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3

桃子爻爻
首页 > 论文问答 > 学术探索投稿经验分享会发言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幻影墨斗鱼

已采纳
一、地学哲学与时俱进的品格地学哲学是地球科学哲学的简称。地学哲学是研究地球科学理论与地学实践中哲学问题的学科。地学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导,研究地球科学理论与地学实践中的普遍联系与一般规律的学科。地学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科技论、决策论和主题论是地学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学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去概括地学的范畴、规律与理论,而不是用哲学结论代替地学研究;地学哲学又为地学研究与地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则。地学哲学的研究领域很广,其中涉及地球运动和地壳变化规律,地学各分支学科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哲学思维,国土资源勘查思维方式,探寻成矿规律,发现矿藏的创造性思维,人与资源、环境、社会的整体性联系,以及地学与经济、地学与文化、地学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之中的地学哲学问题。其中人地关系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是地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地学哲学思想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形态。一是自然哲学形态的地学哲学思想,如亚里斯多德的“四性论”,古代中国的“沧海桑田”论等;二是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形态的地学哲学思想,如达芬奇、魏格纳、郝屯、莱伊尔的地学思想;三是自然辩证法形态的地学哲学思想。当今,地学哲学思想正处于第三个历史时期。在第三个发展时期,地学哲学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地学哲学。地学哲学鲜明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指导,并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地学理论研究和地学实践活动。地球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是历史的必然,是地球科学本身发展的需求。这是因为:第一,地球科学正在经历从传统地学向地球系统科学的转变,需要总结、整合。这种里程碑性的转变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地球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客体,而是自然与社会的综合体,地球科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地球科学研究尤为重要;第三,地球科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我国地学哲学研究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自觉而不讳言地宣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自己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围绕国家现代化建设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来开展研究活动。地学哲学研究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任务。一是为促进国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更好地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为可持续发展服务;二是为促进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三是为促进地球科学自主创新与发展服务;四是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服务。地学哲学研究主要通过自己的认识功能、协调功能与方法论功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地球科学是涵盖地质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土地科学的总称。地学哲学从世界观、方法论方面对地学研究进行指导,始终贯穿于地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地学研究与地学哲学思想与生俱来,与时俱进。在我国地学哲学的思想早已有之,如“高山为谷”、“沧海为田”就是先哲们运用哲学思想对客观世界观察所作的规律性概括。中国地质界的许多老前辈都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实践活动。学习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工作,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曾就地质科学的客观规律发表过一些具有指导性的论著,对地质工作起到了推进作用。大庆石油地质工作者的“两论之家”,广大地质工作者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导找矿,都可以说是地学哲学研究的实践活动。在我国,地学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1983年福州全国首届地学辩证法学术讨论会算起,才有22年的历史。22年来,广大地学哲学工作者持续深入地开展学术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初步建立了地学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形成了全国学术年会、区域性学术讨论会和专题性讨论会相结合的学术活动制度。每次年会,都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地球科学前沿进行研讨。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阐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地学问题;地球科学各学科中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我国矿情的辩证分析及对策建议;关于找矿哲学的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开拓地学探索的新领域;加强地学哲学研究,充分发挥地球科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地学哲学研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产生了一批有水平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专著。我国地学哲学研究的历史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地学哲学。二、地学哲学研究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科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地学哲学的全部价值,说到底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这个服务过程中谋求自身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既是地学哲学研究的方向、目标、任务,也是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的途径和方法。具体讲,要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建议;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为提高教育水平、培养人才服务;为普及科学文化,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服务等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上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具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贡献。(一)要为国土资源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首先要解决对国土资源形势的认识。目前,对一些主要国土资源形势认识观点迥异,尤其对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土地资源认识不尽相同。对研究的客体的认识不同,就会对资源形势做出不同的判断,从而对资源的利用形式、途径也不同。这里不仅仅是资源本身的问题,还有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例如,近年来矿产资源供应紧张,石油、铁矿石、铜等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经济全球化了,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着眼点放在国外;又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将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要立足国内。这里首先要搞清中国资源家底、保证程度,再采取相应对策。在对我国资源家底的认识上目前尚不一致。近日刚闭幕的第八届国际矿床大会上,有外国专家认为“中国有能力立足自身解决资源问题”。不同观点,影响国家决策,影响政策制定,因而政策导向也就不同。理论上的模糊必然导致行动上的盲目。这种认识上的差别除了有些心浮气躁,功利主义驱动外,主要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对客体的认识,决定于认识主体的能力、智慧、方法,除了具体的自然科学方法,还需要地学哲学的指导。其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科学的思维、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持续。根本上改变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和必然结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土地、矿产、海洋等重要国土资源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我国这样一个特定的发展时期,需要研究解决许多问题,理性思维、理论研究、理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给我们地学哲学研究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二)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雄厚的物质文明外,同时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具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化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恩格斯讲:只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底蕴是人的素质的提高和科技力量的强大。在这里,最普遍的、最难办的,也是绕不过的、回避不了的是处理好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关系。