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90

无锡捞王
首页 > 论文问答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点评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萌萌cxm1004

已采纳
截止2015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工966人,其中专任教师61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8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96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121人,硕士学位专任教师412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3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名辽宁省优秀专家,11名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5人,千层次人才8人,2名沈阳市优秀专家,7名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 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教学团队、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团队、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等。辽宁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安全预警-自愈控制团队 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动力工程”“电气工程”两个领域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有2个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辽宁省优势特色(培育)学科: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学术期刊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学报影响因子较2005年提升6倍;2009年学报共有两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8篇文章被索引。学报主编独创的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特色办刊理论和12345运作模式曾多次在全国学报学术会议上交流。2011年,社科版在全国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有新的进展,进入全国前40%以内。学报2刊年内又获得3项国家级奖励,学报自然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奖,连续三届获此殊荣,成为教育部仅有的14种期刊之一;学报社科版连续两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文艺美学栏目获得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7月,图书馆藏图书文献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8万册,电子期刊2万册)。数据库资源主要有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金图国际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西文数据库等。
196 评论

爱吃豆包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管单位都是辽宁省教育厅,属于省级期刊。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357 综合影响因子:156 主办: 沈阳工程学院周期: 季刊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3-1603CN: 21-1524/N邮发代号: 8-254曾用刊名: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学与科技创刊时间:2005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281 综合影响因子:155 主办: 沈阳工程学院周期: 季刊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9617CN: 21-1518/C邮发代号: 8-255曾用刊名: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创刊时间:2005

