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25

一口好锅
首页 > 论文问答 > 党史杂志专栏内容是什么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乐趣小鱼

已采纳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其主要内容,一是怎样执政,即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一方面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它们变成国家的意志,贯彻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通过其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二是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党的干部的培养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发展,党纪党规的确立和监督、检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等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成立初期大事简记  1921 23-8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月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   11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发出通告,对党的组织.宣传工作作出部署。   1922 12 香港海员大罢工   1.21-2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1-6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5-1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15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7.16-2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29-30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全体会议   10月 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到北京   10.16-26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923 2.4-9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发生。   27 中共中央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   3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表《就京汉铁路罢工工人流血件告中国铁路工人书》。   4月 中共中央由北京迁回上海。   6.12-20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15 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   1 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月刊在广州出版。   7月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对于时局之主张》。   20-2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2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在上海创刊。   1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出版发行《向导》.《新青年》.《前锋》 等杂志。   24-25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   28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25 中共中央发出《第十三号通告》。1924 1月初 中共中央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在上海举行联席会议。   7 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   2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三届二次执行委员会会议。   10-15 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   17-8 共产国际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   3 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   15 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   10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三次对时局的主张。   19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中共党史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84 评论

梦想成真罗

《Milk》杂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约摸几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忍不住感叹,原来杂志是可以做成这样的。的确,引领年轻人的潮流导向的同时,也可以做到有点文化,让大家各取所需。一个衣服什么牌子,什么路数,直到建筑、家居设计、创意文化都有涉猎。  《Milk》去年有了内地版名曰《新潮流Milk》,事实上,潮流杂志在中国杂志历史上充其量只有短短的四五年历史,只能算是发展初期,数量上对比起时尚杂志更是小巫见大巫。记得早期的《Milk》,每隔一两期就会推出一个品牌的介绍,其详细程度在杂志上可谓史无前例,动辄上20页而且资料极其齐全权威,无论品牌历史还是品牌趣事都一一涉及。即便有时候《Milk》封面依然是卖给了广告客户,说真的,封面的设计真是费尽了心机,而态度显然是属于自己的……有时候,买杂志其实就是买态度。旗帜鲜明,读者数目小众是自然的事情。但我却喜欢它——总有些人如我这样,对于“如何应付办公室同事”或者“本季到底穿什么”没有多大兴趣,而更想看到时尚背后的设计师故事。  最近一期的《新潮流Milk》采访了很多在北京的艺术家、摄影师、时尚从业者,选取的人物也不是那么大牌,却使整本杂志洋溢着轻松的感觉。据说在香港老巢的《Milk》专门设立了一个自己制造明星的部门,个别明星还与时装品牌推出个人命名系列,这些明星们不断地穿着其属下或关系密切的时装品牌,从而产生连锁价值。成功的例子是推出了时装精──黄伟文(Wyman)专栏,其专栏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黄伟文能将其专栏时装文字结集推出《Y》与《潮骚》,最近又出了本新书《生于天桥下》。很多人都是冲着黄伟文的专栏买杂志的,8月号的《新潮流Milk》黄伟文专栏写了在巴黎购物如何退税的事儿,读着有趣又很实用。  以前,看一本杂志采访东京的杂志人,问东京为什么会不断诞生城市资讯类杂志。答案是:因为东京是个物欲横流的城市,每天都会诞生无数个不同的潮流店铺,如果没有资讯类杂志的指南,那些物质崇拜分子几乎寸步难行!中国的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坊间的潮人也越来越多,所以中国自然也需要《Milk》这样的潮流资讯杂志。  在杭州的书报摊,《新潮流Milk》经常要断货,是卖得太好吗?摊主说进货进得少。不知为何,难道摊主怕卖不掉?也是,去年才落户内地的《新潮流Milk》没怎么吆喝,像我这样的“杂志狂人”也是偶尔在朋友家的书桌上看到的。如果这样的话,买港版《Milk》也好的,虽然那些香港本地语不见得多有内涵,但读起来着实有趣。