一个民族只有整体的道德素质的提高,才能真正自觉地、理性的意识到自然界每个个体生命的尊严与不可剥夺、不可让渡的基本职责和权利。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民族及社会中每个个体才能真正获得充分的自信与发展的力量。人类和环境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是对立而统一,所谓人地和谐相处,就是人和自然共同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又是动态的,是螺旋式发展的。构建和谐社会,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科学文化素质极大的提高,这为地学哲学发展提供了平台。(三)要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服务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提高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同时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尽快从根本上改变“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种根本性的转变,不仅生产方式要改变,管理要改变,同时观念要改变,生活方式也要改变。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一定要像美国那样,一个家庭有好几辆汽车,有别墅。中国人均没有那么多土地和其他资源。沙漠、高原等不适于人类居住和生存的环境占了国土的很大部分。不能以他们那种生活方式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美国以占世界5%的人口,消耗世界能源的25%。而中国要达到这个水准,把全世界的能源都拿来还不够。中国发展要走一条创新的路子,既是需要,也有可能,这里既有后发者胜的路数,也有用时间换空间的技巧,即走少消耗资源、少污染环境,附加值高的循环经济的道路。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有理性思考,要有长远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准确把握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的度,不能任其自然发展,或完全由市场驱动。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的感觉。当前重要的是解决认识问题。地学哲学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提高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等方面大有作为。通过地学哲学宣传教育为树立科学的节约观,在当前着重要为树立节约能源意识、树立节约用水意识、树立节约原材料意识、树立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意识、树立资源综合利用意识、树立循环经济意识等服务。(四)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新跨越”,随着这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联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方针。这“五个统筹”需要理论的阐发与实践的推进。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大陆和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我国地质背景的多样性、地质构造的复杂性、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造就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理阶梯。这既构成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样性,互补性,又为城乡、社会统筹发展提出了挑战,加大了难度。在区域地质条件差异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地学哲学在不变的区域地质条件(相对)和可变的区域经济社会状态之间,需要做理论阐发、经验概括、寻找规律、指导实践,为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五)要为防灾减灾服务自然灾害是地球运动过程中发生的自然现象,而人类活动加剧或诱发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是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课题。地学哲学研究工作要从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中研究概括普遍规律,提出指导防灾减灾的一般原则,为防灾减灾服务。最近,有关“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研究正在进行中,“十一五”规划也在酝酿制定过程中。可以预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寻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是“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在这个背景下,地学哲学怎样在本位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决策论和主题论等方面为寻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是广大地学哲学研究者的历史使命和科学责任。三、繁荣发展地学哲学2004年,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发展的方向,提出了重要的措施。这表明党和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党和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地学哲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特别是地学联系的重要纽带。繁荣发展地学哲学是广大地学哲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承担起这个历史重任。第一,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为主要趋势,各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竞争并存的时代。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列宁说“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将越来越接近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地学哲学研究工作者,要认真读一些马克思、恩格斯的书,读一些其他经典作家的著作。了解研究马克思主义,要全面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要结合新时代新的实际,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就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新的实践支持和理论成果。第二,要始终不渝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尤其地学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近代科学发展中,地学曾起到引领作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做过精辟的概括。当今地学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近科学殿堂,她将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中走向新的辉煌。同时,她的发展会像近代科学发展时一样,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载体和科学支撑。一个优秀的地学哲学工作者,不仅要有深厚的哲学理论,而且要吸收广泛的现代科学知识,尤其是现代地球系统科学知识。我们地学哲学研究,把是否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她的宗旨、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第三,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实践的观点。首先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科学家的责任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马克思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地学哲学研究工作者,首先要努力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回避现实不是唯物主义者,发现问题是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禀赋。其次是研究和探索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通过深化研究,创新地学哲学理论,发挥地学哲学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功能和作用。发现问题靠实践,解决问题也靠实践。运动着的生产活动、科学实验不断地提出新问题,需要不断地去研究,去解决。第四,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发扬科学精神,追求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构建和发展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地学哲学科学体系。我们地学哲学工作者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对我们的研究成果的认可和运用。我们有没有作为,作为的大小,其鉴定标准唯此一条。我们所从事研究的问题,是地学哲学问题,是科学问题,是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地球科学正在由传统地学向现代系统科学转变,这给了地学哲学新的概括,提供了新的载体。在新时代,我们要对地学哲学的内涵、外延、对其理论基础、对其实践性及可操作性、对其学科发展预期目标等等,都要有系统的考虑和科学的论证。多思、深思、慎思,求实、求是、求新。认真研究、多出精品。构建和发展具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地学哲学科学体系,是地学哲学发展的自身目标,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是我们地学哲学研究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有一个日益开放的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地学哲学研究工作者,要服务国家、面向世界,吸纳世界上先进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的理论,启迪和丰富我们的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地学哲学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新的高度、以广泛的视野研究地学哲学的基本规律,构建有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地学哲学科学体系,为繁荣发展地学哲学而不懈奋斗。(原载《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专家建议》2005年10月8日)
113 评论