91 评论

喵星人很想瘦

(一)著作1、《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参加编辑。2、《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参加编辑。3、《教育大词典?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4、《现代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编(3),撰写3万字。5、《中国女子教育通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独立,8万字。1996年获第四届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图书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6、《新中国教育改革研究》,重庆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近6万字。1999年4月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编(3)。2000年6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8、《教育大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负责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词条300余条共计约10万字。9、《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参加撰写3万字。1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3万字。11、《女童教育实践与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执行副主编(3),参加撰写5万余字。12、《中国现代文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约5万字。13、《中国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编(1)。2001年5月获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4、《人的本质?素质?素质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约2万字。15、《中国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加撰写近8万字。16、《女中学生现代素质的探索与培育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编(2),参加撰写2万余字。2003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7、《中外女童教育简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独著,7万字。2002年7月获四川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3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8、《当代中国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回眸与前瞻》,2003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参加撰写2万字。19、《外国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独著,6万字。2005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同年获得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称号。20、《女中学生潜能开发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编(2),参加撰写5万字。21、《杨贤江年谱长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写(1),撰著12万字。该书收入潘懋元、华长慧、宋恩荣主编,喻立森执行主编的《纪念杨贤江诞辰110周年丛书》。22、《戴续威教育论著选》,2005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编撰(1),全书21万字。(二)论文◆1986年1、《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法体系问题》,熊明安、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1986年第1、2合期◆1989年2、《试论教育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5期。第59—65页。◆1991年3、《浅谈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6期,第25—30页。◆1996年4、《浅谈<福翁百话>的教育思想》,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118—124页。5、《浅谈雷培鸿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载广西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会编《雷培鸿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1997年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第82—88页。7、《维新运动时期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第89—91页。8、《加强教育综合改革 促进女童教育发展——川北地区农村女童入学及辍学问题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1—55页。9、《发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质——大巴山、米仓山地带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辉、汤泽生、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5期,第56—59页。◆1998年10、《对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报告》,《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研究》课题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56—59页。11、《对川北某重点师范学校女生素质的调查》,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84—90页◆1999年12、《试论中日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点及其成因》,杜学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第23—29页。13、《近代广西壮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及其给我们的启示》,杜学元(署名“杜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5期,第56—61页14、《试论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5、《试论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杜学元,载金艳芬主编《教研论丛》,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第1版16、主持承担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川北地区女子义务教育现状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获“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00年17、《大学素质教育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页。◆2001年18、《我国西部边远地区女童失学原因调查与对策》,洪显利、刘电芝、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2003年19、《贫困山区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刘伟斌、杜学元、黄魁耀,《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增刊。20、《老年女性教育问题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学的调查分析》,范琐哲、杜学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ducation (HK),2003(16)22、《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杜学元、贾贵州,载叶上雄主编《教育强省——科教兴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04年23、《民国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审视: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比较》,杜学元,《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页。24、《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杜学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99—102页。25、《论小城镇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构》,吴立保、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页。26、《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杜学元,《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第4期,90—93页。27、《高校教师聘任制管窥》,孙刚成、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0月(中),第75—77页。28、《简论网络教育与教育机会平等》,何岸、杜学元,《教育与职业》2004年11月(下),第7—8页。29、《高校专业设置雷同问题浅析》,何岸、杜学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页。30、《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刘伟斌、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第146—148页。31、《张澜教育思想评析》,杜学元、龚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页。32、《新中国大学生资助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曾庆红、杜学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第154—156页。33、《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卢长娥、杜学元,《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34、《略谈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刘伟斌、杜学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页。35、《略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王勇、杜学元,《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10—15页。36、《卢作孚的职工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王小红、杜学元,载刘重来主编《卢作孚社会改革实践与中国现代化研究》,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2005年37、《我国小城镇女童教育学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杜学元、沈堰奇,《西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第74—78、89页。38、《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西安欧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39、《外出打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张晓琳、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99—101页。40、《论我国助学贷款的改革与发展展望》,曾庆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103—105页。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郑利波、杜学元,《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第116—118页。42、《从人的主体性谈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方式》,吴薇、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125—127页。43、《斯坦福大学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启示》,王勇、杜学元,《教育与现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页。44、《教育劳动及其生产性投资》,郑海波、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4期。第29—32页。45、《浅谈在外国教育史学科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范琐哲、杜学元、肖韵,《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60页。46、《中学生学习压力源的社会学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合作(2),《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页。47、《外国教育史教学中如何创设富有探究性的教学过程》,杜学元、范琐哲,载杨孔炽主编、黄仁贤副主编《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鹭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48、《异曲同工——庄子与卢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孙刚成、杜学元,《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第78—79页。49、《以人为本的高校人才资源管理探讨》,孙刚成、杜学元,《延安大学学报》(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页。50、《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代课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某县为例》,张军、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页。51、《小城镇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观探析》,刘青秀、贾云鹏、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页。52、《美日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比较研究》,杜学元、杜永红,《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页5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妇女低教育探究》,严敏、杜学元、金珺,《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页。54、《羌族民俗与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学元,《贵州民族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页。55、《欧阳修教育思想探微》,陈元、杜学元,《西南教育论丛》2005年第4期,第89—92页。◆2006年56、《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师职业声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王新兵、杜学元,《教师教育研究》(CSSCI收录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页。57、《试论新世纪的教育发展观》,王新兵、杜学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页。58、《教育价值的回归——从功利到人格完善》,张忻、杜学元,《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134—137页。59、《试论我国观念文化变迁对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吴薇、杜学元,《教育现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页。60、《浅谈民俗对女童教育的影响》,杜学元、吴立保,《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页61、《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页。62、《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入学机会不均等》,杜永红、杜学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页。63、《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初探》,严敏、杜学元,《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页。64、《荀子和亚里斯多德音乐教育观之比较》,张忻、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18—120页。65、《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是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学元,《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121—123页。66、《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反思当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郑海波、杜学元,《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第114—118页。67、《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刘继强、杜学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112—114页。68、《试论农村中学债务问题》,周兰英、杜学元,《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页。69、《中国男女分校与同校之争的历程、主要分歧及启示》,杜学元,《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第85—90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页。70、《曾国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学元、王新兵,《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页。71、《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启示》,张丽、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页。72、《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周兰英、杜学元,《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页。73、《试论我国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个性教育》,曹兆文、杜学元、苏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27—30页。74、《凸现教师魅力型权威,构建和谐教育》,杜学元、张忻,《成都中医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2页。75、《论胡宏的教育哲学思想》,陈小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基础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页。76、《行政导向下的我国大学学术权力》,陈小明、杜学元,《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页。77、《论大学校训》,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页;《高等教育研究》(西华大学),庹红平、杜学元、李化树,2006年第2期,第16—19页。78、《论高收费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市场化运作》,赵秋、杜学元,《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第7期,第55—57页。79、《高等教育收费制实施中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李敏敏、杜学元、赵秋、李江淘,《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年第6期,第6—7页。80、《对现行高校生师比要求一致性的质疑》,易莉、杜学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页。81、《徐特立教师论及其当代价值》,周兰英、杜学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页。82、《唐君毅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杜学元、张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页。83、《试论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周兰英、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页。84、《浅谈我国高校应建立学术休假制度》,高建华、杜学元,《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页。85、《经济转型时期确定教师合理报酬初探》,刘飞燕、杜学元、徐安兴,《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页。

