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9

度兰度兰
首页 > 论文问答 > 唐代文学文献研究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坨Lemon

已采纳
唐代政治与经济《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黄永年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 X- Q$ F" _* o: A/ j2 A《唐史十二讲》 黄永年著 中华书局 2007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著 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三# C1 h0 w* W* W) [; E+ o& V3 G( q6 l《隋唐五代史纲要》 杨志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B( h- Y7 t8 N6 t; @2 c! 《汉唐史论稿》 汪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胡如雷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历史与文化部分:《新唐书 西域传》 欧阳修 宋祁撰 中华书局 2003年版。《贞观政要》(唐)吴兢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开元天宝遗事十种》 (五代)王仁裕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5 P& N8 u' ?0 T《唐国史补 因话录》(唐)李肇 赵璘撰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o! o: L b3 z9 ~0 w8 H6 `( V n《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向达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唐代的历史与社会——中国唐史学会第六届年会既国际唐史学会研讨会论文选集》,朱雷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9 o0 [7 ]& g3 ]& F% X* p《唐代地域社会史研究》,爱宕元著,京都同朋舍,1997年2月。《唐代历史地理研究》,史念海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唐代的外来文明》 (美)爱德华•谢弗/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A) a3 @& J1 U: _6 Z/ I《唐朝文化史》 徐连达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S {0 G- R3 S% R) m《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 三联书店 1988年版 - k1 ?* e0 k4 ]0 w' O1 o9 C* U5 R《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著 三联书店 2001年版 (政治学院)《幻术奇谈》 周楞伽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 ?* b1 F& m! a3 F《中外文化交流史》 王介南著 书海出版社2004年版+ R/ T' A! I" e9 E' N《唐代文化史研究》(民俗民间文学影印资料之九十二) 罗香林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2年(据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影印)《汉唐文学与文化研究》 孙映达 单周尧主编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学林出版社 2004年版《中外文化交流史》沈福伟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中古士人迁移与文化交流》 王永平著 社会社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王金林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十世纪前的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徐 芳编,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6年《西域文化史》,余太山主编,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12月* f* J* Z; Y7 o% Y《移民与中国文化》 范玉春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 c$ K! j6 - d1 M$ T3 j《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 李喜所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唐代九姓胡与突劂文化》 蔡鸿生 0 x$ ]% o( _1 }民俗研究部分:《中国民俗研究史》 王文宝著 合龙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胡族习俗与隋唐风韵——魏晋南北朝北方少数民族社会风俗及其对隋唐的影响》,吕一飞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10月唐代对外关系研究:$ j s& |# M ~5 N& G/ ^( h《汉唐中日关系论》,王贞平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3月《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吴玉贵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R) X9 G' F8 a6 f7 t《突厥史》林干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突厥史》薛宗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g; g/ a7 U % ]《盛唐时代与东北亚政局》 王小甫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张星烺著 中华书局 2003年6月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林梅村著 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林梅村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F1 [3 Z$ Z7 K6 B; t! v《岑仲勉史学论文集》国学岑仲勉著 中华书局,1990年版。 x/ i2 P3 `# g/ I2 ?《岑仲勉史学论文续集》/Z5岑仲勉著 中华书局,2004年版。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民族交通卷》4 刘俊文主编 中华书局 1993年版。 ,D中《唐史论丛》2、3、6、7辑 史念海主编《唐研究》(1-9卷) 荣新江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北京《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卢华语主编 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 / n' _8 z# E9 ?% H- o《唐史研究丛稿》严耕望著 香港新亚研究所,1969年版。8 s4 V" j8 K B- y- c" t0 E+ K; L! t7 D3 _6 `其他:6 w/ R( ?+ ^$ K- x' d8 M+ |& c7 m0 H6 b《隋唐文选学研究》 汪习波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w+ l( W; b! k7 Q《唐代文学与佛教》孙昌武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唐代小说与唐代政治》王汝涛著 岳麓书社,2005年版。8 h8 d( H' l* x《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 荣新江主编b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 孟宪实著 齐鲁书社,2004年版。《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学黄正建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5李孝聪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7O《西域通史》 余太山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隋唐佛教史稿》 汤用彤著 中华书局1982年版。《唐代美学史》 吴功正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8 b- C& u Z4 ?1 q) J% o1 ?《中国隋唐五代宗教史》 梁鸿飞 赵跃飞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q+ }+ S4 ]- s+ c/ m; D《唐代文明与新闻传播》 李彬著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51 评论