华鑫绿创

征稿要求: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2.文章2000-5000字符数为宜,来稿请附作者照片、简介及有效联系方式;3.所有来稿请保证文章版权的独立性,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4.来稿无论我刊选用与否,都会在一个月内将审理结果通知作者。来稿格式:论文题目、作者姓名、照片、简介(单位、职务、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基金项目、正文、参考文献及作者有效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等)。栏目设置:(一)求是:政策研究 (省、部级领导及与专家阅读并投稿版块)1.视界:政策解读;2.视点:领导讲话解读;3.视野:全球信息化趋势解读。(二)求实:电子政务研究 (江苏省政府网络中心主任阅读并投稿版块)1.政见:电子政务专题专栏;就江苏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子政务建设的现象分析、问题探讨、对策研究等。2.政务:电子政务案例专栏;有典型地选择江苏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案例,探讨电子政务的意义认识、建设思路,进而为政府提供新的管理经验和应用案例。3.政绩:江苏电子政务建设状况、经验交流、考察报告、调研等。(三)求本:行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信息化行业领导及各市信息化相关人员阅读并投稿版块)1.案牍:站在政府的宏观角度,关于全省信息化行业建设提出的带有政策性建议的文章。2.案议:具体分析全省信息行业的政策措施,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在思路和方法上给予启迪。3.案例:通过具体案例的形式,就信息化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对于具体个案的反思及总结。以点反映面。4.案卷:在信息化行业发展中,各个分支的行业协会所累积的经验等文章,也可以是一些课题的开题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及结果报告等内容。(四)求索:理论研究 (高校信息化专业的师生及网络中心主任及其工作人员阅读并投稿版块)1.论文:学术论文专栏;高校信息化专业师生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对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理论、观念和学术性问题的探讨研究及对策建议。本栏为本刊的前沿学术理论探讨平台。文章作者以信息产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为主,内容力求最新课题和研究成果。2.论道:CIO专栏;对江苏信息化过程中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预测研究,为政府或企业提供决策支持。3.论证:信息产业案例专栏,江苏各地信息产业一线从业人员结合实例所谈的关于具体做法、经营理论、经验体会和管理实践等各类文稿。文章须围绕某个较为具体的实例产生的问题展开探讨交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论坛:言论专栏;社会各界一切有关信息化的言论,用小论文或者小杂文的形式一事一议信息产业中的现象或问题。要求有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甚至可以是一家之言。(五)求新:应用技术研究(信息化产品的制造者与使用者阅读并投稿版块)1.点拨:产品、产业专栏;知名专家、新品制造者和新技术开发者发表的技术观点文章。探讨江苏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技术问题,力求从应用技术角度提出IT产业的方案和措施。2.点子:管理、案例、营销专栏;实战经验汇总。3.点击:探索专栏;企业风采、经验交流,主要反映企业心声,展现企业面貌,并介绍企业产品、技术和未来发展。(六)封页·广告·插页(每一版块必须设置这一版块的内容精髓彩页并配一个广告或者公益广告)注:A上列各版块及其栏目的排序为目录方式,在实际编排中的排序不受版块限定,当根据稿件主题、内容、形式、风格和篇幅“轻重张弛”、“错落有致”、“有机互补”等原则穿插编排。B栏目设置偏于细化,目的在于提供选题和组稿方向,实际采编中可随机调整。

