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9

年少无知23
首页 > 论文问答 > 图书馆论坛期刊点评稿怎么写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蓝冰蓝

已采纳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与“背景描述(Backupground Description)”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政府发展 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Review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 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 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 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 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 “期刊数据库检索”,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 却是一本不少。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 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 货”,可以随时享用。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 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 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 “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范文百度文库有很多,你可以去看看。
153 评论

初见521125

中国成人教育》是国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连续多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评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收录于《200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教育类核心期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致力于创造一片交流思想、争鸣学术的自由天地。二 栏目介绍:《中国成人教育》共设本刊评论、本刊专稿、学者笔谈、教育时评、理论纵横、新视点、管理之窗、院长论坛等栏目,并可根据稿件灵活调整。 《中国成人教育》是国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连续多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评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收录于《200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教育类核心期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致力于创造一片交流思想、争鸣学术的自由天地。二 栏目介绍:《中国成人教育》共设本刊评论、本刊专稿、学者笔谈、教育时评、理论纵横、新视点、管理之窗、院长论坛等栏目,并可根据稿件灵活调整。《中国成人教育》是国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连续多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评为中文核心期刊,并被收录于《200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教育类核心期刊。主要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致力于创造一片交流思想、争鸣学术的自由天地。二 栏目介绍:《中国成人教育》共设本刊评论、本刊专稿、学者笔谈、教育时评、理论纵横、新视点、管理之窗、院长论坛等栏目,并可根据稿件灵活调整。投稿信箱:

266 评论

吃尸体的秃鹰

理清校园常规新闻规律这个比如二月份,寒假刚完,学生入学会有很多关于寒假的事情,记者就要善于询问寒假当中的故事,此外,既然刚入学必然有新打算,那么我们也可以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这个比如前几天我让一名记者写的“大学生热转大学生活作息表”三月份则是计算机考试、学生求职,此外众多节日,如雷锋日,女生节、妇女节、消费者权益保障日,植树节,此外还有研究生成绩出来,这些东西的背后必然会有新闻四月份、五月份则是一些社团开始活动的月份,这段时间活动很多,还有求职的、正徘徊是否准备考研的等等,每段时间总会有属于校园新闻的规律,这些大家要善于总结观察,去寻找到校园新闻的规律 2校园新闻的来源(常规)学校的活动一般出自学工处,校团委 院团委,保卫处 图书馆 后勤集团,校社联 校学生会等组织,这些组织一般都会开展各种活动 或者会议,比如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每年会有一个读书月,图书馆里有图书漂流这个活动,每年还有一个服务明星的评比,此外还经常开展馆长接待日,这些虽然平常普通,但若实在发现不了其他新闻,可以和这些部门联系,询问有无新闻线索。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机构,他们的学术研究结果或者老师的调研结果都是可以写成新闻的 3 一些公告等,比如BBS、校公告栏、海报、学校主页里的公告、团委网站上的公告、百度贴吧等,这些也是新闻的来源地,记者可以从中获得很多信息。比如单单一个团委的网站主页,就有很多消息被记者写出很好的新闻。 4 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个人际关系网从自己身边的熟人织起来,要多跑口,勤跑口,在和他人、尤其是一些领导交流时不要怕,要时刻记着你采访时候已经不是学生,而是以采访者的身份采访被采访者,要多谦虚,让这些被采访对象成为你的消息源,当然这个要你主动积极。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要以为小消息就不写,也不要以自己不感兴趣而不写,在你和别人拉人际关系时,最开始一定要谦虚,要让对方感觉你可以做朋友 5从活动中寻找亮点 从新闻中寻找新闻我们的一些通讯员甚至部分记者,往往看见一个活动就只知道谢出一个三段论的活动稿件,而不注意去发掘这些活动所蕴含的新闻价值。这里举几个我自己遇到的例子。第一个就是笔友回归这个稿子,当时我看见一个社团在搞笔友活动,当时自认为很小的活动,没有去注意,但是陈泽云却思考到笔友这个称谓可能是上世界90年代的产物,早已消失多年,而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校园,是否有什么新的价值了,结果他们写出的稿子上了中国青年报,这值得我们思考。还有一个稿子是通讯员写的,说一个大学生坚持三年记日记账,很有毅力,而我当时思考,如今物价上扬,他的日记账是否是一个活数据,能否反映物价上涨了,结果被长江日报编辑老师采用,反响很好。 6交流中寻找新闻源我们目前的交流方式有多种,如沙龙、每周例会、此外还有各小组每两周的讨论会,这些都是大家交流的好机会,比如上次的例会上,我们的一个见习记者提到 老师发送弟子规这个事情,结果资深记者认为很有必要做,于是稿子出来后上了楚天金报。而我们以往的很多大的稿件,也无一不是在沙龙上讨论后写出来的,当然这个大家要多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7社会新闻教育化 外地新闻本地化 关注时事 另找角度比如社会新闻,如今社会物价上涨很快,通货膨胀现象也存在,这本是一个很宏大的社会问题,但是是否和教育有关了,我们思考后发现我们的学生发现自己手里的钱紧张了,食堂的东西也变相涨价了,比如以前的包子变小了,或者其他东西涨了些价,于是,我们就让一个学生记者写了一篇物价上涨对学生生活的影响,上了校报的一版。如今正值两会,那么是否有些话题是学生关注的了 比如六级过了考研不用考英语的议案,还有农村孩子不上大学生等,这些东西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发表意见了。至于外地新闻本地化,就是将要多浏览其他高校的新闻网,各主要的教育网,观看他们写了哪些新闻,比如武汉大学的新闻网上有个很好的新闻,那么我们学校是否有这种新闻现象了,如果有,那就可以做的,当然,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记者能多从自己的眼光中发现新闻点 8 学会组合新闻对于一些诸如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学校很多班级和组织会开展活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学校的新闻网上都是一条条很散的新闻消息,作为一个校报记者,如何从学校的高度看待学生的活动了,我们要把这些零散的消息组合在一起,寻找一个主题,将这些零散的消息分类,从中寻找去最好的新闻素材,写出高质量的组合稿件。而至于寒假 暑假 五一 还有 十一等稿件 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组稿 比如充电族 就是放假仍学习的 兼职族 就是放假挣钱的 还有就是旅游族 放假游乐的 大家可以发现我们的很多组合稿件都是这样完成的,当然,我希望大家能另辟蹊径 寻找好的组合角度。 9策划新闻这个策划是指和其他社团一起搞活动,或者别的社团搞活动的时候可以事前观察是否有好的新闻点,这个比如在某些讲座前,可以正对讲座的内容提前做一些访问,或者在一些节假日前,事先和其他社团商量好搞活动,这个在很多高校很常见 此外,策划新闻的重点还有一个调查类的,这个可以是自己发问卷调查,亦可以是其他组织弄的问卷调查,这些调查内容一般要是一个新颖、创新的。此外,还有就是论坛发帖,很多新闻是由记者自己发帖,然后让网友评论,记者在根据这些评论去写稿子 10大型活动前做足功课我们学校的大型活动 比如学校的校运会 双选会等,这些活动在采访前,我们要去新闻网上浏览以往的报道是怎么报道的,新闻的角度有哪些,让自己事前有个谱,此外还可以去百度里搜索相关新闻,知道外面的报社如今是报道怎么样的新闻的。当然,要有一定的阅历,要把事先想想自己将如何报道,比如现在很多大城市有住房限购,就是需要你又户口才容易买房,以往很多大学生希望户口就留在农村,这样又补贴,但如今若想在大城市生活,买房就必然要有户口,那么在他们的双选会上,是否在求职时关注这个户口了,记者可以就这个点在现场去询问相关的求职者11 习惯做笔记,平日有所思,要及时记录,有好的观点时要积极行动,要多观看一些名记者的新闻作品,寻找差距,认真学习,丰富的积累会使你看到一个现象时,猛然发现它的新闻价值,这些都是学生记者所要注意的]

