“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能够在教学、科研方面产生扎实的成果,并且成为国内大学诗学研究和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一个具有特色的引人注目的学科,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走出一条新路。促进人文精神在海南重新崛起和兴盛,让海南大学成为新时代的诗歌圣地和诗歌中心。 海南岛的原住民是黎族,他们是历史上开拓海南岛的先驱。是中国目前10个人口超百万的民族之一。黎族在海南岛上的历史,有史可证的年代距今已有3000年以上。黎族历来都是以土著自居,称岛上其他民族为“美”(客人的意思)。主要分布在五指山、三亚、东方、陵水、乐东、保亭、昌江、白沙等9个市县。以五指山区为中心向南呈扇形分布。部分散居在儋州、万宁、琼海、屯昌等市县的12个民族乡镇。分布面积为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2%。人口约86万人(2000年统计数字),占全省总人口的87%。黎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上,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以及社会文化的趋同化倾向,黎族文化的多样性逐渐消失。其中很多物质民俗和文化民俗的遗产,如不加以抢救性挖掘与整理,必将永久消亡。这对中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是不可弥补的损失。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够。这不仅是在保留历史,更重要的是整固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从学术角度对黎族民族文化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高潮。这期间有些学者做过一些调研,出版过数种著作。期间,标志性的研究成果是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1931年-1932年两次到海南黎区作田野调查,在1937年出版了德文著作《海南岛民族志》。广东省的一些民族研究学者,对海南黎族曾进行过规模比较大的综合考察。比较重要的有两次:一是中南民族学院调研组,在1954年7月至1955年1月间对海南22个黎族村点的调查,结集为《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二是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广东省课题组民族研究学者于1956年11月至1957年2月对海南黎族村落的调查,结集为《黎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限于当时历史条件和学术视野,这些论著都有相当大的局限。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后,原广东省的一些黎族研究学者陆续转向对其他民族研究,中央的一些民族研究机构(如社会科学院下属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虽然也有黎族研究人员和课题,但大都处于个别和个案的研究状态,科研成果稀少。难以进行大规模和深入系统的研究考察工作。对黎族文化的系统考察研究因此陷于长期停顿状态。随着现代化浪潮由城市推向乡村,黎族的生存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许多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正在加速从现实生活中退出。可以说,对黎族生存状况所涉及的一些文化遗产的考察带有抢救性质。海南大学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对黎族文化考察研究负有特殊的责任。黎族研究中心2003年由海南大学批准成立,由孙绍先教授兼任中心主任;周伟民教授为顾问。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学萍(黎族)为名誉顾问。 海南方言研究所简介海南大学海南方言研究所于2003年10月在原文学院海南方言研究室基础上成立,现有研究成员4名,都是兼职语言学教师。研究所是人文传播学院中文系语言学科的主要学术支撑,还承担着本科生、留学生教学以及普通话测试等工作任务。原海南方言研究室与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合作调查了海南闽语11个点,调查报告正在整理出版中。研究所成立以后,在一无经费,二无编制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埋头进行田野调查,累计调查海南闽语30个点,儋州话、客家话、军话各一个方言点,临高话6个方言点。研究所的口号是“不空谈,做实事,向国际水平看齐”。我们向老一辈专家学习,坚持“田野第一,老派优先,语音、词汇、语法、民歌并重”的原则,记录了百万字的珍贵语料。这两三年,研究所成员陆续在《中国语文》、《民族语文》、《语言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海南岛语言研究论文,还有一些论文在重要学术会议上宣读。目前,研究所一方面补充调查的结果,整理出版,另一方面积极准备,开展黎语濒危方言调查。海南的语言及其研究现状海南岛是我国公认的语言复杂地区,有闽南系的海南话,粤语系的儋州话、迈话和疍家话,有客家话、军话,还有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临高话、村话、黎话,另有苗瑶语族的苗话以及与南亚语有关的回辉话,它们与汉语共同语差异很大。