132 评论

慧慧在济南

会前做准备会前需要明晰自己参加会议的目的,学习知识不单是记忆信息,核心问题要有框架,在陌生的领域,框架就是核心概念,抓概念可以帮助你横向贯通、举一反三。每个学术会议都有一个核心议题,这个议题便是会议的主题,一般学术会议的主题我们可以从会议的名称得知。在了解学术会议主题后,便会明晰,本场会议所有的演讲及讨论都是围绕这一核心来进行的。在报名前夕及入场后一般都会有一个日程表,这个日程表就是会议的主线,参会者可通过这一框架来把握会议重点。会中做记录在学术会议进行中,很多人发言的信息量巨大,并且说话语速也是因人而异,认真听讲的人容易犯的毛病是一着急就会那里空白写哪里,这样一顿操作下来,“记录一时爽,整理火葬场”,根本不利于后期整理学习。有一种记笔记的方法我一直在使用,并且效果非常好,可以随时调取所需要的知识。在听会议的过程中,将一些一闪而过的灵感或者疑问整理一下,进行二次加工。康奈尔笔记法将笔记本分为三块内容:1、记录时,只讲笔记记录在右侧大块空白区域,并且使用符号言简意赅的列出要点;2、听完一个专家或大咖的演讲后,试着先自己做一个总结,写在左侧区域;3、最后用自己的话提炼一个核心的观点或概念,之后形成属于自己的框架,将此内容记录在页面下方区域,会后重复围绕核心概念升入思考。 会后做交流会议作为信息交流平台,已经不仅局限于知识与人的交流,更多的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企业于企业之间交流的平台。毕竟会议现场聚集的均是行业内的佼佼者或是努力学习的奋进者,这样难得的面对面交流机会,何不好好利用起来呢?如若抱着结交新朋友的心态会让你在展示自己时感到非常放松和自信,你只需要寻找到一种自己非常舒适的状态,自然会迎来志同道合的同行,共同来探索专业领域的未知。以上干货内容出自“百格说”公众号,分享给你,希望能帮助你更好的参会,如果还想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可以去关注一下!

236 评论

相关问答

  • 学术探索投稿经验分享会发言

    会前做准备会前需要明晰自己参加会议的目的,学习知识不单是记忆信息,核心问题要有框架,在陌生的领域,框架就是核心概念,抓概念可以帮助你横向贯通、举一反三。每个学术

    我是丽香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学术探索投稿经验分享会

    上网查下该该杂志的联系电话,打个电话问问就清楚了,一般是按照你的字数定版面费的,字数越多,版面费越高,要是要有彩图的话,版面费也不一样的,祝你好运,

    胖纸没烦恼 7人参与回答 2024-05-12
  • 学术探索投稿经验分享

    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通常来说,这需要你学术水平扎实,对于学术探索有一颗热忱的心,同时保证自己的论文近乎完美无瑕,滴水不漏,才能拥有发表的机会。

    怀念橡皮筋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3
  • 学术与探索投稿经验分享

    把批评意见当作是提高自己稿件水平的一个契机,补充新的实验,并精心修改论文以后再投它刊,而不是改也没改,当天另投他刊。如果没有修改的话,审稿人说的问题还是存在。如

    天真真切切 6人参与回答 2024-05-11
  • 探索杂志投稿经验分享会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

    多儿的妈咪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