大鹏村长

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方向:唐诗文献、小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书学文献 古典文献学为二级博士学位点 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为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全唐五代诗的整理与研究、词学研究、新“选学”研究、元明清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圣经文学研究、比较诗学研究、贝科特小说研究,这个挺好

353 评论

吃鱼的猫g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设语言和文学类两大专业,文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中国少数语言民族文学这三个专业是各大院校考研的常设科目,具体专业开设和研究方向各院校又有所不同,以各院校招生专业目录为准。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简介专业代码研究方向本专业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各个不同历史阶段诗词文赋和小说戏曲创作的基本内容、风格流派、基本特征及理论批评内涵与时代思潮之关系,以横向比较和纵向探索相交织的宏观态势,阐释中国古代文学的渊源、发展演进规律及其理论体系的基本层次结构,并对其思维形态、批评模式与学术价值做出客观地评价。具体的研究方向以暨南大学为例包括:诗词学、叙事文学、先唐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但要注意!各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方向,具体以报考院校为准! 研究内容先秦散文研究、楚辞研究、汉代文学思想研究、汉魏六朝辞赋研究、唐宋诗研究、明清小说戏曲批评、词学批评、地域文化与诗学研究等,在较为宽广的思想文化背景下,从纵横视角进入史实的把握与提升,开拓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强化有关研究的学术性。 参考书目目前比较权威的经典教材包括:袁行霈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卷以及游国恩等编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王力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古代汉语》、朱东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罗宗强、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因为中国古代文学为非统考专业,因此各院校考试科目都不尽相同,甚至参考书目也不大一样,但袁本文学史一定必看书目之一。 就业前景抛开一级学科带来的光环选择教师或公务员,近年来兴起的“国学热”让古代文学专业再一次焕发活力,就往年报考数据显示:该专业招生人数较多,毕业生多从事教学、文化宣传、学术科研、新闻出版采编、古籍整理等方面的工作。 热门院校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 报考热度就各大院校报录比数据分析,此专业近几年来报考热度持续上升,很多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认为,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兴趣,而不是它的实用价值。事实上,从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似乎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取向。伴随热度和兴趣出现的必然有一系列与就业相关的连锁反应:比如最近故宫推出的文创类节目,必然会需要很多古代文化及古代文学的知识,这就为古代文学专业的学生创造了就业机会。神龙考研分析就神龙认识到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知识范围跨度较广,上至先秦文学,下至1840年鸦片战争前明清文学,涵盖中国三千年文化精髓,研究门类包括:散文、诗歌、曲词、小说等,学科内容体量较大,复习有一定难度,需要统筹规划。具体的书目一定要以报考院校为准,有些院校会发布参考书目,有些会有考试大纲。