海南岛汉语方言与壮侗语族语言长期融合,使得海南岛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我国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海南方言是在海南岛这个特殊土壤上成长起来的,海南方言属于地域文化现象之一,研究海南方言在语言学方面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得到有关海南历史、文化、民俗方面的重要资料。方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取之不尽的宝贵源泉。对海南研究来说,历史文献资料或有缺乏,家族谱牒也可能部分造假,语言却不能。每一种语言和方言都是一个古今成分并存的异质体,研究海南方言,通过共时比较与历史比较厘清历史层次,将大大有助于研究海南人的迁移历史、他们与国内及东南亚其它地区族群的关系等。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来说,语言跟遗传基因一样,是研究其历史的直接材料。语言是一种存在于人口头的资源,不象矿产资源,不挖掘它仍然一直存在。一代人死了,这代人口头的语言也随之而去,下一代人的语言必有变化。海南岛的语言属于弱势语言,随着普通话的强力影响,海南语言和方言正处在快速消失的过程中。就汉语方言来说,据我们调查,50-60岁的一代与80左右的老人语言差异已经明显,沿袭数百年的文读系统几近消失,只有白读系统仍在保留,但是中青年人已经有好些白读词不会说了。黎族号称有百万之众,但真正会讲黎语的估计不足50万。这50万中也汉化越来越严重,口音变化很大。侾黎中的侾炎支派本来就生活在黎族区的边缘一带,与汉人杂居,几乎都懂汉语,很多风俗都已明显汉化。杞黎中的堑对支派在1980年代初青年人就已经不懂黎语,保城支派早已用双语,现在的年轻一代大多已不说黎语,唯有通什支派多数仍讲黎语。黎语中几个人数较少的方言境况更加堪忧。在昌化江下游的美孚黎人数本来就少,边缘地区的已经完全汉化,腹地的东方、广坝、江边、抱板四镇也是双语区了。本地黎1980年代就已经兼通儋州话,现在多数人又会讲海南话和普通话。黎语加茂方言的保亭县加茂镇,人口约1万,但真正会讲黎语的不足三千。人类学家李露露1993-94年调查时就发现,加茂黎通晓汉语,青年人不讲黎语。如此下去,要不了15-20年,加茂黎语就会消失。相关的语言和民族文化特征更是荡然无存,只能在书中读到、在博物馆里看到。如果抢救不及时,书中也读不到、博物馆也看不到全貌了。海内外语言专家历来看好海南岛这个宝库。1930年我国非汉语语言学之父李方桂先生率先登上海南岛,调查了海口、临高、乐会(今琼海)三地的方言。1950年代国家组织了海南岛语言调查,积累了第一批海南岛语言资料,此后陆陆续续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日本、台湾、新加坡学者详细调查了海南岛语言。如50年代到80年代,桥本万太郎曾调查过海南文昌话和临高话。70年代台湾学者丁邦新调查过儋州话,张光宇调查过海口话,何大安调查过琼海话和澄迈话。80年代到90年代新加坡学者云惟利调查过文昌话。国内1950年代詹伯慧调查过万宁话和三亚军话,50年代至70年代欧阳觉亚等人调查过黎语,1980年代欧阳觉亚、郑贻青调查过村话、回辉话,1990年代梁敏、张均如等人调查过临高话。1990年代以后,又有国外学者来调查三亚回辉话。目前国内外出版的海南岛语言研究专著有:欧阳觉亚、郑贻青《黎语简志》(1980年),欧阳觉亚《黎语调查研究》(1983年),丁邦新《儋州村话》(1986年),云惟利《海南方言》(1987年),社科院民族所《黎汉词典》(1993年),苑中树《黎语语法纲要》(1994年),符昌忠《海南村话》(1996年),陈鸿迈《海口方言词典》(1996年),郑贻青《回辉话研究》(1997年),梁敏、张均如《临高话研究》(1997年),欧阳觉亚《村语研究》(1998年),刘剑三《临高汉词典》(2000年),钱奠香《海南屯昌闽语语法研究》(2003年)。另有一些学者发表了单篇论文。海南岛语言研究中,老一辈学者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亲临田野调查,得到一批珍贵的资料,他们的方法结论也给后人诸多启迪。而且,他们中绝大多数是非本地出身又非本地工作的学者,调查颇为不易。但是,前辈学者详细调查的,只是海南岛语言资源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资源还没有挖掘。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后继研究人员缺少,以及海南省本土不重视,研究经费严重缺乏。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预言:“今后的时代,控制世界的国家将不是靠军事,而是信息能力走在前面的国家。”作为一门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朝阳学科,今天的传播学不仅仅是服务于新闻、宣传、公关、广告等传统行业,更重要的是,传播学的诸多理论和发现还被应用到舆论战、心理战、信息战等非传统领域。这就是传播学之所以受到政界、学界、军界、商界一致推动的原因。海南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12月。作为海南省第一家传播学研究机构,中心将充分利用海南省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优势,从微观(中国大陆)、中观(大中国区)和宏观(亚太地区)三个层次上开展国际传播和政治传播方面的应用研究。中心计划于近期从海内外聘请首批特约研究员。