160 评论

nanaxuanku

除了原有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变换句式,语言简明、连语、邀请语、读后感……这些新题型,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非常实用。它们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拓展的是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的是学生的人文积淀,培养的是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新闻点评,顾名思义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它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日常读报会发现,在重大新闻报道的最后往往有一个“编者按”,我想,那就应属于新闻点评的一种。既然是“点评”,我们就要针对新闻中的具体事件,旗帜鲜明地拿出我们的态度意见。点评一定要是非分明,要画第二,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或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的何种问题),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这里要注意,点评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不能什么都想评。点评的篇幅要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第三,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针对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我们要高屋建瓴,从理和法的角度去看待。然后旗帜鲜明、是非分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态度表述出来,那样评的导向也就十分明晰了:或引导人们向善,或劝戒人们警醒,或引起人们深思……切不可凭空漫说,言不及义,无理取闹。第四,点评要讲究艺术性。看准了问题后,我们还要选择表述的角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力求新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

96 评论

末末很烦躁

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与“背景描述(Backupground Description)”区分开来。我们在选择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如“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国外发展 半导体产业的政策和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现实层面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文献综述是评论性的(Review就是“评论”的意思),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评论的主线,要按照问题展开,也就是说,别的学者是如何看待和解决你提出的 问题的,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清楚了文献综述的意涵,现来说说怎么 做文献综述。虽说,尽可能广泛地收集资料是负责任的研究态度,但如果缺乏标准,就极易将人引入文献的泥沼。技巧一:瞄准主流。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化合物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而多数 大众媒体上的相关报道或言论,虽然多少有点价值,但时间精力所限,可以从简。怎样摸清该领域的主流呢?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 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 “期刊数据库检索”,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国家图书馆,有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图书,学校图书馆往往没有收藏,但是国图 却是一本不少。技巧二:随时整理,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做论文的时间很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 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做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就积累了大量“干 货”,可以随时享用。技巧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看过一些文献以后,我们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都陈述出来,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洋洋洒洒,蔚为 壮观。仿佛一定要向读者证明自己劳苦功高。我写过十多万字的文献综述,后来发觉真正有意义的不过数千字。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 本来就是要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是直线距离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风景颇多,迷恋风景的人便往往绕行于迤逦的丛林中,反面“乱花渐欲迷人眼”, “曲径通幽”不知所终了。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我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就行了。

315 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