358 评论

水乡的风光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然而现代中学德育却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存在着的一些问题面临着种种困境, 如何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真正的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实际就德育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对策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旨在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 【关键词】网络综合布线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改革 实训室建设 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3089(2012)11-0025-01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相继开设了《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其教材的理论化程度高,没能突出实践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滞后的教学内容难于适应网络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对课程的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实训场地与设备的不足及实训设备的非标准化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师资力量的实践技能薄弱,也影响了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人才的培养。 一、准确定位,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应以突出实用技能为目的,以培养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为主导的课程体系。依据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突出实践教学,强化技能操作,进行教学模式创新,采用以应用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编写与之配套的教材。 二、采用突出应用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教学过程中,应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目标,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构建过程性考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项目教学、分层教学等先进教学理论方法带进课堂,加 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吸纳先进教学理念,加强教师自身技能水平的提高。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采用遵循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案,将实际工程的工作过程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样才有可能充分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技能。 三、加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解决硬件实训条件的不足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实践技能型较强的专业,建设技术先进、设备相对齐全、高仿真环境的专业实训室是专业发展的关键。实训室的建设有利于中职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后,按工程需求和标准开展相应实训课程,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不断强化基本功练习,从而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同时也会促进中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训室建设可以通过自建、租赁与共建的途径完成。 (1)加大资金投入,自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 领导重视程度高、资金充足的中职学校,可以按照标准购买设备,自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 (2)通过租赁方式,加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 对于部分资金有限的中职学校,可以向企业租赁设备,加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建设。 (3)加强校企合作,共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优于自建、租赁方式,因为在学校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加之网络综合布线设备和技术更新迅速,很难始终拥有紧跟市场前沿技术的专业实训室,如果重复建设也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在加强共建实训室的同时,应大力发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拓宽中职学生的实训场所。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保证实训设备的及时更新,与企业保持同步,把企业引进校园、让项目走进课堂,提高教学的实践性。这样的“双元制”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减少教学和企业经营的成本,实现校企共赢。 四、加强网络综合布线“双师型”师资建设 “双师型”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这样的教师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培养出来的,要鼓励教师抽出 一定的时间到企业去锻炼,去生产第一线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在师资建设的道路上,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采取合理手段来提高技能型师资的力量。 (1)通过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推动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通过定期展开校内、校校之间的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不仅要求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也要求专业教师参加技能竞赛,这样一来既是对教师的考核,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促使教师全面掌握该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综合布线技能水平与实践能力。 (2)通过网络综合布线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 每年轮流安排教师至少利用一个月时间到网络企业接受挂职锻炼,了解该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参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锻炼结束由网络企业对锻炼教师的实践技能进行鉴定。 (3)通过加强学校与网络企业合作,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网络综合布线师资培养力度,造就“双师型”专业技术骨干教师,积累和强化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校企合作,是提高教师教学和实训指导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政策上鼓励教师直接到企业参与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这样以来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校企合编教材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也更接近学生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同时可以聘请网络企业的技术专家、高级技师担任中职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以便弥补学校网络综合布线师资力量的不足。 总之,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吸纳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加强网络综合布线“双师型”师资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当前社会急需的网络综合布线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永,元荣华对中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6):95- [2]钟达夫 基于工学结合的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改革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1348- [3]张陈,肖楠,郭维城 应用技能竞赛反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404- [4]刘钦涛 中职“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2010(7) (下旬刊):74- 阅读相关报告总结文档:让孩子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亲密接触 历史地图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中职电学课堂教学研究 浅谈中职机械专业基础课教法探究 浅析如何创设电子专业课堂氛围,开启学生思维活动 浅论案例教学在刑法教学中的运用 创设有效导入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农村教育及其特点 王维与王昌龄送别诗的共同点 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难点及其对策 刍议中职会计教学中ERP 沙盘的运用 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浅谈高职大学生危机应对素质和能力的自我培养 浅谈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本文收集或整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

168 评论

大萌萌Alice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管单位都是辽宁省教育厅,属于省级期刊。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357 综合影响因子:156 主办: 沈阳工程学院周期: 季刊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3-1603CN: 21-1524/N邮发代号: 8-254曾用刊名: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教学与科技创刊时间:2005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281 综合影响因子:155 主办: 沈阳工程学院周期: 季刊出版地:辽宁省沈阳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2-9617CN: 21-1518/C邮发代号: 8-255曾用刊名: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创刊时间:2005

163 评论

相关问答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点评会

    走访昔阳,《汾水》1977年第1期悼何其芳,《四川文艺》1978年第1期生活·诗意·独创(何西来,田中木合著),美术,1977年5期解放思想 繁荣创作(何西来,

    shangna52088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点评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管单位都是辽宁省教育厅,属于省级期刊。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357 综

    飘泊四方的狼 4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一)著作1、《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参加编辑。2、《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参加编辑。3

    一个人淋着雨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将植根于科学发展和学术交流的沃土,坚持以推崇科学、发展成果,促进交流,繁荣文化为办刊宗旨,以时代性、实用性、学术性、创新性为本

    xiaomi595629661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8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电子版

    政治与哲学社会与社会工作经济与管理法学与法律语言与文学教育与教学图书馆问题研究青少年思想政治问题研究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沈阳工程学院主编:王喜魁I

    沈阳硅藻泥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