海南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得到了境内外部分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英国利兹大学传播学硕士课程负责人兼Media and Cultural Politics执行编辑Katharine Sarikakis博士、中华传播学会理事长兼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张锦华教授、香港电台新媒体拓展副总监张玲玲女士、《传播学论坛》总编阮志孝先生、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强先生(吉林大学行政管理学博士)等海内外同仁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新华网海南频道、《商旅报》、海南在线、传播学论坛、中国校长网、CN记者作家网、中国教育产业联盟网等多家媒体做了报道或介绍。中心主任毕研韬副教授先后就读于中国曲阜师范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和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于2004年7月加盟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为迎接2005年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加强学校文科教学与科研,海南大学于2005年2月,整合相关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一所实体性研究机构——海南大学海南历史文化研究基地。2007年1月,升格为海南省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的省级文科研究单位。现任中心主任为赵康太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和经济成长中心主任林崇椰先生。中心现收藏海南文献两万余册与海南相关的历史资料,各类谱牒、海南人文集近百余种。目前正在开展10个项目的研究。先后举办过2次学术研讨会。中心下设海南方言研究所、黎族研究所、海南省文化历史研究会、海南族谱研究室、周伟民唐玲玲工作室、东南亚文献研究所、琼崖地方史研究室、海南地方志研究室、海南现代文献研究室、特区经济研究所、特区法制研究所、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等。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事科研。基地目前主要致力于四个方向的研究:◆海南岛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海南岛物质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南海疆域史地与南海诸岛研究;◆东南亚文化及华侨研究。中心除开展日常的学术研究活动外,还编辑大型学术丛刊《海南历史文化研究》,自2007年始,每年出版一卷。本着以学科建设带动科研的理念,基地正积极准备材料,做好2007年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以便后续人才培养。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由政府专门机构主持的一项测试。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及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测试站具体负责实施。非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测试站组织的测试结果,一律不作为普通话水平的凭证。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资格证书测试。根据测试评定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的等级,为国家正在逐步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服务。有关行业对本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是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的凭证,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口语测试,全部测试内容均以口头方式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
354 评论

恰恰小资

原名:解非,黑龙江省兴安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当代女子智灵性诗歌首倡者暨核心诗人、诗评家,当代女子智灵性诗歌理论研究学会理事长、理论家;当代女作家迟子建作品研究学会理事长。作品散见与国内外报刊杂志,及入选各种国内诗歌作品选,参编主编诗歌作品选二部,诗歌著作四部,学术论著二部。现为《当代女子智灵性诗歌理论研究丛书》主编;《当代女作家迟子建经典作品鉴赏丛书》主编。 1984年:诗歌、散文在国内报刊副刊上发表(大兴安岭日报、黑龙江日报、文艺报等)。  1985年:峨眉电影制片厂编剧班学习。  1986年:诗歌、小说、文学评论在国内报刊副刊(大兴安岭日报、黑龙江日报、文艺报等)和杂志上发表(《北极光》《山花》《大众电影》等)同时荣获新星杯、圣陶杯诗歌二、三等奖。