92 评论

王颖880804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其主要内容,一是怎样执政,即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一方面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它们变成国家的意志,贯彻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通过其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二是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党的干部的培养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发展,党纪党规的确立和监督、检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等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成立初期大事简记  1921 23-8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月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   11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发出通告,对党的组织.宣传工作作出部署。   1922 12 香港海员大罢工   1.21-2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1-6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5-1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15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7.16-2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29-30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全体会议   10月 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到北京   10.16-26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923 2.4-9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发生。   27 中共中央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   3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表《就京汉铁路罢工工人流血件告中国铁路工人书》。   4月 中共中央由北京迁回上海。   6.12-20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15 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   1 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月刊在广州出版。   7月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对于时局之主张》。   20-2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2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在上海创刊。   1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出版发行《向导》.《新青年》.《前锋》 等杂志。   24-25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   28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25 中共中央发出《第十三号通告》。1924 1月初 中共中央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在上海举行联席会议。   7 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   2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三届二次执行委员会会议。   10-15 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   17-8 共产国际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   3 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   15 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   10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三次对时局的主张。   19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中共党史简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35 评论

腾瑞水暖卫浴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党的十六大提出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下发各地执行。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部署建立农村低保制度,预计年底前将实现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低保金发放到户的工作目标。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城市低保资金补助力度,由2000年的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51亿元,覆盖人数由2000年的400多万人增加到目前的2200多万人,基本实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

357 评论

remotesummer

看了同时的内容,我知道了我国建设的伟大发展,懂得了爱国的意义,知道了,我国共同历史发展的重要性,知道了,爱国的意义也为我再也为我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60 评论

chaorenxiaoling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5 评论

小菜虫娃娃

报纸专栏作为报纸版面上定期出现的一种栏目形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注意。因此,了解各种各样专栏的形式、内容及其特点,对读者和研究者来讲,都有必要。但由于分类的标准和写作的角度不同,在现今的业界和学界造成了当今报纸专栏分类的混乱和繁杂。下面就不同学者的分类标准对报纸专栏的种属和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一)按刊载时间的长短和频率分布分,有长期专栏和短期专栏、定期专栏和不定期专栏之分。长期专栏可长达一年、数年,有的甚至长达数十年,而短的专栏甚至可以不足一月。据查证,世界上定期刊出时间最长的个人专栏是专栏之王沃尔特·李普曼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刊载的专栏《今日与明日》,从李普曼1931年9月8日写第一篇文章至1967年李普曼退出业界为止,整整写了37年。其专栏文章共计89卷,4000多篇,洋洋数百万言,令人叹为观止。与他齐名的另一位美国专栏作家詹姆斯·赖斯顿从1954年开始为《纽约时报》写他的政治专栏“截稿时间”,到1987年他写最后一篇专栏文章向读者告别,共写了35年,其文章结集也是洋洋大观。

197 评论

相关问答

  • 党史杂志专栏内容是什么

    报纸专栏作为报纸版面上定期出现的一种栏目形式,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注意。因此,了解各种各样专栏的形式、内容及其特点,对读者和研究者来讲,都有必要。但由于分类

    江秀梅+刘洋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党史杂志专栏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

    沧桑小脸 7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党史杂志专栏内容怎么写

    学习党史的内容,可以选一些自己熟悉的事例放大,学习的意义,对自己工作、生活,特别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何启发。如一个集体要有统一的指导思想、信仰的武装,如一切从实

    AA佳立航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党史杂志专栏怎么看内容

    (一)什么是专题所谓专题,有以下三种意义:1、专题资料:指的是专门的某一个问题的资料,包括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活动、重要的历史侧面或某一战线的重要活动

    依锦风韵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党史杂志专栏内容有哪些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

    卉峰呢喃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