81 评论

啵嘶小王子

绪论 唐代文学演进的政治历史视角一 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学关系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二 本课题的学术依据三 学术史的回顾四 整体构想与主要论题五 材料问题六 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第一章 武周革命与初唐文学进程第一节 武周时期的政治背景与文学环境一 建立以文章取士制度二 降低士族威望三 政治与文学中心的东移四 《三教珠英》的编纂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五 从“北门学士”到“珠英学士”六 文化环境从儒学化到文学化第二节 武则天的身世及其文学活动一 武则天的身世二 武则天的文学活动第三节 武周时期的文学群体一 珠英文士集团二 方外十友三 文章四友第四节 武周时期的文学新体一 陈拾遗体二 沈宋体三 新歌行体四 刘知几史传体五 吴富体第五节 武周革命与初唐京洛文学一 学士诗人群体二 文学中心的地位与作用三 陈子昂的再检讨四 唐初京洛文学演进的总体趋势第二章 安史之乱与唐代文学转型第一节 安史之乱与社会转型一 政治转型二 体制转型三 文化转型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文学转型一 文人的爱国之情与书生之气二 文学重心的多元化三 诗风的转变第三节 安史之乱与王维一 安史之乱前后王维的行踪二 唐人与后人对王维陷乱看法的异同三 安史之乱中任伪职人员的考察四 王维陷乱后的心态分析第四节 安史之乱与李白一 安史之乱前后李白的行踪二 安史之乱前后李白心态的变化三 安史之乱前后李白、高适与杜甫的交谊和疏离四 安史之乱前后李白诗风的重大变化第五节 安史之乱与杜甫一 安史之乱前后杜甫的行踪二 安史之乱与杜甫“诗史”精神三 安史之乱与唐代乐府诗的巨大变化第三章 永贞革新与文坛新变第一节 永贞革新的历史背景一 宦官专权二 藩镇割据三 皇位内禅第二节 永贞革新的党派分野一 以东南文士为中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二 永贞革新的党派分野第三节 永贞革新的过程与功过一 永贞革新的过程和八司马的结局二 永贞革新的功过第四节 永贞革新与元和新变一 永贞革新:中唐前后期文学的分界线二 元和之风尚怪第五节 论元和体一 元、白之元和体二 中唐的元和体第六节 永贞革新与南方文学的发展一 刘、柳与元和文学二 刘、柳与南方文学第七节 从《永贞行》到《柳子厚墓志铭》一 《永贞行》及其相关问题二 《柳子厚墓志铭》探微三 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学术论争第四章 牛李党争:政治漩涡中的文人命运第一节 牛李党争与中晚唐文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一 牛李党争的起因与性质二 牛李党争与中晚唐文学的关系三 中晚唐重要文学家所受党争的影响第二节 释“八关十六子”一 “八关十六子”的身份二 李逢吉与“八关十六子”三 “八关十六子”所策划的两个重要事件四 史料的检讨五 朋党的特点与“八关十六子”形成的渊源第三节 牛李党争与文学关系的总体认识一 牛李党争的起因:元和三年科场案二 牛李党争与文学的总体关系第四节 牛李党争与文人关系的个案分析一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二 杜牧大和九年至开成二年行迹与牛李党争第五节 从新出土《李郃墓志铭》看宦官专权背景下的牛李党争一 从《李郃墓志铭》谈起二 大和二年制科与牛李党争三 党争、科举与文学第六节 李绅《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诗笺证一 笺证二 申论第五章 甘露之变:中晚唐政治与文学的交汇点第一节 甘露之变的过程及文学的反映一 甘露之变的过程二 甘露之变的文学反映第二节 甘露之变与晚唐文士的遭遇及心态一 甘露之变中罹祸者及其文学情况二 甘露之变与文士全身远祸的心态三 《重有感》与《请王涯等罪名表》第三节 甘露之变与中晚唐历史事件一 甘露之变与永贞革新二 甘露之变与牛李党争三 甘露之变与宋申锡事件第四节 申论第六章 黄巢起义与唐末哀歌第一节 未世文学的蜕变一 文学重心的转移二 文人地位的下降第二节 乱世情怀的表现一 避乱退隐:唐末文人的人生选择二 战乱写实:唐末诗歌的重要主题第三节 投身起义的诗人皮日休一 皮日休的身世及参加黄巢起义情况二 皮日休的创作情况三 皮日休的死因第四节 由唐人五代的诗人韦庄一 黄巢起义前后韦庄的行踪二 韦庄诗所表现的唐末社会图景三 《秦妇吟》:唐末社会的一曲挽歌四 韦庄入蜀后的情况引用书目后记

205 评论

相关问答

  • 唐代文学文献研究

    绪论 唐代文学演进的政治历史视角一 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与文学关系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二 本课题的学术依据三 学术史的回顾四 整体构想与主要论题五 材料问题六 研究过程

    所謂尐寧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出土文献与唐代诗学研究

    我们一般所说的出土文献,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广义的出土文献是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的,即考古发掘出土的(或经过鉴定、来源明确的馆藏品)文字材料,都可叫做“出土文献

    大毛毛豆豆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出土文献与唐代诗学研究pdf

    自考只到本科啊,没有硕士啊!文学两个字包括的多了呢

    寻找茉莉花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唐宋文学文献研究所

    文学院由原盐城师专和盐城教院两校中文系于1999年5月合并组建(时为盐城师范学院中文系,2006年9月中文系更名为文学院)。文学院是盐城师范学院办学历史最为悠久

    艺海秦声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出土文献与唐代诗学研究课题

    过去学术界认为传世的宋玉赋除《九辩》外都不可信,是受了疑古派的影响,而在今天考古发掘发展起来,很多文字资料相继被发现的情况下疑古派的弱点和过失已显示出来。今天我

    linlin0530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9