1987年:诗歌、小说、文学评论在国内报刊副刊(大兴安岭日报、黑龙江日报、文艺报等)和杂志上发表(《北极光》《海燕文学月刊》《青年文学》等)同时荣获第一、二届春笋杯优秀奖。1988年:随同中国作家采访团(大多数是文艺评论家曾镇南、张炯、张镇、门瑞瑜、朱寨、梁南、彭放、陈永春、芦萍、丁耶、中流、王燕生、李福亮、杜滋龄、王之海、陈有吉……)到大兴安岭5·6火灾后的北三局实地采访,切身感悟:“一个作家应该是人民的作家”。1989年——2006年:谨遵母亲遗嘱而面壁读书,励志做一个优秀的诗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2006年:除诗歌、文学评论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外,作品《品味孤独》被中国当代文学馆收藏。2007年:诗歌、文学评论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北方作家》《同谷》《北极光》等),诗歌结集出版。  2008年:诗歌、文学评论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北方作家》《当代教育创新》《黄河诗报》等)同时,把创作定位在诗歌、诗歌评论方面,于2008年6月10日(纪念与缅怀林徽因女士),由王雪莹、解非首倡当代女性诗歌的写作要以女子的“智”与“灵”来创作出具有诗学品位与美学品位于一体的智灵性诗篇,代表诗人:王雪莹、解非、李轻松、林雪、古筝、蓝蓝、姚园等。2009年:诗歌、诗歌评论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诗选刊》《荷花淀》《满族文学》等)同时,学术论文《以智灵性诗品涤荡当代诗歌界的妖冶之诗风》成为由福建师范大学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所协办的“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上会的交流论文,2010年:诗歌、诗歌评论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国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以及一些民办刊物等),同时也被选入很多版本由正规出版社结集出版。2011年:主要著书立说,完成了《人,诗意的栖居》(26万字的迟子建的获奖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评论;《诗话》(26万自的《当代女子智灵性诗歌理论研究丛书》之一)。2012年:诗歌、诗歌评论在国内报刊杂志发表(《中国诗人》《新诗》《大昆仑》等),  解 非·女子智灵性诗歌·上卷《白罂粟》、下卷《海洛因》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解非:乳名为飞儿、痴儿,父亲解忠民,教授、翻译家。196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硕士研究生;母亲陈晶系名门之后,196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年早逝。  生于书香世家的解非,一直这样叙述自己的生平:我幸运生于书香世家,可学术无建树,诗歌无所成。一个被誉为诗童而志得意满不知道诗人内蕴品性的人,一个毅然放笔远离文坛谨遵母亲的遗嘱闭门苦读文学理论著作,同时牢记母亲的教诲:“诗人:用最美丽的语言,最干净的心灵,流淌出最真实故事的人是诗人。”的人,仅为一个文艺理论探索的马前卒。  闭门苦学17年的解非,于2006年重返文学界,正值中国当代诗歌处于死地,当代诗坛弥漫着“当代诗歌死了”这样的论调,直面诗歌界的现实,她惊诧、震惊、愤怒……,曾几何时诗歌到了这样悲惨的地步?处于对诗歌的爱,解非毅然地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诗歌的研究工作上,从网络诗歌研究入手,品鉴了很多智慧和灵气于一体的当代女诗人的诗歌,于2008年6月10日,解非与著名女诗人王雪莹一起首倡了“女子智灵性诗歌的诗学理念”。成就与荣誉:2008年6月10日(纪念与缅怀林徽因女士),著名诗人王雪莹、诗评家解非一起首倡“女子智灵性诗歌”之诗学理念,当代女性诗歌的写作要以女子的“智”与“灵”来创作出具有美学品位和诗学价值于一体的智灵性诗篇,解非的学术论文《以智灵性诗品涤荡当代诗歌界的妖冶之诗风》成为由福建师范大学主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所协办的“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上会的交流论文,此后,女子智灵性诗歌在很多大学的诗歌研究中心被立项研究,在国内成立了“当代女子智灵性诗歌理论研究学会”,解非出任理事长,《女子智灵性诗歌理论研究丛书》正在编撰中。如今“女子智灵性诗歌”被载入“当代诗歌60年大事件”之一,继而成为一个享誉中外诗坛的诗歌流派。 1、《 谈文学批评的感性欣赏与理性批评 》2、《论诗人、诗评家的媚雅与媚俗对诗歌的致命伤》3、《清醒的思辨与直觉的思维所构成的“冷抒情”式艺术个性》4、《以智灵性诗品涤荡当代诗界的妖冶之诗风》5、《试论诗歌以思想与感情之复合成就的意象美》6、《网络诗歌:请不要让垃圾作品窒息了我们的孩子》7、《浅谈21世纪女子智灵性诗歌的构建与发展诗歌》8、《谈诗评家二度创作的本质属性和诗学价值》9、《论60后的归来已成为当代诗坛的中流砥柱》10、《谈诗评家的第一要素是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11、《惟有诗歌可以使世间最美的一切永垂不朽》

193 评论

朝天辣椒smile

我有一本,很老的版本了。新版的请到当当网网购吧

108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